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官僚體制異常發達,為封建帝國的統治提供了政治制度的保障。秦漢時期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為後代的政治體系確立了典範。漢代嚴密的官僚制度,產生了數量龐大的官署,各級官署裡面的大小官吏是封建帝王家族統治天下的利器。數量龐大的官署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官著名瓦當。
官署名瓦當主要包括,一是軍事保衛部門的瓦當,以「衛」瓦當最多,還有佐戈瓦當、次蜚官當瓦當、司隸君瓦當、長水屯瓦瓦當、胡宮世昌黃林千羽瓦當、餘蓄不鬻瓦當、關瓦當等。二是掌管糧食部門,京師倉當瓦當、京師庾當瓦當、華倉瓦當、百萬石倉瓦當、澂邑漕倉瓦當等。三是樂府機構瓦當,樂浪禮官瓦當、大樂萬當瓦當、樂瓦當等。四是其他官署名瓦當,如右將瓦當、上林農官瓦當、空瓦當、都司空瓦當、宗正官當瓦當、左空瓦當、右空瓦當等。
官署名瓦當的形式美
瓦當文字體現了政府官方的威嚴。這些官署名瓦當是政府各個部門名稱的標誌,瓦當名稱的背後帶有一定的威嚴性。官署是代表最高權力——王權來實施統治行為,對民眾具有巨大的威懾力。我們看得到,那些官署名瓦當的文字給人的感覺都是有一種威嚴霸氣於其中。如衛瓦當,整個當面就寫著一個寬大而且十分醒目的「衛」字,這個衛」字高高食立,字形就像一個拿著武器,穿著盜甲的衛士一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不可侵犯圖。這種威嚴的瓦當的背後其實是王權的威嚴,是漢代封建中央集權大一統政治的體現,也是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的表現。
官署名瓦當的當面圖畫構形十分别致。如關字瓦當的構型就很特別,其中一款,「關」字裡面像兩個人在守衛把關一樣,「關」字兩側各自伸出一隻羊角形雲紋,另一款的「關」字兩側各自伸出一個爪子。關瓦當的當面紋飾十分形象有趣,充分體現了文字與圖像造型之間的完美結合,顯得威嚴之中不乏活潑。
佐戈瓦當是佐戈令官署的標誌,佐戈是掌管戈射武器的官,具有威武之氣,這兩個字從右往左寫,結體傾斜,「佐」字像一個站立的士兵,「戈」字像一把豎立的鐵戈,兩個合起來就像一個士兵握著一根戈挺立著一樣,具有很強的畫面立體感和動態感。
漢樂府官署的樂瓦當也很有趣,樂瓦當的「樂」字像一個人兩手各自託著一隻葫戸;大樂萬當瓦當字體書寫線條流暢飄逸,幾個字就像舞蹈者在翩翩起舞一樣,極具音樂機構的特色。
官署名瓦當書寫特別精美。華倉瓦當,「華倉」二字上下排布,其中一款的「華」字最後一筆豎彎曲圓溜,避讓底下的「倉」字,顯得厚重飄逸,另一個華倉瓦當的書寫,字體勁健飄逸,筆畫簡練頎長,畫面十分華美。
官署名瓦當的審美文化意蘊
官署,即所謂的衙門,是政府官員辦公的地方。官署名瓦當,反映了漢代官僚機構的強大,官員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官員的權力是世俗王權的分支,他們是輔助帝王來對民眾實施間接的統治。中國古代的建築是和中國古代的階級關係和政治關係密切交織在一起的。官署名瓦當體現了漢代官吏制度的變化,漢代王朝氣象開拓進取,風格粗豪,其官署名瓦當也以厚重笨拙而著稱於世。
漢代的政制也頗具特色,漢代官吏除了皇親國戚之外,還有很大部分來自於郡縣吏、博士子弟、有軍功人、任子、選舉等途徑。郡縣吏和中都官椽屬都不限出身資格,有德行民望以及學問者皆有機會得之,像賈誼和楊雄都曾經是這樣進入官場的。獄吏就需要明法律者才可以任職。郎郎者是皇帝的近臣,一般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以得以任職,像司馬相如就是憑藉自己的傑出文學才能受到皇帝的讚賞而成為近臣,也有很多以孝廉聞名或以家族榮耀關係而獲得的,像霍去病即是以皇后姊子為侍中。
博士即是教授級別的大學問者,博士子弟即是大學生,他們都是漢朝的重要官員群體。建立軍功的人士也常獲得官職,像李廣就是從軍擊胡而獲得軍官之職。任子即是二千石以上的吏的一子可以任郎,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像杜延年即以三公子納軍司空。選舉有點類似近代的代議制,按照當地人口比例來選察一些人做官員,像舉孝廉即使是。秦朝以宰相、太尉和御史三權分立,宰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軍事,御史掌管監察。漢承秦制,漢代的官僚制度更完備。
