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有媒體報導稱,南陽市政府對牧原集團佔用1600畝農田建養豬場一事進行了通報,停建牧原集團相關項目,並成立專題調查組,全面調查核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媒體報導的牧原集團是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SZ)的控股股東。上述佔用農地項目是牧原集團的「百場千萬工程」一部分。根據報導,牧原集團計劃2020年在南陽市建設100個左右的生豬養殖場,2021年達到年出欄量1000萬頭的目標。
1000萬頭豬的大項目
2019年以來,豬肉價格快速上漲,此輪豬周期相比2007年、2011年和2016年的三輪豬周期明顯不同。此前三輪豬周期豬肉價格在最高點時,基本都在30元/公斤左右。而2019年的豬肉價格最高時一度達到了51元/公斤。
如此高漲的豬肉也驅動了養豬企業的大規模投資。今年6月,牧原集團黨委書記兼總裁秦英林在接受《河南日報》採訪時表示,牧原集團實施的「百場千萬」工程總投資120億元。
大規模的投資,從牧原股份的現金流上也可見一斑。2020年半年報顯示,牧原股份2020年上半年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高達約180億元,2019年同期約為33億元。
南陽市政府官網援引《南陽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25日,牧原集團南陽區域「百場千萬」工程已有4個縣(市、區)的10個場區共857個單元建成投入運營,已投產的育肥豬規模為57.25萬頭,母豬規模為2.11萬頭。到2020年底「百場千萬」工程建設完成後,南陽將形成年出欄1000萬頭生豬的養殖規模,成為全國第一生豬養殖大市。
今年7月,牧原股份在調研活動信息中披露:「公司年初預計2020年資本開支是200億~250億元,二季度的建設速度比一季度有所加快,全年的資本開支可能超過250億元。截至6月30日,公司建成的產能應該在3500萬頭左右,年底產能可能達到4000萬~5000萬頭。」
在調研活動信息中,牧原股份透露,截至7月,其已流轉的土地能夠支撐大概8000萬頭左右的產能(包含已建成產能)。
2020年7月,牧原股份當月銷售生豬181.6萬頭,銷售收入為60.03億元,即平均價格為0.33萬元/頭,如果以此價格估算,「百場千萬工程」完全投產後的1000萬頭豬將給牧原集團帶來約330億元的銷售額。
涉佔農地將停建,並被全面調查
這樣一個龐大投資的背後,被媒體曝出佔用耕地。
8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欄目對河南牧原集團在南陽市新野縣佔用農田建養豬場一事進行了報導。據中國之聲欄目記者的調查報導,新野縣養豬場佔用三個鄉鎮超過1600畝基本農田。
一直以來,耕地都是我國農村政策的紅線。2019年底,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該文件規定:「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
圖片來源:新野縣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新野縣人民政府官網上找到了牧原股份新野一、二、三場生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公示。
圖片來源:牧原股份新野一場生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截圖
牧原股份新野一場生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顯示:「目前為基本農田,待土地手續辦理後為一般農用地」,並稱:「儘管項目建設會使原有植被遭到局部損失,但破壞的面積不大,且破壞的植被以農業植被為主,為廣布種和常見種。項目在建設完成後將對廠區進行綠化,從而對減少的生物量進行補償。」
圖片來源:牧原股份新野一場生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截圖
在上述報告表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基本農田」的分析:「本項目擬建場址位於南陽市新野縣新甸鋪鎮駱灣村,根據新野縣自然資源局對本項目土地類證明,本項目場區內佔地類型為農業用地,經現場勘查,廠區現主要為農田。根據新野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2010-2020年),本項目佔地類型屬於基本農田,根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文件《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自然資源保障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豫自然資辦發【2020】2號)中『五、科學保障畜禽養殖等設施農用地需求,確保疫情期間市場供應。對於確需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可以先行佔用,待疫情結束後補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手續。』因此,本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待疫情結束後補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手續。項目用地不涉及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風景名勝核心區、水源地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保護區。」
8月28日,南陽市政府對此事件進行通報,主要包括:一、立即組成專題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二、停建牧原集團相關項目;三、查清事實後,調查組將依據現行政策對存在問題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