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家裡發生了一些事,重新激發了我對人生、生活、婚姻、家庭等的一系列思考。突然就覺得,時光飛逝,有些事情可能還沒來得及做,我們就已經變老了。而在我們變老的時候,有些事情,又真的不得不去面對和承擔。
我的公婆,都在55歲左右的年紀,正是從中年步入老年的時候,他們都還在工作,而且比較忙碌。我愛人的爺爺奶奶原本身體都很健壯,前年還幫別人種樹賺錢,從去年開始就體弱多病,常常需要住院,公婆不得不輪流請假照顧他們。
我還有一個小姑子還沒出嫁,公婆還得賺錢給她攢嫁妝。我和老公雖然不啃老,但是我們邊帶孩子邊上班,自身的壓力也大,基本上幫不上什麼忙。
前兩天,老公的爺爺又需要做手術,我公公一直請假陪著。昨天小姑子又打來電話說生病了,婆婆又請假趕去了小姑子所在的城市。對於他們來說,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有工作,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一種心情。
有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是我到了這個年紀,遇到這些狀況,我可能會手足無措吧。至少,我會感覺很疲憊,甚至會有諸多抱怨。可我的公婆,每每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讓我不得不佩服。
大概一個人處理問題時的態度和能力,是需要靠一生來積澱的吧。
聽我愛人說,公婆以前的家境都是很不好的,而他們又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家庭的責任都靠他們來承擔,因此他們都很刻苦。尤其是我公公,因為讀不起書,靠著自學成才找了份不錯的工作,才慢慢改善了家裡的狀況。
這或許就是他們在遇到諸多問題時能夠泰然自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吧。
經歷過,人才會成長。只有平時對生活中的一切責任不逃避不推卸,遇到困難去勇於面對,不怨天尤人,不無謂抱怨,才能在逐漸走向成熟的歲月裡,增添閱歷的積澱,升華自身的能力和認知。
在這一點上,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有太多不足的。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我現在生活窘迫事業無成,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我提供好的條件;我嫁給老公又不是為了照顧他們一家的,為何家務都推給我來做;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只讓我媽帶不讓你媽帶?
抱怨太多,計較太多,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有時候愛人下班回來晚了,往沙發上一坐說讓我幫他倒杯水,我就會發脾氣,問他回來晚了是有功勞了嗎,為什麼讓我給倒水,我也工作了一天,我也累。
可是一個家庭中,哪有那麼多的輕鬆,哪有那麼多的涇渭分明?每個人生活著,承擔著諸多的責任和義務,都不是容易的,多體諒,多分擔,才是作為夫妻應該有的自覺。可我們,在錙銖必較中都迷失了這份自覺。
我們總是抱怨父母沒有給我們提供好的環境,抱怨愛人沒有給我們更多的包容和關心,抱怨對方的父母對我們有太多苛求。卻從沒有想過,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好該做的,有沒有苛求不該苛求的。
可以預見,這樣的我們,當我們走到中年,甚至步入老年,我們遇到家庭中那些不得不承擔的責任,老人的贍養,子女的扶持,自身生活的壓力,甚至病痛等等,我們會是怎樣的手足無措。因為我們原本的生活中,太缺少這種共同擔當的歷練了。
我的公婆曾經在貧瘠的家庭裡成長,他們未曾抱怨過自己的父母,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善了家庭的狀況。他們的夫妻之情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固若金湯,他們也曾有過諸多爭吵甚至一度打算離婚。可如今,他們並肩攜手,泰然自若地面對生活和家庭,讓我看到的只有幸福的樣子。
誰不是在一路坎坷中走向美好和溫暖的呢?
其實人生是一次長跑,眼前的點滴得失真的沒那麼重要。終點的鮮花爛漫才是我們的目標。而為這個目標奮鬥的過程,自然是苦樂參半的。只想享受樂,不想品嘗苦,你必將無法體驗最終的幸福。
作為現在還年輕的我們,當你從中年步入老年的時候,你更多的是手足無措還是泰然自若呢?
我想,你一定希望自己是泰然自若的。
那麼,從現在起,不抱怨,不推卸,不計較。承擔自己該承擔的事,愛自己該愛的人,珍惜得到的一切。你所有正確的積澱,都將是你人生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