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西昌6月23日電 王玉磊、記者安普忠報導:6月23日,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44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取得100%成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北鬥唯一「母港」,承擔了全部北鬥衛星的發射任務。自2000年10月發射第1顆北鬥衛星以來,該中心按計劃、按要求、按數量、保質量成功完成了我國三代北鬥導航系統的發射任務。特別是在近兩年多的時間內,中心連續成功實施20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將30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刷新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的新紀錄。
「中心與北鬥共成長,北鬥組網高密度發射史也是中心發射能力的快速提升史。」該中心主任張學宇介紹說,為滿足北鬥高密度組網發射需求,他們大力推進一體化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優化發射組織指揮模式、不斷加強科學技術創新、著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不斷躍升。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20年持續守護北鬥健康
本報訊 呂炳宏、記者安普忠報導:6月23日,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升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其所屬各測控站點,又一次快速完成目標捕獲,及時對火箭和衛星飛行全程實施穩定測量跟蹤,護送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作為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太空飛行器測控與管理中心,20多年來,該中心先後圓滿完成全部44次北鬥導航衛星發射任務的早期軌道段測控工作。該中心還擔負著北鬥導航衛星在軌長期管理工作,被譽為「北鬥管家」。
「一顆顆北鬥衛星精準入軌、精穩運行,得益於一系列航天測控領域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該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海龍介紹說。他們成功研發部署星間鏈路綜合管理系統,提升星座管控能力與星間鏈路管理效率,破解現有地面測控站無法實現對全球組網衛星不間斷測量的難題。他們還建立了衛星健康評估系統,創新衛星運行管理模式,更加精準地掌握北鬥衛星在軌運行狀態。下一步,他們還將建立北鬥衛星在軌健康檢查分析機制,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衛星健康穩定運行。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200餘萬海裡「牽」北鬥
本報訊 高超、記者安普忠報導:6月23日,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約20分鐘後,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雷達系統跟蹤穩定,數據獲取完整有效,為火箭執行三級二次發動機關機、星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了重要支撐。至此,該部圓滿完成全部44次北鬥衛星發射海上測控任務,成功率達100%。
自2000年10月,遠望1號、2號船聯手執行北鬥一號01星發射任務,到2010年8月,遠望3號船首次單船執行北鬥二號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再到2017年11月,遠望3號、7號船聯手執行北鬥三號第1、2組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任務……20年來,遠望號船隊參與三代北鬥系統建設,不僅圓滿完成了測控任務,自身也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獲得100餘項國家和部委級重大科研成果。
20年來,為執行「北鬥」任務,遠望號測量船隊先後出動60多船次遠徵大洋,累計海上作業8000餘天,總航程達200餘萬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