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向衛華 ‖ 舊莊(散文)

2020-12-15 今日作家

舊莊

文/向衛華

仲冬的一個周末,我走進了舊莊。

在酉水南岸、高望界北麓的崇山峻岭間,上天賜予了就像堆積木一樣剛好安放下二十來棟房屋的一塊坪地,房屋成三路縱隊一字兒排開。為庇佑這塊坪地,上天又給坪地的四周賜予了一處處大小不一的青青如畫的茶園,讓茶香終日瀰漫,經久不衰。這就是舊莊。

右二為返鄉創新創業者瞿紹波、左二為伍

驅車從古丈縣城出發,至青魚潭後翻山越嶺,穿行於密林深處。一路顛簸,再至江洋溪後沿酉水北下,酉水風光在我的視野裡拓展開來。無邊風光入夢來,公路上下兩邊的柑橘林一路跟隨,前呼後擁,一樹樹的橙黃橘綠在山野裡汩汩流淌,染得酉水一河斑斕。一棵棵掛滿果實的果樹如一個個即將臨盆的孕婦驕傲地沐浴在冬陽裡,果實壓彎了樹枝,有的乾脆與土地親吻起來,吻得土地散發出甜絲絲的味道,讓人心醉。果香在空氣裡瀰漫,一絲絲的氣流叩擊著車窗,惹得我們不得不停下車來,在觀賞中摘幾顆品嘗,分享果農的勤勞成果和豐收喜悅。

車過杉灣後,拐上了一條岔道,植被豐茂,樹蔭遮蓋公路,從天國飄落下來的絲絲縷縷的冬日的陽光,一路跟隨樹木的斑影將車子包圍起來,不時輕輕叩擊著車窗,似乎想叩開車窗,然後溜進車內撲在我們的懷裡撒嬌。車順坡勢七拐八彎後,約半個小時的路程,在一塊坪地嘎然而止。舊莊到了。

與山下的村莊相比,舊莊是另一番天地,顯得寧靜古樸,宛若世外桃源。首先進入視野的是一棵高大的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猴慄樹,據說樹輪在500年左右,被譽為「猴慄樹王」。細心觀察,葉子雖保留著綠意,經霜浸染後有了許多泛黃的斑點。落下的葉子鋪滿大路,踩在上面軟軟和和的,很是舒爽。猴櫟樹的葉子成橢圓形,是包蒿草粑的上好材料,每年的清明節,公洋坪、花椒坨、沙灣等附近村寨的農人做蒿草粑,所用的粑粑葉就是這棵猴櫟樹貢獻的。

瞿紹波帶我們去看他的基地的野生古茶樹。據文史資料記者,舊莊的茶葉種植應始於東漢,所謂「無射山有茶」,無射山即古書上記載的高望山,高望山即當今的高望界,此地在高望界北麓,海拔600多米,適宜種茶;「武陵七縣茶最好」,古丈地處武陵山腹部,屬當時武陵七縣管轄之地,說明古丈茶葉當時已初露頭角;「唐代溪洲以芽茶入貢」,「芽茶」即毛尖,說明古丈毛尖是茶中精品,並為皇帝老兒喝的貢茶。舊莊大規模種茶應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為度過三年「苦日子」,茶園改種苞谷、紅苕等作物,毀掉了不少;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古丈再次重視茶葉種植,建國營茶場、建社辦茶場、建茶葉生產隊蔚然成風。「包產到戶」後,此地因交通不便,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或遷移他處,茶園因無人管理而荒蕪,但沒有遭到人為的墾毀,因而又得以保存下來,從此「養在深閨」。如此,舊莊應有上百年的野生古茶樹,正是奔著這個,我才跟隨伍老師和張老師走進舊莊的。

村莊的四周全是古茶園,據瞿紹波介紹有近200多畝,此前全在樹籠柯裡和雜草叢間,為此他專門請了十多個民工吃住在這裡,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修整出來。我們在瞿紹波的帶領下,踏著鬆軟的泥土開始在古茶園探古尋幽。我們穿行在一蓬蓬野生古茶樹之間,或蹲、或臥、或趴、或跪……仔細端詳每一蓬古茶樹,比較主杆的粗細,比較蓬蔸的大小,估算年輪的多少。野生古茶園裡,大都是樹幹大約有20釐米粗,估計樹齡有幾十年了的野生古茶樹,可以想像當年這裡的盛景。我們對一蓬野生古茶樹,都要進行一番爭論和探討。在我看來,真理就是不斷爭論得來的,所謂「真」即「爭」也,不「爭」何來「真」?「理」則來於「論」,不「論」何來「理」!雖爭論的面紅耳熱,但不傷一點感情,因為來的都是古丈茶葉界和文史界真正的大家,唇槍舌戰是難免的,但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修復和振興古丈綠茶,保護和傳承古丈綠茶的母本園。

