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空間數位化預演商業運營?今天我們不聊技術

2021-01-08 樂居財經

兩年前,在日本街頭的一本商業雜誌上,我們無意間看到了一則廣告。

一家商場通過購物車來監測消費者的遊逛動線、遊逛速度、停留時間等,進而為商品陳列、賣場動線規劃、業態選品提供決策依據,時至今日這則廣告當中的圖畫還記憶猶新。

它當時給我們的啟發不僅在於分析結果的顆粒度之細膩,更是依靠技術思維去解決商鋪價值提升問題的思維本身。

實體商業掀起數位化浪潮的這兩年中,實體商業人更多地從理論上解釋其有效性,而未見更多實際案例提供具體細節以及效果對比。

今天,RET睿意德建築規劃總監朱博及策略顧問譚嘉昕想根據過往兩年的空間數位化服務經驗,利用真實的服務案例與大家分享數位化在商業空間規劃設計中的應用,並期待引發大家的更多探討。

空間規劃利用數位化做什麼?

降低改造試錯成本

對於不同類型商業項目的空間規劃,開發企業現階段面臨的難題通常可以歸納為以下3點:

1.對於城市新區項目來說,由於城市發展還不成熟,常常無法依據現狀條件去預見未來城市的發展軌跡

2.對於城市舊改項目來說,現狀物業條件很難大幅調改,那麼如何精細化地優化平面、從而最大化提升商鋪價值成為難題

3.業態規劃階段,單純依靠多年不變的布局邏輯,已經不能滿足現有品類租金價值最大化和消費者遊逛體驗的需求,因此難點在於如何將業態精細落位

這些問題實際上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的問題。這就是「空間數位化」發揮作用的地方:它可以幫助我們預見未來、模擬未來。

「空間數位化」概念離不開數字孿生技術。數字孿生起源於工業領域,試圖解決實體試錯導致的低效問題。其方式是以數位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對象,模擬對象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並對產品製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虛擬仿真,從而提高製造企業產品研發製造的生產效率。

而在空間規劃領域,數字孿生從初期也可以理解為數字模擬,即模擬未來空間可能發生的狀態,同時在運營過程不斷為模型投射數據,從而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線下商業作為實體空間,具有建設慢、改造難、成本高的特點,而空間數位化本質上就要降低試錯的成本。

應用場景A:

為新區大型文旅項目提升「遊逛感」

對於這件事,傳統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實地走一遍。

然而,此項目跨度長、體量大、內部動線多,此時僅憑藉傳統商業經驗將無法準確高效地發現每個需要提升的部分,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財力成本。

這個時候我們轉變思路,在商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算法工具,模擬了消費者在場內的運動軌跡,通過大量的樣本計算,實現了「在現場」,最大程度地挖掘可提升價值點。

1. 圖中外輪廓內的部分是我們的商業部分,內部單獨的圍合式體塊代表的是我們的商業建築

計算時間:5分鐘、15分鐘、25分鐘結果

人流模擬最終效果圖

基於這樣一個成果,我們能夠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信息?舉個例子:

就選取區域分析,憑藉傳統經驗我們會發現該區域與主入口、主動線的連接相對較好,理應可達性好、聚人能力強。

但經過計算,我們發現了與傳統商業經驗判斷的衝突點。

該區域顏色偏冷,並未如經驗所判斷的具備很強的聚人能力和可達性。深入研究後我們發現,該區域中心部分的商鋪延伸出了很多分叉口,對人流的聚集性存在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調整該區域商鋪的位置,利用公共空間打造節點廣場,提升人流的聚集性,對周邊商鋪的商業價值也有較好的優化作用。

在使用空間數位化的工具之後,可以更加完善、直觀地了解整個地塊的交通情況,從效率、準確性層面均具備較大價值。

應用場景B:

優化動線及業態,提升整體商業價值

這是一個位於一線城市核心區的商業綜合體,本體條件較為優質,核心要解決的是優化動線、商鋪劃分及業態規劃,從而提升項目的租金水平,最大化發揮其商業價值。

基於這個目標,我們從空間動線和業態規劃兩個層面給予提升,與此對應的,我們分別研究了可達性和穿行度兩個指標。

可達性的概念相對好理解,代表這個區域到達的難易程度。

穿行度的含義是這條道路被客流穿過的可能性,穿行度越高,代表這條道路被穿過的可能性越高,同時也意味著,周邊商鋪的被瀏覽機率也越高。

具備高曝光價值的鋪位就可以優先布置如零售、輕餐等隨機性消費的業態,以及相對強勢的品牌資源,對於價值相對較低的商鋪,則儘可能填充目的性業態。

空間及動線的優化(可達性分析):

左側為分析圖,右側為規劃圖

從常規經驗判斷,紅色框內的動線與周圍動線的可達性理應保持相當的水平,但經過計算後可以明顯地看出選定區域的可達性並不高。

為了探究造成差異的原因,我們回到項目的規劃圖紙,發現該區域的天井和一些設備設施對這條動線的影響最大,這些硬體會無形中增加消費者的步行距離和心理距離,固然會造成可達性的差異,因此也建議業主對此作出調整。

業態規劃的建議(穿行度分析):

左側為分析圖,右側為規劃圖

傳統的業態規劃依據經驗完成,但這種方法更多的是基於比較深入的品牌溝通基礎,以及對於空間有很熟悉的了解。

商業定位、業態規劃往往處在項目前期,憑藉傳統經驗做出的判斷仍然是相對模糊、相對粗略的。當我們利用到空間數位化的工具,通過算法可以實現顆粒度精細化,我們可以精確評估每一段具體的可達性和穿行度。

數位化的工具減少了資源在業態規劃時的浪費和誤判,對於經營方來說,整體的租金水平、消費者的遊逛體驗感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應用場景C:

輻射能級和規劃布局

我們曾利用空間數位化解決一個二線城市新區綜合體的商業定位問題。

常規解決項目站位的辦法,會進行大量的規劃、市場、本體等多方面的研究。然而,新區的發展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憑藉區域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可能會出現誤判的情況。為了減少誤差的發生,我們通過數位化工具去為我們的結論予以論證和支撐,同時也審視整體規劃的方向與城市空間的契合程度。

基於這個議題,我們結合了規劃、市場等多方面情況,主要從可達性和可視性兩個維度探尋空間層面的機會點。

可達性研究:商業站位以及布局的建議

城市核心區域道路分析

圖中每條線段代表的是一條城市主幹道

首先,我們基於整個城市的核心路網研究了可達性,發現城市交通最為關鍵的道路(圖中顏色最紅的線段)與我們地塊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從客流的導入層面以及城市商業價值的延續其實是不夠的。基於這樣的信息,我們重新梳理了本體及周邊的資源,將目光聚焦於項目所處的區域,而整個商業的站位也在此之上。

地塊周邊3km道路分析

其次將視角聚焦,我們看到項目東側道路的可達性要高於項目南側,那麼對於商業的布局和開口方向,就應該考慮沿著東側道路排布。

可視性研究:重要節點的設計思考

結合可視性的研究可以發現,地塊東南角的可視效果最好,在此應該更多的去打造景觀節點、昭示性的建築標識等等。

在這個案例當中,數位化工具為我們的決策從城市空間層面給予了論證和支持,彌補了新區發展不明朗的現狀。

應用場景D:

存量項目冷區改造、客流引導

對於存量調改項目來說,核心需要對場子進行問題的診斷,大體分為經營、空間、客群等層面的研究,通常情況下,涉及到業態內容的大調整,將會優先利用場內消費數據、客群問卷、大數據等方法,去挖掘可提升的內容。

而當我們結合空間數位化之後,往往可以發現更多新的價值點,實現更加精細化的提升。基於商業經驗與數位化工具的結合運用,主要從空間動線的優化、業態品牌的調整兩個方面發現可提升內容。

空間動線的優化:

