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開始的地方
- 序 -
還記得三年前與朋友臥談時,暢聊何時能攢錢辭職環歐旅行。當時的興奮夾雜著失落,一邊事無巨細地計算旅行時間花銷,一邊又哀嘆這美麗計劃遙遙無期,自己面對周遭現實的勇氣又慘澹而慵懶。時間推著人向前,一日一日。有些事註定要發生,遲早,那念念不忘的「執著」會來敲門。我所做的,只是開門,跟隨,輕而易舉。我考雅思,寫申請,拿offer,辭職,混跡巴塞隆納一年,走遍了大半個歐洲。我的生活,就像很多年前曾對自己許下的願望:Living in my dream. 或許回望這三年,我發現站在那敲門的其實不是別人,是我自己。但是現在還不是分析歸納的時候,保持一點神秘感,讓那個「會敲門的精靈」繼續引領未知的旅程吧!
·不可不信緣·
作為一個「宿命論」者,我相信沒有什麼是偶然的。比如此刻坐在巴塞隆納飛往鹿特丹的飛機上,去看荷蘭。最後一周的課程極度無聊,我必須每天背著電腦去課堂上刷機票才能保持清醒。面對暑期飆升的機票,我打定主意窮遊的決心倒是沒有絲毫壓力——能去哪兒就去哪兒。東歐那些浪漫的城市,德國那些冰冷的名字,和北歐日不落的地方,都紛紛擺出了貴族姿態。這時候的荷蘭張開了懷抱,望著49歐的機票正開心著,一姑娘發來訊息:奧地利機票已定,一起!我倆大概最多有十面之緣,在巴塞隆納小旅館暫住的幾天,她是我的鄰居;我搬走後一起約過畢卡索博物館,那天她突發腸炎,我當了回急救護士;她去斯洛維尼亞之前,我們一起奧斯陸一日遊,自那以後,我去丹麥,她走瑞典,再無聯繫。聊了兩句,她竟又輾轉回了荷蘭,這神奇的Erasmus遊學經歷,讓她兩年換了四個國家,最終又回到原點。住在Delft的她直接給了我住處:「我家離阿姆斯特丹一小時,離鹿特丹15分鐘,來吧,我接你去!」就這樣,荷蘭對我的「廉價誘惑」徹底升華成了熱情的邀請,那就走吧!
·拜謁先師Erasmus·
降落鹿港,起先只因為她離接納我的住處Delft更近。亂翻地圖時,竟發現Erasmus大學就在鹿特丹。這絕對是一大驚喜,作為Erasmus歐盟遊學項目的受益者,說得直白些,歐盟贊助的全職遊學生,我當然必須一定要前去瞻仰這所大學和校園裡佇立著的Erasmus本尊。就像讀了孔子學院的外國人到曲阜去拜孔廟,塞萬提斯學院的學生到Alcala小鎮去拜見塞老一樣,我對這個六百年前的荷蘭哲學家——被尊稱為」Erasmus of Rotterdam」(鹿特丹的伊拉斯謨)——崇拜並感激。
2003年,歐盟受Erasmus老先生當年周遊列國的啟發,成立遊學項目,旨在通過促進各國高等教育交流,共享資源,提升歐洲高校競爭力。於是今天,我才能站在歐洲大地上,撒丫子亂竄。一切都非偶然,我的夢想,和一位愛溜達的荷蘭老先生,湊一塊兒去了。
所以即便他遠在鹿城邊緣,我還是下了飛機轉火車,下了火車轉小火車,直坐到最後一站,在細細小雨中,見到了他和他的大學。這所絕對正宗的Erasmus大學,是一座天然的公園——鹿城的幾座公園對我恩重如山,先按下不表——湖光邊坐著的,草地上躺著的,球場裡奔跑的,圖書館裡自修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最自然的一幅圖景,人只是點綴其間,悄悄享受。我被告知校園裡所有區域都是開放參觀的,於是教室、圖書館、食堂、劇院竄了個遍,但還是很快就退出來,怕擾了這清淨。
幾經輾轉,在校園東北角,我見到了立在荷塘邊讀書的這位老先生。千言萬語,化作咔嚓一聲。行萬裡路,讀世界這本大書,道同,才會心有靈犀,真理,總能薪火相傳。
Erasmus雕像
·暴走鹿港·
從離城中心最遠的Erasmus大學出來,暴走開始。遊客中心給的地圖根本沒有涵蓋這偏遠的郊區,好在公交火車上都有網,提前把谷歌地圖打開來跟著走。在神奇的鹿港,路名隱藏在不知何處,基本是看不見的,尤其是對荷蘭語沒有受體的外國人,更是被視而不見了。對我這個荷蘭文盲來說,最好的路標有兩個:橋和公園。沿著運河走,方向基本不會錯,因為新馬斯大運河上那幾座橋都大名鼎鼎地立著,超強的設計感讓人隔空遠望就能過目不忘。
Erasmusbrug
Willemsbrug
說到「設計感」,鹿特丹的建築或路旁隨意立著的雕塑都可以配得上這個詞,而這個詞,在我的意思是:模糊但獨特的意象,比如那個不知所云像過街天橋般的cubic house。
中央火車站
Het Nieuwe Instituut 新學院
但不是念書的地方,人家是個藝術中心
Cubic House
而且,這第一座荷蘭城市,就色彩斑斕得讓人眼暈,其中當仁不讓的主色,就是荷蘭足球的顏色。計程車,郵遞員,挖掘機,小商鋪,人們的衣服,帽子……嬌豔的荷蘭啊!
鹿港遍地都是公園,一個接著一個,比什麼都容易辨認。最救命的是,暴走累了的時候,總有一個公園的長椅敞開懷抱。我可以坐在het park裡,看人們踢球、聚會,順便拍拍歐洲之柱。我也躺在museum park裡,聽聽噴泉看看流雲,欣賞情侶們的甜蜜瞬間,再也不想起來……
Museum Park
被博物館圍繞的公園
不是公園裡有個博物館哦
Euromast 歐洲之桅
·清新市場與塗鴉美術館·
博物館,教堂,大學,市場,是我的歐洲城市旅行必去的所在。鹿港市中心有一個長拱形玻璃建築,就是「大市場」。 又是一個「設計感」,它比巴塞隆納著名的La Boqueria市場美了三個級別!一進門就是清新翠綠的花店,巨型拱頂上彎曲的全是嬌豔的鬱金香,且魚蝦的味道都被濃濃的奶香味代替了。
拿了杯水果,去昆莎美術館,已近閉館時間,我還是在裡面玩了個夠,吃了個夠。因為裡面的兩個展覽,一個是「西紅柿的魔力」,一筐筐的西紅柿被「研發」成可愛的模樣,忍不住「偷吃」了幾顆。另一個是互動式展覽:「DO IT!」,進去先領一個任務清單,一項一項地完成挑戰。於是吃完西紅柿後,我就忙於設計了一堆自己的籤名,還塗抹了人生第一幅「油畫」,最後被溫柔地趕出博物館……
吃了一天麵包和kebab,再也不想碰快餐。往火車站走的路上經過一條華人街,剛好滿足口腹之慾,港式茶餐廳一頓大吃。朋友說:在家你一天兩頓吃的那麼節制,出來就總是喊餓大吃大喝!我欣然接受,出來跑的,就要吃好——其實,是上次聖誕節在丹麥挨餓的後遺症罷了……
- 未完,待續 -
文字 / 攝影:歐遊閒妞
Erasmus名下遊學生一枚,常駐巴塞隆納,閒遊歐洲。
藝術百科 | 展覽活動 | 商品導覽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QQ群: 173081765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