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全長1.5公裡,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闢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圖為1900年北望外灘。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於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圖為1900年的外灘。
上海海關大樓位於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3號,由英公和洋行設計。1864年清政府於現址設江海北關,關署是一座中國衙門式的木構房屋。1853年小刀會起義時被毀,1857年修復,大體原樣。1925年,新的江海北關再一次重建,請滙豐銀行的設計者威爾遜設計,是年12月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圖為1900年的上海海關。
洋涇浜邊的公園。
20世紀初,上海人口日益增長,市面漸趨繁華,發展公共運輸成為急迫解決的問題,便醞釀成立電車公司。1905年,英商上海電車公司成立,著手鋪設從今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的電車鐵軌。1908年3月5日,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的有軌電車正式通車,這是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圖為修建有軌電車的過程。
行駛在外白渡橋上的有軌電車。
1910年上海街邊景色,熱鬧的街邊停放著不少的拉力車。。
1910年上海街邊景色,一位警察面對著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