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太二都在布局的零售餐飲化到底是什麼?

2020-12-22 新零售財經

餐飲在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同樣餐飲領域近年來也一直在翻天覆地的發生改變。對顧客來說,最熟悉的餐飲形式就是堂食,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開始注意到進店堂食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用餐高峰期客流爆滿,上午和下午非用餐時段卻門可羅雀,這些都是要堂食的「常態」。而對餐飲商家來說,也有很多弊端,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毛利這個「三高一低」等許多問題,因此餐飲行業迫在眉睫,急需轉型。

也就在這一兩年,餐飲商家頻頻出現破局和跨界,小到便利店,大到電商平臺,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餐飲業,零售業與餐飲業打破邊界開始融合,零售化成為餐飲業下一步發展的重大機遇。

那麼餐飲零售化是什麼呢?

餐飲其實是服務行業,而餐飲零售化就打破了這一固有形勢,擺脫了餐飲場景的束縛,突破了餐飲門店和用餐時段的限制,向著零售化轉變。也通過打造一些具有認知度的產品,以「堂食+外賣+更多產品+更多服務」的形式,將餐飲產品和服務與消費體驗融合在一起,藉助更多的手段讓產品觸達更多的消費場景。

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和技術的更新迭代,也讓餐飲零售化有了更多發展的空間,這也是一個快消品的新起點。

那麼餐飲零售化未來如何發展,其實還是需要分兩步走。首先就是擴充銷售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渠道,助力餐飲零售化產品打開更多銷路;其次就是餐品品類的擴充,除了餐飲店原有的一些菜品,還可以開發更多的產品甚至服務,豐富零售化產品。

餐飲界中已經有大佬做起了示範,接著看:

今年5月,西貝旗下全新品牌「賈國龍功夫菜」推出,據了解,這款產品主打到家零售菜品和半成品服務。而功夫菜名稱的由來,也是未來彌補半成品菜和美味之間的差距,通過急凍鎖鮮技術保存大師研發的菜餚,也就是簡單加熱就能完成。

10月9日西貝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項目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舉行奠基儀式。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餐飲企業建設規模和產能最大的中央廚房,屆時也將支持賈國龍功夫菜150億的年銷售額。

據了解,功夫菜是西貝餐飲集團接下來十年的核心業務,賈國龍的下一個十年計劃「做千億銷售的西貝」。

同樣敢為人先的還有海底撈,已經瞄準這個賽道很長時間了。海底撈旗下銷售火鍋底料、調味品業務的公司頤海國際也已經上市,其中火鍋底料的銷售收入佔據80%以上,除了這個領域,自熱小火鍋也是海底撈非常看重的板塊,自熱火鍋的市場規模竟然超過了60億。

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營收的116.95億元中,屬於海底撈、其他餐廳、外賣、調味品食材的收入分別為91.51億、0.12億、4.01億、1.82億元,除了海底撈餐廳因關店而影響收入有所降低以外,外賣、食材類的收入都獲得不錯的增幅。且在今年3月,海底撈在多個帶你上平臺推出了半成品菜「開飯了」。也是海底撈對飯食的一種嘗試。

盒馬工坊是盒馬旗下的一員大將,也是首個融合了熟食、半成品、麵點、時令點心這四大品類的鮮食品牌。盒馬工坊推出的手工鮮做餛飩成為「網紅餛飩」,月銷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份,月成交額破億。

從2020年春節至7月份,其部分常青款半成品菜,日均銷售量是平時的十倍之多。

目前,盒馬工坊的1300多種商品中,60%由盒馬自主研發,其餘是與全國各地的餐飲、食品企業共創,今年3月盒馬宣布升級,口號為「盒馬廚房,你的廚房」,盒馬工坊的戰略地位在不斷提升,更加明晰。

太二酸菜魚大家都了解的品牌,也開始做零售化即食酸菜了,43元一盒!

其實在以前太二就賣過酸菜,不過屬於「食材」,還需要顧客回家再加工一下不是很方便,所以這一次乾脆直接跳脫出這個思維,直接開賣即食酸菜,也是瞄準了這個零售市場。

即食酸菜是可以搭配粥類的小鹹菜,一共有兩種口味,香辣味和麻辣味!