張遠忠老師在估算野生古茶樹的年輪

踏遍青山人不老。我們轉完一處野生古茶園後,又馬不停蹄地轉到另一處野生古茶園,尋找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樹,可謂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們穿行於樹林間,在屋後的一處野生古茶園裡,發現了一蓬古茶樹,從蓬蔸長出八株主杆,最粗的主杆有大人手臂大,有一層樓那麼高,輻冠不下八個平方米。茶樹上布滿了一塊塊綠色的「老人斑」。幾個人蹲在樹下仔細端詳一番後,估算了一下,樹輪應在兩百年以上。是不是還有比這蓬更古老的?瞿少波說,暫時還沒有發現,一旦發現後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們,再次邀請我們前來。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說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野生古茶樹資源既是一種可以保持物種多樣性、可以創造新品種的再增值資源,又是一種種失而不可復得的滅絕資源。因此就如何保護古丈綠茶「母本園」,傳承「古丈毛尖」品牌,伍老師和張老師談了各自的看法,並一再囑咐瞿紹波,要對每一蓬野生古茶樹的發芽時間做好觀察記錄。瞿紹波既是有心人,又是幹事者,不是那些自我賣弄的「寡話客」,自然對伍老師和張老師的囑咐「唯命是從」。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是一名古丈地情研究者,編著的《古丈縣地名志》洋洋灑灑近60萬字,是一部研究古丈地情的文獻資料。今年,出於對對古丈綠茶的鐘愛,我應他人之邀穿梭於山山水水之間,為的是尋找古丈最古老的野生茶葉樹,到過不少古茶寨,比如炎家坪、茶園、桃界等,但像舊莊這樣大面積保存下來的野生古茶園,目前還沒有發現第二個,實屬罕見,這是前人為我們研究、保護和傳承古丈綠茶母本源最好的財富。時下,古丈有不少有識之士為「古丈綠茶」品牌的保護和傳承而擔憂,也為古丈本地綠茶有被外地雜茶取代而擔憂,但就是不願躬耕踐行,充當空喊口號的「寡話客」,這就有股坐而論道的酸味。實幹方能興邦。生活就是目標,生活就是意志,如今瞿紹波從我做起,返鄉創業,立志要恢復古丈綠茶「母本園」而躬耕踐行,理應值得禮讚,但願古丈向他這樣的有志者越多越好。

從古茶園回來,我們又探訪民居。舊莊到底有多久的歷史?已經不得而知。此地在1943年6月前屬於沅陵縣,之後才化歸古丈。寨上現已無人居住,無人可問。但從「舊莊」字面上來看,應該歷史比較悠久,一撥撥村人從這裡遷往他處,因懷念祖居之地,便將遷出地取名「舊莊」。這裡的房屋由於沒有人煙的薰染,有的搖搖欲墜,據瞿紹波介紹,就在前幾天的一個深夜,因連續下雨,夜颳大風,一棟房屋轟然倒塌,發出的巨響嚇得居住在旁邊一棟屋的民工要死。雖是笑話,說明舊莊已是一個瀕臨消失的村莊。我雖不是有資質的「三農」專家,但我常年行走鄉村,舊莊的消失是我料想中的事。不過就舊莊而言,村莊的消失,對保護古丈綠茶「母本園」倒是一件好事。

我們又來到停車坪旁邊的菜地,菜地中有瓦礫。瞿紹波說,這裡原建有學校,是由舊時私塾改建的,他就是在這裡啟蒙的,我認識的還有一些所謂的「社會精英」就是從這裡萌發初心出發的。望著眼前的菜地,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在我的魂靈裡瀰漫開來,悠悠歲月,「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菜地裡有幾個南瓜,我摘了一個拿到車上,算是留個紀念。「人不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對我來說,不是每一個地方我能夠再去的。

