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段子上

2020-12-09 央廣網

作為廣州文交會重要組成部分的第11屆廣州演藝交易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11月23日,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在廣州大劇院就「我們的文藝生活」這一主題暢所欲言。

現場還舉辦了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的啟動儀式。對於自己的小說能「立」上舞臺,王蒙表示很幸福。王蒙說,「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抖音、手機段子上,否則就太對不起我們自己了,太對不起我們的文明了。」

「80後」原著,70後導演,90後編劇

今年86歲的王蒙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的《青春萬歲》《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到改革開放後的《活動變人形》《蝴蝶》《布禮》等,到進入新世紀後的《這邊風景》及「季節」系列長篇小說……王蒙始終敏銳捕捉著時代脈搏,深刻剖析人們的內心世界。在67年的創作歷程中,王蒙寫了1800多萬字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說、散文、詩歌和學術著作,作品被譯成20多種文字,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文學大獎和多項國際性文學大獎。2019年9月17日,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活動變人形》是王蒙的代表作,對於自己的作品被搬上舞臺,王蒙表示:「在舞臺上用很接近生活本身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想想,我們曾經是什麼樣的,走過了什麼樣的歷程,我們得到了什麼,又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活動變人形』那一代人基本上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們還有眼淚沒有流完,還有美夢沒有做完,還有很多願望需要我們後世的人去做。」

「我非常感謝廣州的藝術家們,廣州大劇院能下決心,把這個作品在舞臺上『立』起來,讓更多的人更直接地去感受這個故事。我希望這次的改編、演出能夠成功。」王蒙說。

舞臺劇《活動變人形》還在前期的打磨中。70後的著名戲劇導演李伯男任導演,他說:「能有這個機會排這個戲,在精神上和大師對話,我感到非常榮耀。」90後著名戲劇編劇溫方伊表示:「小說中所寫的事情,放到現在依然不過時,很多衝突在今天的家庭中仍然上演。」

70後的導演,90後的編劇,王蒙笑言:「我是80後,我86歲都過了。我現在每天走路10000步。我去年在海邊照的相,還有腹肌6塊。我要向你們二位學習,保持80後的活力!」

《活動變人形》上舞臺,很有幸福感

「話劇特別能感動我。」王蒙講述了一些他看話劇的感受。《雷雨》中有一些段落,「我一聽眼淚就能出來。」

王蒙表示特別羨慕李伯男和溫方伊,「我現在出的書很多,但是也有兩次失敗的經歷,一次是寫劇本,一次是寫相聲。」

「能有機會和各位接觸,能把《活動變人形》改成舞臺劇,我很幸福。」王蒙說,「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想寫劇本沒寫成,最後又和自己有關係的作品在舞臺上呈現出來。」

談到「我們的文藝生活」這個話題,王蒙表示,「我想起了英國女王說過的一句話:英國寧可失去英倫三島,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這表達了英國對莎士比亞的尊敬。」王蒙說,「我們對文學藝術、對戲劇、對話劇需要應有的尊重、熱愛。你看,我們的《紅樓夢》就把中國文藝扎得牢牢實實的,就能讓後代研究幾百年。」

聽不懂粵語,卻也愛聽粵劇

「如今我們的文藝生活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是很鼓舞人心的,人們的參與性強了,但是我們整個的文藝生活的質量還有待提高。」王蒙說,「在歐洲,一個女士去看戲是一件大事,她出門之前要選衣服、做頭髮,是很有儀式感的。」

王蒙認為,文藝生活的崇高性、嚴肅性需要培養。「起碼別穿著拖鞋、短褲進劇場。服裝正規一點,要在態度上對藝術有一種嚮往,希望人們端正、高雅。」 事實上,在廣州,進廣州大劇院的觀眾,已經從多年前的不太懂禮儀,到著盛裝來觀看歌劇聽音樂會。

另一方面,文藝工作者拿出來的作品要對得起觀眾,「這樣才能在劇場裡挺直腰杆。」王蒙說。

說起中國文化,人們想到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我們這一代能留下什麼?「20年前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開玩笑說我們有電視小品,後來變成了段子,現在變成了抖音。看抖音我也不反對,但是我們得想辦法,把高端的、正經的舞臺藝術包括交響樂、歌劇、話劇、京劇、崑曲帶給人們。」王蒙說。他特別提到:「我聽不懂廣東話,但我也愛聽粵劇,尤其是對紅線女一生對戲劇藝術的追求充滿敬意,她是個了不起的人。」

「創造人們喜聞樂見、又能對人們有所引領的作品,這是文藝工作者的本分。」王蒙說,「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抖音、手機段子上,否則就太對不起我們自己了,太對不起我們的文明了。」

