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馬史詩》中看古希臘英雄主義與中國式英雄的不同!

2021-01-12 尋妖閣

英雄是短暫與永恆之間的一座橋梁。荷馬以其獨特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古希臘時期英雄的群像,也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理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英雄。而正如前文所說,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每種文化都塑造了各自獨特的英雄,都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獨特的英雄主義。中國在長期戰爭歷史的發展中,自然也塑造了一批諸如劉備,關羽,宋江,林衝等中國式的英雄形象,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所展現出的英雄主義理想自然與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義大相逕庭。

(一)民族大義與個人至上

縱觀中國式英雄的形象,不論他們是從軍抑或是起義,他們根源都是為整個民族的大義。就如關羽,隨劉備徵戰多年,雖幾番輾轉,卻始終恪守著「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言,掛印封金,在民族大義面前,個人的得失顯得微不足道。再看荷馬筆下的英雄形象,他們的許多事跡的出發點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與榮譽。如阿基琉斯,因總帥阿伽門農強奪了歸在他名下的女俘,他便憤怒的拒絕戰鬥,致使希臘軍隊節節失利。可以看出,中國式英雄在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之下,他們往往更加注重忠義二字,即忠於民族大義忠於國家。而古希臘英雄因為個人本位的文化價值觀念英雄,更加重視個體生命的價值,個人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中西方英雄第一點不同之處。

(二)個人主義英雄主義與集體主義英雄主義

對比中國式英雄與荷馬筆下英雄時,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鮮明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與集體英雄主義思想。以希臘與沙斯裡的戰鬥為例,雙方約定各自派出最英勇的勇士——阿基琉斯和巴古力斯代表國家出戰,以個人輸贏來定國家成敗,最終阿基琉斯得勝,沙裡斯就此稱臣,這便是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行為。

而諸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英雄演義的戰爭中,英雄雖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並不能左右戰爭的勝敗,以許田打獵為例,曹操在打圍中搶盡了獻帝風頭,以此來試探大臣們的忠心,眾人敢怒而不敢言。此時關羽則已劍拔出鞘,欲殺曹操。卻被劉備制止了,劉備這樣說道:「投鼠忌器。操與帝相離只一馬頭,其心腹之人,周回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由此可見,劉備等人能認清局勢,大局為重,等待時機,以圖後話。是典型的集體主義英雄觀。

通過簡單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式的英雄,他們更多的是寄託了整個民族的希望,是集體主義的,是超脫於世人之上的聖人式的英雄;而荷馬筆下的英雄,則是映射了個人意志的自由精神,以建立個人功績為準,成就個人的歷史地位。

