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時信心滿滿,有時又畏首畏尾。年輕時敢闖敢幹,天不怕地不怕,只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像唐代的元稹,曾經壯志凌雲,可是經歷了幾次挫折之後,開始學會韜光養晦。
南宋的陸遊,雖然一直忠心愛國,卻鬱郁不得志,臨終前留下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令人悲愴不已。下面介紹船山先生的一首詩,最後兩句不輸元稹,更與陸遊同垂青史。
初度口佔
明代:王夫之
橫風斜雨掠荒丘,十五年來老楚囚。
垂死病中魂一縷,迷離唯記漢家秋。
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明亡後曾舉兵抗清。後居衡陽之石船山,埋首著述,學術成就很大,學者稱其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一位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志士和學者,他的許多詩作反映抗清思想及故國之思,論詩主張以意為主,講求情景交融、妙合無垠。
此詩作於1661年,時年42歲。「初度」,原指初生之時,屈原《離騷》中有「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這是他生日之時隨口吟誦之作,共六首,此為其中之一。
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後,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稱景山)。吳三桂因愛妾陳圓圓被俘,引清兵入關進據北京。但此後明室後裔如福王、魯王、桂王均先後建立南明政權,廣大人民抗清起義鬥爭更是此伏彼起。
前兩句採取從大處著眼的概括手法,「橫風斜雨掠荒丘,十五年來老楚囚。」作者以此寫國亡後人民遭受屠殺與鎮壓、以及自己的身世遭遇。南下清軍以殺戮為能事,除震撼全國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造成傾城人被殺害的慘劇外,死難百姓更不計其數,荒丘累累。
「十五年」,指南明桂王政權存在的十五年。王夫之曾在衡山發動抗清武裝起義,失敗後,逃到肇慶,參加南明桂王政權,任職行人司行人。「老楚囚」,是自喻這些年來雖未忘情於恢復明室,卻儼如被囚之人。「橫風斜雨」,也是一語雙關,表達出作者對時局的極度擔心和愁怨。
第三句應題「初度日」的眼前現實,「垂死病中魂一縷」。一縷,極言病勢沉重,較詩人元稹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更見悽楚。作者欲揚先抑,即使自身如此,身處危亡的險境,可是「迷離唯記漢家秋」。神思恍惚,眼前一片模糊,「唯記」的只有漢家山河還未收復。詩人以漢代明,抒發無奈之情。
王夫之嘗自嘆「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從他的自題墓碑語中,明知大勢已去,卻難忘明室江山。因此在他的詩中,這樣的孤憤之作時有所見,如「青髭無伴難除雪,白髮多情苦戀頭」;以及「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風十夜霜」,都傳達出詩人頑強的鬥爭精神,完全可以與陸遊的《示兒》詩同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