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到日本,見到了一些日本的書法家,也目睹了和聽聞了一些他們的學書經歷,跟中國人對比,他們對於經典法帖臨摹的精細程度要遠遠超越了當代的中國書家,儘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精細顯得有些偏執。
有一位日本的書家,喜歡金農的字,並且數十年如一日的臨摹,他先購買了金農的真跡,並且經過多方考證,得知了金農書寫此作所用的毛筆,以及紙張和墨,並且對於金農生平以及寫字的一系列的規矩都做了詳細的探索才開始臨摹,臨摹力求達到「重影」的境界,甚至不惜花幾年的功夫臨摹一幅字。
這樣的精神對於當代浮躁的書法界是值得借鑑的。但從日本今天整體的書法水平來看,與國內相去甚遠。這是因為沒有了這種固有的書法環境了,但日本遣唐使進入唐代學習書法之際,乃是日本書法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頂級書法家,足以令代人書壇望塵莫及!
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便是「空海」和尚。
空海和尚是日本著名的「三筆三跡」之一,基本可以代表了日本書法的最高成就了,空海和尚在公元804年來到中國的,作為一個15歲就能夠熟讀四書五經,且能夠過目成誦,精通中文的漢學家來講,書法也是他的必修功課之一。
空海來大唐除了尋求佛理之外,在書法一路得到了正統的王羲之筆法正脈,他後來將此筆法帶到了日本,極大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在書法史上的筆法傳統在魏晉時期乃是高門大姓之間傳承,到了唐代則是在一些身居高位的文人官員那裡流傳,因為在印刷術和拓片並不流行的時代,筆法一直是每一個書法家諱莫如深的高深秘訣。
空海和尚的筆法乃是韓方明所授,所以對於空海和尚的書法來講,我們幾乎可以將其看作是唐朝人的真跡了。
空海和尚最為著名的書法作品乃是他的《風信帖》,此帖完美繼承了晉唐之法度,筆筆有王羲之筆意,是日本「三筆三跡」中傳承王羲之書風的最佳法帖。能夠有如此徹底的繼承,在唐代諸家當中也比較罕見!
他的字放在中國,能夠超越他的也沒有幾個人,這樣極具晉唐法度,和如此親近唐代墨跡的體驗,足以使他的書法凌駕於宋人之後的書法家!
空海的《風信帖》其筆法乃是純粹的晉人「一搨直下」,其書法在當時的唐王朝就已經極負盛名,他也曾自雲「得書法之骨法」,這件《風信帖》乃是空海和尚所寫的三封信札,從這件作品當中,你能真正窺見唐代書法的氣息和筆法正脈。
在結字技巧上,《風信帖》是典型繼承了王羲之《聖教序》與王羲之尺牘的風貌,唐代沒有拓片和印刷好的字帖公認學習,筆法的傳授全靠手把手演示和臨摹古人真跡,所謂遣唐使的空海能夠親見許多名家的示範和墨跡作品,這一點也是後世諸家所不能及的一個原因。
《風信帖》在用筆上雖極具王羲之書風的特點,但他更偏向中鋒與使轉,摒棄了王羲之書風的側鋒技巧,在硬黃紙上以禿筆寫出的一種蒼茫之感與遲澀之感,也大有顏真卿《祭侄文稿》的風度。
如此看來,空海和尚的這件《風信帖》乃是兼具王羲之與顏真卿書法之優點,是當代人探求晉人古法的重要法帖,唐代的真跡本來就極為稀少,藏於日本的這件空海《風信帖》保存極為完好,將此帖臨摹精透,你就會對於唐代書法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如今,我們將空海和尚的這件《風信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空海和尚此《風信帖》,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