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官署名瓦當,不僅可以體現官員身份,還具有很強的審美性

2020-12-14 深夜吃瓜小可愛

中國古代的官僚體制異常發達,為封建帝國的統治提供了政治制度的保障。秦漢時期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為後代的政治體系確立了典範。漢代嚴密的官僚制度,產生了數量龐大的官署,各級官署裡面的大小官吏是封建帝王家族統治天下的利器。數量龐大的官署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官著名瓦當。

官署名瓦當主要包括,一是軍事保衛部門的瓦當,以「衛」瓦當最多,還有佐戈瓦當、次蜚官當瓦當、司隸君瓦當、長水屯瓦瓦當、胡宮世昌黃林千羽瓦當、餘蓄不鬻瓦當、關瓦當等。二是掌管糧食部門,京師倉當瓦當、京師庾當瓦當、華倉瓦當、百萬石倉瓦當、澂邑漕倉瓦當等。三是樂府機構瓦當,樂浪禮官瓦當、大樂萬當瓦當、樂瓦當等。四是其他官署名瓦當,如右將瓦當、上林農官瓦當、空瓦當、都司空瓦當、宗正官當瓦當、左空瓦當、右空瓦當等。

官署名瓦當的形式美

瓦當文字體現了政府官方的威嚴。這些官署名瓦當是政府各個部門名稱的標誌,瓦當名稱的背後帶有一定的威嚴性。官署是代表最高權力——王權來實施統治行為,對民眾具有巨大的威懾力。我們看得到,那些官署名瓦當的文字給人的感覺都是有一種威嚴霸氣於其中。如衛瓦當,整個當面就寫著一個寬大而且十分醒目的「衛」字,這個衛」字高高食立,字形就像一個拿著武器,穿著盜甲的衛士一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不可侵犯圖。這種威嚴的瓦當的背後其實是王權的威嚴,是漢代封建中央集權大一統政治的體現,也是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的表現。

官署名瓦當的當面圖畫構形十分别致。如關字瓦當的構型就很特別,其中一款,「關」字裡面像兩個人在守衛把關一樣,「關」字兩側各自伸出一隻羊角形雲紋,另一款的「關」字兩側各自伸出一個爪子。關瓦當的當面紋飾十分形象有趣,充分體現了文字與圖像造型之間的完美結合,顯得威嚴之中不乏活潑。

佐戈瓦當是佐戈令官署的標誌,佐戈是掌管戈射武器的官,具有威武之氣,這兩個字從右往左寫,結體傾斜,「佐」字像一個站立的士兵,「戈」字像一把豎立的鐵戈,兩個合起來就像一個士兵握著一根戈挺立著一樣,具有很強的畫面立體感和動態感。

漢樂府官署的樂瓦當也很有趣,樂瓦當的「樂」字像一個人兩手各自託著一隻葫戸;大樂萬當瓦當字體書寫線條流暢飄逸,幾個字就像舞蹈者在翩翩起舞一樣,極具音樂機構的特色。

官署名瓦當書寫特別精美。華倉瓦當,「華倉」二字上下排布,其中一款的「華」字最後一筆豎彎曲圓溜,避讓底下的「倉」字,顯得厚重飄逸,另一個華倉瓦當的書寫,字體勁健飄逸,筆畫簡練頎長,畫面十分華美。

官署名瓦當的審美文化意蘊

官署,即所謂的衙門,是政府官員辦公的地方。官署名瓦當,反映了漢代官僚機構的強大,官員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官員的權力是世俗王權的分支,他們是輔助帝王來對民眾實施間接的統治。中國古代的建築是和中國古代的階級關係和政治關係密切交織在一起的。官署名瓦當體現了漢代官吏制度的變化,漢代王朝氣象開拓進取,風格粗豪,其官署名瓦當也以厚重笨拙而著稱於世。

漢代的政制也頗具特色,漢代官吏除了皇親國戚之外,還有很大部分來自於郡縣吏、博士子弟、有軍功人、任子、選舉等途徑。郡縣吏和中都官椽屬都不限出身資格,有德行民望以及學問者皆有機會得之,像賈誼和楊雄都曾經是這樣進入官場的。獄吏就需要明法律者才可以任職。郎郎者是皇帝的近臣,一般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以得以任職,像司馬相如就是憑藉自己的傑出文學才能受到皇帝的讚賞而成為近臣,也有很多以孝廉聞名或以家族榮耀關係而獲得的,像霍去病即是以皇后姊子為侍中。

