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深山知味——木姜子

2021-02-12 廚之道美食

徐龍

人民大會堂西餐廚師長、中國烹飪大師、

世界御廚協會會員(Club des chefs des chefs)

在32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大量關於香料的資料

2013年底,應艾軍會長之邀來到彩雲之南採風,入住普洱風景如畫的梅子湖大酒店。次日中午,聽普洱學院的楊師傅說在酒店的後山上就有野生的木姜子樹後,我迫不及待地讓他帶路去尋找。楊師傅驅車在後山上仔細看查,它說平時經常見到路邊的木姜子樹,而今天想找卻找不到。木姜子如同捉迷藏一樣,不現身影。不知是否在試探我的誠意?楊師傅隨意把車停在一個觀景平臺的小廣場。我們向保潔工打探,並順著保潔工指的方向前行,果然見到了幾株一人高的木姜子樹。由於季節已過,果實開始變黑,幾近凋謝。但我還是興奮地摘下幾粒尚未變黑的塞入口中,貪婪地享受其特有的香氣。回到停車處,細心的楊師傅發現,就在車旁隱現幾株較大的木姜子樹。真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據植物學家考證,木姜子樹是中國特有的樟科香料植物,起源在中白堊紀時期。木姜子屬植物是在我國約有70種,如今南自廣東海南,北至河南均產,但主要生長於西南和華南海拔在1,500米左右的溫暖山區。無論是花、葉、果實,甚至根部都散發著濃鬱的檸檬、姜及花椒混合的香氣。

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植物標本館

由於品種多,因此各地的叫法也異同。雲南、貴州及四川等西南省份稱為木姜子或山胡椒,湖北叫山胡椒,在廣東稱作山蒼子、浙江叫山雞椒、福建則稱賽樟樹,在寶島臺灣泰雅族語中是馬告(Maqau,或馬奧Maaw),有綿延繁衍、充滿生機之意。

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植物標本館

木姜子也是藥用植物,在中藥業也被稱為「畢澄茄」。這個名稱與原產印尼的胡椒科香料「Cubeb」的中文譯名完全相同。不僅如此,它們拉丁學名中的種加詞也完全一致,分別是「Litsea cubeba」和「Piper cubeba」。好在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 1778)在200多年前就發明了為動植物命名的二名法,從其科屬名上還是能夠區分。畢澄茄其實是木姜子在中藥業商品名的誤用。  

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植物標本館

由於深藏在大山之中,這個古老而神秘的香料在以前內地幾乎聞所未聞。木姜子是南方偏遠地帶及少數民族朋友的最愛,也僅限於使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飲食中。只是近十幾年,隨交通便利,資訊發達才被居住是城市的人士所知。用木姜子調味的菜品帶來的特殊香氣也逐漸被人接受和歡迎。

木姜子是木姜子樹結的果實,形如小粒的綠色珍珠。有一種檸檬迷人的香氣,有手指輕輕地碾碎散發的香氣更濃。

在雲南的布朗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及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朋友的飲食中都可以見到木姜子(山胡椒)的蹤影。如:保山的「醬浸山胡椒」是把木姜子輕輕拍破後加鹽、生抽略醃片刻,與蒜泥同食即可,這種做法看似簡單,但最能保持它的原生態本味;一粒粒猶如珍珠般的木姜子在口中爆出清辛、微麻及檸檬般的混合香氣。

圖片來源:douguo

芒市「核桃仁舂山胡椒」則採用滇菜特有的烹飪技法「舂」,把核桃仁、山胡椒及其它調料一起舂碎,使木姜子與核桃仁在舂的過程中香味互補,是舂出來的美味;而蒙自的「木姜子牛乾巴」是把切成細絲,用木姜子、辣椒及大蒜炒出滋味,涼後食用更具風味;紅河州還有一道「山胡椒炒牛肉」是新鮮牛肉與木姜子的完美結合;臨滄的「山胡椒五花肉」,是把豬肉切塊加木姜子等其它香料燒制而成。此外「木姜子雞」、「木姜子燒魚」等均為木姜子風味的特色佳餚。

