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的一流書法家,得到了筆法真傳,這字在中國也少有人及!

2020-12-22 三餘書社

前些年到日本,見到了一些日本的書法家,也目睹了和聽聞了一些他們的學書經歷,跟中國人對比,他們對於經典法帖臨摹的精細程度要遠遠超越了當代的中國書家,儘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精細顯得有些偏執。

有一位日本的書家,喜歡金農的字,並且數十年如一日的臨摹,他先購買了金農的真跡,並且經過多方考證,得知了金農書寫此作所用的毛筆,以及紙張和墨,並且對於金農生平以及寫字的一系列的規矩都做了詳細的探索才開始臨摹,臨摹力求達到「重影」的境界,甚至不惜花幾年的功夫臨摹一幅字。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這樣的精神對於當代浮躁的書法界是值得借鑑的。但從日本今天整體的書法水平來看,與國內相去甚遠。這是因為沒有了這種固有的書法環境了,但日本遣唐使進入唐代學習書法之際,乃是日本書法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頂級書法家,足以令代人書壇望塵莫及!

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便是「空海」和尚。

空海和尚是日本著名的「三筆三跡」之一,基本可以代表了日本書法的最高成就了,空海和尚在公元804年來到中國的,作為一個15歲就能夠熟讀四書五經,且能夠過目成誦,精通中文的漢學家來講,書法也是他的必修功課之一。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空海來大唐除了尋求佛理之外,在書法一路得到了正統的王羲之筆法正脈,他後來將此筆法帶到了日本,極大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在書法史上的筆法傳統在魏晉時期乃是高門大姓之間傳承,到了唐代則是在一些身居高位的文人官員那裡流傳,因為在印刷術和拓片並不流行的時代,筆法一直是每一個書法家諱莫如深的高深秘訣。

空海和尚的筆法乃是韓方明所授,所以對於空海和尚的書法來講,我們幾乎可以將其看作是唐朝人的真跡了。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空海和尚最為著名的書法作品乃是他的《風信帖》,此帖完美繼承了晉唐之法度,筆筆有王羲之筆意,是日本「三筆三跡」中傳承王羲之書風的最佳法帖。能夠有如此徹底的繼承,在唐代諸家當中也比較罕見!

他的字放在中國,能夠超越他的也沒有幾個人,這樣極具晉唐法度,和如此親近唐代墨跡的體驗,足以使他的書法凌駕於宋人之後的書法家!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空海的《風信帖》其筆法乃是純粹的晉人「一搨直下」,其書法在當時的唐王朝就已經極負盛名,他也曾自雲「得書法之骨法」,這件《風信帖》乃是空海和尚所寫的三封信札,從這件作品當中,你能真正窺見唐代書法的氣息和筆法正脈。

在結字技巧上,《風信帖》是典型繼承了王羲之《聖教序》與王羲之尺牘的風貌,唐代沒有拓片和印刷好的字帖公認學習,筆法的傳授全靠手把手演示和臨摹古人真跡,所謂遣唐使的空海能夠親見許多名家的示範和墨跡作品,這一點也是後世諸家所不能及的一個原因。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風信帖》在用筆上雖極具王羲之書風的特點,但他更偏向中鋒與使轉,摒棄了王羲之書風的側鋒技巧,在硬黃紙上以禿筆寫出的一種蒼茫之感與遲澀之感,也大有顏真卿《祭侄文稿》的風度。

如此看來,空海和尚的這件《風信帖》乃是兼具王羲之與顏真卿書法之優點,是當代人探求晉人古法的重要法帖,唐代的真跡本來就極為稀少,藏於日本的這件空海《風信帖》保存極為完好,將此帖臨摹精透,你就會對於唐代書法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如今,我們將空海和尚的這件《風信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空海和尚此《風信帖》,請點擊下面惠購:

空海《風信帖》行書長卷

相關焦點

  • 一位被日本「封神」的書法大師,他的字在中國幾乎已經絕跡了!
    關於書法的審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往往會有不同的詮釋和理解,在同一個文化背景當中成長出來的個體,也往往會有不同的主觀判斷,比如有人將蘇東坡的字奉為圭臬,有人卻大加詆毀,有人將顏真卿奉為「亞聖」,而有人則將其譽為「醜書之祖」!
  • 趙子昂57歲時的一幅行書,可惜流落到日本,這字讓當今書法家羞愧
    顧炎武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而千百年來朝代多次更迭,漢文化卻一直源遠流長,這少不了無數有志之士在其中的付出和打拼。趙子昂《臨蘭亭序及十三跋》而元朝作為異族統領的朝代,漢文化卻並未因此而斷流,這其中少不了一個人的付出,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趙子昂。
  • 沈尹默告誡書法愛好者:間架結構是死的,掌握筆法才能成書法家
    這種學習方法,由來已久,因為按照傳統書論,這是一種便捷方法。古人通常更重視字的整體結構,認為「先學間架,間架既明,則學用筆」(馮班《鈍吟書要》)。古人又有論述說——「古今臨摹,取捨絕然兩途,古人不畏無筆勢,而畏無結構,今人唯筆勢自務,而不知結構為何物。」然而,現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沈尹默先生卻有不同的看法。
  • 「絞轉」的筆法在用筆時要不停的換面,這是怎樣做到的?
    受日本書論的影響,中國書法界也有不少人將毛筆的運動方式用西方物理知識來進行歸納。如是,書法中的「筆法」就被按照毛筆的運動方式簡化為三種——「平動、提按和絞轉」。「平動」就是毛筆在一個平面內前後左右的運動,「提按」是指毛筆在空間的上下運動。那麼是「絞轉」呢?
  • 王鐸精品書法集字《千字文上篇》,筆法自然遒勁,結體疏朗流暢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還是他那飛騰跳宕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稱得上是一流的。其中,他的行、草書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最有名的當屬《 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記得小時候老師看完我的蘭亭序,當機立斷拍岸決定跳過米芾直奔王鐸。
  • 他的書法日本人跪拜,啟功也鞠躬
    一份由於特殊原因日本人沒能得到的這幅手卷。反映了中國近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真的有那麼神乎其神嗎?釋文:黃河之水遠接天,赤縣扶桑兩地連;千數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寶開元錢。紅白櫻花爛漫開,盈盈一水送春來;願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好風吹面至東瀛,兩岸幽情日日深;有筆如花花似錦,願從蘭芷薦春心。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雖62字卻寫出藝術美,珍藏在日本博物館!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有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還有唐朝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等,但是在中國的書法界最有名的一位書法家那就是書聖王羲之,
  • 罕見美女書法家周慧珺,行書絕妙古詩作品欣賞,筆法精妙姿態秀美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其中筆法是書法表現方式中特有的屬性,所以筆法是書法的核心。另外,從書法表現方式的對象來說,就是與書寫性結合的審美意蘊和情感。沒有這兩個方面,書法就失去了靈魂。
  • 他自稱國家一級書法家,卻寫一手江湖字,網友:這是詐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之所以這樣,一是因為人心太複雜,二是其中牽扯利益。書法也不會例外,大家都是人,因此都很複雜,書法中牽扯到最大的利益就是「賣字」。最讓書法家憤憤不平的就是,「那些江湖書法家寫得又爛、又差、又沒有古法,哎呦,人家賣得還不錯。」
  • 他的書法日本人跪拜,啟功也鞠躬,300年來捍衛了中國書法的國際地位
    1975年日本書法代表團訪華,日本人點名要拜見林散之。林老必須坐著和來賓一一握手」。一份由於特殊原因日本人沒能得到的這幅手卷。反映了中國近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真的有那麼神乎其神嗎?林散之第一草書《中日友誼詩 》﹀