眾所周知,古丈是綠茶的王國,有「千年茶鄉」美譽。舊莊,修復古丈綠茶「母本園」將從這裡起步,儘管步子邁得雖有些沉重,有些緩慢,但畢竟邁開了。

相關焦點

  • 「今日作家」向衛華 ‖ 碧水川(散文)
    碧水川文/向衛華儘管,秋雨綿綿;儘管,秋風瑟瑟。可是,綿綿秋雨和瑟瑟秋風卻撲不滅我去碧水川的激情,擋不住我去碧水川的腳步。從溪中返回,在粟總的鼓動下,我們登上了衝鋒舟,從田坪出發,沿著溪谷向碧水川的核心駛去。衝鋒舟啟動時,驚起林中正在造愛的白鷺,帶著驚魂的呻吟聲在水面上盤旋,翻越,讓人想起「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粟總說衝鋒舟是從義大利進口的,在水中的穩定性很強,即使停在水面上,不會傾斜,公司共進口12輛,目前已投放4輛。
  • 「今日作家」向衛華 ‖ 斷龍山(散文)
    斷龍山文/向衛華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我曾在斷龍山鄉政府工作。50多年前,古丈縣斷龍鄉農業社社員,在農業生產大躍進高潮中,在「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精神感召下,提出「向斷龍山進軍,向吊洞開炮」的口號,800多社員和各公社成建制組織的1000多名民兵,在海拔800米的吊洞山頂安營紮寨,劈開斷龍山,引水灌良田。他們群策群力,自力更生,創造了「獨腳架測量法」「三點定線法」等方法,決心把吊洞裡的清泉引出來為人民服務。
  • 香港作家散文專輯 |《香港文學》2021年1月號
    本期「香港作家散文專輯」集結二十八位香港作家,從敘事、抒情的路徑,講述生活、情感、藝術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二十八篇散文作品,包容風土況味探尋,如陳志堅〈音樂家〉、蕭欣浩〈六寶飯〉;羈旅遊歷回溯,如綠騎士〈濠江煙雨鎖朝霞〉、王良和〈我認識的夜就不再是黑夜了〉、潘國靈〈河內之行〉、唐睿〈在Rue Galande 的房頂〉、馮珍今〈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黃坤堯〈尋訪耶穌的足跡〉、麥華嵩〈地圖上的捷克斯洛伐克〉;往事故人懷思,如黎翠華〈日曆牌〉、馬輝洪〈「冷公」不冷──緬懷辛鬱先生〉、何杏楓〈有生〉、
  • 「今日對聯」160期,掃碼連通新世界,騎車出入老胡同
    「今日對聯」161期徵稿一出句:銀河洩漏傾盆雨(艾曉東)對句:「今日對聯」155期,雲收雨過龍歸海,水秀山明虹掛天「今日對聯」156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今日對聯」157期,袖裡清風無價寶,胸中韜略有經綸
  • 「散文」江尚勤‖ 甲根壩攝影遇到狼
    徵稿啟事《今日作家》以發現作家、培養作家、展示作家、宣傳作家為己任,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創作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各種題材、各種體裁、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隨筆、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各種形式的作品都在徵稿之列。
  • 不談郭敬明,莊羽是誰?
    12月31日0點,郭敬明髮長文就《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圈裡圈外》一案向原作者莊羽道歉,於正緊接其後,也在微博上發表聲明,向昔日鬧得不可開交的瓊瑤表達了歉意。畢業之後,莊羽當過記者,也做過編劇,從多倫多留學後回國就職於瞭望東方周刊。 2006年因為打官司,莊羽結束了記者工作,開始自由職業生活。之後相繼出版了《此去經年》、《風雨讀書聲》、《圈裡圈外》、等小說,劇本《願賭服輸》和長篇散文《天堂怎麼走》。並參與了電視劇《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又名《都是愛情惹的禍》)、《李春天的春天》的編劇工作。
  • 網民最愛香港十大「網絡文豪」 第一名的你一定聽過他的作品
    兩部作品的突圍而出也讓後來市面陸續湧現了不少網絡作品,出現了不少「文壇新秀」。那在這個人人皆可「網絡作家」的年代,今時今日,最受網民歡迎的究竟都是誰呢?甚少露臉的Middle可以話是香港網路作家嘅長青樹,從2006年開始寫Blog,直至今日已經過百萬fans,出版過多本散文、小說集,最出名的一本,就是和林夕合作的《閉起雙眼你最掛念誰》。
  • 賦能教育和「作家工作坊」
    前幾天,新加坡美國學校的劉老師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做了「作家工作坊」的線上培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和操作結合的例子,比較務實地詮釋了「賦能學習」在中文教學中的應用。下面是我的課堂筆記和引發的點滴想法。 所謂「作家工作坊」是一種具體、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課堂操作,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專為培養作家而設立的訓練班。
  • 「今日作家」劉正義 ‖ 不敗的海棠花(散文)
    大概是要向主人顯示自己的不同凡響,在眾夥伴裡爭得一個名分,沒過幾天,剛剛澆過水的海棠頓時花枝招展,紅紅的花瓣,顫巍巍地挺立枝頭,展示出濃濃的盛裝。淡黃色的花蕊點綴在花的中央,搭配得那麼雅致而有韻味。而更令人憐愛的是那鮮嫩的花瓣,似乎手一碰就會流出水來,那份嬌嫩,那份純情,那份弱不禁風,不由人如醉如痴。我實在佩服把女人比作花的天才作家,鮮花和美女,都是令世人心儀的。
