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鄭州餐飲行業開拓外賣自救、試水線上新零售,下半場餐飲業...

2020-12-23 大河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場來勢洶洶的森林大火,使原本欣欣向榮的餐飲生態遭到破壞:有餐飲街上的店鋪半數關門轉讓;即便復工之後,很多餐飲店營收也長時間維持在去年同期的兩三成。

進入7月,鄭州餐飲業老闆們在這場大考中,可謂答題過半,大量連鎖品牌餐飲店的經營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七八成。如果說上半場餐飲行業拼的是「積累」,那下半場要拼什麼?

上半場

回溯

餐飲業加速轉型線上外賣成首選自救措施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1~2月全國餐飲業收入為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不過,疫情雖對餐飲行業的供需造成衝擊,卻加速了傳統企業轉型線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扶搖營銷諮詢創始人嶽遠分析,疫情發生前,餐飲企業多以線下門店為營收核心,疫情發生後,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加快,數位化轉型加速的同時驅動餐飲市場轉型升級。

河南商報記者梳理了今年1~4月鄭州餐飲行業的自救措施後發現,疫情期間門店營收出現大幅下滑,多數餐飲門店在幾乎沒有營收的情況下承擔了人工、房租等成本支出壓力,轉戰線上成為餐飲商家首選的自救措施,特別是大中型餐飲連鎖品牌,紛紛通過外賣、中央廚房製作的半成品食材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巴奴毛肚火鍋、海底撈、小龍坎老火鍋等火鍋品牌推出外賣業務,西貝莜麵村在淘寶上推出中央廚房製作的半成品並在美食類App上推出半成品製作視頻等。

只做外賣生意的火鍋外送品牌鍋圈食匯,在疫情期間也展現出了不可思議的「魅力」。據悉,2月24日鍋圈食匯完成了50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嘉御基金、不惑創投跟投。

變化

麵食、粉類中式快餐店試水中央廚房線上新零售

但是,對於以麵食、粉類為主的中式快餐店來說,外賣、新零售這種線上銷售模式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配送時間的長短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口感和顧客的消費體驗。

一向以線下經營為主的姐弟倆土豆粉,在疫情期間迅速推出了半成品外賣產品。顧客購買後,在家烹飪時只需用配送的高湯加入砂鍋專用料包燒開,然後將刀削麵、土豆粉和淨菜包倒入,大火煮製3分鐘即可。

回想起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情況時,姐弟倆土豆粉的總經理馮太祥說:「咬著牙也要扛住繼續往前走,既然要做一個長久的品牌,不能遇到點風浪就不知所措了。」

對於同樣以銷售麵食為主的阿利茄汁面來說,這次疫情期間雖然遭受重創,但是也為其茄汁面的半成品點燃了助推劑。

阿利茄汁面的創始人盧廣利介紹,早在2019年底,阿利茄汁面就嘗試推出了半成品阿利茄汁面禮盒,疫情期間,剛上線的半成品阿利茄汁面禮盒幾天的工夫便賣完了。盧廣利認為,餐飲行業的中央廚房新零售化、超市快餐化,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特點

網紅餐飲有流量沒銷量靠噱頭難「長紅」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並梳理了今年3~6月餐飲行業不同品牌門店的客流量恢復情況後發現,鄭州的餐飲行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格局。

鄭州的大部分大中型豫菜品牌、連鎖品牌快餐店,如阿五黃河大鯉魚、煜豐汴京烤鴨、阿莊地道豫菜、魯班張餐飲等的客流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0%~80%。

據大學中路附近二七金街的商戶張先生介紹,疫情期間,小吃街不少店鋪貼上了「轉讓」二字。如今,在夜經濟的帶動下,二七金街終於復活了。

那些以噱頭為生的網紅餐飲店、小吃店,疫情發生後客流稀少甚至關門停業。比如疫情發生前,大學北路上的「香酥牛奶棒」,想要吃上一口,得在凜冽的寒風中排隊1小時以上,如今,該店面已變成了炸雞店。正弘城負一樓的一家網紅糕點店,疫情發生前,吃貨們不惜花上1~2小時來排隊,疫情發生後,周末正弘城負一樓客流量最大的時候,這家店門前也空無一人。

