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又哭又鬧,不是孩子不講理,是父母的教育不對

2020-12-23 星星育兒記

孩子的教育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有不少朋友反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又哭又鬧,這也讓父母感覺到非常煩惱。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有不少父母就想知道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其實導致這種情況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所引起的,只要採用了正確方法就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01父母和孩子看的角度的問題不同,容易引起孩子又哭又鬧

之所以導致很多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教導的最根本原因是由於雙方在看待問題時角度是不一樣的。有很多問題在父母看來並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父母和孩子非常容易發生衝突,而等到雙方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及時化解,最終就會導致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也會導致親子關係受到影響。

但是由於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特別容易,甚至有很多孩子會在父母勸解的時候變得越來越執拗。所以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採用正確的溝通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比如說封閉式提問就是一個特別不錯的辦法,也是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採用的一個方法。

02什麼是封閉式提問?

這種提問方式是需要我們通過提問的方法來把孩子心中的想法給成功的引出來,然後再通過多個角度來分析或者是談孩子,從而引導孩子來把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方面。不給他們撒潑犯渾的機會,這樣也能夠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時候能夠更加順暢。

如果父母直接對孩子進行溝通的話由於雙方的觀點是不一樣甚至是直接衝突的,那麼就會導致溝通效率非常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取得比較好的溝通效果。但是如果通過這種迂迴的方式就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也能夠保證親的關係不會受到影響。

03封閉式提問應該如何體現?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特別容易把事情搞得特別複雜,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對於某件事情產生了好奇的興趣,所以想要觸碰一下這個東西。這種情況在很多時候並不會產生危險,但是在父母看來就會特別複雜。比如萬一傷害到了他或者給他養成了不好習慣,甚至於發生某些潛在的危險都會讓父母感覺到非常擔心。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父母馬上拒絕孩子,而在這個時候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父母,所以只能夠無理取鬧的進行反抗。

所以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夠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如果我們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就會導致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成本變得更高,也更難說服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會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加深。一般來說我們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先忘記這件事情,這樣就不會直接發生矛盾。

採用2選1的封閉式提問有不少父母都反映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無論父母怎麼說他們都好像無法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導致雙方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其實父母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提供2選1式的封閉式提問了,如果我們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項,那麼就有可能導致目前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又延伸出很多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更是讓很多父母都感覺到特別煩惱。

但是如果父母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能夠採用2選1的溝通方式就可以通過選項來進行引導,保證孩子的任何回答都在我們的可控範圍之內。這樣就能夠讓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更加容易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告訴孩子應該獨立爭取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欲望,欲望也是我們進步的動力之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然也會遇到很多他們特別想要的東西,但是在面對這些物品的時候父母要教會他們不能夠隨意向其他人索取,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獲得。如果在孩子得不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通過哭鬧來獲取滿足,那麼最終就會導致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鍛鍊。

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發現孩子又哭又鬧都會通過來滿足他們的方法解決問題,仿佛這種方法能夠讓父母獲得一絲絲清靜。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教育孩子並不是特別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這幾個方法在教育孩子時就是非常實用的,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相關焦點