  • 入境處今日起推出「領取護照服務站」
    入境處今日起分階段推出「領取護照服務站」。
  • 「今日作家」鐵城‖ 家有賢妻(散文)
    而今日這掌聲,既有對他此前真心待人、坦誠做事的充分肯定,又有對他日後艱難擇業、困苦求生的真心鼓勵!親友們這番情之切、意之真的表白,唯有羅鵬自己心知肚明!走出體制之初,羅鵬應聘在一家國家級內刊雜誌社任陽平縣工作站站長,也就是沒有正規記者證,只持採訪證和介紹信的「記者」。
  • 「今日作家」楊文禮 ‖ 驛趣(散文)
    驛趣文/楊文禮「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形聲字,從馬,從「四/幸(yi);「四/幸」亦聲,意為「一網打盡」,轉義為「一羅網」。「驛」聯合起來表示「以馬為交通工具的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 首屆中國《大灣》散文詩大賽頒獎典禮在珠海舉行甘南作家牧風扎西才讓應邀參會
    首屆《大灣》散文詩大賽頒獎典禮在珠海舉行甘南作家牧風扎西才讓應邀參會  11月21日,首屆《大灣》散文詩大賽頒獎典禮暨獲獎作品朗誦會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甘南州文聯主席、作家牧風和甘南州作協主席、作家扎西才讓獲獎並應邀參加頒獎典禮。
  • 散文家園‖莊芷:上書漢武帝的壽春第一人(文/楚仁君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莊芷:上書漢武帝的壽春第一人楚仁君(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論說起壽縣古代眾多的歷史人物,莊芷可能要算是一個匿影藏形最為成功的風雲人物了,其神眉鬼道的身份之謎和驚世絕俗的特異舉動頗具傳奇色彩。此時,劉建也全部掌握了太子劉遷謀害朝廷使者的計劃,他自己不便出面,就讓好友莊芷向當朝皇帝上書一封,奏文如下:「毒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今淮南王孫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遷常疾害建。建父不害無罪,擅數捕系,欲殺之。今建在,可徵問,具知淮南陰事。」
  • 「散文」藍野靜 ‖ 熊家大壪
    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長壽區作家協會會員,現在重慶長壽北城中學任教。曾有詩歌《郵》《冬》《結構.黃昏.風》《低處》《時光落在紙上》《過去的》等;散文《落葉無聲》《野豌豆花》等在《中國文藝》《作家報》《重慶教育信息》等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上發表。
  • 2020年「十本好讀」名單出爐
    香港教育城(教城)今日於「十本好讀」網站,公布第17屆「十本好讀」各組別的得獎好書和最愛作家,更邀得多位教城董事會及「十本好讀」顧問小組的成員,拍片介紹得獎書籍及分享閱讀心得,宣揚「愛閱讀 ‧ 樂分享」的文化。
  • 伊莉莎白·伍策爾:這位瘋狂暴露私生活的女作家定義了「X世代」
    2020年文學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損失應該是先鋒作家伊莉莎白·伍策爾(Elizabeth Wurtzel)的去世,上述的每一位作家可以說都欠了她「一筆債」,這其實是一個苦樂參半的諷刺,但伍策爾(Wurtzel)具有典型意義、結構複雜的遺留作品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 【線上培訓筆記】賦能教育和「作家工作坊」
    前幾天,新加坡美國學校的劉老師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做了「作家工作坊」的線上培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和操作結合的例子,比較務實地詮釋了「賦能學習」在中文教學中的應用。下面是我的課堂筆記和引發的點滴想法。 所謂「作家工作坊」是一種具體、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課堂操作,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專為培養作家而設立的訓練班。
  • 「今日作家」胡海舟 ‖ 紙上做「夢」(散文)
    我曾經也做著自己無數個的夢:做一個戰士去保衛祖國奉獻青春的夢,做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遊子的夢,做一個會寫文章的作家的夢,做一個自己創業的老闆的夢,做一個企業家的夢,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農民的夢……我是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雖然我是一個洗腳上田的農民,文化粗淺,不知一二。
  • 大舊參加了「米奇與好友兒童跑2018」
    其實今次參加的是一個香港迪士尼樂園10K Weekend樂園跑步賽讓參加者可於香港迪士尼樂園內一嘗跑步的樂趣,比賽當日舉辦了一系列跑步競賽和親子跑步主題活動,當中有10公裡賽、5公裡跑及3公裡親子跑及米奇與好友兒童跑,它還有很好聽的名字:健兒爆發如超人般耐力的「超人特工隊10公裡跑」、讓你一試挑戰夢想的「怪獸大學5公裡跑」、親子反鬥跑餐飽的「反鬥奇兵3公裡跑」;以及讓所有小小健兒盡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