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黃河】陝西黃龍縣:古風古韻古村落 新顏新貌新生機

2020-12-26 西部網

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作為黃河的支流,仕望河、涺水河從黃龍深山湧流而出,開闢了遠古混沌,惠澤沿岸村莊,書寫出小村莊裡的大文化。

神峪村、張峰村、下柏峪村、苜渠村……這些古村落在經歷了千年的時光侵蝕之後,留給了後人更多的精神和文明財富,並且被發揚光大。

「田園苜渠」:文明新風徐徐來

苜渠村是黃龍縣圪臺鄉馬場村的一個自然村,充滿古樸的鄉間趣味,千年古樹綠意盎然,石山亭臺清新別致,農家小院乾淨整潔,還有鞦韆、迷宮、城堡、梅花樁……共同勾勒出一幅田園美景圖。

黃河的支流,仕望河沿村邊緩緩流過,河水清澈可見。一座小橋連起仕望河與苜渠村,深秋,橋北是一大片正在等待摘收的辣椒園,橋南便是苜渠村。精美逼真的石頭農耕文化牆,家家門口懸掛的家風家訓,乾淨整齊的古樸村落,讓厚重的農耕文化彰顯特色。

舊石頭、舊磨盤、舊瓦甕和廢木材,浸透著歲月的痕跡和人們情感的舊物,寫滿鄉愁,打造出「田園苜渠」。

馬場村第一書記薛文君帶我們行走在村子裡。「板凳會、議事堂、照片牆、鄉風文明標語牌」映入眼帘,「板凳會」吸引了記者。一間20餘平方米的平房,20多個板凳整齊擺放著。薛文君介紹道:「通過『板凳會』修訂《村規民約》、評選『苜渠好人榜』、打造『十個沒有』等內容的文化牆,成立苜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板凳會』了解群眾需求,為百姓講新思想,讓百姓學新政策學技術;通過意識引導,弘揚尊老敬賢美德,讓文明美德代代相傳。」

苜渠村依託「板凳會」,做到了移風易俗,讓古老的鄉風拂起新時代的文明新風。

「厚重神峪」:打響鄉村旅遊大品牌

神峪村位於白馬灘鎮神峪川景區,全村近千口人,主導產業以核桃、毛慄子、中蜂為主,新興產業以羊肚菌種植、鄉村旅遊服務業等為主。

神峪村環抱青山綠水之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黃河支流涺水河發源於此。在碾子灣自然村,5股泉水從巖石中噴湧而出,形成源頭活水的涺水河第一流,溪流環繞白馬灘鎮,橫貫韓城市全境,流程100餘公裡,在司馬太史祠前匯入黃河。

神峪村歷史文化厚重,有遠近聞名的姚琪馬武屯兵練兵地;有廣頌流傳的「趙氏孤兒」故事發源地;有「忠義、忠孝、誠信」感人故事發祥地千手千眼佛寺……是南來北往遊客親近大自然、踏尋歷史文化的旅遊勝地。

貟變霞,在基層工作5年,一名洛川女孩,她作為嚮導,一路介紹著村裡的產業發展、歷史文化。

行走在圪嶗自然村裡,一幅幅彩色三維立體牆畫栩栩如生,或繪就農人農事,或傳頌孝老助人美德。一座座民宿門樓高聳,寂靜的村落裡偶聞幾聲狗吠雞鳴。溫暖的陽光灑滿村前屋後,前村溝掌,田地裡的大白菜、捲心菜個頭飽滿青翠欲滴。倘徉在村間小道,青磚鋪就,好似走在城市公園。

近年來,黃龍縣在白馬灘鎮打造鄉村旅遊,這裡的窯洞房、石頭房、竹木房還有合陽民居等特色建築以及現代化的內部設施,給遊客獨特而舒適的住宿體驗。

暮色將至,村民們支起大音箱,跳起了廣場舞,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眉戶戲,擂起了黃龍獵鼓。神峪村的夜變得沸騰了……