木姜子白色的花朵 圖片來源:bbs.zol

其實木姜子白色的花朵也可以食用,且香味更濃鬱,同時少了辛辣。雲南怒江的怒族和傈僳族朋友就有吃木姜子花的習慣。

木姜子無論在四川彝區、貴州布依人與仡佬族,還是湖南的苗寨和侗家,以及鄂西的土家族,甚至遠在臺灣原住民的泰雅族都是被奉為調味聖品。

內地人最早熟悉木姜子味道應該是來自貴州的「苗家花江狗肉」,苗族話叫木姜子為「酸湯菜果」,而讓木姜子發揚光大的就是近年大行其道的「酸湯魚火鍋」。直接放入十幾顆那熱氣騰騰的酸辣味混合著木姜子的香氣令人難忘。正如苗族民歌所唱「最白最白的,要數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數精甘蔗;最噴鼻最美的,要數酸湯魚」。 

酸湯魚火鍋 圖片來源:cqxdfpr.com

在貴州都勻還有一道美食「木姜雞」,是把木姜子、大蒜、生薑、青椒爆香再下雞塊用猛火爆炒而成。香辣爽口,潤滑鮮嫩。

木姜雞 圖片來源:nipic.com

而生活在湘西張家界的苗族朋友,在每年秋收後必食「禾花魚」,是把養在稻田裡的鯉魚開膛去內臟後,用剁碎的辣椒、三奈、木姜子粒與鹽醃製一個月,文火油煎或火烤,那特有辛辣鮮香隨之溢出。木姜子也是苗族炒菜、蘸水不能缺少的調味香料之一。

禾花魚 圖片來源:m.canyin88.com

在鄂西土家族,只需把新鮮木姜子果實洗淨、稍加晾乾後,加入蒜末、鹽、辣椒和香油拌勻,放上一天,就是一道下飯酌酒不錯的開胃小菜。

開胃小菜 圖片來源:美食傑

四川彝族朋友不僅喜歡木姜子的果實調味,木姜子乾燥的樹根是最受歡迎的重要香料,他們稱為「木枯」,看似普通的樹根,手中留香,也有「彝族的味精」之美稱。彝族人一般認為木姜子根的香味比果實更濃鬱,而且還具鮮香。在製作用小乳豬為原料的「砣砣肉」、酸菜與高山土豆同煮的「酸菜土豆湯」及青椒、豬雜油等灌制的「風乾青椒香腸」時,用小刀背刮下粉末隨之而下的就是滿堂生香。無獨有偶,雲南布朗族的「涼拌火燒肉」是把當地俗稱的冬瓜豬刮除毛後,整隻帶皮用點燃的山茅草燒至表皮呈褐黃色,在內部約7層熟時切成大片,拌入鹽、辣椒、花椒等調料,最後再刮木姜子根的碎末食用。

用木姜子根製作的坨坨肉 圖片來源:sina.com

在臺灣,木姜子(馬告)是新竹縣原住民泰雅族同胞的基礎香料之一,泰雅族仍然保持原始的食風。他們利用木姜子(馬告)如同四川人使用花椒一樣廣泛,又好像料理的魔法器變化無窮,更令人痴迷。如用木姜子(馬告)製作的「醃姜」、「喜納卷」、「馬告刺蔥煮雞蛋」等開胃鹽漬小菜,還可以在「馬告滷牛肉」、「馬告火烤豬肉」「馬告燎燒鴨」等醃烤及灌香腸等肉類。「馬告刺蔥木瓜雞湯」、「馬告刺蔥炸雞塊」、「椒鹽馬告溪哥魚」「馬告清蒸魚」、「馬告小魚乾炒辣椒」等是泰雅族的招牌菜。

馬告燎燒鴨 圖片來源:tranews.com

最具特色的是把它加在甜品中,如「馬告果凍」、「馬告檸檬愛玉」、「馬告冰沙」及「馬告酥」等。而在「馬告養生茶」及「馬告咖啡」飲品中,它的香氣會隨茶和咖啡的熱氣飄散。

馬告鳳梨酥 圖片來源:cnyes.com

無獨有偶,把木姜子添加在各種飲料中的還有侗族朋友。每逢春節,侗族村寨獨特的油茶中木姜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被譽為「侗族咖啡」。在廣東嶺南一帶,過去人們喜歡用木姜子的花蕊泡茶。其實木姜子的花兒也可以食用,且香味更濃鬱,同時少了辛辣。

「侗族咖啡」 圖片來源:@菜尾蝗-旅行攝影

如今,市場上見得最多的是利用木姜子花和幹制的果實經過蒸餾等科學方法加工而成的木姜子油。木姜子油使用方便、且省時省力,具有除羶祛腥、提味增鮮的功效。在「涼拌折耳根」、「拌豆豉」、「炒酸菜」、「酸湯火鍋」及吃水餃、米粉或麵條中只需滴入2—3 滴,即刻立顯風味。最好在成菜後期加入,以保持香氣持久。

