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美食可謂是人類共同的
非物資文化遺產
而美食中必不可少的
就是增添美味又極具功效的
食用香料
東西方各色菜餚中
根據用途不同分類
常見以下食用香料
1.辛辣料:辣椒、白胡椒、黑胡椒、花椒
2.芳香料:香茅、蒔蘿、蓽撥、香葉、荊芥、百裡香、孜然、丁香、小茴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八角、雲木香、辛夷、甘松、排草、砂仁、薄荷、紫蘇、香菜籽、芹菜籽、紅豆蔻、五加皮
3.祛異料:白芷、川芎、良姜、草果、南姜、桂皮、月桂、乾薑、山柰、獨活、桂枝
4.其他料:薑黃、紅花、黃梔子、紫草
5.調色料:陳皮、幹淮山、當歸、羅漢果
6.回甜類:甘草
除了辛香料理,我們生活常常會品嘗到使用芳香料製成的料理。這一類的香料最常在料理中作為増香、去異味的作用,某些香料在製作肉類時還具有吸脂去油的作用。由於芳香料的這些特性,所以芳香料的在廚師們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人們說「菜可以吃出肉的味道」的料理大多使用了較多的芳香料。
芳香料一般散發著特殊的香味,且不似辛香料一樣入口有那麼重的辛辣味,常見的種類也比辛香料多,我們將分兩次著重介紹:香茅、蒔蘿、蓽拔、百裡香、孜然、丁香、小茴香、八角、砂仁、薄荷、紫蘇、五加皮十二個種類的芳香料。
(一)香茅
香茅亦稱為香茅草,為常見的香草之一。因有檸檬香氣,故又被稱為檸檬草,原產於東南亞,在高溫潮溼的地方多有種植,除了作為食用香料也可作為香水原料。
特點:味微辛、性微溫
料理用途:去油、増香、軟化食材,由於東南亞氣候悶熱,東南亞的人們多喜少油軟食,所以在東南亞的菜色當中,香茅的應用非常普遍
功效:
1.清理腸胃、平腸整肌、抑制腸胃細菌滋生;
2.改善食欲不振、減緩心情抑鬱不安;
3.治療頭痛、偏頭痛、口臭、腸胃炎、咳嗽
注意:大多數人皆可食用,糖尿病人建議少量食用
使用香茅的料理:東南亞海南雞飯、香薰粥、越南春卷等
▲香茅
▲東南亞海南雞飯
▲香茅粥
▲越南春卷
(二)蒔蘿
蒔蘿古稱「洋茴香」,原為生長於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來像茴香,開著黃色小花,結出小型果實,葉片鮮綠色,呈羽毛狀,種子呈細小圓扁平狀。
特點:味甘、性溫
料理用途:增味、増香、去油、去腥,料理中對魚腥味和肉質的異味有很好的祛除作用,也常用於湯羹類的料理
功效:
1.理氣開胃,解魚肉毒;
2.健胃、驅風、胃脹氣、嘔吐;
3.改善因緊張和驚嚇引起的食欲不振
注意:發熱之人或有內火者,以及陰虛之人忌食;乾燥症候群,結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症候群等陰虛內熱者忌食;孕婦忌食
使用蒔蘿的料理:法國海鮮燴、蒔蘿三文魚、悶燒羊肉等
▲蒔蘿
▲法國海鮮燴
▲蒔蘿三文魚
▲悶燒羊肉
(三)蓽拔 [bì bá]
蓽拔別名畢拔、鼠尾、蛤蔞、蓽撥梨等,蓽拔喜土壤肥沃、疏鬆的山坡。生長在海拔200-1000米的低谷、河谷和盆地邊緣的溼熱地區。多生長在竹林、芭蕉林下,村寨籬笆周圍及河灘曠地。果實呈長條狀,身上有斑塊。葉子與果實皆可作為食用香料。
特點:味辛、性熱
料理用途:増香、增味,在滷、烤、燒、燴的菜餚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功效:對於由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及牙痛等有功效
注意:陰虛火旺者,包括糖尿病、結核病、紅斑狼瘡、更年期綜合症者勿食為妥;氣虛體弱、發熱高燒者忌食
使用蓽拔的料理:羊肉泡饃、蓽拔粥、魚羹湯等
▲蓽拔
▲羊肉泡饃
▲蓽拔粥
▲魚羹湯
(四)百裡香
百裡香也叫做地椒、地花椒、山椒等,百裡香原產於南歐,被作為一種美食的香料而廣泛種植,在中國西北地區有種植,常生於山坡以及海邊低丘上。葉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序頭狀或稍伸長成長圓狀的頭狀花序,密被向下彎曲的短柔毛,花瓣多呈淡紫色,帶有濃鬱的香味。
特點:味微辛、性溫
料理用途:增香、遮腥,常用於用做燉品,如搭配其他香料研磨成粉,用來醃製雞、鴨、羊肉、牛肉,再用來烤制,香味尤為突出,在西北菜餚、西餐和各種藥膳中較為常見。
功效:1.清暑解熱,和胃止嘔;2.祛風,止咳化痰,治感冒
注意:一般人皆可食用,但由於百裡香有微量對人類有害的毒素,一天攝入量不宜超過十公克
使用百裡香的料理:全羊湯、百裡香雞湯、法式牛排等
▲百裡香
▲全羊湯
▲百裡香雞湯
▲法式煎牛排
(五)孜然
學名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與小茴香外觀相似,但顏色偏褐色,個頭也較小茴香小。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孜然富有油性,氣味芳香濃烈,油爆或火烤後的香氣會更明顯。
特點:味微辛、性熱
料理用途:除腥羶、增香味,主要用作解烤羊肉羶味、祛腥解膩。遇熱後的孜然味道稍微會有點改變,並能令其肉質更加鮮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慾,孜然是燒烤食品必用的佐料,與胡椒被稱為「燒烤伴侶」。也是配製咖哩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功效:安神、行氣、開胃、胃腹脹痛
注意:用孜然調味,用量不宜過多。孜然性熱,所以夏季應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瘡者應少食或不食
使用孜然的料理:孜然烤羊肉串、油炸臭豆腐、咖喱飯等
▲孜然
▲孜然烤羊肉串
▲油炸臭豆腐
▲咖喱飯
(六)丁香
丁香又名公丁香、丁子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藥,是桃金孃科蒲桃屬的熱帶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上,外觀猶如釘子,顏色偏棕色,氣味及其芳香。優質丁香質地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斷面有油性,指甲劃痕有油質滲出,且油質較多。
特點:味微辛、微苦,性微溫
料理作用:增香,注意在燉、燒、燜制各種肉類原料時經常應用,也常用於製作醬湯、滷水,使菜餚的香氣更加濃重
功效:1.寧神安心;2.用於胃寒嘔吐、呃逆,亦可治妊娠惡阻;3.用於胃寒脘腹冷痛
注意: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胃熱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乾者不宜食用;熱性病及陰虛內熱者忌食,因其味極其濃鬱,故不可多用,不然,則適得其反。
使用丁香的菜餚:丁香雞、滷肉飯、丁香魚仔等
▲丁香
▲丁香雞
▲滷肉飯
▲丁香魚仔
更多食用香料
下一期《食用香料知多少(下)》
敬請期待
(以上圖文素材來自網絡及「海香會」)
2018年海香會
國際芳香芳療展
報名即贈送價值5千元
《最精油》品牌推廣軟文一篇
詳情掃描下圖二維碼
諮詢微信客服:13521488778
▼
點擊閱讀原文【520精油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