分析

行業曾經「虛胖」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誰在「裸泳」

嶽遠向河南商報記者分析:「這次疫情讓消費者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和性價比,餐飲行業開始向產品回歸。曾經,那些依靠明星代言、噱頭、話題營銷、網紅打卡地而迅速走紅的餐飲店,疫情過後失靈了,有流量沒銷量,加盟代理商衝著流量而來,虧損嚴重。」

魯班張餐飲總經理鄭承軍說:「餐飲行業『虛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下半年將會走得更加踏實。疫情發生前,餐飲行業拼流量、噱頭的網紅店幾乎都消失了,踏踏實實做菜的品牌依然還在。正所謂,潮水退去以後,才能看到誰在『裸泳』。」

阿莊地道豫菜品牌創始人王鐵莊說:「受疫情影響,消費者變得非常理性,怎樣成為消費者理性選擇的那個品牌非常重要。」

馮太祥認為:「人們比以往更加重視性價比。今年所有門店都推出了加粉、加面的活動來提高性價比,同時通過練內功提升服務品質、推出新產品來吸引食客。」

下半場

展望

餐飲業上半場拼「積累」下半場要拼什麼?

如果說餐飲行業上半場存活下來並復甦的品牌,依靠的是多年積累下來的菜品、口碑和資金,那麼在下半場的競爭中獲勝的關鍵是什麼呢?

王鐵莊將餐飲行業的下半場比作一場「淘汰賽」。他說:「菜品、服務、食品安全只要有一方面做得不好,消費者就不會再給你第二次機會。怎樣把產品做得更優質、品牌做得更有品質,甚至上升到品位,讓顧客願意選擇你,成為強勢品牌、門店,是接下來我們需要去思考的。」

鄭承軍認為,餐飲行業長久穩健發展靠「堅守正道」。越是在困難的時候,各種品質要求就越顯得珍貴,不管有沒有遇到困難,餐飲行業從業者都不能降低食材的採購標準、出品標準、服務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

煜豐汴京烤鴨的運營副總褚珂珂用「打磨」來總結餐飲行業的下半場,她說:「餐飲行業的下半場需要對產品品質、用餐環境、服務不斷地進行打磨,未來,顧客一定會更加注重健康,另一方面會更注重環境和服務。」

嶽遠在分析中最為強調的則是線上運營能力。餐飲行業下半場,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加快,數位化轉型加速,過往「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落下帷幕。當下,及時調整運營策略、洞察市場需求、加強應變能力才能驅動品牌到達新的發展階段。下半場,資本也將會在重點關注餐飲企業盈利能力的同時,更關注餐飲企業的數位化營銷能力。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上述餐飲品牌的老闆都在不停地強調兩個字——內功。