博士即是教授級別的大學問者,博士子弟即是大學生,他們都是漢朝的重要官員群體。建立軍功的人士也常獲得官職,像李廣就是從軍擊胡而獲得軍官之職。任子即是二千石以上的吏的一子可以任郎,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像杜延年即以三公子納軍司空。選舉有點類似近代的代議制,按照當地人口比例來選察一些人做官員,像舉孝廉即使是。秦朝以宰相、太尉和御史三權分立,宰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軍事,御史掌管監察。漢承秦制,漢代的官僚制度更完備。

漢朝的中樞政務,丞相、太尉、御史分別掌管政事、兵事和執法,稱為三公,丞相和御史稱為二府。中樞以外的各行政機構以相應的職能運作,然後配置以相應的官署和官員。不同的官署具有不同的職能,行使不同的權力,而位於這個權力的金字塔之巔的是皇帝。皇帝掌管著一切人間的事務,掌握著一切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

董仲舒將儒學改造以後,宣稱君權神授,皇帝代表上天來管理人民,進一步強化了皇權。古代常以「廟堂」稱朝廷,皇帝的權利和神的權力一樣神聖威嚴。官員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有具有神秘色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官署相當於供奉諸神的神廟,具有神秘性和權威性,最為關鍵的是官員的權力會直接影響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對之更是頂禮膜拜。

漢代的官署名瓦當以「衛」字瓦當和「倉」字瓦當為代表。「衛」是漢代的軍營的名稱,是漢代強大軍事力量的表現。「倉」字瓦當是儲藏糧食的糧倉的瓦當名稱,是漢代農業發達的表現。「衛」字瓦當和「倉」字瓦當都是漢代強大國力的表現,是世俗王權的衍生物,表達了人們的王權崇拜心理。

漢代的軍事體制十分完備,在軍隊類型、謫徙、徵調、軍隊編制、軍樂、軍食、軍法等方面都有細密嚴格的章程規定。完備的軍事體制保證了漢代軍事的正規性、常規性,也保證了漢朝軍事力量的戰鬥力。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長安城的安備,在長安城和京畿附近地區設立南北軍。

其中南軍衛尉之主負責掌管官城門內的士兵,南軍士人數不多,大概有2400人左右。北軍中尉掌管京城門內的士兵,北軍人數較多,常有30000人以上,北軍建立八營,即是長水、中全、屯騎、虎賁、越騎、步兵、射聲、胡騎這八支常備軍隊,由八校尉統率,分別部署在不同的地區。漢武帝對北軍十分倚重,凡是軍士交替罷歸的時候,漢武帝親自到場鄉食之,場面隆重莊嚴,可見皇帝對御林軍的重視程度,也可見皇帝對自己的王權守衛程度是極之嚴密的。

在未央宮,蕭何建造了武庫,即是用來藏放兵器的地方,裡面有無可計數的精良武器。這些武器是保護皇帝和王權的重要保證。衛瓦當,威武英氣,莊嚴肅穆,顯示漢代統治者至高無上,王權神聖不可侵犯。

漢代渭河漕運發達,由山東各國運來的糧食都儲藏在華山腳下。關中平原是天府之國,八百裡秦川,物阜人豐,鞏固關中是漢王朝的立國之本。關中生產的糧食可以供給長安城的人們的需要,隨著長安城人口的增加,關中生產旳糧食已難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於是由山東各國經陸路和水路運送糧食,陸路主要從潼關,水路主要通過渭河。

每年漢政府花費巨資用六萬人從關東平原通過漕運運送四百萬斛關東谷到京師長安城,以滿足京城人口的食用。華山腳下的華陰縣建成了漢代的國家儲備糧庫,這為戰爭和預防自然災害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因此,在華陰縣發現了「與華無極」、「華倉」等字樣的瓦當。華倉即是京師倉,也即是京師倉庾,那是長安城附近最為重要的糧食倉庫。

漢代講求儲藏糧食,這源自於賈誼的《論積疏》,賈誼認為要在豐年儲備糧食,以防戰時和發生自然災害時之所需。蕭何曾經在長安城外東南面建造過儲糧太倉,文景二帝十分節儉,以致粟紅腐不可食,當時設立太倉令來專門管理糧倉。在長安城西邊,渭水北邊建立細柳倉和嘉倉,在這些糧倉遺址上發現了與華無極瓦當。

審美意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反映,官署名瓦當也透露出審美的氣息。官署名瓦當的「華倉」二字和「衛」字都比較大,佔據著瓦當的中心位置,具有書法美學的特徵。書法是一種感性的形式,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書法美使官署名瓦當具有了很強的審美性。

總之,官署名瓦當以特殊的符號昭示著權力的意義,兼具歷史性和實用性於一身,是大漢王朝盛世氣象的表現,體現著華夏民族初創時期對農業和軍事的重視,體現了農耕和徵戰在國民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漢代人的審美意識。

