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洛伊德、馬丁路德金到白思豪,美國騷亂中受關注的這三家人

2020-12-26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蔣子怡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王逸 環球時報記者 叢超】編者的話:騷亂在美國持續蔓延。作為美國少數族裔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弗洛伊德和他的子女們一夜之間成了全美關注的焦點。人們還注意到,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兒女近日頻頻為弗洛伊德慘案發聲,這一民權世家的介入為抗議活動注入「強音」。此外,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女兒因參加抗議活動被捕,一時間成為熱點話題,白思豪不走尋常路的「黑白配」家庭由此受到廣泛關注。

「他再也看不到女兒長大、畢業、結婚……」

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弗洛伊德是他們通過一段手機錄像記錄其生命最後幾分鐘而認識的人,但對於親友而言,弗洛伊德之死讓他們少了一位好伴侶、好父親、好朋友,留下一生的傷痛。也正因弗洛伊德是一個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慘死才在那麼多普通人中間引起共鳴。代表弗洛伊德家屬的律師克魯普呼籲:「為正義而呼吸,為和平而呼吸,為我們的國家而呼吸,也是為弗洛依德而呼吸——他再也沒有機會呼吸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日報導,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一周後,弗洛伊德38歲的前女友羅克茜帶著她與弗洛伊德的6歲女兒吉安娜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講述痛失家人的悲傷。羅克茜表示,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弗洛伊德2018年從家鄉德克薩斯州休斯敦搬到明尼阿波利斯,做過卡車司機和餐館及夜總會保安。弗洛伊德將部分工資按月寄回休斯敦,努力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在記者會上,羅克茜淚流滿面地說道,「當一天結束時,那些(施暴的)警察可以回家陪伴家人……但吉安娜沒有爸爸了,弗洛伊德再也看不到女兒長大,看不到女兒畢業,也不會陪著女兒走過紅毯。我要為他討回公道。」在母親講話時,吉安娜緊挨著母親,看起來有些迷茫,也許是因為年齡太小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

羅克茜在接受《休斯敦紀事報》採訪時表示,弗洛伊德是一個「溫和的巨人」(身高1米98)——「因為他太高大了,人們常會誤解,認為他是一個好鬥的人,實際上他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曾僱用弗洛伊德擔任保安的酒館老闆桑斯特羅姆回憶道:「他不僅是一個僱員,更是我的朋友。他會開車送喝醉的人回家,是那種如果你需要幫助,只要他可以,他就會幫助你的人。」

不過,媒體也扒出了弗洛伊德的一些「黑料」。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日報導,46歲的弗洛伊德在休斯敦的黑人社區長大。從小就身材高大的他一直非常擅長體育運動,在高中讀書時曾是美式橄欖球和籃球兩棲球員。高中畢業後,弗洛伊德進入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金斯維爾分校,在那裡待了兩年。1997年,他沒有畢業就離開了學校。進入社會後,弗洛伊德有過一些很不光彩的經歷——在離開學校的那年,他被控「為他人運送管制物品」,最終法官判決罪名成立;1998年,他被控持槍盜竊,入獄服刑10個月;2002年、2005年、2007年,他因為非法持有毒品以及入室持槍搶劫再度入獄……2014年弗洛伊德出獄時已經40歲。為了和不光彩的過去做個了斷,他出獄後便離開了家鄉休斯敦,來到沒有人認識他的明尼阿波利斯。

對於近期席捲美國的抗議活動,弗洛伊德的家屬也作出了回應,呼籲和平抗議。弗洛伊德和另一名前女友所生的兒子昆西、女兒康妮表示,「許多人到街上,表達對他(弗洛伊德)的支持。我們的心被深深打動了……種族歧視必須終結,但請不要用火來滅火。」弗洛伊德的弟弟特倫斯1日抵達明尼阿波利斯案發現場悼念亡兄。他戴著印有弗洛伊德肖像的口罩對在場人士表示,他和所有人一樣憤怒和悲傷,但他希望騷亂能平息,民眾能改用投票等和平方式發洩不滿。

馬丁·路德·金的後人發出「強音」

「這一次,我們必須實現變革!」自5月底開始,美國著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子女陸續對弗洛伊德慘案公開發聲,一方面譴責警察過度執法,另一方面呼籲民眾保持冷靜、不要訴諸暴力,引發廣泛關注。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3日報導,連日來,馬丁·路德·金的小女兒柏妮絲多次公開亮相。5月29日,她在父親的老家亞特蘭大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呼籲民眾通過「非暴力」的形式對抗這一「邪惡的時代」。

柏妮絲的哥哥馬丁·路德·金三世(以下簡稱為馬丁)近日對英國媒體痛批美國的暴力執法現象,稱戕害弗洛伊德的警員是在同時扮演「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的角色。他將矛頭直指對非裔人群區別對待的執法人員,詰問「這樣的事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

