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過篩式」排查護航產業扶貧

2020-12-26 湖南在線

華聲在線10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柏威 通訊員 彭慧 李淅蓓)「錢雖不多,但體現了紀檢幹部的認真、細緻,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10月29日,沅江市黃茅洲鎮群紅村貧困戶李爹聊起不久前扶貧明白卡裡收到的40元,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2019年初,黃茅洲鎮的沅江市宇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該鎮120名貧困戶籤訂協議,約定每人每年收益分紅為160元保底。不久前,沅江紀委監委督查組在該鎮走訪時,有貧困戶反映2019年只收到120元分紅。督查組立即查閱合作社帳目,確認情況屬實後,要求合作社整改。當天下午,未發放到位的40元全部發放到合作社聯結的貧困戶扶貧明白卡上。

今年4月以來,沅江市紀委監委對該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的2018年、2019年共2560萬元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和市級產業扶貧項目資金進行專項監督檢查,重點圍繞產業扶貧項目資金使用、貧困群眾收益分紅等情況,對全市149家產業扶貧幫扶主體3年來累計實施的180個產業扶貧項目,逐一「過篩」,共發現問題30件,督促整改到位30件,退還群眾資金19.32萬元。

相關焦點

  • 多聯動 強打擊 武陵公安為恢復沅江生態平衡保駕護航
    排查現場。收繳捕魚工具。紅網時刻常德12月4日訊(通訊員 胡智慧 沙偉)「叮鈴鈴……」「是蘆荻山派出所嗎?我是禁漁退捕志願者,我發現在你們轄區水域有人違反規定釣魚。」接警後,值班民警立即出警趕到報警地點,對正在沅江邊上釣魚者逐一進行排查,現場排查釣魚的人員50餘人、車輛10餘臺,收繳違規釣魚人員的魚竿10餘根,放生各類魚類10餘斤。據漁業部門介紹,蘆荻山鄉所轄的沅江水域段是魚群的主要棲息地段、魚群較多,很多釣魚愛好者和生產性釣魚人員都喜歡在該地段垂釣。
  • 沅江產業轉型,蘆葦基質上種起食用菌
    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好蘆葦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沅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探索嘗試,政企研深度合作,一條用蘆葦作基質種殖高品質蘆菌的產業發展新路漸漸清晰起來。 規劃用4年時間,以蘆葦作基質,以「沅江蘆菌」為主打產品,力爭培育發展沅江百億蘆菌產業,建成湖南省第一食用菌生產縣市。
  • 湖北仙桃:多部門聯合開展「過篩式」節前消防安全檢查
    「電線要穿管保護、樓梯間不能堆積雜物堵塞安全通道......」期間,聯合檢查組先後走進錢溝副食日用品批發市場、龍華山街道沿街店鋪,對320餘家門店開展「過篩式」消防安全檢查,重點對消防設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消防車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保持暢通、電氣線路敷設是否符合規範、店鋪內是否違規住人、店鋪老闆是否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等情況進行排查,並採取「邊檢查、邊宣教」的方式
  • 沅江蘆菇賦
    沅江蘆菇賦曾新國序:蘆葦莽莽兮無涯,蘆浪兮悠悠漾漾。
  • 恩施市紅土鄉:農業保險護航扶貧產業
    恩施晚報訊(通訊員周薇 李世雪)4月17日,恩施市紅土鄉農業農村辦工作人員來到該鄉石灰窯村,為因凌凍受災的馬鈴薯種植戶逐戶核實受災面積,啟動農業產業扶貧保險理賠程序。石灰窯村海拔1900多米,雖已進入4月,但受前期低溫雨水影響,正處於幼苗期的馬鈴薯遭遇了凌凍,導致部分植株葉面開始捲曲腐爛,大大影響了種植戶今年的產量和收入。
  • 沅江蘆筍夢:百億身家闖歐美
    近年來,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做大做強蘆筍食品產業,打造「沅江蘆筍」地域性品牌,是沅江市委、市政府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新舉措。 產業轉型 每年3月,沅江當地百姓素有採摘蘆筍食用、醃製的習俗。沅江市委宣傳部長楊美娜表示。 將蘆筍當產業來發展是經濟轉型、倒逼的結果。
  • 2020年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產業扶貧行動方案
    通過認真排查和持續整改,著力解決扶貧產業謀劃指導不夠全面,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不穩定不緊密,產業發展指導員選派不夠精準、沒有專業背景、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建立並完善農牧業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堅持產業帶動,強化農牧業產業扶貧成果。
  • 產業扶貧,看看山南市怎麼做?
    大力發展電商、培養致富帶頭人、能人回歸扶貧等多種模式,產業發展帶動效應明顯。除此之外,山南市還積極引進億利集團、蒙草集團、中糧集團等區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本土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扶貧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 沅江已定湖南二重疫區,還有一家五口感染拒絕住院隔離跑得不知去向?