在某改造項目中,我們結合人流運動的預測模型,在主入口投放500個小人。在自由運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客流從主入口向前廣場的導入相對順利,但從前廣場先商業內部的引導過程中,轉化率不高,綜合分析我們發現,黃色框線區域的商鋪對於道路的壓縮過大,增強了消費者心中的壓迫感。

針對此現象,可以利用曲線化的處理,捨棄部分商業面積,結合儀式感的場景,實現客流的目的性引導。

業態規劃的調整:

穿行度分析和可視性分析

利用穿行度指標和可視性我們可以發現場內的商業冷區。結合經營的情況,可以考慮在業態品牌層面更多調整為主力店、銀行等目的性業態,同時對於可視價值較高的區域,以零售、輕餐水吧等隨機消費業態為主。

空間數位化

應用有邊界

總體來看,空間數位化在商業項目規劃選址、業態規劃、動線診斷優化等方面提供了高價值的決策依據,但需要強調的是,理解空間數位化的第一步是認識到其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來源於兩方面:

一是對於商業項目來說,社會、經濟、消費者價值觀等要素會對實際商業運營影響巨大,而要將這些抽象要素轉化為數學語言,現有數位化技術仍存在一定障礙。

例如,位於相同鋪位的不同主力店,其客流拉拽力可能完全不同,而這種來自品牌與消費者的影響因子在機器輸入層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的判斷。

二是驗證過程的滯後。

對於規劃建設中的商業項目,機器預測結果與最終實際效果之間存在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在瞬息萬變的商場則有可能導致不同的決策。

因此,在可見的未來,空間數位化仍然嚴重依賴人的經驗判斷,計算生成的數據本身沒有意義,需要經驗豐富的商業人士重新清洗、提煉、交叉分析數據,同時結合市場、品牌與消費者進行二次驗證,最終得出可行性較高的決策建議。

商業空間數位化不應僅僅停留在工具思維,其核心仍是對於商業的深刻洞見。

商業的魅力在於「變與不變」,只有依靠人與技術的雙重加持,空間數位化才能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

總體來看,空間數位化的工具在業態規劃、動線診斷優化、商業項目規劃破局層面,均具備提供高價值的作用和能力,但數位化工具在實操方面不是靈丹妙藥,不能解決所有的商業運營問題,我們需要保持審慎的態度,結合過往的商業經驗綜合考慮。

