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克商後,殷商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和周朝共存了700餘年

2021-01-09 網易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並在頭條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抄襲!

  

  公元前1044年二月,牧野。

  隆冬一過,寒風就不那麼刺骨了,甚至還是一片荒蕪之色的朝歌城郊也透出了些許春意。

  不遠處的平原上,殷紅色的大纛在呼嘯的山風中獵獵作響——那是三日前就來到這裡駐紮的武王聯軍。

  大纛上繡著顯眼的「周」字,正對著朝歌城,身著紅色衣甲的聯軍士兵縱隊排開,呈現出的肅殺之氣幾乎肉眼可見。

  

  而此時,朝歌城內早已一片烏合。

  往日歌舞昇平的王宮大殿今日卻宮門緊閉,只有門前的殘燭似有若無地搖曳著,一如眼下商王朝的命運一般。

  深宮大殿的寶座上,帝辛披散著頭髮眼神直直地盯著前方——毫無生機卻又帶有一絲期盼。

  早在武王聯軍到達牧野之前,帝辛就已經下令將關押在囚牢之中的犯人和奴隸武裝起來,拼湊了一支17萬人的部隊準備決戰。

  眼下,這些平日裡被帝辛肆意踐踏的囚徒成為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武王姬發乘著戰車來到軍陣的最前方,他直起身,用最凌厲的目光掃視著面前的數萬大軍。

  這是他第二次起兵,三年前,在孟津,他盟會了八百諸侯,眾人皆勸他進兵伐紂,但知曉天命的他卻以「天時不睦」為由撤退了。

  他不是害怕,而是在觀望,只有當他的力量強大到足以和帝辛相匹敵的時候才是最佳的時機。

  而這個時機就在今天!

  他舉起手中的青銅王劍,高聲說道:

  「殷王紂聽信妻妾之言,自絕於上天,違背天理,廢棄先祖的雅樂,崇尚淫亂的音樂以取悅於他的妻妾。現在,我姬發要替天行道!勇士們!機會不會有第二次!務必竟全功!」

  

  真正的交戰是在第二天的晌午時分。

  帝辛臨時拼湊的軍隊原本是打算直撲武王聯軍大營的,但雙方先鋒剛一交手,帝辛的部隊就潰不成軍,一口氣退到了朝歌城下。

  17萬人吶!朝歌城被擠得水洩不通,奴隸們拼命往城裡跑,正規軍卻死死地抵住城門,根本不讓他們進來。

  可憐的奴隸兵喪失了最後一點抵抗之心,紛紛將手中的斧鉞對準了城內的正規軍——既然你不仁,那也休怪我無義!

  原本就無心戰鬥的奴隸們一下子成為了聯軍的內應,在十幾萬人面前,區區城門又算得了什麼呢?

  牧野之戰並沒有持續多久,朝歌就城門洞開了——聯軍如潮水一般湧入城中。

  

  當城破的消息傳到帝辛耳朵裡的時候,這位末代人皇明白自己的生命就要定格在今天了。

  他眼中閃過一絲陰冷之色,旋即轉身進入寢宮,將最珍貴的飾品統統穿在身上,從髮飾到腳環,甚至連外袍都掛滿了金玉。

  穿戴完畢後,帝辛便快步來到鹿臺,一邊痛飲佳釀一邊往自己身上傾灑,直到渾身溼透。

  耳邊的喊殺聲越來越近了,他舉起火把引燃了身上的烈酒,霎時,呼呼啦啦的火焰就將他吞沒了。

  帝辛沒有時間去感受被炙烤的疼痛,他最後看了看鹿臺,火光迷離間,他似乎又看見了那個舞姿曼妙的倩影。

  「妲己!妲己!寡人來了······」

  

  殷商就這樣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大獲全勝的武王被人們簇擁著來到豳州的高地眺望朝歌城,他的心中似乎並沒有升起想像中的愉悅感,望著底下歡呼的眾諸侯,他若有所思地盯著鹿臺方向的熊熊烈火······

  回到周地後,武王徹夜未眠,周公旦來到他的住處,問:「為什麼不睡?」

  武王答道:「上天建立了殷國,殷國有賢人三百六十人,卻不被重用,所以殷商才會得到上天的懲罰,這也正是我成功的原因,而事實上我還沒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覺!」

  周公旦沉吟片刻,說道:「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我們就要慰勞人民,安定西方,提倡恪盡職守,直到我們的德教弘揚四方,到那時,才是真正的萬民景仰!」

  武王深以為然,次日便下令在雒邑(今河南洛陽)營建了周城,他在建城典禮上當眾把馬放於華山之南,把牛放於有桃林之野外,把武器收起來不用,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帝辛雖然死了,但帝辛之子武庚和成千上萬的殷商遺民依然還在。

  姬發自奉替天行道,並沒有將罪責歸咎到武庚頭上,反而將殷商故地還給了武庚,同時,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共同輔佐武庚治理殷地。

  公元前1043年,姬發去世,留守在殷地的武庚趁機發動叛亂,但很快就被周公平定。

  和姬發一樣,周公並沒有將殷商故地收歸己有,而是將殷地連同商丘一帶敕封給了帝辛的哥哥微子啟。

  殷商終究沒有被徹底消滅,它換了一種方式存續了下去,世人稱之為「宋國」。

  而宋國一直到公元前286年才被齊國滅亡,歷時700餘年!

