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軍:未來30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數據資產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尋找區塊鏈力量第12期:技術發展孕育未來財富  

把脈區塊鏈發展,坐看數字經濟雲起,由螞蟻鏈、羅漢堂、新浪財經聯合出品的《尋找區塊鏈力量》系列節目自8月6日起,每周四下午2點在新浪財經獨家首播!本期主題為「技術發展孕育未來財富」——什麼資產可以跑贏仍然在狂奔的海量M2?數字地球、數字經濟、數字平行世界為什麼是我們邁向的未來?站在國際的視角,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有哪些創新的奇思妙想?這位大咖為我們分享他對趨勢的洞見和認知,通過合規有效地配置資產,讓技術的發展孕育未來的財富。

梁信軍:平臺公司實際上本質上經營的是數據資產,所以我本人是非常相信未來20年、30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是數據資產。所以擁有數據資產的這樣一種投資行為,將來跑的肯定是比其它的資產那邊要快很多的。

梁信軍:我今天的主題,主要是講區塊鏈孕育未來的財富。今天我講的主題其實有這麼五塊,第一塊我想講一下疫情之後的全球的格局,有三個趨勢是推動區塊鏈的快速成長。第二個,我想跟大家談談區塊鏈帶來的數據經濟的成長和成熟的要素,以及它成熟的標誌是什麼。第三個想跟大家聊聊數字地球,數據經濟以及現實人類世界的數字平行世界,正在快速形成的這麼一個格局。

最後兩點我想跟大家談談一些國際趨勢,一個在國際上正在發生的,去中心化的,金融的Defi的成長情況。這裡面其實是有天使和魔鬼的兩面的,最後一點也想跟大家談談,就是國際上合規的一些加密資產的一些投資的前沿情況。

先談一下疫情後的全球格局。第一個趨勢,大家其實都已經看到了,各國為了救治疫情,都在拼命的放水,已經出現很多國家,都提出了無限量化寬鬆的這麼一個政策,而且還在實行當中。這樣就會帶來一個長期的對貨幣和對政府信用的這麼一個危機,我覺得是顯而易見會積累下來的,除非政府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夠想辦法回收貨幣,調整貨幣政策。

其實從08、09年救助歐債美債危機以來的貨幣寬鬆之後,大家也已經看到了這樣長期放水的結果,帶動了資本市場資產價格的長期的高速增長。這裡面我們就要看看就區塊鏈技術,能不能成為各國的M2的無節制發行的有效的約束手段之一。

當然也隱含一個前提,就是咱們在投資這一塊,我們如何能夠尋找到跑贏M2的途徑,我待會就給大家展示跑贏M2途徑一個很好的方法,找到數據資產,這個M2能兇猛到什麼程度呢?我給大家先看看美國的情況,這裡面有幾組數據,小的紅字裡面。

其實我統計的從1934年到2019年,長達80多年的時間當中,美國的GDP按年同比增長是3.7%。M2在過去80多年,每年的複合增長多少呢?7.4%,所以導致黃金對美元的年均漲幅年均的漲幅大概有4.9%左右。同樣如果我們看英國,1932年到2019年,英國的GDP,年均增長大概是2.5%左右,M2高達8%每一年。這裡面美國的政府部門做了一個統計,就是說關於美元的購買力問題,從1913年一直到2019年,如果1913年的100美元的購買力,到2019年它只有3.87美元,整整下降了將近25倍左右。如果合到年均,大概是3.4%。

大家其實已經看到,就是為了救助這次疫情,比如說美國的M2,4月份已經達到了同比的18.5%的增長,是1981年以來的新高。今年全年很可能會在20%~40%,20~40%的這麼規模,相當於接近二戰,當時大概最高到過27%,是有這種可能性的。當然M2的高速增長也不是美國獨有的。我剛才提到了英國,同樣在中國我們也面臨這樣的挑戰。3月份,中國的M2已經恢復到10%左右的,也是近三年的新高,過去三年一直我們控制在9%多一點,歐元區最近也漲到7.4%了,也是09年以來的新高。