「古村張峰」:古韻古事道不盡

村幹部李抗盈聽說記者要去古村,他開著輛電動車急忙趕來。

張峰古村,隸屬白馬灘村,古村建築呈階梯狀。沿一道緩坡步行上去,一排幾戶人家,高門廊簷,大門緊閉。「勤儉居」「樹德軒」……這些門樓的名稱蘊含著優秀傳統的家風文化。李抗盈說,這裡住著的都是老戶,有的也住在了新村。

暖陽揮灑,讓這些老屋在寂靜中有了生氣。

一座老屋門宇高懸,「樹德軒」字跡清晰,牆上除了門牌號「白馬灘民居捌號院」,還懸掛一塊「中國傳統村落」的牌匾。主人朱萬民年逾古稀,與老伴住在這裡,院內有東西廂房,房內套窯洞。從屋頂大梁上的刻字記載中,記者了解到,有近500年歷史。

從朱家老屋由西向東行走,一座高牆間隔有多個圓形小孔的建築,曾是當年官方屯糧之地,據說同治年間被土匪付之一炬,只留下這一面牆體。一輪石碾盤靜靜地躺在牆外一角,上面刻有「嘉慶元年」四個大字。沿著小道向山上走去,還有好幾戶古院落,很多年無人居住,已被保護起來。有一戶據說曾是有名的晉商喬致庸當年的分號所在地。

李抗盈說:「這幾年,張峰古村也只住幾戶人家,其餘人家都搬到了新村,80歲的李文泉老人就住在新村裡,他可是張峰村的文化人。」

一座嶄新的宅院裡,李文泉老人正在家裡編村史,《峰橋救駕》《七老鬥巫神》《張峰有個「活魯班」》《古老的元寶樹》《七巧節》……一行行娟秀工整的行楷躍然稿紙。老人的腿腳不便,拄著雙拐,但還是把記者從偏房迎進了正屋。老人從小生長在村子裡,雖然沒上太多學,但勤奮好學,喜歡讀書。他說:「我要搜集並整理村裡的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把這些編輯成冊,留給後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流的精神裡寫著大地的寓言,每一個村落都留下歷史的印記。在黃龍縣,還有石堡鎮堯門頭村、圪臺鄉長村古村落……因為時間關係,不能一一實地前往,深入了解。而這些村莊,因為傳統和現代交融的唯美故事,讓我們流連忘返。商仕報國、崇文重教、耕讀傳家這些優良傳統,讓我們體會和感悟這些古老村莊的歷史人文美、自然風光美、古風古韻美、家風家教美、特色田園美。

記者手記

保持鄉土文化 傳承鄉村特色

鄉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獨特的精神創造和審美創造,又是人們鄉土情感、親和力和自豪感的憑藉,更是永不過時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

近年來,鄉土文化成為一種時尚文化,在對鄉土文化的追尋中,使人的心靈得到放鬆和淨化,並獲得文化的歸屬感;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春節廟會、清明祭祖、端午賽龍舟、重陽登高等傳統民俗活動助推鄉村旅遊大發展,讓傳統村落成為人們的旅遊勝地。

延安市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延川縣甄家灣古村、子長市安定古鎮、吳起鐵邊城古寨、安塞馮家營村……還有延安各縣市區更多的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保持鄉土文化、傳承鄉村特色成為一致共識,也成為這些鄉村最亮的底色。

