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剪紙看陝西,陝西剪紙看陝北,在延安市黃龍縣就有這麼一個「00後」小夥,歷經12載,用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年剛滿20歲的賀強,是土生土長的黃龍人,就讀於西北大學軟體學院廣告設計專業,現任陝西剪紙協會副主席、三秦文化研究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延安市剪紙協會副主席。
以賀強剪紙為代表的黃龍剪紙,融合了陝北剪紙和關中剪紙的風格元素,既剪人物又剪動物,同時巧妙的將二者結合,創作出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剪紙作品。
幼年的賀強,看著奶奶剪紙,被上面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人物場景深深吸引,興趣使然,8歲的他開始拿起剪刀剪出自己心中的憧憬與美好。寫錯的作業紙、媽媽做衣服剩下的布片、路邊撿到的樹葉,都成了他練習剪紙的材料。
十年磨一「剪」,賀強用12年時間,詮釋著一名剪紙藝術家的熱愛與執著。期間,他求學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全國的每個省區,不遠千裡拜訪有經驗的老藝術家和手工藝者,向他們學習剪紙技巧,聽他們分享每幅作品背後的寓意和故事。前輩們不畏生活艱辛、堅持剪紙藝術路的親身經歷給了他很大鼓勵,他相信只要靜下心來鑽研,終會有所收穫。
學藝的路是艱辛的,但賀強一直在默默地往前走。研習剪紙6年後,賀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剪紙風格。2014年,他開始陸續出作品,其作品既有南派之精細,又有北派之粗獷。因為喜愛,他利用課餘時間,走遍了河西大地的村村落落,深入挖掘整理了河西流域的民間剪紙,創作了大量反映河西民俗文化的剪紙藝術作品。先後獲得三秦杯全國剪紙大賽銅獎、潼關杯全國剪紙大賽銅獎等,曾代表陝西省赴日本參加第二屆全國剪紙大賽並榮獲「全國十佳剪紙能手」稱號,作品被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博物館收藏。2019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剪紙大賽優秀獎。
走進黃龍縣文化館主辦的「全國脫稿剪紙培訓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10米長的剪紙作品,這是賀強在2019年7月高考結束後,用四天三夜的時間剪出來的,作品取材於陝北民間傳統的結婚習俗,賀強巧妙的將各個元素融合在一起創作而成,取名《陝北婚俗》。
新郎、新娘、媒婆、貨郎……作品上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陝北窯洞上的田字格窗戶也逼真如貨郎手上的那支扁擔。雖未親身經歷,看罷卻也有了那種躍然腦海的畫面感,一股濃濃的文化認同感油然而生。
「學習剪紙要守得住初心,付諸於耐心,我們的民間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有它獨特的魅力和人文氣息。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居住環境、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等產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傳統的習俗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用剪紙的形式記錄下這些民間習俗和風土人情,我覺得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賀強介紹說。
剪紙12年來,賀強用壞了50多把剪刀,先後創作出大大小小8000多幅作品。這些大小不一的作品,將自然中的物象進行聯想並賦予特殊意義,講述著春夏秋冬季節更替,記載著生老病死萬物更迭,驅病、納吉、祈福、勸勉……剪紙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和風情,寄託著對生活的美好願景。
2019年9月,賀強被西北大學軟體學院廣告設計專業錄取,獲得校方在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同月,在校內成立「賀強剪紙工作室」,現有成員16名,均為來自學校各個院系的學生。
工作室為成員們提供了研習剪紙藝術的場所。課餘時間,賀強在這裡教大家剪紙,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剪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此外,工作室還設計製作衣服、抱枕、絲巾等各種具有剪紙元素的文創產品,銷售收入用以走訪民間剪紙藝人和舉辦公益活動。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後在西安周邊舉辦公益剪紙活動15場,為廣大剪紙愛好者分享剪紙心得、傳授剪紙技巧。
賀強說,會一如既往的研習剪紙這門藝術,毫無保留講授剪紙方法技巧,將剪紙這種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傳承下去。
從生活中獲取靈感,用作品塑造自己,用作品記錄生活,用作品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黃龍縣「00後」剪紙藝術傳承人的藝術生涯才剛剛開始,黃龍剪紙、未來可期。
賀強剪紙作品——《雙生石榴》
賀強認真創作10米剪紙《陝北婚俗》
賀強剪紙進校園活動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