如果我們看中國,過去30多年,M2的增幅其實也是比較驚人的。我們看到2019年的100塊,如果換算到1987年,大概相當於1987年的22.7塊錢。

其實如果作為投資來說,保留現金確實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在M2這麼高起的情形下,我們接下來就要談談怎麼能夠找到一個跑贏M2的途徑。我在這就給大家展示為什麼數據資產是很重要的。其實我找了三個方法,我覺得都有可能,能夠跑贏M2的投資途徑。

第一個投資途徑,要找到一個方法,以擁有的資產的價值總量,跟全球的經濟總量去比較,來衡量,也就是說能不能找到一個資產的量呢?它的增長速度要超過全球的經濟的增長速度,或者說當經濟收縮的時候,找到的資產的經濟收縮的值,收縮的比例要低於全球的經濟總量的收縮比例。還有一個方法是,投資的資產在全球的經濟總量的佔比是越來越高的。

我覺得只要能找到這一類東西,都是肯定能跑贏M2的。如果把這個東西仔細思考一下,其實我們暗涵著一個道理,全球經濟的核心推動力是什麼?核心推動力部分的資產,肯定增速是要比全球的經濟高。

我列舉了美國過去將近100年的股市裡,前五大市值公司的名單變化,其實我也可以列出前十大或者前三十大,也可以列全球的,基本上數據是接近的,美國的數據比較完備,所以我就取用了美國的數據。大家看到在1917年的時候,在那個階段,其實全球的經濟,1917年之前那個階段,主要是由基礎原材料和能源來推動的。能源公司、基礎原材料的生產公司是全球經濟的主要的推動力。

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美國的前五大市值公司裡面,有兩家鋼鐵公司,一家石油公司,另外一家是電信和食品公司。到五六十年代、四五十年代以後,全球的動力就從基礎原材料逐步轉為先進位造。

我們看美國的情況,1982年的時候,如果按市值來統計,前五名當中新增了三家先進位造的公司,一家是IBM,還有一家是GE,還有一家是GM,這三家都是到今天為止,在全世界還是鼎鼎有名的。然而到1988年,微軟等公司出來之後,全球的經濟推動力從先進位造逐步轉往IT,我們看到從1998年前五名當中就增加了微軟跟英特爾這兩家公司,鋼鐵公司基本上全部都出局了。到2017年,美國前五大市值公司,就變成了清一色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前五名全部都是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未來20年會怎麼樣,其實我覺得這樣一個變化已經暗示了未來的答案。

大家看2017年前五大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它們其實都有個特點。第一,它們有一個產品、一個硬體或者一個軟體服務,是用戶的剛需,有很多用戶會去使用它。

第二,平臺公司實際上本質上經營的是數據資產,所以我本人是非常相信未來20年、30年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是數據資產。所以擁有數據資產的這樣一種投資行為,將來跑的肯定是比其它的資產那邊要快很多的。

當然我覺得物聯網的奠基,然後今年5G的普遍的推行,使得物聯網能夠快速的發展起來,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跟應用,也增加了數據資產的來源。過去我們看到數據資產主要都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平臺公司,在使用和擁有,但是今後大家會看到,隨著物聯網和區塊鏈的應用,有很多傳統行業、擁有大量數據的公司,這些公司過去不能叫大數據公司,它是數據大公司。將來我覺得在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5G和物聯網的共同幫助下,我想很快它們也會成為一個擁有大數據價值的公司,對於公司的投資價值,我們要重新進行評判的。

當然要跑贏M2,其實還有兩個途徑,我就簡單的略過講一下。

第一個要找到一些行業或者一些國別的資產,一些大的平臺性的資產,它的增速一定要能夠跑贏CPI甚至M2。過去我們搞投資喜歡跟CPI比較,通常全球的CPI大概是2%~4%左右,也就是通脹率,其實光跑贏2~4%是不夠的。