神峪村民宿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黃河邊古村落的存在與新生
    因此,確保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成為關乎古村落生死存亡的關鍵,也成為黃河流域古村落發展的底層邏輯。在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探討黃河流域古村落生態保護存在哪些特殊性和必要性,如何協調古村落發展中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參與主體,成為黃河流域古村落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而《黃河流域古村落生態發展模式與政策評價研究》這本書恰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思考。
  • 廣東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東莞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古韻很濃鬱
    國家4A景區,廣東最美鄉村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它低調,質樸,寧靜而溫婉,一如800年前那最初的模樣,整個村落以中間長形水塘為中心,兩邊利用自然山勢錯落布列,青瓦房,紅磚牆,悠深的石板巷。古村落距廣州、深圳、惠州僅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深邃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裡完美交融,坐擁嶺南最大的溼地公園,便利快捷的多元交通方式,讓這裡成為廣州深圳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不容錯過的周末短途遊首選,品濃鬱古韻來南社古老的南社成為嶺南最具特色的古村落。一棵棵古榕樹見證了南社歷經的風雨沉澱的古韻。嶺南古村落美麗南社。如畫的景色美麗的南社。
  • 古味古韻新東陳
    古味古韻新東陳【解說】位於山西省浮山縣的東陳村地理位置特殊,地處丘陵地帶,古代是出入浮山縣境的必經之地,素有「東南重鎮
  • 江西興國縣東韶古村,贛州夏天裡的千年古村落,古樹參天古韻濃鬱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榕樹對於我們贛州人而言是一點都不陌生的,榕樹不僅是一種古老的樹種更是贛州的市樹。如果說要更加直觀反映人類生活過的足跡那還是需要古村落來的最直接了。位於贛州市興國縣社富鄉境內的東韶村就是這樣一個既有古榕樹又有古建築的地方。東韶古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東韶取「日出東方,韶光煥發」之意,是興國明清贛派古建築群保留最完整的古村落。2019年6月6日,東韶古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有了國字頭更加證明了東韶古村的歷史價值。
  • 石塘村,古村落建築錯綜複雜,陌生人進村就像進了迷宮!
    它是廣東省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雙峰寨位於石塘村,又名「石塘村」。雙峰寨呈長方形,建於光緒年前。它是用石灰和青磚建成的,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寨子佔地4164平方米,有一棟主樓和四棟炮兵樓,由一堵高9米、寬1.2米的牆連接起來。進入城堡,你會發現城堡的設計非常高級。攻防一體的設計緊密相連,以一棟主樓和四棟炮兵樓為主軸。
  • 古風古韻上洋村
    ⊙南 風 文/圖莊亨陽墓亨陽園上洋村護神廟北龍宮上洋「和平寨」土樓上洋好風光上洋莊氏家廟「聚精堂」有人說,到古村落主要看三古:古寺廟、古祠堂、古墓。位於南靖縣奎洋鎮上洋村不僅三古獨具特色,村中還保存著由十多座土樓構成的土樓群,是一處村落文化和自然生態保存完好的傳統古村落。上洋村位於南靖縣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與龍巖市永定縣毗鄰。由南靖縣城經梅林鎮往上洋,沿途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最後經過南靖縣最大的水庫南一水庫綿延近20公裡的環水庫公路才到達上洋。
  • 贛州興國縣東韶古村的古韻,大山裡的國家級傳統村落,古建築眾多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走訪古村古鎮這是很多人喜歡的旅行目的地,我們除了看整體的古村面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一處處並不顯目的細節。贛州地處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南大門,贛南大地上散落著不少獨具特色的古村落。
  • 安徽宏村《爸爸去哪兒》取景地,水墨畫般的古村落,古韻濃生活慢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慢節奏的生活似乎是現代每一個都市人都特別奢望的狀態,在當今時代裡,我們似乎能感受到的就是來去匆匆的快節奏讓人難免心生浮躁。
  • 延安市黃龍縣:沉下身子夯實脫貧攻堅根基 讓百姓過上紅火新生活
