醬香型白酒雖然是白酒,但是色澤卻不想水那樣清澈,而是有點微黃,醬酒微黃的顏色來自哪裡?而且為什麼醬香型白酒放得越久,顏色會越黃「黃湯」甚至成為不少老酒評判的一個重要標準。
醬香型白酒微黃的一個來源是原料,無論是高粱還是制曲的小麥,都是帶有黃色的,在蒸餾的過程中難免會裹挾一些黃色的元素。這些黃色的元素成為黃華素,醬香型白酒的高溫工藝讓黃華素更容易留在酒體裡,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當固態發酵的溫度較高,發酵的時間較長,加上蒸餾後的原酒貯存時間又較長時,白酒會呈現微黃色。
而且在高溫堆積發酵的過程中,使得曲和料醅進行了酶促褐變和非酶褐變反應,這兩類反應都會產生呈色物質,其融入酒體,會給酒帶來一絲焦黃之感。尤其醬香型白酒取七輪次酒,第六第七輪取酒的時候,酒糟已經被蒸得有點焦了,這時候的酒體會更黃,焦糊味也會更突出。
而醬香型白酒放久了,黃色會更加明顯,則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發生酵解和多糖的化學反應,酒中的某些物質會發生呈色反應故而會顯微黃色。而醬香酒貯存的時間越長,這種呈現反應也會越明顯,因此就有了老酒會越存越黃的說法。
以上是優質醬香型白酒變黃的自然反應,這也成為判斷一款醬酒品質的重要標準,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醬酒行業出現了很多造假的現象。不法酒商為了非法牟利,違規在白酒中加入焦糖、焦糖色甚至醬油等添加劑,甚至有的酒直接用酒糟或者其他物質浸泡,使得酒體發黃,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隨著醬香型白酒市場的持續火熱,醬酒市場的利潤空間巨大,更是加劇了醬酒造假亂象的出現。假酒不僅破壞了醬香型白酒的名聲,而且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也是一種損傷,更是坑騙了消費者錢財,是不可原諒的。
消費者想要買到真正的好醬香,還是要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能單憑顏色來判斷酒體,更要從聞香、品味等角度去判斷。如果發現自己買到假酒,一定要第一時間保留證據,利於後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