  

  為什麼武王克商後,沒有將殷商徹底剷除呢?

  其實,這是先秦時代的傳統,稱為「興滅國」:

  「興」——復興

  「滅國」——已經滅亡的國家

  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復興已經滅亡的國家」。

  在夏商周時代,後世王朝繼承前任衣缽後,是不會大肆屠戮前朝子孫的,反而是將他們遷到祖宗之地分封起來,稱為「客禮」。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先秦時代,統治者講究「王道」,而非「霸道」——所謂「王道」就是以德服人,只要對方臣服即可,沒必要趕盡殺絕。

  

  這不僅僅是「王道」的內涵,也是「禮樂」的內涵,滅人宗族這種事情是有悖倫理的,亦是被世人所不齒的。

  因此,無論是商湯克夏,還是武王克周,都沒有對前朝子孫下毒手,反而是以禮相待。

  而這種制度的崩壞則是在漢代之後,尤其是封建主義最巔峰的元明清時期,屠戮前朝宗室更是慣用手段。

  所以,就從這一點而言,「霸道」主義要遠遠落後於「王道」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從中原到東北、從遼西到朝鮮半島,武王滅商後箕子為何東走朝鮮?
    箕子像距今三千餘年的商朝末年有這樣一個人,他盡全力輔佐商紂王帝辛,對殷商王朝赤膽忠心。武王滅商後,西周的開國君主姬發對他尊敬有加,希望他能為西周效力。武王滅商後,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殷商覆滅的原因,箕子不願意說前朝壞話選擇緘口不言。武王遂轉換了詢問方式,問他如何才能將天下治理好。箕子毫無保留地將其參悟的「洪範九疇」思想分享給武王。武王聽後非常高興,覺得箕子是不可多得的治國能臣,希望箕子參與西周政治。可是,對殷商忠心不二的箕子無法為滅商的西周效力。最後,箕子遠離西周政治中心,東走朝鮮,建立箕子朝鮮政權。
  • 武王克商暨唐虞夏商年代考
    武王共有兩個元年,一個是前元年,在公元前1062年,一個是後元年,在公元前1061年,按前元年則紀武王之十三年春克商,按後元年則紀武王之十二年克商,其一是因為文王在該年薨逝的月份實在過早,其二是因為按照周人觀念此時殷帝辛受已失天命,故意不表其紀年,而自該年起始統計周紀年。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朝,是我國史上第三個奴隸制王朝,由周武王在原周國的基礎上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共傳了32代37王享國791年。周分為西周和東周,以周平王遷都洛邑為分界線。東周又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
  • 武王伐紂之後,殷商貴族退回朝鮮,有沒有可能到達更遠的墨西哥?
    1911年,駐墨西哥大使歐陽庚在負責處理墨西哥排華事件的賠償善後事宜時,大使館門口來了一群土著印第安人,他們自稱是殷福布族,前來向使館求援,因為在墨西哥內戰的時候,殷福布族也有700多人被殺,因此希望大使館能夠幫忙,向墨西哥索賠。
  • 武王伐紂是野蠻部落打敗中原先進文明?真實歷史究竟是怎樣
    殷商國都朝歌城已經無險可守,周武王乘勝率聯軍攻入朝歌城,歷經554年的殷商就此覆滅,一個新的王朝周建立起來。關於周取代商,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有種觀點認為,周取代商是野蠻文化入侵中原先進文化,就和元滅亡南宋,滿清滅亡明朝一樣,甚至於有「牧野之後無華夏」一說。
  • 武王伐紂的續集:乘勝追擊,周武王發動南國戰役
    周朝大軍的統帥——姜太公呂尚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周朝取代商朝,總共分六步。第一步是「始而北出」,就是從孟津渡河北上進軍。第二步是「滅商」,就是牧野之戰的勝利和佔有商邑。第三步是「南」,就是南下進軍。第四步是「南國是疆」,就是向南方進軍,徵討和消滅殷商的抵抗力量,從而把原來殷商南國的疆土佔領。第五步是周朝分陝而治,以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境內的「陝塬」為分界線,把西周王朝的統治區劃分為東、西兩大行政區,周公管理東部,穩定東部新發展的領地;召公管理西部,建立鞏固的經濟後方。第六步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就歸到了周天子的王旗下,都朝周天子磕頭。
  • 家族徵文 | 周朝時期的鞏伯家族
    鞏氏家族徵文活動參賽作品精選之07周朝時期的鞏伯家族一一《鞏氏溯源》的讀書筆記讀了梅園先生的《鞏氏溯源》,深受啟發和教育。一、西周與東周(一)西周周武王克商滅紂,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027年至前256年),周王朝共存在771年,其中西周存在257年。武王在創立周朝兩年後就去世了,其子成王繼位。
  • 周朝君王緣何被稱為「周天子」?原來是「分封制」的緣故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統治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之前的兩代王朝夏朝和商朝,君主一般都是稱君王或者商王之類的,沒有被稱過夏天子和商天子,而只有在周朝,才出現了「周天子」這一稱呼,這是為什麼呢?