相關焦點

  • 大廚化身「李佳琦」直播賣「貨」,餐飲業自救措施盤點
    而之前有媒體稱西貝熬不過3個月,海底撈虧50億,面對黑天鵝事件,餐飲人有些猝不及防。但總有人逆流而上,使盡渾身解數自救,以下餐飲老闆圈盤點幾個行業優秀的措施做法,希望幫助餐飲老闆獲得更多應對思路。這些數字也許比起「李佳琪」這類頭部網紅不算什麼,但作為餐飲業的創新舉措,已經開啟了餐飲新零售的一扇大門。啟發:A.短視頻/直播是營銷大勢所趨,以後會是每個餐飲人,甚至所有商業的標配。
  • 疫情下餐飲業積極自救 復工復產後需注意什麼?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疫情下餐飲業積極自救,復工復產後需注意什麼?面對當前的經營問題,各連鎖餐飲企業採取了不同的自救措施。作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受影響最大的領域,餐飲行業已經逐步開始恢復營業。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20.5%),全國餐飲市場降幅高於整個消費市場降幅22.6個百分點,餐飲市場成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重災區。而餐飲業中的連鎖品牌,雖然相對中小企業來說規模較大,但所受衝擊也並未減少。
  • 餐飲:走過低谷自救解圍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對餐飲企業來說更是乘風破浪、努力前行的一年。從春節到現在,國內餐飲企業經歷了從無措、低谷到現在的求變、求新。今年在抗擊疫情的同時,餐飲企業也開始自救解圍,開設菜店、上線外賣、探索新零售……企業也在這些自救措施中探索出了新的商機、新的路徑。在這戰疫過程中,我們記錄餐飲企業、餐飲人的努力,我們也期待疫情過去後,行業迎來新的春天。
  • 授人以漁 「外賣返傭」背後的他助與自救
    探魚負責人表示:「在疫情期間,外賣就是門店的所有營業來源。這段時間,包括在日常運營、品牌推廣、公益活動配合上,外賣平臺都給了很大的資源傾斜。」簡單來說,在新的政策之下,平臺的返傭能夠幫助商家實現更好的流量獲取和深挖,具體如何接住這些「流量」,就看各家在產品運營,服務上下的功夫了。
  • 餐道打造精品線上沙龍,全景解析數字時代下的餐飲新零售
    5月15日,由餐道&愛分析聯合舉辦的主題為《從零售數位化,看餐飲新零售轉型的策略與實踐》的線上沙龍直播節目圓滿落下帷幕。在當日進行的【餐飲專場】直播中,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洪明基、大龍燚聯合創始人王文軍、愛分析高級分析師黃勇、以及餐道創始人兼CEO李振宏聯袂做客,與億歐公司新消費事業部餐飲負責人冀玉潔一同帶來了對餐飲業當下背景和新零售轉型趨勢的深度分析與探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本文,共同回顧一下本次直播的精彩內容。
  • 餐企如何「自救」?「關閉堂食,發力外賣」!
    餐企如何「自救」?幾十個老闆討論只有一種辦法——「關閉堂食,發力外賣」。   外部環境會逐漸好轉   餐飲有難,八方來援   這兩天,好消息很多。   比如,銀行系統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已經開始:北京銀行推出「京誠貨」,專針對受疫情影響資金周轉困難小微企,優先扶持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等行業企業。
  • 美團外賣學院院長:未來餐飲業的6個趨勢
    一、上半場靠紅利,下半場靠能力第一個觀點:上半場靠紅利,下半場靠能力。如果我們把疫情作為節點,它是餐飲業上、下半場的「切割線」。不管做堂食還是外賣,核心都是我們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餐飲和食品有關聯的環節,最後都在做零售了——都是基於強大的後端供應鏈支撐,門店可能只是一個小的體驗點,中間的所有環節都被省略了。所以供應鏈是一個強支撐,是一個硬實力。
  • 西貝、太二都在布局的零售餐飲化到底是什麼?
    而對餐飲商家來說,也有很多弊端,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毛利這個「三高一低」等許多問題,因此餐飲行業迫在眉睫,急需轉型。也就在這一兩年,餐飲商家頻頻出現破局和跨界,小到便利店,大到電商平臺,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餐飲業,零售業與餐飲業打破邊界開始融合,零售化成為餐飲業下一步發展的重大機遇。那麼餐飲零售化是什麼呢?
  • 美團外賣線上開啟首屆中國外賣節,攜手餐飲企業抱團「突圍」
    民以食為天,聚焦老百姓的「菜籃子」,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是餐飲行業健康發展的立足點。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給外賣行業發展帶來挑戰,也帶來全新機遇,並加速了餐飲業的線上發展速度。為適應新冠疫情下,線上餐飲消費增多且呈現更加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趨勢,首屆中國外賣節正式拉開帷幕,活動將從6月18日持續到6月28日,美團App外賣頻道也同步開啟「618外賣節」,打造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模式。
  • 上抖音、賣盒飯、零售土特產 餐飲業花式活下去
