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市保和鄉斐賈村:木姜子成熟綴滿枝 農戶賣果增收樂開懷

2020-12-18 中國紅河網

採摘木姜子

進入夏季,個舊很多人家的飯桌上總少不了一道開胃菜----木姜子。而要說個舊哪裡的木姜子品質最好、口感上佳,那還得數保和鄉斐賈村委會,那裡產的木姜子因為野生無汙染一直深受歡迎。所以每年木姜子成熟季,當地村民也依靠著採摘木姜子售賣為家庭增收。

保和鄉斐賈村委會的木姜子基本分布在海拔1800米到2000米。每年4至7月,是斐賈村委會木姜子青果採摘季。大小山頭,茂密成林的木姜子樹上綠色果實成簇掛滿樹枝,嬌嫩可愛、青翠欲滴。

保和鄉斐賈村委會的野生木姜子歷史悠久,山地裡幾乎都生長著木姜子樹。每年夏季,當地農戶都會將山上採摘的木姜子鮮果帶到城裡銷售,以此增加收入。斐賈村委會奪旗村小組村民鄧麗平告訴記者,一天可以採摘木姜子40多斤,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能收入300多元。

斐賈村委會下轄斐賈、奪旗、巖子腳等8個村小組,有農戶482戶2043人,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農作物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收入普遍較低。近年來,隨著木姜子銷售量的不斷上升,保和鄉開始引導農戶移植野生木姜子樹栽種,使之成為新的經濟收入來源。

雖說是移栽種植,但斐賈村委會的木姜子仍本著不打農藥、不施肥的原則,讓其自然生長,所以產出來的青果仍具有濃鬱、獨特的香氣,而且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木姜子樹林,使山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時,還讓農戶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斐賈村委會巖子腳村小組村民盧雲郎說,栽種木姜子樹不需要太強的勞動力和技術,也不追肥不打農藥,平日裡主要做好除草等工作,收益比種莊稼好很多。

斐賈村委會副主任李衛光初步估算每畝可以栽種木姜子樹200棵左右,按每畝一年掛果100棵、每棵產20斤木姜子計算,畝產約2000斤,每斤木姜子市場價約5元,一畝地就有近1萬元的收入,對農戶脫貧致富有很大的幫助。

斐賈木姜子口感清涼、無硬殼,濃鬱的辛香味能夠強烈刺激味蕾,開胃消食。每每斐賈木姜子收穫季,當地村民餐餐必有木姜子,或是臘肉炒木姜子,或是做成常見涼拌菜,還可做成當地獨有的一道菜——木姜子炒滷腐拌飯食用。

木姜子除了用來做家常菜外,一些食品加工企業集中收購後,還可以深加工為木姜子油、木姜子豆豉等產品,延長農產品價值鏈。

保和鄉黨委副書記、駐村工作隊總隊長王曉燕表示,保和鄉黨委、政府積極統籌規劃,著力把斐賈木姜子打造成一個品牌農特產品,依託龍頭企業,為龍頭企業提供木姜子原料,與小米辣「融合」開發小米辣炒木姜子或木姜子炒制泡製產品,打造一個綠色無公害生態品牌,帶動保和鄉農特產品發展。

保和鄉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生態脫貧,讓綠色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引導村民擴大木姜子樹種植,真正讓木姜子成為助力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寶」。截至2020年,斐賈村委會木姜子種植規模達到了2000畝。

(責任編輯:盧曄 審核:盧秀麗)