  • 揭秘商王朝為何被稱為商那麼商和殷商有什麼不同現在答案揭曉
    商朝從公元前1700年到1100年結束,歷經700餘年歷史,夏商兩朝都屬於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君主國家,先後歷經1300餘年。歷史上夏朝,又稱為大夏朝,系軒轅黃帝趙臂世孫夏禹大業所建,夏朝屬於奴隸制度社會。商朝系商國國君商湯已所建,已(趙湯)系夏桀(大夏國末帝趙傑)之孫。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然商朝之內外服制度,實在是沒有周朝之分封諸侯的控制性強。外服的諸侯們,更像是商人的附屬國。外服如此,更別說商人勢力沒有企及的地方了。 牧野之戰後,周人未能完全消滅殷商之勢力,故周武王不得不分封帝辛之子祿父為商族首領,並設立三監以控制祿父;而天下的諸侯們亦不乏支持商族的存在。據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的考究,周人第一次分封諸侯還沒有將勢力伸到東方海濱。 武王死後,周公旦攝政,管叔等人以後周公不軌,強行叛亂。於是周公東徵,進行二次分封。
  • 姜子牙是周朝的開國元勳,功高蓋世,周王為什麼要殺光他的後人?
    商朝最後一個大王是紂王,大家應該都看過《封神榜》,裡面的紂王就是個昏庸無道的暴君,受蘇妲己的蠱惑而無心打理朝政,後又濫殺無辜,不少忠於殷商的大臣跑的跑,死的死,根據史料記載,紂王在位期間暴殄天物,欺壓百姓,專門在人多的地方去收集財物,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武王伐紂乃天命所歸?文王多年前一招暗棋,牧野之戰竟使商軍倒戈
    文丨舞雩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和大家見面了。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可謂是傳統意義上正義戰勝邪惡的典範。但自古以來,戰爭並無絕對正義的一方,被批判的紂王難道真的昏庸無道?又或者被後世儒者稱頌的周朝軍隊真當得起「仁者無敵」的稱號?卻也未必。
  • 揭開武王伐紂時的天象之迷
    後面的就是幾句從辛未開始講的是一個叫利的西周王族或貴族的人為了感謝周武王的賞賜而在伐紂成功後的第八天鑄的這個禮器,所以叫利簋;這個不聊,與天文現象無關我們主要對「珷徵商,惟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這幾句話來對比解讀一下,先看一下40多年來各位大家對這句銘文的解讀;唐蘭認為「歲鼎克昏,夙有商的」的歲鼎是越鼎,即奪鼎說,把歲解成越,戊為越,何炳棣和劉雨也認為是這樣的。
  • 商朝之後,「商」字為何沒再被用作國號?古人:改了,看著不舒服
    商代"在此之前只是書本上的記載,只有些文物發現,但沒有歷史遺蹟,也沒有文字,西方人將商朝歸為"傳說"。甲骨文的發現立即震驚了世界,商朝這個神秘的王朝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也被稱作"殷商",共有600年歷史,最後在紂王時代亡於武王伐紂。
  • 姜子牙在周朝建立後做了什麼?他的封國竟然成了中原第一個霸主國
    古代多少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而姜子牙光名字(稱呼)就一大堆:呂牙、呂尚、呂望、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太公、師傅尚……這些足以說明其在周朝與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由於姜子牙對周朝建立作出了卓越貢獻,所以武王姬發把富庶的齊地封給了他,姜子牙歡天喜地的去上任。子牙帶著家眷、兵士浩浩蕩蕩前往封國,一路上遊山玩水,不亦樂乎,一天晚上,眾人走累了,借宿在一戶農家。
  • 歷史鉤沉:周朝傳奇之路
    周朝(約前11世紀—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由遊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周是商朝屬下一強大方國。
  • 從商人治商到二次滅商
    周武王伐紂成功之後,一開始對商王室並沒有趕盡殺絕。按《史記·殷本紀》載,武王只是殺了紂王和妲己,然後便: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周本紀》《魯周公世家》《管蔡世家》《衛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等篇章,對此都有詳略不同的記載。箕子、比幹、商容,都是商紂王的忠臣。
  • 周朝經歷了多少年沒有存在感的時期,最後又是如何滅亡的?
    東亞歷史之09篇:遠古中國——周朝的滅亡。 黃河流域的居民從事農耕,而四鄰的遊牧部族,或是半農半牧的族群常常因為資源不足而搶奪黃河流域的農人,擄掠他們的糧食、牲畜。兩者因而時常發生戰爭,歷經數千年不斷,構成了遠古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