我剛才已經給大家展示了過去80多年,美國、英國,其實日本我剛才沒提,日本在過去八十幾年當中的M2將近14%左右。所以你的投資,如果光跑贏 CPI,沒有跑贏M2,本質上也是貶值的。所以我覺得要找到一個能夠跑贏M2級別的投資,可能年化的增長率就得做到8%~9%以上。這個方面其實如果想找也是不難的。如果我們看過去的40年,如果投資於中國,有很大的概率就能跑贏8%~9%以上這樣M2的水平,過去三四十年,我們的 GDP的平均增長都是超過10%的。

從未來來看,在全世界如果想找國別資產,能夠超過8%~9%,我覺得可能印度是一個很好的選手。印度在過去的20年當中,名義GDP就是不減CPI的情況下,按盧比來計價是13.6%,按美元計價是9.9%,這兩個數字跟中國的數字幾乎是持平的。接下來,我覺得20年,印度有很大的概率能夠保持,甚至還能夠進一步的超越。當然除了印度之外,比如像在中國,我覺得如果投資醫療康養、投資教育,也有很大的概率,我覺得能夠達到8%~9%以上行業的平均回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還有第三個方式能夠找到跑贏M2的資產,要找到一些有巨大流動性,同時又有足夠的規模和交易量的這麼一個自身通縮型的產品。大家注意有這麼三個概念,第一規模要夠大,第二流動性要夠大,第三個是通縮的產品。

當然第一個肯定是黃金對吧?黃金它的交易量很大,它的本身規模也很大,同時它一年的產量新增黃金的產量少於2%,是低於CPI的,所以是通縮型的資產。當然,大家就會有疑問,像茅臺酒、沉香以及普洱茶是不是?咱們也可以在這個方面去衡量。

比如說以茅臺酒或者普洱茶為例,能不能達到幾百億美元存量、可交易的資產規模,如果不達到的話,就沒辦法做投資。

第二就是交易量,即每一天的清算額,法幣跟你的資產的交易,清算額能到多少?如果一天只有幾億人民幣或者十幾億人民幣,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投資人它就沒法進行購買,缺乏流動性,缺乏流動性就要流動性折價。另外一個就是看看是不是通縮。我覺得像茅臺、沉香、普洱茶肯定是通縮型的產品,所以光有通縮性是不夠的,還要具備資產規模以及流動量,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我待會會有一個章節,講國際上一個前沿的看法,像加密資產是符合這個標準的。

在疫情中,大的趨勢就是,由今年的1、2、3月份開始的疫情,很可能會延續到明年的1、2、3月份。由於疫情導致的隔離措施,幾乎會延續一年。我覺得在全人類的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這麼長達一年時間,要在全球範圍保持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措施。

當然我覺得對經濟,特別對消費類的經濟來說,像娛樂類和體育等等的,我覺得是災難性的,包括會展。然而我覺得對於在線的經濟,特別對數字經濟,它其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催化和推動的作用。會大大的加快,數字地球、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使得區塊鏈加上物聯網融合發展的速度,現在開始極具想像力了。

過去我們可能還懷疑,問這樣的時代什麼時候能到?我想由於這次疫情,它就極大的催生了這個時代的快速到來,我們必須要說,在線經濟的發展,數字地球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會極大的、長期的提升全球的經濟效率,經濟效率提升,如果我們換一個經濟術語來說,它其實會造成通縮效應,通縮效應又會一定程度上對衝,剛才講的由於疫情,全世界共同來釋放的一種大放水,導致的長期惡性通脹的影響。所以這樣的經濟效率的提升帶來的通縮,對衝了大放水帶來的惡性通脹的影響,對全球經濟長期來說是利好的。

我接下來就想講一下區塊鏈帶來的數據經濟的成長和成熟的要素和標誌。這裡面有三個要素和兩個情形,三個要素裡面,從技術角度我們來討論區塊鏈,包括數據經濟怎麼成熟。數據經濟如果是基於區塊鏈的數據經濟,從技術上來說,它其實是由三部分三個要素組成的。

