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黃河灘,5月底遷居新家園 黃河灘區3900餘遷建村民即將入住

2020-12-15 信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在濟南第一批覆工復產大潮中,由山東三箭集團承建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濟陽區仁和家園項目正進入交房前的最後衝刺,3900餘名灘區村民年內將如期搬進新樓。

灘區遷建村民新家靜待主人

在臨近黃河北岸大堤的仁風鎮後王圈村,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在春天的原野上格外醒目,這就是濟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之一的濟陽區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

進入項目工地前,外來人員首先要在紅外測溫儀前駐足,待體溫檢測合格後再依次登記身份證、聯繫電話等,並佩戴口罩進場,從源頭上把好防疫「入口關」。施工方山東三箭集團仁和家園項目部經理張智翔介紹,2月15日該項目復工,目前正進行室內安裝、裝飾裝修、園林綠化等,「復工前後我們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點對點接工人返崗,一方面通過當地政府協調,從項目周邊組織勞動力進場,現在到崗工人180多人。」對於施工所需的原材料,除了部分提前儲備,在當地疫情指揮部協調下,又陸續採購了砂石、白灰等,全力推進工程進度。

濟陽區仁風鎮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涉及時圈、四合兩個行政村,搬遷3908人。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總建築面積18.98萬平方米,54棟建築單體已全部封頂,包括52棟安置居民樓。遷建村民的新家清一色6層小樓,底層為車庫,具備室內木門、瓷磚地面的裝修標準,還有太陽能、自來水、燃氣、地源熱泵供暖配套,可實現拎包入住。「遷建村民很關注新家進展,我們將保質保量,5月底如期交付工程。」張智翔說。

勞務實名制助力疫情防控

「注意別感冒,定時測體溫。」自3月1日復工後,這句話就成為國際金融城山東三箭集團嵐橋大廈項目上的「流行語」。

嵐橋大廈項目是濟南圍繞總部經濟打造的重點項目,總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建成後將作為嵐橋集團總部。目前,項目方已有80餘名省內外工人返崗。所有管理人員和勞務人員上工檢測體溫後,進場時還要在實名管理信息系統登記,採集信息,對健康人員來源地等實施管理,以實名制助力疫情防控。

「現在已經準備了3000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優先供應施工人員,每人每天發放2隻。」該項目部經理趙忠喆說,大年初一項目管理人員就開始搜羅口罩、消毒液等,為復工準備了充足防疫物資。現在項目主樓已建至地上一層,裙樓正建設中,鋼筋綁紮、模板支撐、土方清理等有條不紊展開,在做好安全施工、落實揚塵汙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推進工程,把被疫情耽誤的工期趕回來。

據山東三箭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新剛介紹,該公司從復工預案、人員準備、防疫物資儲備、原材料採購、工程機械調配等環節,始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目前,公司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省市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復工,開復工率98%以上,到崗務工人員5000多人,各項目正全力推進,為濟南經濟發展貢獻「三箭力量」。 (新時報記者羅曉飛)

[來源:新時報 編輯:三人目]