    近日,部分微信群、朋友圈,手機簡訊傳言「沅江已定湖南二重疫區,草尾凝視日益增多,還有一家五口感染拒絕住院隔離跑得不知去向,省裡來了一大幫頭頭追責追查。今天開始沅江地毯式排排查,不光是湖北的,沅江以外來的人和車都要查檢證記,居家的除一戶一人可下樓買生活品外都不許下樓,沅江已人心慌慌了」 。經核實,該信息為謠言。目前,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2月10日以來,沅江市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與疑似病例。
  • 沅江高新區:築牢「二次創業」主陣地 闊步邁向新徵程
    只爭朝夕,闊步邁進新徵程,2020年來,沅江高新區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富有競爭力、富有活力」美麗園區目標,聚焦園區產業建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園區經濟帶來的影響,著力強基礎,補短板,全力推動園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沅江「二次創業」注入強勁活力。
  •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曲江扶貧排查清零用真招
    5月11日記者從曲江新區獲悉,今年以來曲江新區駐村工作隊開展「三排查三清零」活動,集中有限時間查漏補缺。用心幫扶讓群眾視頻聊天不卡了「之前家裡手機沒有信號,打電話很不方便,如今,在家裡除了能打電話,還可以看電視、上網,和女兒視頻聊天網也不卡了……」樓觀鎮三家莊村脫貧戶羅生娃高興地說。
  • 響水縣以產業扶貧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
    響水縣按照「摘帽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持續精準發力,以產業扶貧為引領,以就業、教育、健康等扶貧為支撐,著力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6月4日上午,在響水縣南河鎮薛蕩村種植大戶羅士榮的140畝毛豆基地裡,幾十名工人正頭頂烈日在毛豆地裡除草。
  • 產業扶貧 花開貢鄉
    摘要:宣恩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茶、果、畜、煙、藥、菜六大產業,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81萬畝,年出欄生豬60萬頭,農村人均經濟作物2.49畝,貧困戶人均經濟作物1.35畝,基本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
  • 海南今年17.2億元投向產業類專項扶貧,託起幸福小康夢!
    「家門口有產業,我們就近就業,不僅能掙到錢,還可以照顧家庭。」水井村村民羊雪香說,只要勤快,每天光是採摘火龍果就能賺到100元工錢。一個村莊的產業變遷,讓村民就業有了依靠,也讓產業託起村民的幸福小康夢。海南省扶貧辦數據顯示,今年海南省共安排產業扶貧項目1515個,實施進度為99.28%。
  • 甘肅:稅務賦能,扶貧產業加速復工復產
    減稅降費賦能扶貧產業,激活「造血功能」產業扶貧是盤大棋,推動扶貧產業儘快復工復產事關全局。疫情發生以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續出臺,稅務部門在精準落實上打好「組合拳」,做到「一子落而滿盤活」,讓政策紅利實打實轉化為扶貧紅利。
  • 廣西北流: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凝聚脫貧致富「眾合力」
    二是精準定位,提高產業覆蓋率。「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是北流市一直以來堅持的要求,按照「5+2」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優質稻、荔枝、百香果、柑橘、雞五大主導產業,葉菜類、豬兩個骨幹特色產業,因戶施策,精準扶持,著力建立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努力擴大產業扶貧精準覆蓋面。
  • 【沅江蘆筍特刊】青青蘆筍情
    被譽為「洞庭蟲草「、「富硒佳餚」,具有十一大功效、二十多種中醫專著記述的沅江蘆筍這一洞庭野珍,不但又將展示她新一年的綠色之韻、野性之美,而且經過千年歷史積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成為洞庭湖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這陽春三月,蘆筍飄香的季節,沅江的作者們寫出了許多詠嘆蘆筍的詩文,赤山閱讀吧微信公眾號將於近期特別選刊幾篇以饗讀者,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 湖南脫貧記丨利劍出鞘 護航脫貧攻堅戰
    在湖南脫貧攻堅徵程中,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幹部立足職能職責,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紀問責,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 護航產業扶貧 讓經濟發展群眾受益 8畝湘蓮賣了3萬多元,常德澧縣如東鎮長福村村民顏家洪一家終於脫貧了。
  • 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在京舉行
    「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在京召開。但是,由於社會對產業扶貧缺乏全面而整體的理解,關於產業扶貧的有些議論有失偏頗或簡單武斷,有些評價缺乏邏輯或理性。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社會各界非常需要正確理解產業扶貧,準確講述產業扶貧。產業扶貧作為「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精準扶貧戰略抓手,充分體現了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整體性目標,需要從經濟與社會結合、貧困戶脫貧與區域綜合發展相結合的整體性角度進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