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500人被殺,竟然是唐代書法大家幹的!

2021-02-13 佳禾日語學習

提到唐朝,小夥伴們會想到什麼呢?

美人?

詩歌?

對不起放錯圖了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在文化,道教發展興盛,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無數的國家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其中日本也不例外,出於對唐朝文化的嚮往和學習,日本開始源源不斷地派出遣唐使,並以此為契機,推動著古代日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從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到玄宗天寶十一載(752)的五十年間,日本頻頻組織遣唐使團,船隊由原來的兩艘擴大到四艘,甚至更多,每船載有百餘人。而且多走北路,即從博多出發,沿九州島西岸南下,再選適當的地方橫渡東海,然後在長江口一帶登陸,經由杭州、蘇州、揚州、楚州、汴州、洛陽進入長安。

遣唐使團成員除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正式外交官員外,還有船長(知乘船事)、造船技術負責人(船舶都匠)、翻譯(譯語)、醫師、陰陽師、畫師、文書、音樂演奏師、圍棋師及警衛等。

全盛時期,遣唐使團的船長33.60米,寬9.20米,隨員多則六百人。他們給唐朝帶來了日本國生產的珍珠絹、琥珀、瑪瑙等珍貴物品,而唐朝的思想、文化、宗教、建築、音樂、棋藝、瓷器、絲綢、典籍及民間風俗也通過他們源源不斷地傳到日本。以至於在日本出現了貴族使用漢文寫詩,以及出現了用漢字作音符的萬葉假名。

但其中有一個足足有五百人的遣唐使團,卻被當時的朝廷命官給打劫了!

唐朝文學家牛肅在其所著的筆記《紀聞》中,為我們披露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團有關的秘聞:

江夏李邕也,日本國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載國信。有十船,珍貨數百萬。邕見之,舍於館。厚給所須,禁其出入。夜中,盡取所載而沉其船。既明,諷所館人白云:「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國船盡漂失,不知所在。」於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國。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發,水工辭邕。邕曰:「日本路遙,海中風浪,安能卻返?前路任汝便宜從事。」送人喜。行數日,知其無備,夜盡殺之,遂歸。邕又好客,養亡命數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則殺之。後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濫也。七十時,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殺。

給大家翻譯一下:

有一次,五百人的日本遣唐使團選擇從海州登陸。遣唐使團團長聲稱帶有日本天皇的親筆書信,要西去長安覲見大唐皇帝。日本遣唐使團往往會隨船攜帶大批貢品。這次他們來時分乘十艘大船,裡面照樣裝滿了無數珍寶,可謂價值連城。

這天,海州官員李邕一方面將日本使團成員全部安排到驛館,好生招待。另一方面派出重兵包圍驛館,禁止遣唐使團中的任何成員隨便出入。當晚,李邕便派人將日本遣唐使團船上的所有珍寶全部偷卸下來,然後再將那十艘大船沉海。天亮後,李邕派人對住在驛館的日本遣唐使謊稱:昨夜海浪兇猛,日本國使臣的船隻全都漂失不知去向。於是,李邕再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很快就下達了文書,命令李邕為日本使者重新打造十艘大船,另外,安排海州方面再派五百名水手護送日本使臣回國。由於朝廷犯了官僚主義的錯誤,聽信了李邕的一面之辭,對如此重大的事件竟然沒有派員深入海州進行調查,也沒有再提日本使者入京覲見皇上的事。李邕暗自竊喜,很快就準備了船隻和水手。

臨出發前,李邕設宴送行。並對水手們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諸位勇士,日本國海路遙遠,風大浪急,你們此去,不知能否平安回來?所以,為了你們的安全歸來,在此,我特批准你們途中可見機行事,做事時可自行決斷!這意思分明是說,出海後,水手們做什麼事情都行。水手們互相看看,一個個心領神會。

護送遣唐使者的船隻在海上顛簸了數日,到了夜間,五百名大唐水手趁日本國使臣沒有防備,將其全部襲殺,並沉屍入海,然後掉轉船頭,返回海州。

殺人越貨一氣呵成,身為朝廷命官居然知法犯法,這還得了?!

後來,李邕襲殺五百名日本遣唐使者的醜聞還是被人揭發出來,李邕遂被朝廷處以極刑。

這還不算李邕身為朝廷命官,還喜歡收養門客,這次他就收養了亡命之徒數百人,其中不乏汪洋大盜。李邕充當黑社會勢力的保護傘,用這些人專門從事劫掠活動,危害當地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事情一旦敗露,李邕立即殺人滅口。

老哥你也太社會了!

不過你要是以為李邕只是個黑幫大佬你可就錯了,李邕在現代被人更加所熟知的身份是——書法家!想不到吧,還是個搞藝術的!