相關焦點

  • 【古希臘】荷馬史詩和黑暗時代
    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西方學者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      《荷馬史詩》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 《荷馬史詩》——考研筆記2
    《荷馬史詩》歌頌氏族英雄,故又稱為「英雄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以英雄業績為中心,著重展現英雄們的勇敢無畏和以榮譽為核心的英雄主義觀念,其中突出的倆位英雄阿克琉斯和赫克託耳即是這樣的英雄典型。《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一座偉大豐碑,也是西方文學傳統中難以企及的偉大經典,對後世的影響深邃悠遠。
  • 《荷馬史詩》記載的古希臘「大英雄」其實是一幫殺人放火的海盜
    雖然現代人都將海盜視為海上盜賊,但是在古希臘文化中,海盜有時卻有著「英雄」的含義,這主要是因為古希臘的神話傳說造成的。在集古希臘口述文學大成的《荷馬史詩》中,古希臘文學家盛讚了古希臘英雄們的「海盜壯舉」,將其推上神壇。
  • 古希臘人的奠酒儀式—以荷馬史詩例
    世界上各古老文化中常見一種被稱作「奠酒」的儀式,通常是將液體灌灑在祭壇、物品或者地上。奠酒的行為可以追溯至史前,希臘的奠酒儀式有其印歐文化的源頭,同時受到近東文明的影響。儘管有學者認為希臘地區的奠酒儀式活動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千紀,但最早對古希臘人奠酒的描寫則是源於約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其時,奠酒被認為是一種向他界神明、英雄或死者等進獻液體的儀式行為。
  •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距今多少年?同時期的我國處於什麼階段?
    可是從18世紀開始,法國和德國的學者們普遍傾向於認為荷馬並無其人,而應當是古希臘各民族說唱藝人的總代表,《荷馬史詩》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多次整理加工才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但也有學者認為荷馬確有其人,《荷馬史詩》是其廣泛的運用了民間詩歌的材料,之後又作了加工、整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史詩。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荷馬史詩」中,神是命運的一部分
    這樣追溯起來,文學上,就追溯到了「荷馬史詩」,這是古希臘最早的史詩。從形成的時間上說,它不見得比《聖經》更早(有人稱之為「希臘的聖經」),但它顯得更「文學」,至少是,它比《聖經》更被人們當作文學來看待。
  • 《荷馬史詩》是高峰,也是斷崖
    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自古以來,「荷馬史詩」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
  • 《荷馬史詩》中阿開奧斯人和阿爾戈斯人為什麼遠徵伊利昂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中阿開奧斯人和阿爾戈斯人統稱希臘人。「阿開奧斯人」也稱「阿爾戈斯人」(阿爾戈斯有的翻譯成「阿耳戈」)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泛指當時的希臘人。當時的希臘被統稱為「阿爾戈斯」,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是一個很鬆散的城邦聯盟,或者說部落聯盟。
  • 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奧德修斯的故事,古希臘不朽英雄史詩《奧德賽》
    此後的傳說曾經成為一系列史詩的題材,例如:敘述衣索比亞英雄門農增援特洛亞死於阿基琉斯手下和阿基琉斯本人被帕裡斯射死的《衣索比亞英雄》;即使特勒馬科斯探詢父訊的情節似乎可以獨立成篇,但它在詩中仍是為總的主題服務的,並且正是通過他探詢父訊的形式,補敘了特洛亞戰爭結束及其後的許多事情,包括構成一些失傳史詩的主題的英雄們回歸等情節。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奧德賽》在題材剪裁和情節安排方面與《伊利亞特》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由於所敘述的題材不同,《奧德賽》在情節結構方面又與《伊利亞特》存在差異。
  •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電影《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在古希臘世界,英雄是很受人崇拜的。英雄相當於半神,不同的是他們不像宙斯那些神住在奧林匹斯山上。木馬計和特洛伊陷落之後的事記載於另一部古希臘文學作品《奧德賽》。所以,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整個起源、經過、結果,需要看兩本書《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這兩本書又被統稱為《荷馬史詩》。【《奧德賽》的大部分內容是講述攻陷特洛伊後,奧德修斯回希臘,結果在海上遇險,經歷了一段長達十年的艱難回家之路。
  •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時代
    大家經常看小說或看科幻片的肯定都聽說過,人類共分五個時代。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咱們今天簡單說說英雄時代。圖片來源於網絡在真實的歷史中,希臘神話裡的英雄時代所處時間,按古希臘歷史學家們根據那些不靠譜的英雄譜推算,得出的結論是大概在公元前14世紀到12世紀為英雄時代,大致在邁錫尼晚期,這點與現代考古學的結論相符合。
  • 聽名著系列《荷馬史詩》​——8.赫克託爾辭別家人
    簡介《荷馬史詩》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 荷馬史詩:一首充滿藝術與歷史的長詩
    #相傳在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有一位名叫荷馬的盲詩人留下了一部關於古希臘史前時期歷史的長詩。該詩分為《伊利亞特》(《伊裡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其內容是由古希臘史前時期的民歌、神話及英雄傳說組成。《伊利亞特》《伊利亞特》取材於古希臘特洛伊(特洛亞)戰爭,因此也被譯為「關於特洛伊戰爭的一首詩」。
  • 古希臘有「荷馬史詩」,古印度有《羅摩衍那》,古中國呢?
    例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等等。就我國少數民族來說,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史詩,比如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赫哲族的「伊瑪堪」、鄂倫春族的「摩蘇崑」……而在西南眾多少數民族中,還流傳著許多古樸神奇的「神話史詩」或「創世史詩」,構成了一個「南方史詩群」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如果當時希臘文字還未出現,那麼荷馬使用的應該是「線性文字B」,或腓尼基文字。無論荷馬使用哪一種文字,但有一點基本可以確定:當時單詞較少,文辭表達貧瘠,不可能像今本《荷馬史詩》這樣文辭優雅豐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字作品,與中世紀相比語言表達豐富性上必然欠缺很多。
  • 古希臘悲劇—考研筆記37
    名詞解釋:古希臘悲劇答題樣本一: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慶典活動。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所以題材通常都很嚴肅。亞里斯多德曾在《詩學》中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詩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 「教俗共榮,相輔相成」,拜佔庭帝國如何利用並傳承古希臘文化?
    基督教與古希臘文化實則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基督教的很多理論都是與古希臘的哲學有關聯,例如斯多噶派對上帝是萬物主宰的觀點經過演繹就逐漸發展成為了基督教的教義。古希臘文化中的儀式也都能在基督教宗教儀式和習俗中找到身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拜佔庭時期廣受流傳的《荷馬史詩》。
  • 荷馬史詩中的戰爭
    在文學作品中,不乏對戰爭天馬行空的描述,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就是一場壯闊的人神大戰。《荷馬史詩》據說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分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對戰爭的描寫主要在《伊利亞特》中。戰爭是因為一個叫海倫的女人,她是希臘斯巴達王的妻子,被東方的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拐跑了。於是,斯巴達王的哥哥阿伽門農召集大軍,其中就有大英雄阿喀琉斯,渡海去討伐特洛伊人。
  • 古希臘的荷馬時代究竟是怎樣的時代?為何又是英雄時代?
    提起荷馬時代繞不開的就是《荷馬史詩》,那麼什麼是史詩呢?這本書又是誰寫的呢?在其中又能折射出當時的時代問題呢?首給大家解釋一下史詩的定義:什麼是史詩呢,它其實就是古代民間文學的一種載體而已,就是一個文學形式,主要是指以傳說和重大歷史發展過程中戰勝所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克服自然災害、抵禦外辱的鬥爭及其英雄業績。所以史詩一般都是在真實的事件中產生的,這些事件經過世代相傳,具有很強的寫實性。真實的背景以及當時的文化環境,在很大層面上都在真實的反應該時代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