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戰中國軍有不少英雄部隊,他們也都有自己特別的稱呼,比如被譽為是虎賁軍的第74軍;被譽為是叢林虎的新六軍;被譽為是千裡駒的第25師;被譽為是鐵馬雄師的第五軍以及鋼七軍。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支軍隊戰鬥力特別強,被譽為是「趙子龍師」。
趙子龍師說的是國民革命軍第95師,屬於寧夏的馬鴻逵部。馬家軍最大的特點就是兇殘善戰,善用騎兵。這樣的作風也繼承到了國民革命軍第95師的身上,所以全師上下都是拼刺刀的好手,他們平日裡尤其注重對大刀的訓練,所以第95師在和日軍的白刃戰中佔盡了優勢。
抗戰時期第95師的師長名叫羅奇,他是第95師的第三任師長,前面還有唐俊德和李鐵軍,也是在羅奇的指揮下,第95師才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打出了趙子龍師的威名。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之前,第95師先後經歷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會戰。在這些戰鬥中第95師也遭到了非常大的損失,但是並沒有全軍覆沒。
在長沙會戰打響後,第95師的作戰地點在洞庭湖至橫田鎮,當時的戰況非常慘烈,雙方的子彈全部用盡,於是就展開了白刃戰。而這時候就是第95師的優勢了,最終鬼子們一個個倒下,95師的戰士的衣服上都染滿了鬼子的鮮血。
這場戰鬥第95師擊殺敵人上千人,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第95師擅長白刃戰的名聲就此傳開,所以大家都稱該師就像是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一樣勇猛,讓敵人聞風喪膽。
在戰鬥結束之後,師長羅奇因功升為第37軍軍長,師長之位由何旭初擔任。後來第95師還參加了長衡戰役與柳州會戰,每一場戰鬥中第95師都會犧牲一些出身西北軍的老兵,而新補充的新兵往往是來自於湖南和湖北,所以時間一長,第95師原先擅長近身格鬥的作戰風格就被淡化了。
而後來之所以第95師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主要也是因為師長羅奇不是出身黃埔,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所以第95師儘管在抗日時期立下赫赫戰功,後來還是漸漸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