第一,它必須要有一個能夠承載信息和價值的一個載體,叫Token。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就相當於我們發郵件,必須得有個郵件,有個文件,文件能夠承載信息,但是Token它不僅僅是承載信息,它還可以承載價值,它還可以承載合約,跟我們普通的郵件是不一樣,所以首先得有個Token,類似於我們稱之為郵件,Token表現形態,有的時候,像我們現在發的數字人民幣,DCEP,這個相當於叫數字法幣。還有一類數字法幣是民間法的,叫穩定幣。第二個要素就是區塊鏈帳戶,區塊鏈帳戶就相當於PC網際網路時代的郵箱,相當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社區,相當於社區帳戶或者社交媒體的帳戶,大概這麼概念,但是區塊鏈帳戶、社交媒體帳戶和郵箱,以及跟過去銀行的金融帳戶比較,它是更加智慧的帳戶,它向下是兼容的,下面的所有剛才講的這幾個帳戶的功能它都有,但是它還具備可以籤署智能合約的功能,而且可以自帶所有的交易記錄的功能,這些都是過往這些帳戶所沒有的。所以區塊鏈帳戶也是個要素,區塊鏈帳戶要大發展,然後Token的形態要大發展。

第三個要素是什麼呢,就是其中的資產,如果只是一個自己跟自己玩的一個系統,我覺得註定是玩不大的。一定要跟現實的經濟發展的相結合,結合體現在,注入到區塊鏈、注入到數據經濟當中的資產量,普通的資產要經過一定的轉換,才能成為在區塊鏈裡面可以交易、表達、表現的資產,所以在數據經濟當中,資產形態一定是完全虛擬的,基於數據經濟的完全虛擬的資產,這是一個類別。

第二個類別,把傳統的金融世界的所有的合規資產進行Token化。第三種是什麼,是未來的,從來沒發生過的,或者說很少發生過的,直接把數據資產Data,數據變成資產化。所以資產量越大,數據經濟才能夠發展跟成熟起來。我覺得大量的傳統的金融資產進入到整個數據經濟當中,是數據經濟是否爆發的一個標誌,也是數據經濟將來發展的一個藍海,會發展出大量的東西出來。

我剛才提到,處於企業或者國家報表之外的資產就是數據資產。如果把數據資產能夠標準化、價值化,這個東西的想像力也是非常大,所以我覺得有這麼三個要素。除了三個要素,3+2的2是什麼呢?第一是監管,區塊鏈的經濟包括數據經濟,絕不能長期的成為法外之地,一定要接受監管,要把監管的手要延伸進去,使得這些創新能夠符合國家和公眾的共同的發展利益。所以監管的介入、融入和加強,是整個區塊鏈帶來的數據經濟,能否成長成熟的一個基本保障跟標誌。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場景,最後一定要發展出一些,原來移動網際網路所做不到的一些場景。這些場景裡我們會看到,有一部分移動網際網路的平臺,將來就會轉型成區塊鏈時代中,我們稱為的聯盟鏈,或者說一些移動網際網路平臺,一些傳統的大型企業或者國家平臺,會轉成高信用的私鏈。另外也會誕生很多新型的,完全基於分布式的存儲計算和價值轉移的公鏈。

所以未來我覺得要有更多的新型的公鏈,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聯盟鏈,包括有些大型的平臺型公司轉型的高信用私鏈等等,有多種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場景的發展,才能夠推動數據經濟成長和成熟。所以我們看待未來的企業的投資價值,我們也要重新看在數據經濟時代,它還能不能活下來?它會不會活得很滋潤,是不是有很大的發展?

這裡面我給大家舉一些小的例子,目前其實我們已經看到公鏈、聯盟鏈、高信用私鏈都已經模有樣,而且監管現在也在逐步的融入。公鏈裡面最有名的,我覺得是比特幣,比特幣它主要從事的是價值的支付和轉移,這是最大的公鏈。

目前在區塊鏈這個行業裡面,大家公認的第二大的公鏈,應該就是ETH,即以太坊,以太坊在比特幣的網絡的基礎上,它發展出了智能合約,在智能合約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去中心化的金融應用。

