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陽丨新發現一座清代壽官墓

2020-12-14 雲上沁陽

7月8日,沁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進行文物調查時,於常平鄉後楊河村東北發現一座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皇清例贈壽官宋澤寬及元、繼配楊氏合葬之墓」。

該墓位於後楊河村東北山坡上,墳墓封土已夷平。墓前磚砌碑樓,兩坡灰筒板瓦頂,內嵌青石墓碑一通,呈長方形,圓首,首身一體,殘高1.5m,寬0.6m,厚約0.15m,碑額正中豎刻楷書「永言孝思」四字,兩側線刻雲龍紋圖案。碑文楷書10行,足行80字,正中鐫刻「皇清例贈壽官宋公諱澤寬字得眾元、繼配楊氏合葬之墓」,右側序文6行,惜風雨侵蝕,字跡不清,識讀不暢。左側依次鐫刻子孫名字(略)、裔孫邑增生宋蘭原名金蘭撰文並書丹,石工張牛林修造勒刻。落款「大清光緒叄拾肆年歲次戊申三月清明佳節榖旦」,周邊飾T形紋。

據相關史料記載,壽官是由地方推選並經皇帝恩詔頒下,賜予德壽兼備老人冠帶的一種名譽頭銜。清代沿用明代壽官制度一直到光緒年間,結合該墓碑的刻立時間,推測墓主宋澤寬應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批冠帶壽官。

清代壽官宋澤寬墓是繼我市發現金代秦順授官碑和明代壽官劉冕墓誌之後,新發現的一處墓和碑組合完整的壽官墓地。壽官碑刻的層見迭出,說明沁陽曆來是長壽之地。該墓的發現,為了解和研究清代的社會狀況和敬老尊賢制度以及喪葬習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相關焦點