馬丁·路德·金博士一共有4名子女,分別是長女尤蘭達、長子馬丁、次子德克斯特和小女兒柏妮絲。金博士1968年不幸遇刺時,幾個孩子年紀尚幼。隨著父親的離去,孩子們過早承載了世人的巨大期望。柏妮絲表示,自己早年對「民權領袖之女」的身份非常抗拒,她只想「活出自己」。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她很快認識到父親思想的偉大之處,開始下意識地追隨他的腳步。步入成年後,柏妮絲投身民權事業,致力於傳播父親推動社會變革時的「非暴力」理念。柏妮絲的大姐尤蘭達在2007年因心臟病併發症不幸去世,終年僅51歲。尤蘭達生前也是一名民權活動家。

從名字上就不難看出,金博士的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承載了家人的最多期待。除了民權事業外,馬丁更是該家族首位直接參與政治活動的成員:1986年,他參加了喬治亞州富爾頓縣縣委員會成員的競選;2008年,他公開為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背書。今年2月,川普彈劾案的律師在辯護中引用馬丁·路德·金生前言論,遭到馬丁的痛批。後者表示,川普一方不配引用父親的觀點,因為本屆政府既沒有致力於解決父親最關心的政治問題,也未能推動他的民權事業,他們的辯詞既諷刺又虛偽,帶有強烈的「投機性」。

叛逆的次子德克斯特是背離父輩事業最遠的家庭成員。他在高中時玩樂器,大學時輟學,步入社會後先是做了演員,然後又開始拍紀錄片,並常年關注動物權益。德克斯特早年曾出任「馬丁·路德·金非暴力社會變革中心」負責人,幹了僅4個月就辭職走人;當他再次接任這一職務後,又因管理不當,導致該機構的影響力幾年間急劇下降。妹妹柏妮絲從2012年開始接過經營權,擔任該中心CEO至今。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4名子女曾因對父親遺產的處置問題等多次發生糾紛。2008年7月,長子馬丁、小女兒柏妮絲將德克斯特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控訴他擅自挪用已故母親的遺產,大筆資金被濫用。2014年,一家人因父親遺產問題再起糾紛,這次是因為哥倆要求拍賣父親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章和隨身攜帶的《聖經》,而妹妹不同意。這場法律糾紛整整打了兩年多才結案。

值得一提的是,馬丁·路德·金的民權事業如今已經傳到了第三代人:他唯一的孫輩尤蘭達·雷尼·金9歲時就參與了國家反控槍運動「為我們的生命遊行」,並模仿爺爺《我有一個夢想》這一經典演講發表反槍枝暴力講話,其中一句「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槍枝的世界」被各大媒體廣泛報導。

紐約市長的非傳統婚姻和黑白配家庭

「她是在和平抗議,我為她驕傲。」當地時間1日,紐約市長白思豪為參加抗議活動的女兒基婭拉辯護。5月30日,25歲的基婭拉因為參加當晚的示威活動被警方拘捕,第二天早上被釋放。紐約市長千金的身份讓這一事件迅速成為新聞熱點,白思豪說自己和妻子麥克蕾也是通過媒體才了解到女兒被捕了,「雖然我和妻子感到驚訝,但是我尊重她,以她為榮,我了解她的內心,她只是想在這個世界做些好事,她希望看到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濃濃的父愛溢於言表。

基婭拉和弟弟丹特因為母親的緣故,有一半的非洲血統。白思豪的妻子麥克蕾1954年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父母都是非洲裔美國人,且都是普通工人,為了給麥克蕾好的教育,他們搬到了優質學校聚集的地區。麥克蕾自小被白人環繞,遭受了不少種族歧視,形成了她青年時期叛逆又剛強的性格,她戴鼻環、經常寫詩發洩不滿,同時考上了全美第一的女子學院韋爾斯利學院。

麥克蕾和白思豪的愛情故事堪稱傳奇。白思豪1961年出生,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畢業於耶魯大學,母親畢業於史密斯學院。二人顯然在家庭背景上差距巨大。此外,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1979年,詩人和社會活動人士麥克蕾在黑人女性時尚月刊《Essence》撰文,標題便是「我是女同性戀」。12年後,麥克蕾在紐約市人權委員會工作時遇到了白思豪,當時白思豪是紐約市長的助理。據稱白思豪對麥克蕾一見鍾情,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在被拒絕數次後終於成功「掰直」了麥克蕾,二人在1994年結婚。麥克蕾這樣形容自己的轉變——在遇到白思豪之前,她確實只愛女人。她和白思豪看起來很不同,二人是「非傳統」的一對。從那時到現在,這對夫婦已經結婚26年。婚後,白思豪在民主黨內開始崛起,從為柯林頓政府工作,一直到2013年贏得紐約市長選舉。