    從線下轉向線上 餐飲業也是拼了  「用這款秘制醬汁兒,宅在家裡的您可以快手做菜,開袋即可下鍋,在家也可以烹飪出星級大廚的味道……」羲和國際餐飲集團副總裁常聖彬日前現身抖音帶貨,展示做菜技術。該集團董事長張鈞說:「2020年,餐飲企業只有拼才能活。」
  • 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成立,熊貓星廚李海鵬擔任副...
    本次大會回顧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版塊原委員會工作報告,整合了原有供應鏈與新零售的十個分支機構,成立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表決通過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第一屆負責人與幹事,並對整合後的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工作作出計劃與部署
  • 喜家德創始人:餐飲業求人不如自救
    對於餐飲企業而言,除了外賣、把員工送走到超市去上班,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外面正在流行的一些方法,可能未必適合每個企業。比如對於外賣這件事,精品水餃連鎖喜家德創始人高德福是這樣看的,「外賣對於整個餐飲行業,那是方向,不過我不是很擅長。」他對虎嗅表示。
  •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引
    韓明介紹,許多餐飲企業通過諸多嘗試,如推出食材零售、直播帶貨、無接觸服務等努力復工復產,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  1、規模化-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萬億,就業人數達3200萬人,餐飲業在疫情以來為六穩六保、擴內需作出積極貢獻。  2、品牌化-餐飲企業以品牌優先、品質消費理念引領發展,如廣州酒家、老鄉雞等企業,在疫情期間品牌形象進一步強化。
  • 5萬億的幻滅與理想:疫情倒逼餐飲業加速變革,誰在前進誰在落後?
    相比其他行業,餐飲業的改革顯得尤為遲緩,是餐飲業從業者滯後於數位化經濟的發展嗎?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早在2016年就在思考:什麼能支撐海底撈走得更遠?隨後,他提出了「新技術改變餐飲企業的成本結構」。海底撈屬於思考新技術變革較早的餐飲企業。但是4年過去,海底撈的嘗試還很難說已經找到一條成功的路徑,否則「智慧餐廳」就不會還是樣板工程,而是已經走向普遍化。
  • 推進零售化,真的是餐飲業的萬能解藥嗎?
    從行業可見,大量的餐飲門店給出的答案是做外賣、做小程序商城等,更多的品牌其實更傾向於在門店賣菜單以外的貨,如火鍋店賣火鍋底料、水餃店線上/門店賣速凍水餃等。乍一看,這些餐飲門店也確實有了零售化的皮毛,但對於經營,我們並不能贊同僅得其形而不得其骨更不得其神的零售化改革,針對任何的改革,如果只是得其形,那麼它多半是成本而非利潤。
  • 土豆粉成鄭州餐飲消費新戰場 海底撈悄然入局
    「此次海底撈副牌瞄準土豆粉賽道,對標鄭州本土餐飲標杆企業姐弟倆,這讓其同品類競爭對手巴奴同樣感到意外。」業內人士表示,在構建第二增長曲線的路上,海底撈已開啟狼性模式。鄭州餐飲業一場外來資本與本土勢力的「貼身肉搏戰」已經打響。海底撈最新副牌曝光「喬喬的粉」落地鄭州「撈派大軍」再添一員小將。
  • 回顧餐飲業10大熱點關鍵詞,探尋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
    2020年對於每個行業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給餐飲業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且在短時間內會具有持續性,很多餐飲不得不轉變經營軌跡來維持生計,更有一些逐漸找尋出特殊時期發展的規律從而使得自己的產業得以更好的生存。在這樣艱難的大環境下,餐飲業相關的十大熱點關鍵詞也令大家備受關注,從十個熱點即可探尋餐飲業發展背後的趨勢。
  • 一份外賣帳單的秘密:餐飲業正集體上演「去平臺化」
    更重要的一點,洪明基建議平臺降低佣金,他的理由是:即使不經歷疫情,做外賣餐品的餐廳絕大多數利潤率不足5%,還有很多虧損瀕臨倒閉。而外賣平臺抽傭比例已由1%漲到15%-28%,並且每單加設保底收費,不籤佣金和保底漲價協議,就給商家下線。外賣平臺上依託著數百萬家餐廳、近3000萬餐飲人就業,不能讓平臺侵害行業健康生態。
  • 經此一「疫」 外賣會成餐飲業的「拳頭板塊」嗎
    記者 黃亞蘋 攝未知的堂食恢復時間、動輒數十萬的固定成本支出、日益緊缺的現金流……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餐飲業的首個黃金檔被迫按下「暫停鍵」,將彼時一號難求的餐飲品牌推向至暗時刻。外賣被餐企視為破局之法。僅在長沙,便有茶顏悅色、魯哥飯店、壇宗剁椒魚頭、湘爵士等商家首次開通外賣點餐及商家自配送業務。
  • 餐飲發展分析報告:疫情之下的餐飲業 誰會是活下來的那一個?
    2020年伊始,中國餐飲行業經歷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疫情之下的餐飲行業受到什麼樣的衝擊?經此一「疫」,什麼樣的餐飲企業會更好地活下來?哪種業態的餐飲模式會獲得資本的青睞?餐飲行業會迎來什麼樣的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