相關焦點

  • 鄄城縣舉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 搬遷入住啟動儀式
    幸福的笑臉露出來,歡快的鑼鼓敲起來,甜蜜的日子迎面來,9月29日上午,鄄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社區」搬遷入住啟動儀式在舊城鎮六合社區舉行。他說,黃河灘區遷建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實現灘區群眾世代安居夢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從村臺淤築、臺體降水到地基強夯、社區建設,工程環環相扣,科學快速推進,目前,四個村臺社區全部高質量建成,完全具備入住條件。至此,鄄城縣黃河灘區4.1萬名群眾即將告別千百年的「水窩子」,全部搬入新居。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與「土味」的黃河灘區「年」在一起
    《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將安居作為脫貧攻堅重點任務,提出用3年時間,給「灘裡人」一個穩穩的家。2020年9月20日,三合村村臺投入使用,遷建安置涉及三合村、王莊村、毛窪村等5個自然村的6526名群眾。按照排號順序,陳百藏選了兩套大戶型二層小樓,一套給自己和老伴,另一套給大兒子。拿著選房確認單,陳百藏笑了,這是陳百藏的第四次「蓋房」,是政府給蓋的遷建安置房。
  • 山東省發改委調研平陰黃河灘區遷建工作
    3月14日,山東省發改委黃河灘區遷建辦處長靳為公一行來平陰調研灘區遷建開工復工情況。平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於瑞民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安城和玫瑰外遷安置點和後寨村詳細了解灘區外遷安置工作和護城提加固工程,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實地察看灘區遷建工程復工建設進度,要求要加快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復工建設進度,嚴把工程質量標準,切實抓好灘區產業發展。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梁山縣在灘區遷建中堅持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居住社區「三區同建」,並計劃將灘區5.6萬畝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69歲的老人王公明,今年農曆二月十六搬到了鎮上的新樓房中。新社區對面就有工業產業園,村民就近就業。鎮上還舉辦了育嬰員培訓班,培訓拿證後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梁山縣在灘區遷建中堅持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居住社區「三區同建」,並計劃將灘區5.6萬畝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69歲的老人王公明,今年農曆二月十六搬到了鎮上的新樓房中。新社區對面就有工業產業園,村民就近就業。鎮上還舉辦了育嬰員培訓班,培訓拿證後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
  • 田豐 陳銀生 著 《築夢黃河灘——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紀實》出版
    如何讓群眾徹底擺脫洪水困擾,東明灘區部分村莊開始實施外遷方案,黃河灘區群眾將遷至灘外生活。2004年3月,東明縣黃河灘區移民搬遷方案出臺,有19個村,4722戶,21464人搬到大提外,保證6月底完成第一批移民遷建任務。至11月30日,經過菏澤市萬名幹部群眾的集中奮戰,東明黃河灘區移民遷建的的6個新村,5所小學全部竣工。
  • 大眾日報評論員文章評黃河灘區遷建|見初心聚民心顯信心
    黃河灘區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山東黃河灘區面積1702平方公裡,60萬名群眾居住其間。黃河屢屢漫灘,不僅淹沒莊稼,更毀壞房屋,「三年攢錢、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成「魔咒」,百姓「因房致貧」「因房返貧」,灘區貧困發生率遠高於正常水平。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實現。
  • 東明縣668戶群眾遷出黃河灘 搬進新社區
    在東明縣黃河灘區內共居住了12萬人。為讓灘區居民早日實現「安居夢」,東明縣全力實施「灘區遷建工程」。1月5號,東明縣唯一外遷社區馬集社區的群眾陸續搬入新居,即將開啟他們的安居新生活。1月5號一大早,在新建成的馬集社區裡,鞭炮齊鳴,鑼鼓聲聲,668戶群眾遷出黃河灘,搬進新社區,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東明縣沙窩鎮馬集村村民翟秋連:「拆遷的時候,我也是第一個,第一個拆的房子。這個地方是灘區,交通也不方便,孩子上學也不方便。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馬上成市民了,儘快搬,越快越好。」
  • 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
    原標題: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5月25日,鄄城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項目方案匯報會召開,菏澤市委副書記、鄄城縣委書記張倫出席會議,山東省工業展覽館館長、山東百特展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風光參加會議。
  • 菏澤東明縣黃河灘區遷建工程...
    黃河自東明縣進入山東,在山東範圍內共計628公裡。「三年攢錢、三年墊房臺、三年建房、三年還帳。」曾是東明縣村民逃不掉的魔咒。張留芳說起現在居住的地方,連連搖頭。「就像是在山區一樣。」為了避免洪水漫灘,家家戶戶都墊了最少三四米高的房臺,鄰裡之間溝壑縱橫,下雨時積水嚴重,極不安全。
  • 影像力|今天,東明縣668戶黃河灘區群眾喜搬新居:搬出「水窩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1月5日,在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鎮新建成的馬集社區裡,鞭炮齊鳴,鑼鼓聲聲,668戶群眾遷出黃河灘,搬進新社區,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早上8點,馬集村村民魏愛芝一家正在收拾老房子,準備搬家。即將啟程搬入新居,魏愛芝在老房子前合影留念。此外,魏愛芝的老母親與她的孩子也住進了新房,已經裝修好的房子配套一應俱全,以往在老家裡做飯都是用電用柴火,如今新房子天然氣灶已經安裝完畢。圖為魏愛芝的母親在廚房研究新家電。遷入的新社區全部為精裝修,基本可以做到拎包入住。圖為新居衛生間。
  • 淤築大村臺 早圓安居夢--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新華社濟南4月12日電 題:淤築大村臺 早圓安居夢--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新華社記者閆祥嶺  「過去,要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借錢、三年還帳。但按現在的進度,我們半年後就能在新村臺上建新房!」在山東省東明縣焦園鄉8號試點村臺,荊崗村村民陳彥賓滿面笑容。
  • 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1月7日,市委書記張新文到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磊參加活動。張新文一行先後深入到東明縣馬集外遷社區、沙窩3號村臺、沙窩2號村臺,現場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實地了解工程建設進度,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 中國夢·黃河情丨抓鬮選房、全程直播,看高青黃河灘區人民搬遷記
    黃河灘區作為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灘區遷建成為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淄博市高青縣黃河灘區居民拆建工程涉及3個鎮17個村,經過近20個月的高質量建設,今年,1392套住宅樓將達到搬遷入住條件,讓灘區百姓追逐多年的「安居夢」、「致富夢」變成現實。從反對搬遷到全民遷入 經歷了什麼?
  • 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展
    他指出,本次展出的作品是近兩年來國內以「黃河」為主題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界、美術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對國家改革發展和黃河灘區建設成就進行的新的藝術表達。
  • 東明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一期村臺工程10月迎開工
    尚未搬遷的村落,家家房臺高築,雨後悶熱潮溼,蚊蟲橫飛  大眾網菏澤9月22日訊 近日,東明縣5天召開3次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一期工程相關事項  9月15日縣委書記魏琳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研究討論灘區遷建等相關議題。  9月16日全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臺一期工程動員會議召開。魏琳在講話中指出,今年5月份,東明縣啟動了兩個試點村臺建設,經過4個多月的先行先試,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為村臺建設全面鋪開奠定了基礎。
  • 唱出灘區百姓安居生活,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首演
    該劇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描繪出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後,灘區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家庭團聚,處處欣欣向榮的美好新生活。演出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結尾時,觀眾情不自禁地與臺上的小演員進行互動。散場後,觀眾們還在哼唱劇中歌曲,對小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嘖嘖稱讚。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12月25日首演
    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山東演藝集團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話劇院、山東藝術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省音協少兒音樂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的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將於12月25-26日19:30在歷山劇院首演。
  • 菏澤東明668戶黃河灘區群眾喜搬新居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6日訊 菏澤市東明縣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和全省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的主戰場,始終堅持把灘區遷建作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馬集外遷社區是東明縣灘區遷建工程中唯一的外遷社區,1月5日,668戶居民迎來了搬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