實際上,這次女兒被捕不是白思豪第一次遇到棘手的家庭問題。2013年,就在父親白思豪就職紐約市長的前一周,基婭拉發布了一段5分鐘的視頻,披露了自己有吸毒和酗酒的歷史,她整個青春期都在與抑鬱症作鬥爭,這讓父母操碎了心。基婭拉目前健康狀況良好,2016年畢業於聖塔克拉拉大學,目前在一家女權組織工作。弟弟丹特去年已從耶魯大學畢業。

相關焦點

  • 疫情加騷亂,美國亂象恐甚於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
    美國示威者縱火燒警局,火光沖天!2020年還過不到一半,美國已發生彈劾案、新冠疫情、破紀錄的失業率以及黑人佛洛伊德之死引爆的全國示威,不禁令人回想起馬丁路德金恩遇刺的1968年。與當年相比,現今白人家庭的財富是黑人的10倍,顯見長年的財富不均並無改善。而川普的領導能力恐不如當時的總統尼克森,美國何時能夠走出陰影仍是未知數。
  • 美國騷亂的源頭是什麼
    不能迴避的事實是,美國基本上所有的騷亂源頭都和黑人有關,不是這個被警察殺了,就是那個被警察殺了,那麼其他種族就不會被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嗎,肯定不會,甚至處境會比黑人更慘。但是黑人的群體裡面,他出了一個聖人,沒錯,就是馬丁路德金。所有人都知道馬丁路德金,也知道他的名言,I have a dream。
  • 馬丁路德金的前車之鑑:美國黑人天天遊行,為什麼仍然難獲平等?
    導語:在美國,有三個為了紀念對國家有重要意義的個人的法定假日。一個是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日,兩個是紀念亞伯拉罕林肯和喬治華盛頓的總統節,還有一個就是紀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馬丁路德金日。
  • 疫情時期的騷亂是「無聲的語言」,美國黑人被白人精英洗劫一空
    川普的這句話,來自上世紀60年代,南方種族隔離主義者鎮壓黑人抗議活動的言論,美國主流媒體中沒有人願意承認,在美國,對窮人進行掠奪是高度組織化的統治階級活動。最近兩黨達成的2.2萬億美元疫情救助計劃,對佔美國人口多數的工薪階層只提供了微不足道的救助 。左翼活動家道格塞爾溫寫道:「富人掠奪了多少財富?數萬億……?」
  • 1月20日美國金融市場因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休市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19日訊,1月20日(周一)是美國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受此影響,美國股市將休市一日,1月21日恢復正常交易。1986年1月美國總統裡根籤署法令,規定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日,以紀念這位民權運動領袖,並將這一天定為聯邦的法定假日。迄今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作為法定假日的事例,分別為亞伯拉罕-林肯紀念日,喬治-華盛頓紀念日(亦稱總統日)和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金是迄今唯一一位非美國總統而又享此殊榮的人,同時也是唯一享有這一榮譽的非裔美國人。
  • 1968年,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去世後,他的子女現在過得怎麼樣
    馬丁路德金,他是誰呢?其實馬丁路德金,他是一名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他因為黑人運動而出名。馬丁路德金曾經參與過,蒙哥馬利抗議運動,還參與過華盛頓遊行等各大歷史遊行中。他也是百年來最具有說服力的演說家之一,他曾經發布過一個非常多人知道一個演說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 「弗洛伊德事件」背後的美國黑人運動發展史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社會各界人士更是對這一事件廣泛關注和發聲,前nba球星喬丹和漢密爾頓相繼發聲,美國各州更是引起了大規模騷亂,遊行抗議不斷。當然,弗洛伊德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近年來,關於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的衝突就從未中斷過。
  • 美國黑人被跪壓致死引發大規模抗議:馬丁·路德·金的夢太遠!
    01黑人被跪死引發美國騷亂5月25日,一位黑人被警察跪壓至死的視頻在美國瘋狂傳播,並於次日引發了美國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雖然當地警方已經解僱涉事的四名白人警察,但這遠不足以安慰已逝靈魂,安撫那些長期受壓迫、隱忍著怒火的黑人。他們之所以鼓起勇氣反抗,不僅是為了樸素的正義感,更是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被白人警察輕易抹殺,更是為了爭取早該實現的、國家憲法賦予的自由平等。
  • 美國會再次出現馬丁·路德·金 這樣的人物嗎?這三大理由說出真相
    截至到今天,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抗議活動已經持續6天,諸如紐約、洛杉磯、休斯頓這樣的大城市也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很多城市已經嚴重到需要啟動國民警衛隊協助平息騷亂的程度了。壓力如此之大,美國政府已經不堪輿論和抗議,涉事殺死黑人的白人警察已被要求6月1日出席聽證會,或將面臨嚴重處罰,以平息民憤。
  • 美國華盛頓萬人集會示威 紀念馬丁路德金演講57周年
    當地時間8月28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57周年之際,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抗議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這場示威活動恰發生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舉行全國代表大會之後。
  • 馬丁路德金說「我有一個夢想」,黑兄弟卻要特權,能得到嗎?