漢朝的中樞政務,丞相、太尉、御史分別掌管政事、兵事和執法,稱為三公,丞相和御史稱為二府。中樞以外的各行政機構以相應的職能運作,然後配置以相應的官署和官員。不同的官署具有不同的職能,行使不同的權力,而位於這個權力的金字塔之巔的是皇帝。皇帝掌管著一切人間的事務,掌握著一切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
董仲舒將儒學改造以後,宣稱君權神授,皇帝代表上天來管理人民,進一步強化了皇權。古代常以「廟堂」稱朝廷,皇帝的權利和神的權力一樣神聖威嚴。官員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有具有神秘色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官署相當於供奉諸神的神廟,具有神秘性和權威性,最為關鍵的是官員的權力會直接影響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對之更是頂禮膜拜。
漢代的官署名瓦當以「衛」字瓦當和「倉」字瓦當為代表。「衛」是漢代的軍營的名稱,是漢代強大軍事力量的表現。「倉」字瓦當是儲藏糧食的糧倉的瓦當名稱,是漢代農業發達的表現。「衛」字瓦當和「倉」字瓦當都是漢代強大國力的表現,是世俗王權的衍生物,表達了人們的王權崇拜心理。
漢代的軍事體制十分完備,在軍隊類型、謫徙、徵調、軍隊編制、軍樂、軍食、軍法等方面都有細密嚴格的章程規定。完備的軍事體制保證了漢代軍事的正規性、常規性,也保證了漢朝軍事力量的戰鬥力。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長安城的安備,在長安城和京畿附近地區設立南北軍。
其中南軍衛尉之主負責掌管官城門內的士兵,南軍士人數不多,大概有2400人左右。北軍中尉掌管京城門內的士兵,北軍人數較多,常有30000人以上,北軍建立八營,即是長水、中全、屯騎、虎賁、越騎、步兵、射聲、胡騎這八支常備軍隊,由八校尉統率,分別部署在不同的地區。漢武帝對北軍十分倚重,凡是軍士交替罷歸的時候,漢武帝親自到場鄉食之,場面隆重莊嚴,可見皇帝對御林軍的重視程度,也可見皇帝對自己的王權守衛程度是極之嚴密的。
在未央宮,蕭何建造了武庫,即是用來藏放兵器的地方,裡面有無可計數的精良武器。這些武器是保護皇帝和王權的重要保證。衛瓦當,威武英氣,莊嚴肅穆,顯示漢代統治者至高無上,王權神聖不可侵犯。
漢代渭河漕運發達,由山東各國運來的糧食都儲藏在華山腳下。關中平原是天府之國,八百裡秦川,物阜人豐,鞏固關中是漢王朝的立國之本。關中生產的糧食可以供給長安城的人們的需要,隨著長安城人口的增加,關中生產旳糧食已難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於是由山東各國經陸路和水路運送糧食,陸路主要從潼關,水路主要通過渭河。
每年漢政府花費巨資用六萬人從關東平原通過漕運運送四百萬斛關東谷到京師長安城,以滿足京城人口的食用。華山腳下的華陰縣建成了漢代的國家儲備糧庫,這為戰爭和預防自然災害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因此,在華陰縣發現了「與華無極」、「華倉」等字樣的瓦當。華倉即是京師倉,也即是京師倉庾,那是長安城附近最為重要的糧食倉庫。
漢代講求儲藏糧食,這源自於賈誼的《論積疏》,賈誼認為要在豐年儲備糧食,以防戰時和發生自然災害時之所需。蕭何曾經在長安城外東南面建造過儲糧太倉,文景二帝十分節儉,以致粟紅腐不可食,當時設立太倉令來專門管理糧倉。在長安城西邊,渭水北邊建立細柳倉和嘉倉,在這些糧倉遺址上發現了與華無極瓦當。
審美意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反映,官署名瓦當也透露出審美的氣息。官署名瓦當的「華倉」二字和「衛」字都比較大,佔據著瓦當的中心位置,具有書法美學的特徵。書法是一種感性的形式,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書法美使官署名瓦當具有了很強的審美性。
總之,官署名瓦當以特殊的符號昭示著權力的意義,兼具歷史性和實用性於一身,是大漢王朝盛世氣象的表現,體現著華夏民族初創時期對農業和軍事的重視,體現了農耕和徵戰在國民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漢代人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