聯盟鏈裡面有很多知名的公司,比如說像Facebook做的Libra,當然這個現在還沒完全上鏈,它是要得到各國的監管部門的批准,也就是我剛才講的,監管是正在融入中的。Libra的目標是做成一個無國界的穩定幣,在全世界範圍都可以零手續費的進行支付,而且是可以跨貨幣的支付。

JPMorgan在發展一個叫Quorum的項目,主要用於B To B,用於銀行間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清算和結算的。還有例如我國的阿里集團做的螞蟻鏈,螞蟻鏈也是高性能的聯盟鏈。

相關焦點

  • 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梁信軍:隱私計算和區塊鏈將帶來數據經濟的成長...
    第一部分:疫情後全球格局的三個趨勢趨勢一: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全球多國為了救治疫情而大放水,這帶來了西方國家政府和長期貨幣穩定性的信用危機從2008、2009年救助歐債美債危機以來的貨幣寬鬆之後,大家已經看到了長期放水的結果:帶動資本市場資產價格的長期的高速增長。
  • 專家:未來5-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專家:未來5-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29日表示,預計未來5-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
  • 商務部報告:消費仍是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
    12月9日,商務部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報告》指出,我國消費增速和消費貢獻企穩回升,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的運行及新冠疫苗投入生產,我國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回升,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GDP增長降速的根源
    科技、管理與資本,才是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動力。GDp的增長動力,包括這三大動力,加上推動GDP增長的投資,還有拉動GDP增長的消費,其中出口屬於境外銷費。嚴格意義來說,投資就是生產資本,而科技、管理與資本,都為生產,最終都為人類的消費服務。在金錢社會,所有經濟活動都由人的賺錢貪慾來牽引,資本無論為生產,還是為消費,都是資本所有者為了賺錢。
  • 2015.04:上海經濟發展階段特徵及「十三五」經濟增長動力研究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增速總體呈波動下行態勢,2013年降至7.7%。這表明上海經濟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自身增長因素轉變的綜合作用下,經濟增長已從高速向中速增長階段轉換,經濟增長平臺正出現趨勢性下移。準確把握改革開放30餘年各經濟增長階段及其特徵,對判斷上海未來幾年總體經濟走勢意義重大。
  • 宏觀|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高盛集團認為,正如2020年全球市場從封鎖中迅速反彈一樣,預計當歐洲封鎖結束、推廣疫苗注射將有望進一步提振經濟增速。未來幾年,發達市場的央行可能會走溫和路線。即使在預測經濟增長將強勁反彈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狀況也只會逐漸恢復,通脹似乎也將維持在央行目標之下。摩根史坦利是相對最為樂觀的,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為6.4%。
  • 梁信軍:比特幣是高波幅的投資品 要用很小比例的資產去投
    本期主題為「技術發展孕育未來財富」——什麼資產可以跑贏仍然在狂奔的海量M2?數字地球、數字經濟、數字平行世界為什麼是我們邁向的未來?站在國際的視角,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有哪些創新的奇思妙想?這位大咖為我們分享他對趨勢的洞見和認知,通過合規有效地配置資產,讓技術的發展孕育未來的財富。
  •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未來30年,中國GDP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不難發現,最近30年時間裡,中國的經濟實現了騰飛,現如今國內的GDP已經排在了全球第二位。再來看一下國內,不僅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個社會環境也是非常好的,而這都得益於中國快速的發展,那麼,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未來30年,中國GDP會成為全球第一嗎?
  • 安聯集團發布全球財富報告:2019年中國個人家庭金融資產總額增長10...
    儘管面臨社會動蕩、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和工業衰退的境況,但2019年世界各地央行逆轉方向,開始實施廣泛的貨幣寬鬆政策,股市飆升25%,在此過程中金融資產獲得提升——證券資產類別在2019年大幅增長13.7%,為21世紀內的年度最高漲幅。  相對而言,其他兩種主要資產類別的增長率較低,但仍表現不俗:主要反映基礎資產的保險和養老金增幅達到了8.1%以上,銀行存款則增長了6.4%。
  • 梁信軍:疫情下投資的戰術和戰略
    對整個全球供應鏈而言,可以說今年的兩三個季度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了。最近IMF預測認為今年全球的GDP會是-3%左右,其中發達經濟體損害比新興市場更大(因其服務業佔比高、受影響大),今年是-6.1%,明年在此基礎上增長4.5%,可能還沒有增長到2019年的水平。新興市場今年可能-1%,明年在此基礎上增長6.6%,可能基本上回到2019年或者略多一點的水平。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2016年底全球經濟開始復甦,2017年出現小繁榮,這一波經濟復甦有望會延續到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表現與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軌跡十分接近,呈現幾乎相同的發展變化態勢。2017年,臺灣經濟明顯回溫,實現了2.58%增長。2018年,臺灣經濟會持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增長2.3%左右,但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格局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國際經濟形勢表現直接關係到臺灣經濟增長。有關國際經濟組織與機構普遍看好2018年全球經濟持續增長態勢,普遍預測增長3%以上。