李邕作為行書碑文大家,書法風格奇偉倜儻,李後主稱讚「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宣和書譜》「李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王右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傳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訓碑》等。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李邕的書法藝術,在當時與後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親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學的人,為官遭貶,後專心學術,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資聰慧,幼承家學,少年時以擅長辭章而聞名。

▲李邕《晴熱帖》

但就是這樣一位在書法上造詣頗深的書法家,背地裡居然是一個殺人越貨養門客的黑幫大佬,誰說書法家就得是風花雪月,就是有人可以如此硬核!

雖然我殺人放火但我是個好書法家!

站在中日發展的角度來看,李邕做的事在當時也絕對算不得是為國為民,雖然李邕最終被處以極刑,但他的故事卻源遠流長,他既是一個偉大的書法家,也是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目無法紀的黑幫,每個人都有他的多面性,對於李邕這個人,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不走登州的日本遣唐使
    公元754年的一天,奈良東大寺(今大華嚴寺)的一座新建祭壇之上,一位來自大唐帝國的僧人正在主持一場盛大莊嚴的法事,為包括聖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天皇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餘人授戒。自那時起,日本佛教的戒律時代才真正開始。這個人就是著名的鑑真大師,兩年後被孝謙天皇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東大寺也因此成為日本「華嚴宗」(律宗)的本山。
  • 祁小春|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
    白凰時期(646-707)正是中國的初唐,與前代相比,作為遣唐使的留學生、僧更加頻繁地被派往中國,學習唐文化。大化二年(646)日本天皇下詔改新,一切製法歸皆依唐為準則,大有全盤唐化的趨勢。此時期日本的書風自然也向初唐書風轉化。書法由實用性開始走藝術向性。由於當時百濟和高句麗國相繼滅亡,以前由此為中轉站向日本傳播中國南北朝文化的途徑消失。於是日本開闢了新的直接通往中國大陸的交通渠道。
  • 電影《天地英雄》中的日本遣唐使,在當時的大唐是怎樣的地位呢?
    日本遣唐使 來栖( 中井貴一 飾 )影片中由日本演員中井貴一出演的來栖,是一名日本遣唐使,唐朝皇帝手下的一名侍衛,他是一位能力出眾、令罪犯喪膽的侍衛,而且還是個感情豐富的紳士,幾年前他曾請求大唐皇帝能讓他重回日本,去探望他年邁的老母親。但是皇帝不願意失去這位令罪犯喪膽的侍衛。同時,他希望能夠將叛軍校尉李緝捕歸案。於是皇帝就對來栖下了命令:找到校尉李並殺了他,是來栖回家的前提。就這樣,來栖被派往西域輯捕校尉李。
  • 遣唐使出身的日本書家橘逸勢,它的字是王羲之的嫡傳!
    據日本木本南邨的《弘法大師空海與書法》一書記載,橘逸勢在中國的書法老師是柳宗元。柳宗元也是「草聖」張旭的再傳弟子,張旭將得到的王羲之筆法傳予多人。晚唐宰相盧槜在《臨池訣》中記載:「旭之傳法,蓋多其人,若韓太傅滉、徐吏部浩、顏魯公真卿……徐吏部傳之皇甫閱。閱以柳宗元員外為入室。」
  • 日文竟是山寨中國唐代樂譜
    「新文明文化史觀」薦文日本文字(假名)並非日本人發明,大部分人可能認為,在公元5世紀左右,日本人民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節文字-假名。而實際的考古結果不禁讓人大跌眼鏡----日文竟然是活活山寨了唐代樂譜。閒話不多說,直接上圖證明吧。ZT日文中的「假名」分「片假名」和「平假名」兩種。
  • 這些古代經典書法,都被日本人搶去了!
    說起「日本侵華戰爭」那段歷史,確實讓人感到心酸,更讓人覺得可恨。日本人的「三光政策」不僅搶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礦產和物資,還掠奪了大量的中國古代書法真跡。
  • 王羲之只留一張書法真跡,卻流落海外1300年,至今被日本收藏
    中國書法主要有5種書體:篆書體、燕書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草書體,歷史上書法名家各有所長,其中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擅長隸、草、楷、行各體,在國內國外都享有盛譽。如果書法界也有一條鏈的話,那王羲之應該站在這條鏈的頂端。他創作了被譽為「天下法書第一」的《快雪時晴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還有《初月帖》、《奉橘帖》等經典之作。
  • 蔡茂友書法講壇《大唐書法賞析》第1講——法度森嚴的唐代書法
    設立書學,是唐代的創舉,為唐代書法人才濟濟、名家輩出在制度上提供了保證。而提及唐代尤其是初唐書法,唐太宗是一位不可不提的關鍵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一代明君,而且是一位很有藝術造就的書法家,他書學右軍,而英俊雄邁之氣超過右軍。他首創以行書入碑,可以稱得上古今帝王書法之冠。唐代帝後善書者除唐太宗外,還有唐高宗、睿宗、明皇、肅宗、竇後、武則天等、他們對書法的篤誠追求更使文人墨客趨之若鶩。
  • 他的出現讓日本遣唐使成功轉型成留學僧
    東夷小帝國日本遣唐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舒明天皇二年(630年),犬上御田鍬是第一任遣唐大使。當時的唐朝剛剛平定國內,太宗對遠道而來日本使團讚賞有加,準許其不必每歲入朝進貢。有唐一代,日本朝廷陸續派出十多批使團,波瀾壯闊的遣唐使畫卷由此揭開序幕。
  • 現存最早日本人書寫「日本國」字跡:遣唐使吉備真備手書墓志銘驚現深圳