在他們的公眾號「腦洞商店」裡也有售賣,43元一盒,一份6小罐,每小罐有100g,一共是600g酸菜!而從售賣的情況來看很不錯,截至目前已經賣出6000多份了。

餐飲零售雖然還在試水階段,但對於餐飲來說明顯這是塊「大蛋糕」。

餐飲零售化中出現了一個新詞叫「佐餐」,像是太二酸菜魚的「酸菜」定位一直都是佐餐,就是輔助正餐保證顧客吃的更好,然而很多人都在開創新品、開拓市場、更新模式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佐餐這一市場的紅利。

從2018年到現在,外賣的流量越來越緊缺,餐廳為了復購率,所以出現了烤腸、冰粉、辣醬這一類佐餐,而這也是被很多餐飲人最常忽略的盈利點。

烏江榨菜從十幾年不變的包裝、口味,如今都漲到了4.5一包,但是年年的銷售量都在增長,這就說明了餐飲市場對於佐餐這一零售化的需求是不斷在提升的。

因此做佐餐的零售化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餐飲零售化如何做才能吃到紅利呢?

將外賣和佐餐結合起來。粥類頭部品牌曼玲粥鋪,自己研發了蘿蔔絲等佐餐食品搭配粥,利用外賣場景,佐餐單品單店月銷量集中在400-600份之間!

這也是做零售的一個小心機,人點粥的時候通常會點一些配菜,因此餐飲商家可以多帶一點零售佐餐來搭配,這就是為什麼超市的方便麵和火腿腸總是擺放在一起的原因,方便麵可以帶動火腿腸的銷量,所以做餐飲的零售化就是對消費場景的拼湊,因此,外賣絕對是一個好的切入點。

餐飲零售的未來如何?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的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2004年家庭戶均消費的5%。

從消費規模來看,去年淘系方便速食行業消費規模較2017年增長106%。速食菜/半成品菜是增速最好的品類。

從銷售場景來看,便利店成為餐飲零售業績的一大助力。數據顯示,2018年7-11的商品銷售額中30%來自於快餐速食,其毛利率為36.1%。

但總的來說,到店消費仍是大眾最主要的消費方式,外賣的份額,相比很多企業佔比也不到20%,有些連鎖品牌甚至連5%都不到。餐飲零售還是有可替代性,消費者在家就餐其可替代的選擇性就更多了。

