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鹿產業第一縣」的脫貧「三字經」

2020-12-23 新華社客戶端

▲西豐縣一家鹿業企業養殖的小鹿在吃奶(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在西豐縣一家鹿產品經銷店裡拍攝的鹿茸製品(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孫仁斌)11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準·穩·遠:一個貧困縣的脫貧「三字經」》的報導。

深秋的遼北,草木蕭疏,寒意漸濃。

在以往,東北大地已快進入「貓冬」的時節,但在鐵嶺市西豐縣的鄉村裡,卻是一派繁忙景象:扶貧車間裡,人們在流水線上往返穿梭;蔬菜大棚裡,農民們忙著澆水施肥;就連一個個普通的農家院裡,也是鴨鵝成群,熱鬧非常……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再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住人們奔向小康生活的澎湃激情。推開一扇扇門,走進曾經被貧困所束縛的人家,我們感受豐收的喜悅,也探尋這個曾經的貧困縣的脫貧「秘訣」。

對症開方效用大

特色產業富農家

檢查完鹿舍裡梅花鹿的生長情況,42歲的西豐縣福利圓鹿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樹輝又來到儲料倉,「冬天就要來了,得做好營養配餐,梅花鹿冬天雖然不生茸產崽,但不做好飼養和管理,會影響來年的高產。」張樹輝說。

張樹輝合作社下屬的育才種鹿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梅花鹿繁育中心。養殖梅花鹿23年的張樹輝近年來和當地政府籤訂協議,把鹿場打造成扶貧產業,釣魚鎮把30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梅花鹿養殖項目,帶動超過500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西豐素有「中國鹿產業第一縣」之稱,人工飼養梅花鹿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地的梅花鹿存欄量佔到全國的25%。2000年,西豐縣被確定為遼寧省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174個行政村中有120個是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958名。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當地經過審慎謀劃,把目光聚焦在特色產業上。「脫貧攻堅還是要精準施策,結合本地產業特點,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不注重自身優勢盲目上馬項目,往往造成同質化競爭,對貧困戶和扶貧資金,都會造成損失。」西豐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遲澤光介紹說,除了鹿產業歷史悠久,當地的柞蠶產量佔全國的30%,還生產人參、五味子、地龍骨等500多種藥材。西豐縣先後聘請了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團隊編制了生命健康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茅臺、東阿阿膠、吉林修正、天士力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西豐。

鐵嶺鹿寶堂藥業集團是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生產鹿系列功能食品。建檔立卡貧困戶譚貴寶在辦公室裡熟練地操作著微商後臺系統。雖然由於先天性殘疾身高較矮,但譚貴寶通過在公司管理微商平臺,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全縣中藥材種植年產值1.5億元、山野菜種植年產值1.5億元、設施農業年產值2億元……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鄉村「土貨」,卻為貧困戶致富增收擎起了一片天。

扶貧車間開進村

農民有了聚寶盆

機器轟鳴,流水線上絲線飛舞。4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紅香站在操作臺前忙碌著。休息時,她和記者講起她家的脫貧故事。張紅香家住西豐縣安民鎮志誠村,婆婆患有心臟病,常年吃藥治療,公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正上高中,為了補貼家用,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賺錢,仍是入不敷出。張紅香以前只能守著幾畝薄田,在家照顧公婆、照看孩子。

「我要是能出去打工賺點錢,生活還能改善點,但家裡這個情況,哪也去不了。」張紅香回憶起當時的生活,不由得嘆了口氣。「一到孩子開學、逢年過節,就得低著頭去跟親戚朋友借錢,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一家人生計成問題,住房年久失修,也根本無力顧及。

最近幾年,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村裡投資5000萬元建起遼豐襪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建在了家門口,張紅香被政府推薦到企業做工。「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從家裡到工廠走路不到5分鐘,照顧家人、上班掙錢兩不誤,可解決我家的大問題了。」談到現在的生活,張紅香高興得合不攏嘴。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張紅香家建起了三間大瓦房,兒子明年就要考大學了,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通過產業扶貧資金入股、開設公益崗位、企業招工等形式,實現了全村貧困戶均可受益,穩步脫貧,我們村也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志誠村黨支部書記郭友義說。

「這裡的人很勤勞,也很熱情。我決定在這裡開設工廠,幫農民一起致富。」在振興鎮的寶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福建商人張國斌說,他已在當地經營3年,面向全縣香菇種植戶收購香菇,製成香菇醬、香菇乾等銷往全國。

「我們鎮是遠近聞名的香菇種植大鎮,原來沒有冷庫和生產車間,只能出售鮮香菇,趕上行情不好,農民損失慘重。」振興鎮黨委副書記宗鑫說,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鎮裡建起了食品廠、冷庫,聘用不少貧困戶到工廠做工,既發展了香菇產業,也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

據了解,西豐縣目前已建設7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數百人,年人均增收2.5萬元。當地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等工程,確保了全縣貧困人口每人有兩個以上產業項目收益的疊加,僅2020年全縣295個產業扶貧項目實現收益2031萬元。全縣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751元,提高到2020年的9501元,收入是原來的3倍多。