    中文導報綜合消息 近日,唐代中日關係史、遣唐使、中日書法史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領域,獲得填補空白的全新史料。
  • 他是日本的一流書法家,得到了筆法真傳,這字在中國也少有人及!
    這是因為沒有了這種固有的書法環境了,但日本遣唐使進入唐代學習書法之際,乃是日本書法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頂級書法家,足以令代人書壇望塵莫及!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便是「空海」和尚。在書法史上的筆法傳統在魏晉時期乃是高門大姓之間傳承,到了唐代則是在一些身居高位的文人官員那裡流傳,因為在印刷術和拓片並不流行的時代,筆法一直是每一個書法家諱莫如深的高深秘訣。空海和尚的筆法乃是韓方明所授,所以對於空海和尚的書法來講,我們幾乎可以將其看作是唐朝人的真跡了。
  • 唐代日本發展史:以唐為師,通過遣唐使貿易帶動國家經濟建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本篇文章著重講述唐朝對日本國經濟的影響,來講述一下以唐為師,唐代日本的發展史。唐代時期的日本在政權和經濟上已經完成了大致統一,而這時候,日本國家整體發展水平還是相對較弱,那麼如何逆轉四面臨海,發展受阻的窘迫,日本人將目光看向了東方的大國大唐王朝,而唐代的日本國民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與唐朝的貿易,而唐日貿易的核心點就是遣唐使。
  • 【太樸書法學堂】日本書法、篆刻相關文獻目錄全集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早在一千多年前大批的日本遣唐使來華學習,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書法與篆刻派生於中國的傳統書法與篆刻藝術,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本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中日之間在書法與篆刻藝術方面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與互動
  • 堪稱唐代小楷王的書法鑑賞.
    對於閻立本的楷書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閻立本的楷書,字架結構十分巧妙,這點既不和顏真卿相似也不和柳公權相似。縱觀閻立本的楷書,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在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事業也空前繁盛,書法藝術有了用武之地,人競學書,形成晉以後的又一高峰。
  • 這位唐代書法大家面相溫爾文雅,卻寫出了書法史上最險絕的書法
    中國傳統文化重平正,尚衝和,崇寧靜,同樣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的一貫主張。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中正平和相對的是俊俏、險絕,在中國書法美學中,書法的險也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美。險峭,是一種峻峭之美,是一種帶有不穩定的動態之美。
  • 高中大唐進士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在中國到底幹了些什麼事
    唐朝時期,有這樣一個日本人,由於仰慕中國文化,橫渡東海而來,考中的大唐進士,與李白,王維等大詩人都是好朋友,甚至與鑑真和尚,也有一定的來往。那麼如此優秀的一個人,在大唐到底幹了哪些事情呢。開元四年,日本下達了一個消息,讓阿倍仲麻呂興奮不已。原來,日本準備派遣第八批遣唐使,此次與以往不同,日本政府準備選拔一批優秀的學生,到大唐學習。年僅19歲的阿倍仲麻呂,經過層層篩選,成為一名「遣唐留學生」。
  • 千唐志齋:千餘品飽經滄桑的唐代墓誌 記錄下唐代書法演變歷史
    ,或坎坷曲折,或傳奇神秘,或平淡如水……清清冷冷中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唐人生活畫卷,以獨特的方式留下一部形神兼備的唐代書法演變史書。這些墓誌就像一部宏闊的石刻史書,使今人既能將其作為了解和補充歷史的實物證據,也能從中獲取有關唐代翰墨文章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 王羲之唯一真跡《喪亂帖》,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卻在日本博物館
    說起王羲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後世尊稱其為「書聖」。他曾師從衛夫人,在書法上博採眾長,推陳出新,擅長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尤以行書著長。然而,儘管王羲之書法作品十分優雅飄逸遒美健秀,引得不少人前來收藏臨摹,但其實隨著政權更迭,王羲之很多的真跡早就在輾轉中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 日本人如何玩書法
    日本書法(日本人稱之為書道)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中國書法的傳入和影響,公元5世紀,中國書法通過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這一時期日本人還無法熟練地掌握書法,直到飛鳥時代才有所改觀,已經在形式上和中國書法相去不遠了。公元8世紀,在日本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初期,出現了書法大家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勢等人。
  • 從唐詩看唐代中日民間關係,李白的詩讓人驚喜意外
    中日關係一衣帶水,交往歷史非常悠久,雖然近代以來的事情大家心裡很不爽,但在唐代兩國關係還是比較不錯的。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的二百多年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