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金秋十月,喜獲豐收。在一片紅薯地裡,曾樹英正對著手機做直播。她坐在小板凳上,手機架在田間,面前的一個塑料筐上放著剛挖出來的紅薯。這批紅薯,可以說是曾樹英和網友們看著「長大」的。從育苗到栽種到刨收,曾樹英把紅薯成長的各個階段都用視頻記錄了下來並分享出去。
曾樹英手拿紅薯對著屏幕,流利地開始了「帶貨」:「感謝進入咱們直播間的朋友們。給大家看一下,我們自己種的紅薯是什麼樣子的。」接著她把鏡頭轉向了一旁正揮著鋤頭挖紅薯的幾個農村大姐。「阿姨們現在正在挖,我帶大家走近去看看。」這是一場帶有「泥土味」的直播。
曾樹英是個「85後」吉安姑娘,大家都叫她「英子」。一如她的網名「鄉野英子」,曾樹英的視頻和直播大都在鄉村野外。她邊幹活邊跟大家分享回農村生活和創業的點點滴滴,沒什麼修飾和美化,卻深受網友們的歡迎。在抖音和西瓜視頻上,她各有33萬粉絲。在粉絲們眼中,努力是她的象徵,自信是她的資本,微笑是她的標籤。
(曾樹英的「網紅」生活)
「網紅」
曾樹英變了。她的同學和朋友都發覺,以前那個皮膚白皙、體型瘦削的英子不見了。如今,她胖了、曬黑了,變得「越來越土」了。
整天在田間地頭忙碌,曾樹英很少化妝,衣著也很隨意。鞋子和衣服常會沾上泥土,指甲縫裡也有。老同學打來長長的電話,問她為什麼放著更好的生活不過,要讓自己這麼累,勸她要對自己好一點。
曾樹英的累,大家都看在眼裡。做自媒體以來,除了生病,她幾乎沒在凌晨1點前入睡過。特別是今年開始在抖音做電商帶貨,曾樹英開始白天黑夜連軸直播。
曾樹英在直播中
前段時間,自家種的8畝紅薯收穫了,曾樹英每天在抖音上直播10多個小時。通常是早上八九點開始,一直播到下午兩三點。休息幾個小時,晚上再播兩三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兩天時間,她便賣出了6千斤紅薯。
因為直播時間長,她的手機備了三四個充電寶。又因為講話時間長,她的嗓子經常沙啞,咽喉炎一直沒見好。
曾樹英個子不高,微胖,扎著馬尾,習慣穿深色衣服。雖然有時也會懷念以前只有90多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時光,但她還是更喜歡現在的生活——身累,但心不累。「不和別人比生活,追求不同,各有活法。」或許因為臉頰上有個梨渦的緣故,她看起來整天樂呵呵的,給人一種親近感。大家都誇她,不僅幹活幹得好,視頻做得好,直播帶貨還很在行。
遠近的人都知道,吉安遂川縣左安鎮東光村出了個叫英子的「網紅」。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央視新聞客戶端進行了主題為「我們豐收啦」的大型全網直播。直播地之一的遂川,展現了「萬畝梯田稻穀香,農民收割忙」的豐收盛況。其中就有英子穿著格子衫、挽著褲腳在水田裡彎腰割稻子的鏡頭。
這不是曾樹英第一次上電視。此前,江西衛視便報導過她回鄉做自媒體銷售農產品的故事。
曾樹英的農產品店裡人來人往
遂川縣一直未通火車。曾樹英所在的左安鎮距遂川縣城還有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交通並不方便。但隔幾天就會有網友慕名到曾樹英的農產品店來參觀學習。有從周邊縣城直接開車過來的,有從南昌坐大巴輾轉而來的,還有從千裡之外的遠方坐高鐵專程前來的。曾樹英是客家人,常把「來了我們客家人家裡,就都是客人」這句話掛在嘴邊。對來訪者,她和家人們都會熱情以待。
出路
在村裡,像曾樹英這麼年輕卻留在家的女人非常罕見。
今年是曾樹英回東光村生活的第四年。她原是左安鎮連河村人,2006年嫁到東光村。迫於生計,年輕人大都離開了農村。曾樹英高二輟學後便出去打工了。在外面一呆就是十幾年。這些年,她和丈夫朱先炎去過廣州、珠海、廈門等地務工,還曾在浙江舟山群島開過三年民宿。
曾樹英一直問自己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如今,她的理想生活很清晰:參與孩子的健康成長,陪伴父母安然老去。特別是,她不想讓兩個孩子再當「留守兒童」。
回農村生活,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回農村能幹什麼,更是一道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曾樹英和丈夫朱先炎一個直播,一個拍視頻
