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到,且品元稹的詩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

2021-01-08 阿山的詩和遠方

一年一度的小寒今天又到了,天氣是越發的冷了,而離春節越來越近,年味也更濃了。筆者不由想起小時候讀到過的唐代大詩人元稹詠小寒的詩《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這裡且試著解讀此詩,聊以取暖,迎接人生的春天。

前言

之所以選擇元稹的這首詩來解讀,我這裡有一個緣由。

1月5日早上起來,本人看到手機裡有國家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的關於小寒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元稹這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詩,於是轉發該文章到高中的同學群中,沒想到引來一段小插曲。

同學群中有從事科研工作的白科(同學都這樣稱呼他)問我:「這其中大呂二字啥意思呢?」

我籠統地回答說:「古代十二律中有黃鐘大呂,分別指十一月和十二月。」

不多一會,另一位在某大學裡當老師的李同學發表評論說:「十二月的別稱大呂。顯得有文化,相當於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4種寫法。」

於是本人回應:我也是前不久才從網絡上了解到的。因此作打油詩一首如下:

《逢小寒議大呂答同窗》

強哥強詞還奪理,難道滿網孔乙己?

臘月小寒稱大呂,今年卻在冬月裡。

天時輪值合節律,世事變換悖時宜。

教授師表學孔孟,學問到老補新知。

說的是啥意思呢?過去我們除了從父母和老師那裡學到知識,也通過書本和其它途徑獲得知識。如今是網絡時代,碎片化的知識都可以從網絡上得知。引用一下從別處學來的知識,不能就被諷為孔乙己吧。農曆臘月有小寒大寒兩個節氣,而今年閏四月,小寒出現在了農曆的冬月裡。古人制定十二個節氣,各個節氣隨著時序變化而不同,而人世間的種種際遇往往出乎意料。老師們像孔子孟子一樣為人師表,做學問教授知識,同樣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元稹詠小寒的詩

由此,我想到了試著解讀一下元稹這首讓古今多少人吟賞不已的名詩。全詩如下: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我的譯文是這樣的:

小寒節氣到來的時候,正是農曆十二月,喜鵲歡叫著開始築新巢。

它們不時地順著彎曲的小河溝來回覓食,有時又銜來紫枝,繼續修築它們的新家。

不畏霜雪的老鷹正向著北方翱翔,野雞們卻躲在山野的茅草叢或農家的稻草堆裡,隱隱傳來低鳴聲。

請不要錯怪這嚴寒的催迫,冬春交替的時候就要來了哦。

關於元稹在解讀此詩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元稹的簡況,這有助於理解詩的內涵和主旨。

元稹(779-831),字微之,是現在河南洛陽人,著名詩人,任過唐朝宰相,自幼聰明過人,年少有才名,後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兩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人美稱「元白」。其詩作號為「元和體」,辭淺意哀,十分打動人心。現存詩830多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他為官清廉,多次彈劾貪官汙吏,曾四次遭貶,主政地方頗有政聲,其經歷頗多坎坷,53歲英年早逝。

全詩解讀

氣象資料顯示,歷來小寒的平均氣溫低於大寒,這是因為到大寒時,已接近立春,陽氣回升,反而沒有小寒冷。民間也有 「小寒勝大寒」之說。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元稹這首詩一開頭就點明了時令,小寒是一年中第十一個節氣,是最冷的時候。大呂是古代音律中十二律中的第二律,律分陰律和陽律,排奇數的為陽律,稱為律,排偶數的為陰律,稱為呂,大呂屬於陰律之第一律,代表農曆第十二個月,對應小寒這個節氣。

此詩中有機地融入了小寒節氣的三候,詩的第二句就提到了第二候即鵲始巢。喜鵲唧唧喳喳地歡叫著開始壘新巢。喜鵲在民間作為報喜鳥,是吉祥的象徵,一般11月至12月開始築巢,時間長達四個月左右才完工,次年3月或4月即開始產卵。喜鵲在小寒時節開始築巢,是為迎接新生命而構築新家,天再寒冷也不改其規律。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這兩句寫喜鵲的日常生活,特別符合其習性。喜鵲通常白天在山地田園間覓食,夜晚住在築的位置比較高的樹枝上的巢裡。詩人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小地主家庭,但觀察生活細緻,後來先後四次貶任地方官,常深入民間,對山村鄉居生活熟悉,此處寫喜鵲覓食和銜枝築巢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屬於紀實的寫法。「紫」字與「枝」字諧音,本來平仄不合,但用「紫」字有其獨特之處,喜鵲的毛色一般有紫、黑、綠等顏色,紫色的樹枝與其毛色相配,且紫色在審美上有豐富的內涵。另外,「繞」字也頗為傳神,用了擬人的手法,喜鵲為築新巢大費周章,每一根樹枝要怎麼擺放都有考量,要做到結實穩固,「繞」字表現喜鵲精心修築,為下一代負責,頗有人的工匠精神。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這兩句接連寫了小寒的兩候即雁北鄉(xiàng)和雉始鴝(gòu)。「鷹」字是全詩的詩眼,但卻不露痕跡。「鷹」有兩層含義,一是與「雁」是諧音,指大雁向北遷移,喻示氣候將變暖,二是指實際的老鷹,在最冷的時候仍然向北飛,呈現鷹象寒梅傲雪一樣凌寒高飛的精神,令人振奮,讀者可以猜想,寫作此詩時詩人可能處在遭受貶謫後,「北」代指大唐的京師所在,以「霜」代指奸人的誹謗和朝廷的打壓,以鷹向北飛喻自己不甘沉淪,還會東山再起,象雄鷹一樣展翅高飛,回到皇帝身邊。