  • 沁陽,一個石器時代就存在的7000年悠久歷史的小城市(五)
    上接《沁陽, 一個石器時代就存在的7000年悠久歷史的小城市(四)》文物古蹟沁陽人傑地靈,地上地下文物豐富,全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四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十三處。其中,以城區的文物保護單位分布較為集中。
  •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
    汝州訪古 汝州紙坊鎮發現清代名人丁浩墓墓表劉孟博/文丁浩,晚清河南汝州直隸州寶豐縣人,為寶豐縣清代僅有的八名進士之一,工詩詞、善書法丁浩自幼聰穎,勤奮好學,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河南鄉試考中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參加戊戌科會試,殿試後張榜名列二甲五十三名(一說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科進士)。道光十八年四月丁浩被授以內閣中書,掌撰擬、記載、翻譯、繕寫之事,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任內閣侍讀,鹹豐元年(1851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
  • 真假隋煬帝陵:江蘇揚州兩座,陝西武功一座,河南洛寧又一座
    就在2012年,考古學家在揚州又發現了一座「隋煬帝陵」,為什麼說又呢?
  • 錯把「泌陽」當「沁陽」,馮玉祥幹了一場糊塗仗,河南這些縣名長得忒像了 丨豫記頭條
    初白| © 撰文夏夏| © 版式1930年4月,閻錫山和馮玉祥結成聯盟,他倆商量好了,每人出一支精銳部隊,到河南沁陽會師後
  • 河南沁陽:黨員幹部「大變身」 助燃企業復工復產
    河南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偉介紹著企業防疫工作措施。同時,強化日常監督,實行駐廠監管日報表及零報告制,及時發現上報防疫措施不到位的企業。 黨員變身「協調員」,硬核助力復工復產 「多虧駐廠的黨員幹部積極協調,給我們辦理通行證,協助往外發貨,這幾天接連往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發了20餘個貨櫃,貨值40餘萬美金。」
  • 赴河南考察顏良墓紀實
    赴河南考察顏良墓紀實 王振方 宋增貴2020年9月7日,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張丙澤,縣檔案館副館長付起超,縣政府原副縣長、退休老幹部秦中元,縣堂陽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孫修身、胡桂君、王振方,縣攝影師協會會員閆志成一行七人,赴河南濬縣對漢代名將、堂陽縣人(今新河縣人)顏良之墓進行了考察。
  • 太極七彩車來到沁陽
    2020-12-24 12:59:37 來源: 雲上沁陽 舉報   [融媒體中心記者:聚波]  ·end·  監 制丨鄧學軍  主 編丨任戍東 統 籌丨李高聰 張培華  責 編丨尚發家 亓萌 校 審丨胡書華 韓菊豔
  •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創建秦朝開始,中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時代。秦朝之後,無論是漢朝、三國時代、晉朝、唐朝等朝代,統治者都是漢人。彼時的漢人王朝都以黃河一帶為統治根基,繼而向四周輻射。
  • 沁陽不得了!
    」建設,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成為推動沁陽第二產業集群發展、再鑄輝煌的新引擎。「五園」,即覃懷蠻蠻數字經濟產業園、西萬熱電產業園、西向泛家居新材料產業園、紫陵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王曲儲能新材料產業園5個專業園區。「一谷」,即依託河南省科學院、江蘇雙創產業研究院,建設沁園袁屯科創谷,用科技「超能力」激發產業潛能,讓創新「硬實力」驅動產業轉型,打造沁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同時,不斷推進產業集聚區機制體制改革,加快理順產業集聚區事權、財權管理體系;強化基礎支撐,增強承載能力。
  • 山西發現一座宋代古墓,村民說埋葬著楊六郎,封土中遍布盜洞
    前去山西旅遊時,在北邊的一個村子裡發現了一座宋代古墓,據附近村民說:這裡埋葬的是楊家將楊六郎。一般楊六郎指楊延昭,在對遼軍的戰鬥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把楊延昭看守的遂城稱為鐵遂城。山西原平市南頭村,村子裡大約有500多人,絕大多數自稱是楊家將的後代。
  • 元代(河南王)察罕帖木兒墓
    民國32年,洛陽軍校教官李健人編著的《洛陽古今談》轉引縣誌關於察罕帖木兒墓的記載,並根據當時情況加以補充,載:「元贈穎川王察罕帖木兒墓,在縣西五裡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裡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佔地九畝六分。帖木兒為有元一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鎮,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
  • 【熱點關注】 隋煬帝墓西北方發現一座同時期磚室墓 ,墓主或是楊廣兒子
    一天的會議在交流研究心得的同時,也透露了隋煬帝墓考古發掘與保護的最新進展,引起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再現謎云:一同時期磚室墓墓主是誰?在下午進行的大會交流中,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透露,隋煬帝楊廣墓葬的西北方位,發現一座同時期的磚室墓葬。
  • 河南洛陽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現真容
    考古出土的編鐘編罄等,以及周邊陪葬車馬坑(央廣網發 通訊員肖浦 劉奇 攝)央廣網洛陽11月30日消息(記者任磊萍 通訊員肖浦 劉奇)記者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洛陽伊川徐陽墓地新發現一座春秋時期大墓。
  • 河南沁陽丨趙張睿榮登2020年河南省「新時代好少年」榜!
    2020年河南省「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經過逐級推薦、層層篩選現已落下帷幕,全省10名好少年登榜,其中,我市實驗小學學生趙張睿榜上有名。追夢嗩吶 傳承非遺趙張睿,男,漢族,12歲,沁陽市實驗小學六(7)班班長、少先隊中隊長。
  • 帝陵文化 | 南京 · 清代閩浙總督董教增墓神道石刻
    據2007年3月30日《東方早報》新聞《南京發現明代航海侯張赫墓》、2007年4月4日《南京日報》新聞《張赫墓發掘完畢回填保護》,兩篇報導中均未涉及石馬。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南京重要新發現·張赫墓》(2009年版)收錄石馬照一張,可見立馬一件。
  • 考古記憶:發現隋煬帝墓
    也讓清代大學者阮元的考據成為一紙笑談。二、隋煬帝墓在揚州被發現對於隋煬帝的葬地之說,在揚州曹莊隋煬帝墓發現之前有三處掛著隋煬帝墓的招牌,一個是被阮元考證的位於揚州槐泗鎮的墓葬。另兩個分別坐落在洛陽和西安。毫無疑問,對於揚州的考古工作者而言找到隋煬帝墓在很長時間裡被視作一個夢想,做了很多年的揚州夢。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汝州金石錄」——發現清代武進士花翎侍衛王寶仁墓志銘
    『汝州金石錄』——發現清代武進士花翎侍衛王寶仁墓志銘劉孟博/文 清末民國時期,在汝州南關黨莊村西街,曾有一座朱漆紅門,輝煌耀目的豪華官邸,寬敞氣派的大門樓上豎掛這的藍底金字「御前侍衛府」匾額,和門前兩側高高矗立的兩根旗杆,無不彰顯著大院主人當年的顯赫和威嚴。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徐州土山二號墓入圍!
    12 10:19:23 來源: 老王來啦 舉報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 一水庫發現一座古墓,連棺槨的釘子都是金的,墓主人到底是誰?
    今天許多墓葬都是建築工人偶然發現的,包括貴州遵義的一座。為了解決洪水問題,當地政府還派了一些人決定修建一座水庫,在修建水庫時發現了一座墳墓。這裡有四十多件金器玉器,還有寬度六十多釐米的金雙魚洗銀器,還發現了許多古代的寶劍,墓中出土的一切都是珍寶。墓室在左邊,墓室在右邊。左邊的房間是男人的,右邊的房間是女人的。這麼高的陵墓,它的主人一定不是個簡單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