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炎黃部落大融合

2020-12-11 看古今多少事

炎黃在中國享有崇高的地位,我們把炎黃奉為人文始祖。從古到今,人類習慣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來生活和發展,共同的先祖也成為了中華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內在動力。《史記》記載的中國歷史,就是從五帝時期開始記起。五帝時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部落融合。首先,就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的融合。

炎帝

炎帝,號神農氏,是中國古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多年。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遊,姜水一帶。 相傳神農氏帶領部族有方,深受部族人的愛戴。在部落中的地位相當於盟主。神農氏為中國農業、醫學、文學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東漢時期整理出的《神農本草經》相傳起源於神農氏。

黃帝

黃帝,號軒轅氏,與附寶之子,姬姓,部落聯盟首領。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開始製作服飾、舟車等。西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

炎帝和黃帝所處的時代為晚期,也是由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私有制誕生,文明統一的步伐中夾雜著血腥的混戰。

神農氏中期,由於農牧業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保障;到了後期,各小部落之間互相掠奪徵伐,百姓深受其苦,武力爭奪成了生存的主要手段。各部落之間為了掠奪生活資源鬥得不可開交。據說,黃帝與炎帝統治的姬水、姜水一帶因黃河泛濫,逐漸不再適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他們的生存矛盾日益激化,黃帝首先帶領部落開始東遷。他們邊遷徙邊尋找有利的生存環境,後來到了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

阪泉之戰

黃帝為了獲取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將鬥爭的矛頭指向了強大的炎帝部落。當時炎帝也想獲取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多次向中原地區發起進攻。為了戰勝炎帝部落,黃帝做了大量的戰前準備,對內大力發展生產、安撫百姓、鼓舞士氣,對外與多個部落結成聯盟。之後,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在阪泉激烈大戰。雙方打了三個回合,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黃帝取代了炎帝在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

黃帝部落和炎帝的部落合併重組形成了新的"炎黃部落"。

都說成王敗寇,從「炎黃部落」的稱謂可以看出,黃帝雖然戰勝了炎帝,但仍然承認炎帝為部落和人類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黃帝有帝王家的風度,中華文化有包容性,這是我們後輩的幸運。