餐飲零售化未來發展的空間會很大,但因為要形成消費習慣所以速度不會太快,所以餐飲人可以多花時間去研究這條「道」,時間一到就可以收穫不錯的效果。

相關焦點

  • 西貝上市:不只是缺錢的問題
    上市當天,海底撈市值突破千億,深深觸動了西貝餐飲集團(下稱「西貝」)的創始人賈國龍。當一批投資機構找到他,建議西貝及早登陸資本市場時,賈國龍卻給出了「西貝永遠不上市,把利分給奮鬥者!」的回覆。兩年過後,「永遠」二字餘音猶在,篤定西貝不上市的賈國龍突然改口,對外聲稱西貝已決定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和資本。
  • 品牌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狀況研究報告
    近年來,發力供應鏈以及布局新零售等一直是優秀餐飲企業轉型與努力的方向,而此次疫情更加讓這些餐飲企業認識到布局新零售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疫情之前,餐飲零售產品主要集中在調料品類與方便速食類,且火鍋企業表現最為積極,如海底撈、呷哺呷哺以及小龍坎等早就布局了商超、電商等渠道;還有一些大型企業如西貝等,此前就一直在嘗試半成品,在疫情期間更是加大了力度。
  • 大董與物美跨界合作 布局餐飲新零售
    「大董的工體店,光員工的住宿費一個月就達到幾十萬元,還有員工的工資、社保、住宿等成本,」 董振祥表示,「但好在大董早就開始做線上化的轉型。」據了解,疫情期間,大董的線上業務發展良好,其所推出的「肉丁炸醬」也成為爆款。儘管有人聲稱,疫情過後,會帶來報復性消費。但董振祥卻認為不會這樣,「人們一天就吃三頓飯,不可能疫情恢復了,就改為一天吃六頓飯吧。」
  • 賈國龍功夫菜,跟餐飲零售有啥關係?
    (本文節選自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NCBD(餐寶典)聯合發布的《品牌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狀況研究報告》,報告全文3萬餘字。)編者按:12月2日,前不久開出了「賈國龍功夫菜」餐廳的西貝,其創始人賈國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零售其實也是正餐的一個方向。
  • 弓長張「杳無音信」後,進駐盒馬的西貝功夫菜能否站穩腳跟?
    值得注意的是,盒馬鮮生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新零售平臺,已經從最初的社區化一站式新零售體驗中心,演變成集購物、就餐為一體的小型商場。尤其是盒馬鮮生十裡堡店,餐飲區域面積及品類在不斷擴大,此時西貝莜麵村進駐,能否取得一席之地呢?
  • 放棄弓長張、關停超級肉夾饃,西貝入股小女當家後有了新動作
    餐飲新零售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越來越多的傳統連鎖餐飲通過零售重塑品牌,快餐的發展日漸紅火,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洋快餐布局國內市場成功以後,讓很多餐飲人將目光放在了中式快餐上。那這裡我們學到了一個新詞,什麼是明檔現炒?顧名思義,就是把整個廚房製作區域開放出來,讓消費者能清楚的看到菜品的製作過程。其實現炒快餐本身並不新奇,但明檔現炒這種家廚式的開放式模式,讓消費者在端託盤選取食物時,能對手工操作過程一目了然,與所選餐品能產生感官化、認同化的連接,同時也能加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和安全感,也就是為食品安全問題背書。
  • 餐飲經濟復甦為新零售帶來了哪些思考?
    餐飲新零售使得餐飲經濟快速復甦,是讓疫情後餐飲迅速回暖的一大因素。那新零售的關鍵是什麼?關鍵詞就在於新,在變。還有很少人知道的餐飲新零售楷模——眉州東坡,它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研究餐飲零售的線上化,2013年5月,眉州東坡就推出了「527美食速遞系統」,其中包括美食熱線、眉州東坡美食速遞網、手機APP客戶端三大系統,實現電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三方融合。
  • 西貝的價格圍城
    引起消費者共鳴的是,價格高不是西貝的錯,但吃完後感覺價格與價值不匹配,這才是大家討伐西貝的根本原因。「吃西貝是交智商稅」的言論,也從微博發酵到了抖音。在一片聲討氛圍中,也不乏有理解西貝的評論:餐飲企業也不容易,合理漲價可以接受。耐人尋味的是,當我們在談論餐飲品牌漲價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 餐道打造精品線上沙龍,全景解析數字時代下的餐飲新零售
    黃勇認為,這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全渠道運營,未來餐飲企業如果只有堂食,那其經濟模型必然無法和競爭對手抗衡;第二個就是供應鏈能力比較強的企業,可以考慮加碼布局零售業務,這樣則能提升企業滿足消費者多場景化需求的能力。透過統計局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處於疫情期間的1~2月份裡,餐飲的收入大幅下滑了43%。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業務竟然反而保持了一定的增長。