    「我們背靠著黃龍山的資源,發展地道中藥材種植,貧困戶免費獲得優良種苗,平時還能在產業園打工,隨著產業發展壯大,大家收入也增多,未來我們黃龍會更紅火。」黃龍縣中藥材產業開發中心幹部種亞奇表示。中蜂產業園生產的蜂蜜產品不論是鄉村文化為主題的白馬灘鎮堯頭村還是鄉愁文化為主題的圪嶗村,亦或是融合了現代民宿的瓦子街鎮偏石村,都通過加大對古村落群的挖掘、保護力度,原汁原味的還原文化遺存。
  • 「鳳翽高崗」起航古村落開發與保護
    「民宿對我們古建築的改動還是非常大的,古建築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財富,怎麼樣來保護和使用,我們還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就怕一旦破壞了,這些財富就不會再有。」翽崗村村幹部華曉麗說,經過保護,如今古街越來越「豐滿」,山、水、街、特色農莊有機結合在一起,一個以品味人文古風為特色的綜合性歷史文化街區被打造了起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秤架河從村邊流過,勾畫出一連串古風猶存的青石碼頭。河上仍有船屋住著人,村民們在河邊互相幫手洗衣服。近冬至時節,水位不高,水中幾個沙洲點綴,對岸山影連綿,似能聽見山嵐之聲。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三河古鎮:古風古韻,涵養偉岸嬌子
    古城牆滿是滄桑老味,訴說著防禦與進攻的血雨腥風。難得的是,古鎮新的規劃建設風格,都能尊古續舊,把古風古韻的面放大了,味兒也更濃了。古風古韻中,最沁人心扉的是三河人的古樸、誠實。飯莊裡的大嬸,推薦菜餚,讓你吃了口服,善意提醒你不浪費,讓你心服。騎三輪車的大爺,要價很低,還做全程導遊,讓我們這些遊客很不好意思,到最後主動加付點錢。當初三河鎮令我嚮往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有孫立人的故居和楊振寧的舊居。
  • 黃河邊,西紙坊村的「古韻新唱」
    山東省濱州市是黃河下遊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黃河橫貫該市6縣(區),形成一條得天獨厚的「黃河風情帶」。在距濱州市城區約10公裡處,沿黃古村西紙坊村生態秀美、景色怡人。依託魯北鄉村特色和黃河古渡風情,西紙坊村走上了「文旅+」多業態融合發展之路,以創新實踐生動講述著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 陝西黃龍縣賀強: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都說中國剪紙看陝西,陝西剪紙看陝北,在延安市黃龍縣就有這麼一個「00後」小夥,歷經12載,用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今年剛滿20歲的賀強,是土生土長的黃龍人,就讀於西北大學軟體學院廣告設計專業,現任陝西剪紙協會副主席、三秦文化研究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延安市剪紙協會副主席。
  • 三晉明珠:山西古村落
    這些建築在村落中形成有機的系統,這個系統規定著村落的結構,使它成為功能完備的整體,滿足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鄉民的生活需求,村落具備了人居環境全部性質的最小單元。古村落的建築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研究的重點是村落的整體、各種建築與整體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進程中逐步形成的、遍布各地的古村落留住了歷史的記憶,反映了文明的歷程,講述著人、自然、社會的和諧關係。
  • 去過贛州的這個古村落,才知道「世外桃源」是存在的古韻還很濃鬱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質豐沛的年代,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我們也生活在一個發展迅猛的年代。如今我們很多人都有了自己想擁有的東西,但是在時代變化的快節奏裡我們有時候難免陷入迷茫中讓人陷入心態不佳的狀態裡。「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
  • 海南古村落家族堂號發源西漢末年,先祖是唐末進士,出任瓊崖太守
    海口龍泉鎮有座不是景點的火山古村落,擁有一種別樣的無聲靜態美。行走其中,每一處都能體會到歲月靜好,每一處有著讓人溫馨的記憶值得珍藏。古村,有個古風流韻的名字,謂之「昌盛」,是龍泉鎮市井村委會下轄的一個自然村。村口石碑鑿刻著一幅楹聯謂之「昌明科學興社稷,盛育人才濟神州」,賦予了昌盛二字在新時代下的新寓意。
  • 鍾若菱:一脈古韻
    一行行帶著歷史氣息的詞句,帶著我走過人聲鼎沸的街市,走過陽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的高樓大廈,走過現代繁榮的鋼筋混凝土城市,走過一道道迂迴的羊腸小路,一直走進一片靜謐的墨香古韻,尋覓靈魂的來處。一處泛古的村落,幾絲歷史的雲煙氤氳著蔚藍的天空,像是畫家藍色調色板上幾縷純白的柳絮,農家木色的房屋間升起朦朧的煙火,繚繞在每一絲午後浮遊的空氣裡,去年的苔痕無聲地漫上了滄桑的門扉,斑駁了似水的流年。竹籬前定格的柳和九月菊裝點的舊居中詩意地棲息著旅途倦怠的靈魂。一首羈旅思鄉詩,如古風,撥動著人柔弱的心弦,清寧曼妙地迴響在思想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