相關焦點

  • 王蒙: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段子上
    原標題:王蒙: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段子上   作為廣州文交會重要組成部分的第11屆廣州演藝交易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昨天,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在廣州大劇院就「我們的文藝生活」這一主題暢所欲言。   現場還舉辦了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的啟動儀式。
  • 王蒙:「耄耋少年」永贊生活
    白甜美的溫柔、能幹、母親般的愛;杜小鵑的知性、聰明、知己般的貼心,讓他不斷重新思考自己的青春、愛情與人生,不斷挑戰與改寫生活的設定。 不論是小說中的傅大成,還是生活中的我們自己,有沒有理想的愛情與婚姻?王蒙夫子自道:「答不上來。」但他又說:「託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看未必。
  • 王蒙:文學是「硬通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王蒙說,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在今天,我們要更要追求能代表我們時代巔峰的高級作品,決不能永遠停留在抖音、段子水平上。「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水平上,上無法對祖宗,下無法見兒孫。」王蒙說。 在開場白中,王蒙表達了對人們看手機時間越來越多、看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擔憂。
  • 王蒙:「耄耋少年」永贊生活(作家近況)
    白甜美的溫柔、能幹、母親般的愛;杜小鵑的知性、聰明、知己般的貼心,讓他不斷重新思考自己的青春、愛情與人生,不斷挑戰與改寫生活的設定。  不論是小說中的傅大成,還是生活中的我們自己,有沒有理想的愛情與婚姻?王蒙夫子自道:「答不上來。」但他又說:「託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看未必。
  • 獨家訪談|王蒙:「文學是我給生活留下的情書」
    中國作家網: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上世紀50年代,全國文藝界湧現出了一批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作品,包括您也在此期間創作了《青春萬歲》,您對這一時期的文學有怎樣的記憶?王蒙:新中國成立之初那種欣欣向榮的氣象是無與倫比的,在談文藝之前,我想先談談當時的建設。
  • 王蒙李敬澤舒婷等四十位文藝名家齊聚「秀峰文學論壇」
    「秀峰文學論壇」活動現場文學大家探討後疫情時代文學的可能在當天的論壇上,賀祖斌代表廣西師範大學、黃軒莊代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致辭。王蒙通過視頻演講亮相主題演講環節,李敬澤、韓少功、周曉楓、聶震寧、王躍文、李洱、笛安依次做了主題發言。
  • 王蒙:這個時代,文學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謝呂容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文學有種悲觀的看法,由於多媒體和新媒體越來越方便,遠比拿著一本厚書看要更生動、活潑,有人認為文學會因此而衰落,甚至小說會滅亡:「看小說幹什麼呢?小說裡的故事弄成一個抖音就完了、弄成一個小段子就完了、弄成一齣戲就完了。」
  • 王蒙《笑的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而婚戀的主題也一直是作家和熱心讀者關心的母題,從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到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從魯迅的《傷逝》到王蒙的《活動變人形》,都通過婚戀題材來表現現代性與中國土壤交融的艱難與困頓。倪吾誠的痛苦在於他的現代性沒有實現,而靜宜的痛苦在於她受到了倪吾誠現代性的「壓迫」。
  • 王蒙: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
    而當王蒙在臺上演講時,記者就坐在觀眾席上他妻子的座位後面,演講前,臺下的妻子向他揮揮手,王蒙眼中含著笑意點了點頭。這位八旬老藝術家依然享受著自己甜蜜的愛情。他認為文學也創造著生活,比如懂文學可以教人談戀愛、寫情書。「如果沒有文學,愛情還能剩下什麼呢?只剩下動物的本能。」他幽默地說,「通過文學的閱讀,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智商、情商,各個方面的知識,改善我們的品德,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作用太大了,你怎麼估計他的作用都不為過。」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他在海大那次活動,我們都從會場出來上車了,他還站在那兒給同學們籤字、合影好久,對於那次自己沒得茅獎,他顯得非常淡然,即使這次他得了諾獎,也一樣地淡然與從容。在那次換屆會的閉幕式前,我在北京飯店再次見到他,他與王蒙先生談笑風生,我拍下了那個瞬間。照片上王蒙先生正指著他笑,近日王蒙先生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中談到莫言時,還把這張照片展示了一下。竇文濤就說,看樣子你當時就在預言他會得諾貝爾文學獎!
  • 馮小剛、王朔請王蒙吃飯,王朔難得誇一回人,王蒙聽後卻一臉不屑