相關焦點

  • 瓦當雖小藏宇宙:兩千年瓦當「通史」盡在南越王宮博物館
    它是反映嶺南建築它發展演變的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不僅反映了廣州2000多年不斷的城市格局,而且「對我們廣州、嶺南乃至於全國的城市考古遺址來說,你將來發現類似的瓦當,對它的斷代、分期,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 歷史探秘:昌黎「千秋萬歲」瓦當之謎
    一、「千秋萬歲」瓦當斷代  瓦當又稱「瓦頭」,指的是陶製筒瓦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樣式主要有圓形和半圓形兩種。瓦當是古代建築的重要構件,具有保護木製屋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中國的瓦當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當時的瓦當僅處於初期階段,形制、製作都比較簡單。
  • 櫟陽瓦當
    背面均凹凸不平整,此種形式具有先秦瓦當的作風,其正面花紋可分三式十四種」,發表了14件瓦當的拓片,並在結語中明確指出,櫟陽「瓦當的形制和花紋,亦是這個遺址的代表物,特別是葵花紋的,這與多年來西安近郊的秦渭城,漢長安城及其他如阿房宮、未央宮等建築遺址與秦始皇陵、漢代各帝王的陵墓建築遺址中所經常出土的瓦當,都不同,可說是一種新品種」。
  • 漢代官員的老年生活:退休靠自願,並且沒有退休金
    古代官員形象自漢以來,中國的文化核心是由儒家思想構成的,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孝"。孝不僅是是一種贍養老人的行為,更是一種社會意識的體現。中國古代是一個"家國同構"的社會體系,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家族一樣,這個國家的皇帝就相當於一個大家族的老太爺,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君父"。
  • 看慣了現代防盜門的你,來感受下精美的漢代大門
    漢代是大一統的時期,這為建築業大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大環境。這一時期民居建築得到迅速發展,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時期強大的莊園經濟使地方豪強爭相建築各類豪華的民居。鑑於豪強的身份地位和經濟實力不同、又在官府擔任不同級別的官職,所以莊園民居建築也分為不同級別。這不光體現在建築體量、院落大小方面,還體現在建築裝飾上,尤其是體現在堂屋、院落大門的裝飾上。
  • 【漢代四神】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 漢代白虎瓦當 到漢代,四神也被視為武力的象徵,並出現在宮殿裝飾瓦當及銅鏡上。四神瓦當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又有驅邪除惡,鎮宅吉祥的含義。其造型考究,體現了工匠們的高度智慧和藝術才情。秦磚漢瓦博物館共收了五套這樣的瓦當,每一套皆不同,反映了一個時期的審美。
  • 古陶博物館的金烏瓦當,為何是鎮館之寶,只因三個「難得」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古陶文明博物館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展覽,比如"彩陶淵藪","瓦當大觀"和"古陶序列"等。另外,也為專家研究古陶器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不過其中最讓人驚奇的還是該館的「鎮館之寶」—西漢金烏瓦當。對於瓦當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屋簷上的部件,不僅能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還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 漢代篆書完整版
    其書跡遺存主要有:碑刻、碑額、銅器銘文、磚文和瓦當、墨跡等。1、碑刻 嚴格意義上的碑刻,在西漢時還沒有出現,因此西漢時期的篆書石刻,都不以「碑」稱名,如《魯北陛石題字》、《況其卿墳壇刻石》、《上谷府卿墳壇刻石》、《鬱平大尹馮君孺人墓畫像石題記》、《群臣上壽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等,數量不少,但形制比較簡單,不過風格也較為多樣。
  • 探尋漢代疏勒城
    發掘出的漢代瓦當疏勒城的發現當地人稱之為石城子的遺址位於天山山脈北麓山前丘陵地帶,1972年首次發現,1988年全國文物普查和2009根據之前的調查資料可以看出,這裡曾遭受過嚴重的破壞,如今城內南部大部分已被闢為耕地。在當地人眼裡,這裡高高的土堆是很好的地肥,曾經被農民挖去肥田。而城內地表上時不時可以發現一些陶片以及瓦片。據了解,在城內一處低洼處的大坑裡,農民發現了大量的陶器殘片,現在奇臺縣博物館裡的許多陶罐,都是那時發現後修復的。城內的最高點在東北角,站在其上,周圍的一切盡收眼底。
  • 從兩則秦文化動物紋瓦當圖案,來解讀秦瓦當文化