相關焦點

  • iNED × 空間原力丨從物理空間到數字空間,商業地產行業的數位化
    「數位化」的旅程就橫跨了幾個世紀——1679年,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位;1946年,馮·諾伊曼發明計算機……直到今天,人們的世界已經被以「0」「1」編碼的信息包圍,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產行業所關注的重點也正在從「鋼筋水泥」向智慧資產管理和數位化空間運營轉移。
  • 第四屆中國智慧商業與數位化運營高峰論壇:數位化賦能智慧零售
    聯商網消息:9月20-22日,由中國電子商會商業信息化委員會、中國零售CIO俱樂部、《智慧零售與餐飲》主辦的「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商業與數位化運營高峰論壇暨2018智慧零售主題體驗展」在石家莊圓滿召開,與會代表近400人參加了本次大會,業界大咖以「數位化賦能智慧零售&新零售」為主題,碰撞觀點,相互啟迪、共同推進。
  • ...年研究總結數位化轉型:僅15%用數位化創建新商業模式;一線員工...
    本篇文章將數位化轉型分為客戶體驗轉型、運營轉型、商業模式轉型、數位化平臺轉型,覆蓋到企業運作的方方面面。文章表示,數位化轉型並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有組織和商業模式上的,尤其強調一線員工在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同時也提到了大量優秀的轉型案例,供企業管理者參考。
  • 論壇 | 數位化時代的商業賦能
    非常感謝華商基業的邀請,其實我對於績效改進的理解和啟蒙,還是來自華商基業很多年之前的公開課,它對我今天的影響還很深遠。今天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聊一聊支付寶大學、淘寶大學在數位化企業賦能的思考和實踐。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產品為王」,有人說「渠道為王,品牌為王」,有人說「技術為王」。到底今天有沒有什麼真正的「王中王」?我們自己的判斷,今天有兩個東西大概率不會錯,第一,誰離消費者越近,誰的主導權就更強。第二,誰掌握的數據越多,誰的主導權就更強。關鍵問題是,我們自己的企業離消費者近不近?我們離數據近不近?很多做to B 的企業,問我們能不能用to C的方式去做to B的營銷。
  • 及刻商業觀察: 10個關鍵詞,說透這一年商業地產運營
    及刻熱場特別策劃「盤點2020」,從這一年陪伴及服務商業地產的實踐經歷出發,用10個關鍵詞,串聯起2020年商業地產運營的問題、現象、創新,透視商業形態的變遷和趨勢,希冀通過回顧,找尋連接未來的脈絡。新技術的鋪開,必將帶來新一輪的商業形態升級。在商業地產領域,「智慧商圈」將從圖景加速變為現實。華潤萬象天地便在今年9月率先上線「AR逛街」,依託5G、AI等新技術,商業地產可以圍繞零售數位化及用戶體驗創新,為用戶帶來近場、在場、離場全鏈條的全場景智慧服務。
  • 微軟與中國小冰合作,用本地化AI打開行業數位化增值空間
    沈向洋在本次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強調,獨立的小冰成為了本地化AI產品和技術,最大的收益在於本地化的運營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特別是與本地合作夥伴與客戶的聯合創新與運營,正在打開行業數位化的增值業務空間。打開行業數位化新空間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具備創造性工作的能力,這將如何轉化為商業價值?或者說轉化為什麼樣的商業價值?這是小冰所代表的創造性人工智慧技術與產品所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還是在微軟小冰時代,小冰就已經在商業化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嘗試,特別是在ToB領域的商業化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 億店雲產品總監:做透用戶連接,用數位化升級商家智慧收銀+運營
    加入億店雲創業兩年半,我們聊到過他曾經主導設計的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獲得「2012年中國紅星獎」,也侃侃而談過他曾經的做過的千萬級社交電商平臺,但更多的,是用他專業、細緻、敏銳的產品思維,聚焦億店雲產品的發展脈絡,討論如何通過數位化工具,幫助商家做透用戶連接,做足用戶全生命周期,升級智慧運營。以下為小編整理的對這位資深產品總監的專訪。
  • 愛德數智 高管峰會 | 點燃北上廣深 釋放房企數位化發展新動能
    房企大運營體系要怎麼落地?如何實現經營數據的分析、經營指標的調整、項目計劃和現金流管控自動化更新?數位化時代賦予的發展機遇要怎樣抓住?成為了眾多地產人不停思索的問題。張松濤 愛德地產研究院《未來可以預見嗎》完全預見未來,是不可能的,疫情已經告訴全人類,不是所有東西都能預見。但是如果我們能在經驗的基礎上,加上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再藉助科學的手段及時預測出未來的問題,達到提前防範做預演、預警、預控,這就是一定範圍內的預見未來。
  • 零重空間、新奧數能、昌榮數字、精碩科技:傳統企業,如何數位化