  • 交銀國際洪灝:未來7-10年配置非美元資產 對明年上半年經濟樂觀
    2020年是不平靜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增長都經歷了深度調整,在經濟還掙扎於低水平增長邊緣之時,股市在經歷了短暫的深度調整後迅速反彈,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股市還是經濟的晴雨表嗎?為應對經濟體流動性短缺,美國「天量放水」的經濟刺激政策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國內投資者應如何進行大類資產配置?
  •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未來30年,我們將迎來繁榮、有深度...
    本屆峰會邀請超過400+家優秀上市公司、高成長公司、證券基金機構高管及國內外頂尖經濟學者、投資大佬齊聚一堂,以新的發展視角,圍繞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機遇、「十四五」時期中國各領域規劃等熱點話題,剖析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把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 安信證券韋志超: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拉抬經濟內生動力才是重...
    韋志超:從國慶節期間的居民消費情況來看,服務行業和消費行業的恢復均有不錯的表現,其中餐飲業達到了正增長;電影行業同比去年略微遜色,但恢復情況也比較樂觀。旅遊行業恢復仍較為緩慢,數據顯示國慶期間的旅遊出行人數同比減少20%,收入同比減少30%。
  • 特稿|章俊:中國高質量增長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可以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產業升級會使得相關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帶動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整合。考慮到中國持續秉持開放的立場,中國對全球產業鏈影響力的上升有利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全球經濟下行的斜率。
  • 全球持續寬鬆是黃金主要推動力 但仍需警惕季節性因素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黃金交易提醒:全球持續寬鬆是黃金主要推動力,但仍需警惕季節性因素,日內關注兩大數據周四(5月21日)現貨黃金窄幅震蕩,現報1745.18美元,跌幅0.17%。同時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預計,美國經濟將在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恢復增長,可能需要更多財政刺激措施。
  • 「一帶一路」:全球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渠道
    在未來,東南亞、非洲等地將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最後,從具體項目來看,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獲得較大的乘數效應。基礎設施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小,可以拉動更多民間投資,具有較好的長期效益和社會整體效益,而且越是在經濟落後、基礎設施較差的國家,其帶動效應越強。
  • 「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動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全新的外部環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疊加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顯著增加,更好地尋找潛力、挖掘潛力、轉換動力成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創造了經濟奇蹟,國際上往往把中國的成功歸結為「東亞模式」的延續,歸結為出口導向戰略、勞動力充分供給、高儲蓄高投資、重視教育等幾個主要因素。
  • 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明年金磚國家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報告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總量將下降4.3%至4.4%。如果能夠避免第三波疫情,並免受防疫限制措施的影響,2021年世界經濟預計可增長4.4%至4.9%。中國、韓國和東協等將成為推動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報告說,2020年金磚國家經濟跌幅預計不超過2%,2021年經濟增幅有望達到6%至7%,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醫藥基金領漲債基業績修復,經濟復甦預推動全球風險資產繼續大漲
    理財環境的重要變化一是,全球投資者對2021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反彈產生充分共識。全球風險資產繼續大漲。二是,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流動性整體仍將充裕。市場預期歐美國家將會適度加大財政政策刺激力度,海外投資需求將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