  • 現代著名書法家嚴仲良,精美行書作品欣賞,筆法雋秀,結體舒暢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我們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人的書法就是結字秀暢飄逸,勁健自然等,這裡面的結字是這什麼呢?有什麼特點的意義嗎?今天啊我就給朋友們說到說到:結字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字的結構,沒錯書法中的結字,就是指字的結構。因為漢字是以點畫結構成的,所以又稱結體、字法、結構、間架結等。書法的基本要素可以簡化為三點,即筆法、字法、章法。
  • 遣唐使出身的日本書家橘逸勢,它的字是王羲之的嫡傳!
    橘逸勢(782年-842)是是日本著名書法家,他和日本的空海和尚、嵯峨天皇一起,並稱「平安三筆」,是自日本派遣唐使全面學習傳播中國文化以來,日本書壇最頂尖的三個書法家。啟功老先生說:「羲獻深醇旭素狂,流傳遺法入扶桑。」
  • 他被日本人捧為「一代書宗」,卻在中國書法史上寂寂無名躺了600多年
    他被日本人捧為「一代書宗」,卻在中國書法史上寂寂無名躺了600多年 日本街頭懸掛的店鋪牌匾 裡面能找到許多我們熟悉的漢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這座城市留下大量漢文化的痕跡 包括匾額上的書法 京都國門上曾經懸掛一塊
  • 書法中的「永」字應該這樣寫?這八種筆法,你掌握了幾種?
    「永字八法」作為中國傳統的用筆法則,被我們中國古代書法家用來當作練習楷書的運筆技法,能體現出練習者對基本筆畫和基本結構的掌握。永」字是有五筆組成的,即點、橫折鉤、橫撇、短撇和捺。但從書法角度把「永」字分為八畫,即點、橫、豎、鉤、提、長撇、短撇和捺。
  • 一個「悟」字,篩盡書法無緣人,「悟」是成為書法家的終極要素
    一個「悟」字,篩盡書法無緣人,「悟」是成為書法家的終極要素學習書法,貴在「悟」。俗話說,只學不悟,難得真諦;只練不悟,難得筋骨。「悟」是一種天賦。對於書法的學習,一個「悟」字,滲透書法之玄妙,一個「悟」字,也篩盡世上學書的無緣人,「悟」成為通往書法家之巔的終極要素悟性是天生的,又不是天生的。有位書法家曾說,天賦在書法創作中佔相當重要的位置,有悟性,才能彰顯才華和性情,才能創作出書法精品。
  • 王羲之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卻流落日本1300多年,日本卻拒絕歸還
    學習書法的初學者剛開始都學過「永字八法」用筆法,「永字八法」這個字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等八種筆法,相傳這一筆影響後世的用筆法,就是王羲之發明的。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
  • 300年來書法家排名,第一名實至名歸,有人評:這字超越了古人!
    如果給中國歷代的書法家做一個排名的話,相信不同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評價一個人的書法水平高低,是有不同的維度的。比如,是比單個書體的藝術成就,還是比這個人繼承或者創新能力,還是比較此人的書法對於後人的影響力?
  • 《筆陣圖》的「真傳」
    衛鑠(272—349),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
  • 有人吹陳道明是「明星書法家」,專家:他的字到底牛逼在哪?
    而且據說,陳先生堅持每天都練練書法,日子一長,就練得一手好字。於是,常有人誇讚說,陳道明不僅是有名的「戲精」,而且是一位功力較為深厚的「明星書法家」。當然,陳道明先生練書法,充其量也只是業餘愛好,並非專業書家,我們也沒有必要拿書法專家的高度來苛求他的字。不過平心而論,陳道明的書法悟道明理,功力還是不錯的。
  • 他的書法在日本「封神」,掛在屋中,能去災避火厄,國內卻無人知
    在日本有兩位中國古代書法家非常出名,兩位都是明朝末年人,提起他們的名字鮮為人知,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那就是王鐸和張瑞圖。 但是在歷史上,二人的書法曾經大放光彩,尤其是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他們的書法就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初學者很少有人直接臨摹王鐸和張瑞圖的書法,二人的書法單看一個字的時候,並不驚豔。但連貫起來看,就會發覺裡面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