加工方法


乾燥的果實可與整粒胡椒混合裝入胡椒磨中需要調味時磨成細粉,另有一番風味。根部自然曬乾,食用時用刀背刮成粉末。木姜子精油(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是由木姜子果實通過蒸餾法可提取其主要成分為檸檬醛,用於合成食用香精、化妝品香精等。而木姜子油系木姜子精油與食用植物油稀釋勾兌而成的一種調味油。二者不可混淆。

更多餐飲資訊請關注國際美食廚藝聯盟

相關焦點

  • 味之山妖——木姜子
    它不像一些不常見的珍稀植物,一定得在那種荒無人煙的深山才能被尋著,但很多時候想要尋到它那一顆顆翠綠圓潤令人著迷的身影也需要幾分運氣。野外考察時多半都是多人組隊而行,不是尋味之旅,不會因為尋找木姜子而專門去設計路線,因此能在考察途中偶遇幾棵正結果的木姜子樹則成為我每次在這個季節出差時內心裡的小期待。
  • 茶人學習:木姜子是個啥寶貝?
    木姜子 Litsea pungens Hemsl,樟科木姜子屬Litsea pungens Hemsl.落葉小喬木,產全國大部地區,生於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林緣、溪邊。果含芳香油,為高級香料的原料。原植物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臘梅柴、滑葉樹、山姜子、木香子、木樟子、山蒼子。花期3-4月,花先於葉開放。
  • 紅葉木姜子,植物薰香
    紅葉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來自於樟科,木姜子屬。別名野氣辣子,大山胡椒,木姜樹, 山茴香, 辣姜子。rubescens:變紅色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脈、葉柄常為紅色。傘形花序腋生,每一花序有雄花10-12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風物宜昌】宜昌木姜子 神奇小果果
    「不時,不食」每逢初夏時節,山野小果木姜子則是宜昌人最惦記、最期待的味道。木姜子,宜昌當地叫它山胡椒,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木姜子的果實。宜昌木姜子,冠以「宜昌」之名,因為它是宜昌地區獨有的樟科木姜子屬的特有品種。《湖北植物志》《中國長江三峽植物大全》中都有宜昌木姜子的記載。
  • 廚星說菜 木姜子與牛蛙的完美邂逅,吳斌彬《口味牛蛙》
    木姜子在泡菜方面的應用能起到增加乳酸的特殊香味的作用,當烹飪的調料內含有泡椒等時,木姜子油在此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左右,不僅去腥增香,而且風味特殊!木姜子是一味草藥,主治:溫中行氣止痛;燥溼健脾消食;解毒消腫。主胃寒腹痛;暑溼吐瀉;食滯飽脹;痛經;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 山珍奇味木姜子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木香子、山蒼子、山姜子。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其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木姜油是利用菜籽油浸取本地新鮮木姜子而成的一種調味品,味辛辣,有異香,具有檸檬的香氣,可以除羶去腥、提味增鮮。民間常用於做蘸水、食麵條、拌菜、炒菜等調味用。   接下來一起來欣賞學習用這味道獨特的調味品來製作的幾道經典木姜菜品
  • 長陽山裡的下飯小菜之山胡椒木姜子
    營養功效        木姜子,在鄂西老家也叫它山胡椒,具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老鄉們經常將老去的木姜子曬乾,直接拿它入菜當香料,或磨成細粉做菜的時候放上一點兒用以提味兒,而我更喜歡它嫩嫩的果香,將它直接涼拌後當小菜吃,木姜子最初的花兒也可以直接拿來伴著吃,香味更濃鬱,同時少了份它的辛味!        木姜子還有祛風行氣,健脾利溼,外用解毒的功效。
  • 木姜子的用途和知識
    木姜子即山雞椒 。山雞椒其它中文名:木香子,木姜子,山蒼子,青皮樹,山蒼樹、過山香,山胡椒,野胡椒,大築子皮,澄茄子,沙海藤。
  • 貴州,知味.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貴州貴在百處其一在於知味香料木姜子苗家釀製酸湯,取自高山上的泉水釀製,魚需要去稻田裡捕捉最新鮮的稻花魚,再加入當地特有的香料木姜子和糟辣椒為佐料熬煮。
  • 你站在此地不要動,我去採些木姜子回來包粽子