  • 得不到父母疼愛的孩子,好讓人心疼
    有一次,她試著與父母好好溝通一下,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沒想到當她認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換來的不是父母的思考,卻是父母的鄙棄和責備,父親用略帶嘲諷的口吻說:「現在的小孩都這麼煩人了嗎?早知道不養孩子了」,母親一邊附和父親一邊訓斥她:「別沒事找事了,趕緊該幹嘛幹嘛去」。「父親自私冷血,母親只愛父親,我恨自己被生下來!」
  •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不打不罵,聰明父母三步走,不會再有下次
    從某種意義上講,錢可以滿足一個人的欲望,尤其是當正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對欲望控制不強的孩子,便會採取不合理的手段去獲取金錢。尤其是當是非觀沒有完全建立之前,孩子或許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加之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講述物主權,他們或許覺得拿自家錢的行為並不等於偷。
  • 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在有壞情緒存在的情況下,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 教育不是徵服,父母吼孩子之餘更該反思,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
    文|文兒下面這樣的場景,對老母親們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孩子玩得太投入,可已經很晚了,明明到了該回家的時間卻怎麼都不回,於是媽媽忍不住大吼;◎該寫作業了,可孩子還在看電視,怎麼喊他都置之不理,於是媽媽們沒忍住,吼了孩子;◎早上到了起床時間,
  • 媽媽生病,孩子連杯熱水都不願意倒,為什麼孩子不心疼你?
    醒了之後她感到口渴,便讓剛剛放學回家的孩子給自己倒一杯熱水。沒想到孩子卻拒絕了她的要求。「我在學校裡累壞了,而且還要寫作業,媽媽你自己倒吧」。孩子平淡的語氣傷透了母親的心,不過是讓孩子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倒一杯熱水,連這一個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小美不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忍不住哭了起來。
  • 查理巧克力工廠:沒有不成器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在自己的威利旺卡牌巧克力中放入五張金獎券,得到金獎券的孩子就會被邀請參觀他奇妙的工廠,經過層層的考驗走到最後的孩子就會繼承他的工廠。電影出彩的地方不僅僅是酷炫的巧克力工廠設計,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探討的親子教育。電影用了很多筆墨去描繪五個孩子,用誇張、諷刺的手法來解讀親子教育。其中三個孩子分別代表三個極端,驕縱、好強、蔑視一切,追其根源都是父母在作祟。
  • 父母應該善於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父母應該善於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根據少年兒童理想產生、發展和形成的特點,開展理想教育。例如:幼兒在幼年時期,就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多逗、多與幼兒交談、玩耍,促進幼兒腦和四肢的發育。對幼年兒童來說,重點應該放在:
  • 「你真是倔、不講理」了解他們成長中三個特徵,機靈孩子這樣養成
    ,可還是會免不了被氣得跳腳,特別是對於家有一個「倔強、不講理」的孩子而言。小寶今年4歲半了,在我們家是頭號「倔強、不講理」的孩子。如何「倔強、不講理」呢?前幾天的一個下午,我躲進書房看書,才進去沒多久,就聽到客廳裡傳來小寶慘烈的哭喊聲,我沒有第一時間出去,而是隔著房間的門問:「你們幹嘛?有事情好好說。」
  •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有6種教育方式,父母可能會「毀」了孩子
    可有些時候,上一代流傳下來的,刻在骨子裡的那些傳統觀念,也影響著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就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落個悲劇結尾。案例:「中國式教育」下產生的悲劇林女士家裡的兒子上了五年級,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夫妻倆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就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父母教育的困惑:不打不罵,孩子的抗壓能力如何培養?
    經過近幾年西方育兒理念和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過去我們父母信奉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批評打罵教育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轉而人們開始信奉西方的育兒理念,講究尊重平等,不打不罵的教育孩子。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
    但是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犯一些錯誤,在這個時候小莉總是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小麗發現一個問題,只要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哭泣。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煩惱,覺得自己兒子實在是太過於玻璃心了,其實這種情況和小麗的教育方法是有關係的。
  • 《愛的教育》:不成功的父母,是讓孩子活成自己的模樣
    畢竟,孩子們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成年人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孩子與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孩子們會非常抗拒父母查看自己寫的日記,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記錄了什麼,他就是什麼。孩子的日記,就是他們眼中的世界。
  •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心疼父母,原因在於這四點
    俗話說,如果自己沒有親身養過孩子,就不會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恩情。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豁出自己,但是為什麼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呢?實際在這一點上,還真的不能怪孩子,孩子們不在乎父母,是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根本問題。
  • 孩子承受不起挫折,並非脆弱和「輸不起」,而是怕不被父母愛
    後來再問出來是因為在課堂上被老師批評了,原來的孩子一直是受表揚的,突然當著全班人的面挨說,心裡十分的委屈和難過。親戚聽完後的反應就是「這也叫個事?」安慰孩子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要「輸得起」,但通過與孩子的不斷交流中親戚發現,孩子好像最氣餒的不是老師的批評,而是害怕自己不夠好,不受到老師和父母的喜歡,因此一直困擾在負面的情緒中走不出來。
  • 孩子出現偷錢的行為,父母不打不罵,用這3招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從小到大,父母應該都教育過自己的孩子不要「偷」拿金錢或財物,在需要借用他人的東西時也需經過他人同意,許可後才可以拿。雖然父母多番教導,還是有很多孩子出現過「偷錢」的行為,這種行為也令很多家長崩潰。錢包回來了50塊,小智看到了也很高興,又在吃飯的時候跟兩兄妹說;「媽媽昨天說丟了100塊,是媽媽數錯了,不是100而是50塊。」這個時候妹妹聽到這個表情已經不害怕了,倘然了很多,看哥哥沒反應,小智又說:「應該不是家裡的人拿的,應該是進了小偷,我們直接報警好不好?」
  •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不吼不叫教育片:「在挑剔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苛責;在敵意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爭鬥;在諷刺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羞怯;在侮辱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愧疚;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自信;在讚揚中成長的孩子 學會自賞;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這位媽媽每個月的工資是2700元,6年攢了3萬元,原本打算給孩子上學用。如今卻被孩子花光,吃飯都要成問題。看不見媽媽的辛勞,隨意揮霍媽媽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這樣的孩子讓人氣憤的同時不禁思考:為什麼有些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關?養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道德綁架,孩子生來並不欠父母什麼。
  • 孩子是個「愛哭鬼」?父母的育兒之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一些父母面對嚎啕大哭的孩子,恨不得堵住自己的雙耳,來一個「耳不聽為靜」。當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愛哭鬼,父母要操的心可不比那些操心孩子調皮搗蛋的父母來得少,光是讓孩子停止哭泣,就感覺去了自己的半條命呢。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每當自己哭泣的時候,都會引來父母的關注,這種方式逐漸成為了孩子吸引父母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孩子長大以後,父母不僅僅要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還要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難免有是會忽略孩子,導致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0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他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所欲為的,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愛他但絕對不是處處都以他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會被拒絕的。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任性到克制的過程。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所以,3歲後,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說「不」的藝術。
  • 幾招正確培養孩子挫折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敢於對暴力說「不」!
    這位朋友任教於某所初中,因為不是重點學校,所以學生也魚龍混雜,社會上的小混混也很多。朋友告訴我,之前在課間的走廊上看到班裡一個瘦小的男孩子,被若干同學追打,恰好朋友在走廊經過,於是藉助老師的威嚴,這個孩子倖免於這次災禍。彭老師聽到這裡,想問一下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傢伙在那個父母們,這個挨打男孩子存在一個什麼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