    導語:秦文化瓦當圖案多樣、內涵豐富,自春秋時期在雍城遺址就已發現大量瓦當,到戰國中晚期的秦鹹陽宮、始皇陵及各處宮殿建築遺址都發現不同圖案瓦當,在其中有一類較為特殊的瓦當——「獸紋瓦當」,獸紋瓦當的定名一般以當面所繪動物為準,如常見的馬、鹿、魚、鳥、虎、豹等;如果是組合圖案則先敘述主要動物,再敘述次要動物,如豬鹿紋瓦當,或是對動物形象與動態進行簡單描述,如豹逐雁紋瓦當
  • 海昏侯墓出土漢代奏章 或為現存最高級漢代公文
    北京聯合大學史學專家張予正經過分析和釋讀,認為海昏侯墓出土奏牘或為我國現存最早漢代高級公文原本,對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出土簡牘為奏章  據介紹,目前公布的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塊奏牘中,有兩塊較為完整,雖有文字殘損,但整體形制保存較好;還有一塊殘損較重,但保留了準確的時間信息,明確記錄了日期「元康四年六月辛未」。
  • 以審美文化為視角,淺談漢代服飾對後世的啟發及影響
    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同時服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也具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其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遠遠大於服飾本身。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服飾歷史,是對中國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體現。漢朝是在秦朝以後的封建一統國家,是中華民族服飾審美風格的形成和發展時期。
  • 精美的漢代陶器是如何製作的
    簷下飾圓形瓦當,瓦當為十字圓點紋。四條垂脊上也有堆塑的小長方體塊作裝飾,下端為三個筒瓦疊壓的「品」字形。房正脊兩端微翹,為五個筒瓦疊壓的脊飾。正脊中部有凸飾,呈兩個長方體條形塊的堆塑狀,正脊。屋內靠後牆置二層架,地面滿放成套成排的各種造型的陶壺、盆、盤、杯、罐、扁壺、耳杯、火爐、漏鬥、臼等12種40餘件。從陶房內放置的器物推測,可能為一座手工業制陶作坊模型,為研究漢代制陶業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 學問 南北朝隋唐從帽子看官員公務員的身份
    輿服制度在中古時期具有明顯的標示官員身份以及職位等級的功能。在隋唐官員職位分類、分層制度發展的背景下,南北朝隋唐之際,官員冠服制度的變化,清晰地顯示出在流內官與流外官之間,產生了質的差別。從冠制看,自從漢代中國古代官員冠制系統基本建立時開始,一直到隋朝以前,各類官員,包括日後成為流外官的令史等職,均著冠,因所屬職類不同,所著不同之冠而已,如文官著進賢冠、武職著武冠、法官著法冠等等。
  • 趙超:試談漢代畫像石上的題榜題記
    考古文物學者藉助它們判斷有關墓葬、石質建築等的年代,確定墓主身份等。漢代畫像石墓中的畫像布局,是漢代人們宇宙觀、人生觀的集中體現。漢畫像石墓中題榜的記載,正可以幫助我們去深入了解漢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去觀察,畫像石題記所表現出的書體風格是十分豐富多樣的。
  • 瓦當真賞
    先秦夔鳳紋瓦當先秦雙獾紋瓦當先秦奔鹿紋瓦當先秦奔鹿紋瓦當先秦臥鹿紋瓦當
  • 瓦當上的藝術
    瓦當俗稱瓦頭,是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簷),是古建築的構件,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不同歷史時期的瓦當,有著不同的特點。北魏 蓮瓣紋瓦當北魏 獸面紋瓦當先秦 雙獾紋瓦當先秦 臥鹿紋瓦當
  • 中國瓦當,美到驚豔的中國傳統紋樣圖案!
    說到傳統的瓦當圖案,不知道大家有了解過嗎?有一種美叫中國瓦當,瓦當俗稱瓦頭,是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簷)前端或位於其前端的圖案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瓦當,有著不同的特點。瓦當一般出現在我們中國古建築的屋簷上,其實大家不要小看這中國古建築上的小小一點,瓦當的紋樣還是非常有講究的。
  • 漢代疏勒城唯一城門找到
    史書記載,這是漢代疏勒城唯一的城門,當年東漢名將耿恭就是站在這個城門上拒絕匈奴勸降的。也就有了嶽飛後來寫就的詩篇: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吳勇笑著說道。  石城子遺址於1972年奇臺縣第一次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石城子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
  • 漢代音樂人,與當時的雅樂文化有著怎樣的聯繫?
    這不僅改變了因交通隔離而封閉的中國局勢,儒家賢人眼中的樂器,對中原正統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豐富了漢代音樂的種類,成為一種形式,適用於社會各階層的流行音樂。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改組並擴充了樂府,並正式成立了專門負責民間音樂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