1

相關焦點

  • 雲南箇舊市斐賈村:「金葉子」帶來好日子
    原標題:雲南箇舊市斐賈村:「金葉子」帶來好日子7月12日,天剛剛亮,李扎福便趕到自家的烤菸地裡——昨夜的降雨透地多深,他的心裡要有個底兒,以便計算追肥的用量。而這幾天,最讓李扎福高興的事,莫過於女兒李連華考取了研究生。
  • 味之山妖——木姜子
    除了在外貌上,木姜子比那些幹香料更加討人喜歡外,肉桂等香料似乎都有種讓人必須小心翼翼對待的感覺,食物中稍微多加一些便會使得食物調味過重,毀掉一盤菜;而木姜子卻不會這樣,自己可以很肆意地揮灑它的味道(當然也有一些小夥伴嘗過後將它劃定至黑暗料理範疇)。幾乎只生長在山林之中的木姜子,平原地區很難見到,讓我時常都會掛念著,等著成熟時再相遇的那天。
  • 【風物宜昌】宜昌木姜子 神奇小果果
    「不時,不食」每逢初夏時節,山野小果木姜子則是宜昌人最惦記、最期待的味道。木姜子,宜昌當地叫它山胡椒,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木姜子的果實。宜昌木姜子,冠以「宜昌」之名,因為它是宜昌地區獨有的樟科木姜子屬的特有品種。《湖北植物志》《中國長江三峽植物大全》中都有宜昌木姜子的記載。
  • 金秋梨滿枝 果農樂開懷
    遵義市播州區樂山鎮後箐村村支書劉輝敏邊抬梨筐邊叮囑道。時下正值該村金秋梨收穫時節,走進金秋梨園,一眼望去,金燦燦梨子掛滿枝頭,10餘名黨員志願者正忙著幫村民採摘金秋梨,一片忙碌的景象,盡收眼底。
  • 木姜子的用途和知識
    木姜子即山雞椒 。山雞椒其它中文名:木香子,木姜子,山蒼子,青皮樹,山蒼樹、過山香,山胡椒,野胡椒,大築子皮,澄茄子,沙海藤。
  • 茶人學習:木姜子是個啥寶貝?
    木姜子 Litsea pungens Hemsl,樟科木姜子屬Litsea pungens Hemsl.落葉小喬木,產全國大部地區,生於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林緣、溪邊。果含芳香油,為高級香料的原料。原植物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臘梅柴、滑葉樹、山姜子、木香子、木樟子、山蒼子。花期3-4月,花先於葉開放。
  • 長陽山裡的下飯小菜之山胡椒木姜子
    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夏、秋採葉,秋採果,根四季可採,鮮用或曬乾。中國南部及山東、陝西各省均有分布。醫用價值 根、枝、葉、果藥用;葉可溫中散寒、破氣化滯、祛風消腫;根治勞傷脫力、水溼浮腫、四肢酸麻、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果治胃痛。 1、治風溼麻痺:山胡椒根一至二兩,豬腳(七寸)一隻,黃酒四兩,酌加水煎。飯前服,日兩次。
  • 慶元黃坑村首批50頭「增收牛」出欄上市,託起農戶增收夢
    「今天,看著我們的『增收牛』出欄上市,心情特別激動,這意味著我們很快就可以領到分紅金了。」   11月5日上午,隆宮鄉黃坑村低收入農戶李扶森,與村裡的其他低收入農戶一早就來到養殖場,送自己的「增收牛」,見證這一增收時刻。李扶森激動不已,項目的實施,託起了他們的增收夢。
  • 王仙嶺植物花卉(34)——大葉新木姜子,山谷中常綠闊葉林 .
    基本信息:大葉新木姜子,是蓮座蕨目、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生於山坡或山谷的常綠闊葉林中
  • 銅梁:龍嶺村菊花滿坡金燦燦 村民增收樂開懷
    經過宣傳動員,40多戶農戶加入其中。業主進了村,給村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我家的撂荒地過去沒有收成,業主何老闆反租我家土地後,不但有了土地租金收入,在基地打工,每天還有60元現米米裝進荷包。」正在地裡採摘的建卡立檔貧困戶高長文笑眯眯地說,雖然我家已經摘掉了貧帽,現在在家門口打工,增加了兩份收入,日子就過得更好了。
  • 麗水慶元低收入農戶增收門道多
    這些健壯的大黃牛,寄託了當地農戶的增收願景。2019年,來自嘉善縣的結對幫扶工作組,為黃坑村引入了肉牛養殖項目。黃坑村利用幫扶資金,搭起牛棚,購入50頭肉牛,由黃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中養殖,今年11月份肉牛即可出欄。如何保證肉牛順利賣出?吳日信解釋:嘉善一家屠宰場已經與合作社達成了收購協議。
  • 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讓椒香「飄出」太行山
    正值花椒收穫季節,地處太行山南端的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山坡上、田地裡,火紅的花椒綴滿枝頭。 楊佩佩 攝中新網長治9月21日電 題:(愛國情 奮鬥者)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讓椒香「飄出」太行山作者 楊佩佩 胡健正值花椒收穫季節,地處太行山南端的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山坡上、田地裡,火紅的花椒綴滿枝頭,椒香撲鼻,椒農們正忙碌著採摘。