貧困村身價百萬

產業興旺奔小康

走進西豐縣陶然鎮登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藺長軍的家,小院裡熱鬧非凡。新收穫的玉米堆滿了倉房,豬舍裡肥豬滿圈,牛棚中兩隻奶牛悠閒地吃著草料,10隻白鵝見家裡來了陌生人,警惕地鳴叫著扇動翅膀。「多虧了村上幫忙聯繫了4萬元貸款,買了豬崽、牛犢,現在母豬下了豬崽,牛犢也長大了,鎮裡還免費給咱貧困戶一家10隻雛鵝,還給發飼料補貼,眼瞅著豬牛鵝都能賣錢了,苦日子可算是熬到頭啦!」63歲的藺長軍咧開嘴笑。

藺長軍的老伴患有肺心病,動手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債臺高築的老兩口成了貧困戶。這幾年,政府的幫扶政策讓老兩口臉上漸漸多了笑容。「加上地裡種的10多畝玉米,一年收入5-6萬元不成問題。誰能想到,窮了大半輩子,到老了一年能收入這麼多錢。」

2018年,西豐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到2019年末,全縣120個貧困村全部銷號,39181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20年,這個縣已實現全面脫貧。

永安村的柞蠶養殖、青山村的暖棚、聯合村的肉牛養殖……採訪車行駛在金星鄉的鄉間公路上,村莊裡各具特色的富民項目映入眼帘。「這幾年的脫貧攻堅戰,讓每個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也持續壯大,好多原來的欠債村帳戶上有了存款,貧困戶脫貧了,村集體也富裕了。」金星鄉黨委書記王利國感慨地說。

在扶貧產業謀劃和資金投入上,當地堅持強基固本,建立起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為實現產業興旺,實施鄉村振興打下基礎。2016年以來共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5304萬元,發展產業扶貧項目295個,實現了「鄉鎮大扶貧產業項目全覆蓋,行政村小扶貧項目全覆蓋,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入戶產業項目全覆蓋」,使各村都有了百萬元以上的村集體資產,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產業興旺打下了基礎。

「讓鄉親們脫貧不是最終目的,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夯實村莊的產業基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讓全縣每個村都有鄉村振興的底氣、動力和能力,是我們統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說。(完)