    作為公認的超級大國,美國陷於「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泥潭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月裡,美國遭受經濟下滑、疫情蔓延、以及「黑白之爭」的多重打擊,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成為了這場混亂的導火索,以一己之力徹底扯下了資本主義虛偽的面紗,有關「種族主義」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發不可收拾的跡象。
  • 一代人逝去,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何在?
    1963年8月28日,沃爾特-卡特坐在華盛頓紀念碑附近的一棵樹上,傾聽了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講。正是那次集會,將美國6、70年代的民權運動推向高潮,獲得了空前成功。他倚靠在距離林肯紀念堂幾步遠的路障上,聽著金博士兒子的講話。上個月,美國民權運動時代六大領導人中,年齡最小的約翰-劉易斯逝世。一代人逝去,但是黑人的處境依舊艱難。卡特說,自己也很難過,雖然演講的措辭變了,可是,問題依舊沒有改變。
  • 韋德文上馬丁路德金
    韋德寫到:「謝謝我的紋身師幫我捕捉到57年前的這個鏡頭: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當著5.7萬人,說出了『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是他於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
  • 弗洛伊德追思會今晨舉行,與會者肅立8分46秒,政要名流家人參加
    明州黑人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殺」引發全美抗議活動,明州阿波利斯市周四下午(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為他舉行了追思會,這是一系列官方追思活動的第一場。與此同時,全美多地市民在抗議期間均舉行了紀念活動。弗洛伊德的追思會上,所有與會者沉默站立8分46秒。
  •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為什麼會演變成嚴重的騷亂?
    縱觀美國歷史,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大的騷亂。1967年美國底特律大暴亂,1968年,馬丁·路德·金身亡引發美國騷亂,1992年洛杉磯大騷亂…2020年美國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大騷亂。看似毫無關係的事情,其實暴亂原因大抵相同,都是美國弱勢群體向美國政府發的抗議,抗議不公平對待,抗議種族歧視,抗議無辜的傷害。
  • I CAN'T BREATHE為何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能夠引發美國的全國性騷亂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警察在一次執法過程中,由於執法過度使用武力結果導致黑人弗洛伊德直接在抓捕過程中死亡,而弗洛伊德被抓捕致死的全過程被路過的一名17歲的黑人女孩用手機全程記錄,並上傳到社交網絡,因此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社會各基層反映激烈,特別是美國人開始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憤怒,也由此解開了美國2020年不亞於新冠疫情的一場大戲——全美爆發大規模騷亂。
  • 弗洛伊德追悼會舉行現場圖 市長跪在弗洛伊德靈柩前大哭 黑人被...
    綜合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殺」引發全國性質的抗議活動,明尼阿波利斯當地時間4日下午為他舉行了首場官方追悼會,全體與會者默立8分46秒,民權領袖在悼詞中痛斥種族不平等。包括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大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民權活動家傑西·傑克遜;牧師兼民權領袖阿爾·夏普頓;代表明尼蘇達州的國會參議員艾米·克羅布徹以及非裔名人凱文·哈特和Ludacris等。一些出席者戴著口罩,組織者也提醒人們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新冠大流行給非裔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
  • 歷史上的今天: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美國遇刺身亡
    1968年4月4日下午6點剛過,馬丁·路德·金在美國田納西州遭到槍擊身亡。這位民權領袖當時在孟菲斯支持環衛工人罷工,在去吃晚飯的路上,一顆子彈擊中了他。送到孟菲斯一家醫院後,他重傷不治身亡,時年39歲。
  • 美國觀察:又一位「弗洛伊德」喪命 白宮加固水泥墩
    同一天,弗洛伊德的首場追悼會在事發地明尼阿波利斯市舉行,而與這位非裔美國人之死相關的另外三名涉事前警察也首次出庭受審,備受全美關注。 弗洛依德首場官方追悼會舉行 三名涉事前警察出庭受審未認罪 當地時間4日,弗洛伊德首場官方追悼會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北方中央大學舉行。
  •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被槍殺,兇手是誰
    當馬丁路德金,發表完演講時,臺下20多萬的聽眾,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掌聲像無盡的海洋此起彼伏。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聽眾的臉上,都流淌著熱淚。這不像一場演講,更像是一場風暴、一場戰役。這就是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當時這場演講,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正因如此,我們才知道了馬丁.路德.金這位偉大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