    科普:木姜子,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別稱山雞椒、山胡椒、木香子等,多生長於海拔800-2300米的山林之中。木姜子食用方式多樣。福建地區用木姜子根煲湯。在湖北、湖南到重慶一帶,木姜子會被用來製作泡菜。在貴州,人們把木姜子榨成油,促成了貴州名菜——酸湯魚的誕生。
  • 香料|潮汕寵兒——良姜
    在古埃及,良姜即被用做為消毒和香薰香料使用。公元9世紀,良姜被西亞的阿拉伯人所了解,並添加在飼料中作為馬匹興奮劑。良姜的英文「Galangal」名字就來自阿拉伯語「khalanjan」。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隨葬物品的香爐或燻爐裡就發現有良姜及其他香料。而文字上良姜始載於南北朝醫學家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因以廣東古高涼郡 (今高州) 出產質量最佳,故名高涼姜,後因諧音而演變稱為高良姜。
  • 香料|有松樹脂和胡椒般獨特香氣的杜松子
    徐龍人民大會堂西餐廚師長、中國烹飪大師、世界御廚協會會員(Club des chefs des chefs)在32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大量關於香料的資料被稱為杜松子的歐洲刺柏球果人類最早把杜松子當作藥物使用,古埃及人用來與其他香料一起為木乃伊防腐,在第18王朝圖坦卡蒙(Tutankhamun)法老墓中就曾發現杜松子。
  • 箇舊市保和鄉斐賈村:木姜子成熟綴滿枝 農戶賣果增收樂開懷
    而要說個舊哪裡的木姜子品質最好、口感上佳,那還得數保和鄉斐賈村委會,那裡產的木姜子因為野生無汙染一直深受歡迎。所以每年木姜子成熟季,當地村民也依靠著採摘木姜子售賣為家庭增收。保和鄉斐賈村委會的木姜子基本分布在海拔1800米到2000米。每年4至7月,是斐賈村委會木姜子青果採摘季。大小山頭,茂密成林的木姜子樹上綠色果實成簇掛滿樹枝,嬌嫩可愛、青翠欲滴。
  • 王仙嶺植物花卉(34)——大葉新木姜子,山谷中常綠闊葉林 .
    基本信息:大葉新木姜子,是蓮座蕨目、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生於山坡或山谷的常綠闊葉林中
  • 一文讀懂香料之王:黑胡椒、白胡椒、綠胡椒、紅胡椒,都是什麼椒?
    第三,胡椒歷來是香料貿易的主角。16-17世紀,胡椒佔世界香料貿易的7成。[4]歷來有說法,認為以胡椒為代表的香料對於西方世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當地人太需要東西克制餐桌上肉食的腐臭或是腥臊。不過這多半是誤讀,在有冰箱之前,傳統保存食物的方法就很多,產在當地吃在當地更是那時的生活方式。
  • 香料|帝師之尊——甘草
    在複合香料「十三香」及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的「肉骨茶香料(Bhuteh Herbs & Spice Malaysian Traditional)雖離不開甘草的功勞,但卻體會不到他的存在。多用於肉類及海鮮類菜餚,與大茴香等香料融合搭配。
  • 瓊脂, 木槵子,龍腦這些佛教常見的香料
    香料的種類非常豐富,一般而言,其來源有三種:一是從植物採集的植物性香料,一是從動物採集的動物性香料,而另一種則是從化學提煉的人造的香料、合成香料。  自然界中的香料大多存在於動物界與植物界中,幾乎沒有存在於礦物中的。植物性香料的範圍甚廣,產地依種類而異,大體上是以亞熱帶地區為中心產地,亦遍及西南歐地區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處。
  • 初步了解香木丨日本人的香料文字
    初步了解香木丨日本人的香料文字文丨猿飛天翔香料在日本的記載是古已有之的,《香藥抄》成書於永萬時代根據大枝流芳在江戶中世寫的許多有關香料著述記載,南北朝時代的佐佐木道譽是元祖,其後東山將軍足利義政也喜好香料。志野流香道之祖宗信隨御家流之祖三條西實隆研究香道奧義,仕於義政,從此,香道便正規化了。據志野宗信日記記載,此前就由去中國的僧侶取回了香料,不知那時對香料的產地有明確的知識。
  • 懷柔深山有條木棧道,通向「世外桃源」
    有一個地方人少景美,那就是地處懷柔區北部的深山鄉鎮長哨營滿族鄉。鄉裡在海拔900多米的南山上修建了一處觀景平臺,能俯瞰全鄉:高山巍峨、雲霧縹緲、林木蔥蘢、碧水繞村,仿佛夢中的世外桃源。置身其中,「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為了方便遊人前往南山觀景平臺,鄉裡去年剛剛建設完成長約6.5公裡的木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