    飯前,三人打了個賭,要比一比誰能在飯桌上把王蒙逗笑了。王朔是個急性子,別看他平時總是喜歡懟別人,但是面對王蒙這樣一位老前輩,他卻表現的非常尊敬,飯局中他對王蒙說:「王老,我可是從小看著您的書長大的,我感覺您的書都是用上帝之手寫出來的。」
  • 「高齡少年」再發洪荒之力,王蒙最新長篇小說《笑的風》出版
    主人公傅大成上高中時因一首詩《笑的風》,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之後經歷了包辦婚姻、婚外戀、離婚、再婚與離婚,從青澀少年的春情萌動到耄耋之年的自我拷問,作者將他的情路文路心路歷程和盤託出。藉由傅大成的經歷,《笑的風》活現了中國六七十年間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寫了中國人在社會風尚飛速變化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也寫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婚姻與愛情。
  • 王蒙等文學名家共論「後疫情時代文學的可能」
    本報訊 10月17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及其旗下品牌「世界·觀」聯合水印長廊等機構在廣西桂林舉辦「秀峰文學論壇」系列文學活動,通過八場主題演講、兩場文學對談、一場研討會和一場音樂朗誦會,以多層次、多樣化的形式,共同探討和探索文學創作、研究、出版和傳播的新可能,為現場及線上參與的讀者帶來了一場文學盛宴
  • 除了《青春萬歲》王蒙這些作品也搬上了大銀幕
    《青春萬歲》是對理想歲月的挽留提到這首詩,就不得不提王蒙的處女作《青春萬歲》。從1953年創作,到1983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這部小說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幾代青年人。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上世紀50年代北京女七中的中學生活,而導演黃蜀芹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上海知名的第三女子中學,她最初的拍攝動機就是「對那健康的、親密的、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女中校園生活作一個樸素的歷史回顧」。於是,我們得以在大銀幕上重溫那陣撲面而來的濃鬱青春氣息。
  • 王蒙:我還要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繼續寫作下去
    在新書發布會上,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潘凱雄表示,王蒙是一位現象級作家,從時間上來說,他的文學創作基本和新中國同步。從空間上來說,王蒙的寫作幾乎覆蓋了全文體——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微型,詩歌、散文、隨筆、文藝評論、傳統文化研究以及翻譯等。「在中國當代文學歷史上,像王蒙這樣一個長度和寬度的創作是鳳毛麟角的。我們還不知道他還要幹什麼,他以後的創作是一個充滿想像的空間。」
  • 談中國教育部長王蒙
    85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文壇上。這不是真的,我在綜藝節目王蒙大佬上看到了王蒙大佬,這一次,我看到王蒙自曝幾天前是他自己的孫子教育的。問題是王蒙孫子不擅長中文,所以請告訴你爺爺王蒙關於「語文很費勁」。當聽王蒙時,當語言不好的時候,精神就來了。趕緊去接工作。王蒙:我來教你。孫子:我肯定你不明白。王蒙樂說:「你說我不懂?
  • 高齡少年王蒙:永遠抱著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
    對於他為何能夠保持這樣的昂揚狀態,王蒙先生的答案則像是溪水的彈跳,輕靈之中不乏深意:「一切經歷都不糟踐,一切思緒都被反芻,一切逝水都留下自己的波紋與鐫刻,這是造化,有那麼多可寫的,不寫出來,豈不是白活了?」  王蒙簡介  一九三四年出生在北京,一歲到四歲在老家河北南皮農村,小學上了五年,跳班上了中學,差五天滿十四歲時加入了還處於地下狀態的中國共產黨。
  • ——王蒙先生的綠色情緣
    經過王蒙和知名作家馮牧以及時任中國環境報副刊部主編高樺等人近一年的努力,環境文學研究會在1992年初正式成立。在成立大會上,王蒙倡議創辦一種環境文學刊物,並親自起名為《綠葉》,得到大家的贊同。  1992年1月,《綠葉》雜誌正式創刊。在創刊號上,王蒙傾情寫下了文章《讚美綠葉》。
  • 告別新疆8年後,「老王哥」王蒙主政國家部委,新疆畫家戲言成真
    王蒙作為作家、學者等身份被人們所熟知,他還在政壇上留下了不少濃墨重彩,在擔任文化部長期間為百廢待興的中國文藝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的他已經是86歲高齡,但還是筆耕不輟,在去年還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國家榮譽稱號。
  • 87歲王蒙出新小說 激勵自己用「耄耋加饕餮之力,寫下去!」
    主人公傅大成上高中時因一首詩《笑的風》,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之後經歷了包辦婚姻、婚外戀、離婚、再婚與離婚,從青澀少年的春情萌動到耄耋之年的自我拷問,作者將他的情路文路心路歷程和盤託出。藉由傅大成的經歷,《笑的風》活現了中國六七十年間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寫了中國人在社會風尚飛速變化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也寫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婚姻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