  • 西貝上市懸疑:股權結構不清晰 品牌迭代試錯成本不菲
    西貝上市有著不可否認的優勢,在中式正餐裡面應該是規模體量最大的、品牌影響力也是最強。但是餐飲企業上市規範性要求比較高,這也是過去餐飲企業上市難的一個體現。」和君諮詢合伙人、零售連鎖專家文志宏對記者說。食品產業分析師、資深專家朱丹蓬表示,雖然品牌影響力以及規模夠大,但西貝上市之路還將面臨股權結構梳理、服務體系調整、管理運營提升等諸多挑戰。
  • 收縮戰線、主推賈國龍功夫菜,西貝離IPO還有多遠?
    12月2日,西貝餐飲集團(下稱「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一改「永不上市」的態度,宣稱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和資本,為上市做準備。前宅食送CEO、餐飲老闆內參副總裁穆楊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賈國龍功夫菜錯位競爭跨度有點大,場景選擇不太好,如果老老實實去走商超路線,沒準還有一點機會。 收縮戰線 擁抱資本 「此前對於西貝有計劃上市的傳聞是真的。」
  • 賈國龍 未來的西貝帝國
    他說任何生意最終都是「買賣千家萬家,藏錢的三家兩家」,更何況這兩年「大批外行殺入餐飲行業,都覺得這可能是一塊大蛋糕」。  競爭到底有多殘酷,賈國龍說,自己某天曾在上海中山公園附近的一座購物中心裡,坐著電梯從最高的七層一直到負一層,就這樣走了一圈,也數了一遍,整個商場一共有96家餐飲店鋪。
  • 「餐飲資料庫」西貝莜麵村《新員工標準手冊》
    餐飲人必備資料工具號,為您精選餐飲管理資料資料獲取方式:查看文章底部一.素養1、微笑問好迎客語: I LOVE莜,歡迎到西貝來!(路遇、回應客人): I LOVE 莜,您好!送客語:帶好隨身物品, 歡迎常到西貝來!
  • 西貝改口上市是被逼的?「賈國龍功夫菜」待突圍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餐飲行業首當其衝,西貝餐飲集團創始人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喊話「帳上資金撐不過三個月」,引來大家關注。一周後,西貝便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 現在的西貝餐飲怎麼樣了呢?
  • 賈國龍:西貝將來做怎麼也得超過王守義十三香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出席並演講。賈國龍在演講中透露了「西貝賈」這個名字註冊商標怎麼來的。1999年來到北京,2004年需要把西貝商標從內蒙籤到北京的公司,一個代理公司,籤的過程中建議把名字註冊。「我說為什麼呢?用名字註冊有什麼意義?
  • 賈國龍又雙叒叕改口了:西貝要上市,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這個階段依舊是西貝在挑資本。危機暫緩後,賈國龍表示,「現在找我們的也很多,但我們現在不談。我們沒那麼急,等恢復營業了再說吧。」今年以來,多家餐飲企業陸續上市,1月網紅酸菜魚「太二」母公司九毛九香港上市;7月老字號同慶樓A股上市;10月巴比饅頭A股上市;11月百盛中國回港二次上市。
  • 復工後「看得見」的變化,預示購物中心餐飲未來新趨勢?
    從健康消費理念出發,「吃的健康」將被消費者所看重,堂食之外的外賣、預製菜、半成品等形態漸受消費者歡迎,而有實力的品牌餐企也將從「餐廳化」躍升「平臺化」,通過線上線下交互融合的新零售方式,搭建餐飲食品零售新平臺,不斷擴展其服務品類及行業邊界。
  • 從太二酸菜魚看社交化新零售
    從太二酸菜魚看社交化新零售太二無疑是酸菜魚的代名詞。他的翻臺率成為超越了海底撈。達到了4.9次單日。也成為九毛九集團上市的王牌。他的成功有什麼啟示呢?1,店面面積模型在100-200平米。這和太二的二的形象很吻合,哪有對顧客不接待還有限制的餐廳。加上門口一張很二的小夥殺魚的形象,這樣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二的印象,反差式的宣傳很容易形成話題傳播,很多顧客看到這樣的都會拍照轉發朋友圈形成快速裂變。如今裝修豪華的店面很多,但是有價值主張的餐廳不多,缺乏溫度和靈魂。3,單品極致。
  • 跨業助力餐飲復甦 浦發銀行西貝莜麵村聯名信用卡溫暖上線
    與此同時,民眾的消費需求也在逐步釋放,尤其是對於餐飲類需求更加迫切,有民眾表示:「在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對各種美食的懷念慢慢達到巔峰。」近期,浦發銀行信用卡攜手西貝餐飲推出西貝莜麵村聯名信用卡,為消費端的饕客們與供給端的餐飲品牌搭建了一座美食橋梁。
  • 蜀大俠曾鳴:從餐飲到新零售的轉變
    從2016、2017年便開始布局餐飲零售化模式,一開始先從產品包裝、前後端供應鏈入手,再到打通整個垂直鏈,經過兩年多的沉澱成立了集產品研發,銷售渠道布局,品牌傳播,流通供應鏈管理等於一身的蜀大俠集團食品及零售公司,從熟知的火鍋領域切入到零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