炎黃部落的融合是華夏民族形成的關鍵基礎,華夏兒女常自稱是「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一脈相傳,使中華民族有共同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的上古時代2:歷史的起源【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前傳】
    炎黃族群和東夷族群主要居住在北方幾大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共同構成了中原華夏文明。中原文明的特點就是農業耕作,是典型的農耕文明。中國自稱華夏,華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對半信史時代的歷史,我們現在只能把文獻和考古成果在時間上的對應起來,知道在傳說時期,中華大地上確實存在相當繁榮的上古文明。把田野考古的成果、傳世古文獻的記錄和現代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論相結合,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應該是:中華文明是獨立起源的,而不會是來自於埃及或兩河流域的次生文明。
  • 暗黑歷史一章:文明初始炎黃時代
    在5000年前的原始時代末期,在中國的黃河流域生活著,許多原始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許多部落。這些部落正處於魚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的階段。在這個歷史的特殊時期,有一個部落脫穎而出。這個部落中有一位被稱之為神農的人教人開墾耕種製作農具,帶領著族人從魚獵社會走向了農耕社會。嘗百草,建立了中醫的雛形。
  • 探尋中華文明記憶,從這裡說起——欒豐實教授談中華文明探索的幾個...
    兼任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龍山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和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山東省考古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從新石器時代分散不均的原始部落到如今和諧統一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如璞玉般,經歲月長河打磨後成為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不老傳說。
  • 從起源看中華文明的「三對特徵」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陶寺考古隊領隊 高江濤  進入21世紀以來,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走向一個嶄新的階段。相關考古資料和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說是碩果纍纍,各類專項研究也層出不窮。
  • 施雲江:女匽造字揭示了中華文明的關鍵密碼
    而文字的起源,大的時代背景正是中國史前酋長部落社會大量瓦解走向民族大融合也就是在大禹統一九州讓貿易關係崛起之時。女匽造字的社會條件我認為,人類 「互動」是造字的關鍵。但還須細究其互動關係各方的演化邏輯和內在引導性。
  • 瑪雅文明,蘇美爾文明,中華文明
    《在埃及與中華文明》胖哥已經說明了,中華文明與瑪雅蘇美爾文明有著幾乎共同的信仰。對於山頂洞原始記憶神的崇拜。所以才把神廟建成一座山的模樣,並共同程度的把神廟建在山頂之上。當時胖哥僅僅只是說的是三個文明的相似性,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三個文明有什麼關聯。
  • 韓國是東亞起源,4000年前中國一半疆域是他們的
    這是源於韓國學者自己杜撰的一本書,叫做為《桓檀古記》,在書中韓國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叫做「倍達國」的國家,建立與1898年,當時,蚩尤部落也是這個國家的附屬,而蚩尤部落作為當時最強大的一個部落都屬於這個國家,韓國自然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 中華文明源頭存在與否?從三要素缺失——談5000年文明認知與實證
    中華文明究竟有沒有5000年?前1000年的歷史是真實還是傳說?文明的起源究竟在何處?不要說是西方,就連我們自己可能也無法給出一致的答案。除了古書當中寥寥數語的記載以外,能向世人證明的以及我們自己想要尋求答案的似乎考古成為唯一正確的途徑。在文明之初,中華文明的族群究竟是如何發展?文明起源的標準又是什麼?
  • 涿鹿之戰,為何輸的是文明更先進的蚩尤部落?
    這是一場決定了中華文明發展方向的戰爭,將決定中華是走向古希臘一般的海洋文明,還是變成華夏特色的內陸大河文明國家;這是一場黎民和百姓對於這片土地歸屬的戰爭,贏者將昂首千年,輸者將被同化;這是一場文明部落與野蠻部落的曠世大戰,最終更文明更先進的部落被擊敗;這是一場促進民族各方面融合的戰爭,自此華夏族融合了九黎族形成了現在的漢族,也是生產資料的交換融合
  • 漢族不是中華原始民族?那麼中原的原始土著去哪了?
    這句歌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曾經唱過大江南北,曾經道出了中華文明的本質。我們並不是單一的民族,也並不存在大國沙文主義,我們只是一個團結友愛的中華民族團體。在這個團體之內,有著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彼此融合,彼此尊敬,共同締造的現在的文明與歷史。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文明才如此的璀璨,才能堅持五千年之久,讓西方人都羨慕不已。
  • 漢族人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叫漢族?
    話說漢族的起源,其實也就是中華民族的起源,華夏文明的起源。華夏文明,不僅包括漢族人,還包括其他的民族。
  • 古DNA研究,解碼文明起源(新知)
    【點評】  從古至今,人類對早期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些疑問,既是每個人生而有之的文化自覺,也是值得不懈探索的科學命題。2001年起,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推進,中華文明起源研究邁入新階段。這一過程中,古DNA研究為破解文明密碼打開了新窗口。
  • 「2020公祭伏羲大典」——同祖同脈中華共祭
    此次大典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宗旨,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為主題,旨在提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為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共識和力量。
  • 簡述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
    現將其中重點文章予以發表:探索研究崑崙丘的主要組織者和發現者之一原山西省陽城縣政協主席張星社及參與者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張高陵研究員、山西陽泰集團析城山旅遊公司總經理梁家庫撰寫的《簡述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董事、
  • 上古擴張徵戰的部落:中國法律的起源!
    (管子書籍)擴張的部落:看法律的起源與互相爭戰的部落之間的深刻聯繫《史記 五帝本紀》中曾對黃帝擔任部落首領時期的官職有所記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皇帝部落已經開始設立官職並將其分工,使其各有需要管理的事項,有了師兵、左右大監、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來治理國家,皇帝部落如此
  • 五帝文明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
    「夷」「微」 是被堯派到西方的和仲部落兩個首領的名字,一個是方位神夷,一個是風神韋。西王母就是和仲族女首領。可以說,道家的尚水、尚柔、謙退哲學源於五帝文化。由於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本書帶有明顯的探索性質,其結論必然還有很大的探討餘地。
  • 中華姓氏的各種起源,來看看你是炎黃子孫,還是蚩尤後代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多種多樣,每一樣文化都凝結著祖先的智慧,其中我們較為常用的便是姓氏的文化,每一個姓氏都不是憑空而來,都有其各自的起源。我們中國人被人稱華夏兒女,華夏姓氏其實有三大分支,炎黃和蚩尤以及后羿。你想知道自己的形式到底屬於哪一支嗎?到底您又是誰的後代呢?接下來的介紹讓你明白你的姓氏來源。
  • 我的起源狂炎部落在哪 我的起源狂炎部落坐標位置
    在我的起源手遊中,狂炎部落位於星曆300年的原罪之島的復甦之地,以及舊日平原的火源領域。同時在星曆391年原罪之島的燃燒之地也有狂炎部落。
  • 《山海經》中天空文明的起源,諸神的黃昏
    文|璵川原創,專注讀書評論,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胡適認為「東周以上無信史」,確有誇大其詞之嫌,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顯得撲朔迷離的原委,確實也在於可徵的信史較少,尤其因為與上古史密切相關的文化半是傳說,半是神話。中國古史的構成是一個極複雜的問題。上古的傳說並不能算一篇完全的荒唐帳。
  • 中華文明歷史大框架
    這種認識顯然是有違中國漢字發展演變規律的認識,也是完全違背歷史與文明發展進程的認識。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下,在對甲骨文完全無知的情況下,在對《史記》和《戰國策》盲目崇拜之中,中國的歷史和文明怎麼可能有真相還原呢?又怎麼可能徹底捋清我們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