迎著短視頻發展的勢頭,曾樹英和朱先炎在農村找到了新出路。一個負責直播出鏡,一個負責拍攝剪輯,他們要打造自己的「網紅」生活。
2018年6月,曾樹英開始在西瓜視頻平臺發布視頻。視頻大都在5分鐘左右,迄今共發了300多條。10月,一條關於江西客家人結婚習俗的視頻,觀看量達323.1萬,一下讓曾樹英的粉絲突破了10萬。
曾樹英的西瓜視頻主頁截圖
曾樹英被西瓜視頻認證為「優秀三農領域創作者」。她的視頻包羅農村生活萬象。做釀豆腐、蒸米酒等客家美食,趕集賣菜、辦喜宴,鋪水管引山泉水,劃竹排釣魚,還有搭雞窩、圍菜園,賣小豬仔,做農村自建房……這些視頻總會令人懷念那些發人遐思的鄉村時光。
曾樹英有一副好嗓音,還頗有文採。她視頻裡的文字都是自己或是和丈夫一起寫的。樸實真切的文字,搭配她自然柔和的聲音,讓視頻更打動人心。有粉絲在視頻下方留言:「英子表達能力很好,語速也控制得非常好,讀了大學吧?」「最棒的主播!」「英子,我想跟你學習。」
她的鏡頭還常常對準周邊有故事的人。村裡上了年紀的手藝人——篾匠、剃頭匠,因意外失去右腿做農村電商的青年,返鄉擺攤賣豆腐的夫妻,還有江西知名網紅「華農兄弟」等都曾在曾樹英的視頻中亮相。
受她的視頻啟發,一些人也從中找到了出路。在她的影響下,有網友下定決心要告別打工的日子。「我現在回來農村創業了,有你這個榜樣真好!」
紮根
曾樹英的家很好認。她家的房子是一棟三層高的小洋樓,因忙於勞作和直播,建了三年還沒完工,至今紅磚裸露在外側。
重回農村,曾樹英和朱先炎一致想註冊自己的品牌,做出自己的產品。兩人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他們靠自己打拼創業,買車、蓋房子,一步步靠近理想的生活。「人生給了我們一個低的起點,我們要加油打一個漂亮的反擊,努力做生活的強者。」曾樹英說。
紅薯大豐收
今年,小兩口租了30畝地,大部分種上了水稻,8畝試種紅薯。在當地,還沒有這樣大面積種紅薯的。沒想到他們第一次自己種紅薯,便很暢銷。看到紅薯品質不錯,有好幾個廠家主動聯繫她。湖南桂東做紅薯深加工的老闆,看了她的直播後,特意開車趕過來買她的紅薯。
曾樹英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會去街上賣菜。印象很深的一次,媽媽在街上坐了一天,只賣出7塊錢的菜。如今,她正改變這種被動的狀態,通過視頻與直播的方式展示農特產,拓寬銷路。這也是她回農村紮根的一個初衷:希望能把家鄉的一些優質農產品推廣到全國各地。
曾樹英在農產品店裡整理貨架
今年4月,曾樹英和丈夫在左安鎮開了一家農產品店——「鄉野英子農產品直播電商運營中心」。70平米大小的店鋪,擺放著幾十種當地農產品,包括茶葉、板鴨、茶油、筍乾等。很多是當地農戶送過去讓她幫忙賣的。
曾樹英已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農產品推廣帶頭人。除了在本地帶貨,她還被邀請到贛州安遠、福建漳州等地做直播。還有一些商家寄樣品給她,請她幫忙帶貨。不久前,左安鎮一位患癌果農因臍橙沒銷路也找到了曾樹英。曾樹英欣然幫忙,為他宣傳推廣,尋找介紹果商收購。
在田間勞作的農人
曾樹英還獲得了西瓜視頻「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的稱號。她經常請村裡沒事做的阿姨幹活。她給這些阿姨每人每天100元的報酬,還免費提供午餐。等明年有了穩定的銷路,她還想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大規模種紅薯。在她看來,紅薯收益可觀,加上可以輪種油菜,讓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大傢伙兒可以一起實現豐產增收。
農村天地大有作為。辛勤勞作、直播帶貨、扶貧助農,曾樹英堅信,耕耘便會有收穫。
來源:東方女報記者 王苑
視頻:王苑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野英子:回農村當「網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