    文 | Kristen企業面臨增長難題,數位化轉型成為必走之路,那麼,怎麼走?成了所有品牌最為關心的問題。12月6日,Morketing Summit 2018全球營銷商業峰會,昌榮數字CEO嚴友松、零重空間總經理張北、新奧數能市場傳播副總裁賈濤、精碩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王凱航進行了《數位化轉型與品牌塑造》的圓桌討論。
  • 商業地產面臨數位化轉型 房企:需擁抱趨勢顛覆自己|中國商業地產...
    有觀點認為,企業要擁抱趨勢,數位化是未來,不管戰略驅動還是經營驅動,要最終落實下來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也有觀點認為,今天商業地產的技術應用解決的是管理效率的問題,經營的效率和消費體驗還需要一點點改變。聚焦「雙循環下商業地產的機遇與挑戰」,探尋行業「新戰略、新消費、新運營、新機遇」,共謀後疫情時期商業地產的新方向。
  • 2020逆境破局,商業空間的重塑與升級
    2020 China Mall Show上海國際商業空間博覽會將聚焦餐廳、酒店、辦公、購物中心、商超百貨等商業空間,運用產業鏈積累的豐富資源,挖掘行業潛在市場,打造商業空間建設與運營的一站式採購平臺。8月12日-14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China Mall Show邀您一起開啟這場探索商機之旅。
  • 易路構建了一副怎樣的全景數位化藍圖?
    而在今天這樣一個數位化時代,企業組織變得越來越快速、敏捷,也在催生著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人在企業組織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能動,對創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王天揚認為,在今天的企業組織中,人的主觀能動性,需要被激發和被賦能,而不僅僅只是作為資源被使用,這需要人力資源部門積極發揮作用。
  • 銳力之星專訪特輯|WebEye徐健:數位化服務迎來巨大增長空間
    2015年6月徐健帶領團隊正式創立WebEye南京網眼,致力於用最好的技術連接世界,幫助所有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增長。新機遇下的大變革徐健說到,他看到數字經濟帶來的是速度與顛覆,新技術、新流量、新場景給我們帶來了效率更高的顛覆性發展機會。
  • 王永平:商業地產要以現金流為核心、運營為中心
    「不止是年輕消費者比以前更活躍了,連原本不觸網的中老年客群也成了線上消費的生力軍。」進入後疫情時代,商業地產市場亦受宏觀經濟復甦的積極影響,需求正逐步恢復。「各種體量的購物中心客流恢復程度高達七八成,有的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甚至在銷售額上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王永平分析道,我們不止要看到疫情對商業地產造成的直接影響,更要看到中長期影響。
  • 賽對話|如何理解數位化轉型與商業模式之間的關係?
    ━ ━ ━ ━ ━Q王賽:你的定義中有兩個關鍵點——數位技術以及商業模式。那從你的角度看,如何理解數位化轉型與商業模式之間的關係?數位化轉型到底是改變一個運營效率,還是改變系統的商業模式,你如何理解這個商業模式?
  • 怎樣從0到1成功數位化轉型?賺不到錢的數位化都是耍流氓
    怎樣才算成功數位化轉型? 談起這個話題,可能得上演一出21世紀版的哈姆雷特舞臺劇——1000個人心中,就有1000個不同的見解。 人們對待數位化轉型,喜歡用賦能、智能、雲計算、中臺、顛覆、轉換、融合、重構、升級等各種冠冕堂皇的詞語來形容數位化轉型是什麼。
  • 10個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案例 - 熱點 - CIO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新...
    日產,高士,Sprint等企業的CIO們正在推動各自的數位化項目,以期獲得業務的增長和運營效率的提高。下面的這些數位化轉型案例詳細介紹了IT領導者的戰略、實施方法和面對的挑戰。   各個公司正越來越多地推出數位化計劃,以擴展或構建數字功能,期望提高業務效率或收入增長。
  • 張家鵬:13個問題,辨析商場數位化「彎路」與「正途」
    疫情期間,我們推出【戰『疫』行】專題,對朋友們關注的問題以及趨勢方面的研究予以解答和交流。 今天是此次專題的第二期,主要與讀者朋友們交流購物中心數位化轉型的一些思考。
  • 鋪就商業街區數位化轉型之路:黃浦區召開數位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研討會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數位化浪潮的來臨也為城市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機遇。為了探討黃浦區商業區數位化轉型之路,12月4月下午,黃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舉辦「數字經濟2.0-新型數位技術賦能傳統行業」閉門研討會。
  • 酷家樂X金意陶王櫟童:行業破舊立新之際,用數位化運營重塑家居零售
    王櫟童:目前很多終端經銷商也在用小程序引流、社群運營、線上直播等,但他們只是把傳統的形式用數位化方式表現出來,不是真正的數位化運營。這個時候需要廠家去系統地規劃和搭建平臺賦能經銷商,做好三方面的準備:①新的銷售邏輯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