  • 山珍奇味木姜子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木香子、山蒼子、山姜子。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其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木姜油是利用菜籽油浸取本地新鮮木姜子而成的一種調味品,味辛辣,有異香,具有檸檬的香氣,可以除羶去腥、提味增鮮。民間常用於做蘸水、食麵條、拌菜、炒菜等調味用。   接下來一起來欣賞學習用這味道獨特的調味品來製作的幾道經典木姜菜品
  • 香料|深山知味——木姜子
    木姜子屬植物是在我國約有70種,如今南自廣東海南,北至河南均產,但主要生長於西南和華南海拔在1,500米左右的溫暖山區。無論是花、葉、果實,甚至根部都散發著濃鬱的檸檬、姜及花椒混合的香氣。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植物標本館由於品種多,因此各地的叫法也異同。
  • 紅葉木姜子,植物薰香
    紅葉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來自於樟科,木姜子屬。別名野氣辣子,大山胡椒,木姜樹, 山茴香, 辣姜子。rubescens:變紅色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脈、葉柄常為紅色。傘形花序腋生,每一花序有雄花10-12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個舊:共繪「同心圓」,盛開「團結花」!
    「十三五」期間,箇舊市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和諧民族關係、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少數民族辦實事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沙甸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成效顯著,和平社區「四梁八柱」、市法院「三注重三堅持」典型經驗受到國家民委和省民宗委的充分肯定,為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的成功創建貢獻了「個舊力量」,「民族團結和睦、社會穩定和諧、生態環境優美」已成為箇舊市的一張名片。
  • 水務能人入村來 林甸大慶市人力資源四季青鎮隆山村村民樂開懷
    危房改造時,協調10頂帳篷臨時安置農戶;環境治理中,籌集資金購置150個垃圾桶;市水務局還開展「愛心助學,情暖校園」捐款活動,為隆山村小學安上暖氣、給孩子們購置兩季校服。爭取水土保持經費22萬元,用於縣內水毀工程修復和隆山村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栽種樹木2000餘棵;村內坑泡栽種荷花,改善水環境,並建設花卉育苗基地培育花苗4萬餘株,美化村屯。
  • 陽白村1000餘戶農民增收致富
    五臺農商行金融扶貧顯成效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 通訊員 王冉 閆澤峰報導在山西省五臺縣陽白鄉陽白村老孟的葡萄大棚裡,綠油油的葡萄葉子綴滿枝頭,紫紅色的「陽白鄉陽白村位於五臺縣西北部,當地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地下水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畜牧和農產品的有利條件,素有「梨果之鄉」「糧倉之鄉」的美稱。陽白現代農業循環園區就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農民企業家孟福鎖一手創辦的。
  • 肥西銘傳鄉:小瓜蔞變身脫貧致富「黃金果」
    合肥在線訊  10月20日上午,肥西縣銘傳鄉金伶俐家庭農場,60餘畝成片的瓜蔞田裡結滿了成熟待採的瓜蔞,10多名工人正採摘著黃燦燦的果實。忙碌的身影中,有一個人忙得格外歡快,她就是該鄉南分路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朱冬桂大姐。
  • 六盤水市鐘山區金盆苗族彝族鄉天生橋村小魔芋激活群眾致富
    近日,在位於金盆鄉天生橋村的眾鑫垚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魔芋種植基地裡,村民正在採收魔芋。通過幾年的發展,魔芋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源動力」。近年來,天生橋村積極探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眾鑫垚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種植,改變原來零散和傳統種植魔芋的方式,鼓勵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農戶到合作社務工、學技術等,並參與合作社魔芋種植,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真正讓小小魔芋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