相關焦點

  • 上高縣南港鎮:產業扶貧「加速度」 群眾脫貧有路子
    近年來,上高縣南港鎮堅持產業進村、扶持到戶,以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為落腳點,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和養殖業等,培育了一批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扶貧產業,幫助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高山茶成了致富「金葉子」。
  • 「我的扶貧故事」將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路上|從江縣谷坪...
    2019年6月10日,機構改革後增派州直單位幹部輪戰駐村決戰脫貧攻堅,增派我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谷坪鄉谷洞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幹部。這已是我第二次到從江縣開展幫扶工作,第一次是十年前的2009-2010年到從江縣西山鎮開展黨建扶貧工作。
  • 江西于都縣潭頭村第一書記:總書記牽掛老區「脫貧摘帽」
    走進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的蔬菜大棚,翠綠的絲瓜長勢喜人,駐村第一書記肖桂花樂呵呵地給記者介紹。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于都縣,實地考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展情況。在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總書記聽取園區人員介紹當地的蔬菜產業發展情況,還拿起桌上的蔬菜細細察看。
  • 羅城群眾慶祝整縣脫貧摘帽
    11月20日,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點「仫佬家園」社區,搬遷群眾用仫佬山歌齊唱自編山歌,慶祝該縣整縣脫貧摘帽。當日,自治區政府網站公布了包括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在內的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在慶祝整縣脫貧摘帽的同時,羅城廣大幹部清醒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大家表示要以此為契機,積極謀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 甘肅廣河縣:抓實黨建引領 決勝脫貧攻堅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程小旭□馬俊曦)廣河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縣內礦產資源貧乏,旱災、雹災等自然災害頻繁,是國列、省列的扶貧開發重點縣。2020年2月,廣河縣實現脫貧摘帽。
  • 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 因勢利導推動脫貧攻堅——秀山縣狠抓產業...
    2015以來,秀山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圖為秀山縣石堤鎮高橋村,柑橘大豐收,農戶笑開顏。脫貧摘帽以後,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持續深化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圖為秀山的茶葉產業。
  • 【脫貧攻堅】阜城 「產業指導員」成為脫貧好幫手
    【脫貧攻堅】阜城 「產業指導員」成為脫貧好幫手 2020-05-07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勝縣:一個農業大縣的脫貧奔康答卷
    在嘉陵江出川段面清平鎮南溪村,35歲趙紅瓊從打工妹到創業者,再到甘蔗基地業主,5年來一路高歌猛進的人生軌跡,敘寫著當地村民在政府幫扶下發展產業致富的生動故事。  武勝嘉陵,曲流迴腸。溯江蜿蜒而上117公裡,烈面鎮漢初村當時的第一書記舒濤帶領村民發展晚熟柑橘、中藥材、生態水產和優質糧油四大產業,建成5個水產養殖基地,種植沙參、瓜蔞、優質水稻等,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 一位縣委書記的脫貧攻堅手記:決勝整縣摘帽的日子
    我和鎮村幹部一起,研究制定了基礎設施、搬遷改造、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規劃,並根據幹部能力情況,對工作任務進行了重新分配,駐村工作隊長吳琴主攻搬遷改造,第一書記王青山負責產業建設,村黨支部書記彭濤接手基礎設施……任務清單公示在外,完成情況細化到天,幫扶幹部個個有事幹、人人有擔子。
  • ...運輸廳從江縣加勉鄉脫貧攻堅指揮部聯絡員、前線工作隊副隊長潘...
    晚飯後,漫步於從江縣加勉鄉新修的通村柏油路上,來往的村民有說有笑、蘆笙堂上載歌載舞、梯田水渠蜿蜒盤旋,通村路、通組路、產業路、串戶路如同白色彩帶纏繞於村村寨寨之間……?加勉鄉變美了、村民也變開朗了。而回望四年來的幫扶路,不禁感慨萬千。潘昌明走訪群眾。
  • 從江縣狠抓「網絡扶貧」助力脫貧摘帽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括從江縣在內的貴州省9個深度貧困縣宣告摘掉貧困縣帽子。從江縣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之一,自2016年以來,在商務部、中國貿促會和省州的關心支持下,從江縣著力加快推進電商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從江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打造了4個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基地)。入駐淘寶、京東、拼多多、郵樂購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網店數量達612個(其中企業店鋪29家),線上銷售的從江「網貨」達40餘種。
  • 河北省隆堯縣:集聚企業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位於河北省邢臺市的隆堯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農業基礎較好,盛產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縣,圍繞這一有力條件隆堯因地制宜的發展產業,形成了以今麥郎集團為龍頭的食品製造、以遠大閥門為龍頭的裝備製造和以三廈鑄鐵炊具為龍頭的灰鑄鐵三大主導產業。三大產業共同發力,快速推動隆堯的經濟發展。
  • 和政縣: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
    原標題:和政縣: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和政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李宏鵬說,綠色脫貧是全縣脫貧攻堅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路子。  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全面提升扶貧成效  和政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圍繞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以決戰決勝、背水一戰的勇氣,舉全縣之力,集各方之智,下足繡花功夫,打出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措施的組合拳,於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 產業發展助脫貧,屋場懇談解民憂——衡南縣譚子山鎮炮公村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縣人大和新華書店等後盾單位及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扶下,炮公村大力發展產業,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該村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硬化了大部分通組公路,完善了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齊全的村綜合服務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全村貧困戶已全部摘帽。
  • 我省33個縣(市、區)脫貧摘帽
    至此,全省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佔貧困縣總數的54.5%,與全國貧困縣退出進度大致相當,為確保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全勝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8年我省13個州(市)的33個貧困縣(市、區)申請退出。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嚴格按照國家關於貧困縣退出的標準、程序和要求,從嚴從實,周密部署,認真組織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
  • 黨建引領+產業驅動 助力興國江口村高質量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定點幫扶興江鄉脫貧攻堅工作中,縣自然資源局精準發力、集中火力到江口村啃下這塊「硬骨頭」,與興江鄉黨委、政府一道,幫扶幹部盡銳出戰,拔窮根、上項目、建產業,硬是讓這個曾經破舊的貧困村、「問題」村,闖出一條條高質量脫貧攻堅的嬗變之路。
  • 深圳大鵬幫扶巴馬實現整縣脫貧
    2016—2019年間,巴馬縣5 2個貧困村、61969個貧困人口脫貧出列,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24%。近兩年,巴馬的GDP和財政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更是排到了廣西前列。2019年,巴馬在廣西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好」的最高等次,在河池市績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 產業花開幸福來——白銀市脫貧攻堅產業開發專責組工作紀實
    產業花開幸福來——市脫貧攻堅產業開發專責組工作紀實  白銀日報記者 馬曉微  產業扶貧是我市脫貧攻堅措施中的一張王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實現持續增收,從而徹底拔掉窮根。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高位推進,經過全市上下苦幹實幹,我市產業扶貧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鄉村振興探索了路子,奠定了基礎。
  • 禪城區全力協助涼山三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區柱明表示,禪城將用真情、出真招、下真功,紮實做好各項幫扶工作,全力協助涼山三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普格縣特爾果鄉稻漁共生農業產業園,禪城區黨政代表團聽取了當地鄉幹部的介紹。過去幾年,在禪城區駐普格縣扶貧小組的牽頭下,這個脫胎於舊河灘的農業產業園,藉助禪城幫扶資金和社會發展經驗,從無到有,一步步壯大成為涼山腹地的「聚寶盆」。
  • 撬動金融槓桿 助推產業發展 商都縣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信貸...
    撬動金融槓桿 助推產業發展 商都縣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信貸支撐 2020-11-30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