這兩句前後對比,雄鷹不畏嚴寒翱翔天宇,而野雞則只會在草堆或草叢中啼鳴。從時令的角度解讀,雊雉就是野雞求偶鳴叫,喻示寒冬即將過去,早春即將來臨。「聚」字反映了野雞的生活習性,其常出沒于田間地角的草叢中或農家草堆裡,本應是用平聲的字與上聯對應,這裡用仄聲的「聚」,也有影射肖小奸佞之人群起攻擊忠直之臣的含義。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指出了客觀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嚴寒終將過去,春天即將來臨。雪壓冰封,寒風凜冽,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不要無端的埋怨,寒冬過去,春風將吹遍大地,一切又將生機盎然。這兩句是雙關語。如果說頸聯的「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兩句還有所含蓄,最後這兩句則鮮明地表達了詩人滿懷的希望。從季節上來說,即將冬盡春歸,而從人生的角度理解,則可理解為詩人表達昂揚的鬥志和再受重用、回歸朝廷的必勝信心,人生的冬天行將過去,揚眉吐氣的日子必將到來。

結語

元稹幼年喪父、青年喪妻,官場多有失意,一生頗多磨難,其詩甚哀,但此詩不僅毫無哀意,反而以雄鷹自比,格調激昂向上,催人奮進。縱觀全詩,表面寫時令的變化,實則是詩人的衷曲暗吐,反映了詩人身處逆境淡然處之,不畏強權不媚時俗,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精神境界和必勝信念。因此,筆者以為,此詩當勵志詩來讀又有何不可。細讀之,深思之,試問:有什麼比人生的春天即將到來更令人熱血沸騰的呢?#學問分享官#

相關焦點

  • 元稹《詠廿四氣詩》裡的小寒物候,天寒地凍時,為什麼喜鵲忙做窩?
    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中》 在唐朝農業文明已經非常發達了,在日曆上頭,除了沿用漢朝修訂的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又在中唐由精通農業且文採卓群的丞相元稹制定頒布了二十四節氣詩,將傳統的月份,節氣,氣候,物候有機的制定成一套節氣詩
  •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室外雖冷,內心要熱,讓希望常駐於心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這首詩的作者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官至尚書右丞。元稹與白居易交好,共倡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不知大家聽說過「黃鐘大呂」這個詞?
  • 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小寒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意味著一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古代人民群眾根據 節氣進行農耕,詩人藉此抒情達意,那麼古代關於小寒的古詩詞有哪些?又有哪些諺語值得我們學習?
  • 詩詞話「小寒」——古詩詞教學指南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唐】元稹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雖然仍是嚴冬,但離春天正月已經不遠了。《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宋·黃庭堅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 今日小寒 |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
    按公曆來算小寒是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從農曆來看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寒冬已至,春天不再遙遠小寒 · 吟詩《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唐】元稹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宋·黃庭堅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 今日小寒|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過去北方冬季蔬菜匱乏早在冬至就開始籌謀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小寒時節再取食,脆嫩無比久而久之便形成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小寒|詩詞《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唐】元稹雖然仍是嚴冬,但離春天正月已經不遠了。《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宋·黃庭堅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這是一首尋訪友人的詩。江雨濛濛,頗有寒意,雪花飄蕩,使人鬢邊斑白。馬上就要進城了,可我卻立在這裡,望著後山。我的朋友就住在那裡。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 元稹和他的詩(上)
    天資聰穎的元稹不負母親厚望,15歲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實現兩經擢第;23歲登吏部科,授校書郎;28歲應制「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授左拾遺,職位為從8品。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運動」,後人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初進宦海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十五歲的元稹以明兩經擢第。
  •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元稹的詩《菊花》《離思》欣賞
    樂府詩在元詩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餘《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
  • 廣州日報數字報- 雁北歸,梅報春 今年小寒姍姍來遲
    「小寒」是南方一年中最為寒冷之時,但禽鳥、花草能得小寒氣之先,當雁北歸、鵲築巢,梅花報春時,小寒來了,離春天也不遠了。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鍾葵  農曆十二月  一年中最冷之時  明日是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小寒。  今年的小寒,有點姍姍來遲,在臘八節之後4天才來,已經很接近春節了。而2018年的小寒,農曆還在十一月。
  • 元稹一首冷門悼亡詩,短短四句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無論如何,元稹那幾首悼亡妻子韋叢的詩,的確感人肺腑,每次讀來,不禁墮淚。陳寅恪說元稹悼亡詩之所以造詣獨絕,就是真實。是啊,若非真情實感,元稹的悼亡詩,如何能冠絕古今,感動無數人。《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元稹寫給韋叢的悼亡詩除了《遣悲懷》組詩,還有《離思》組詩同樣名動千古。
  • 今日小寒 ▎最冷的時候到了!多吃這些東西,健康一冬!
    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下降明顯。
  • 唐朝元稹之立冬節氣詩:在想像中的詩與遠方,野雞投水,變成花蛤
    特意查了一下西安的溫度,因為長安是唐朝的都城。農曆十月的立冬在唐朝有多冷?其實也不太冷。 但是這只是概念上的冬天,真正體感的冬天要延遲到一個多月之後的冬至。
  • 三月三:白居易和元稹的曲水流觴,可跨了萬水千山
    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初衣解詩:在唐朝,三月三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種來源於原始社會對春天的祭祀與讚美,經過時光,在唐朝達到了鼎盛,成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一個祝福春天,郊遊踏青的好日子。其實這一種禮儀和風俗之緣起,淵源已久。
  • 小寒|天愈寒,衣食暖
    何為小寒小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它與小暑、大暑、大寒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俗話說「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小寒後,將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冷空氣它「又雙叒叕」來了。
  • 元稹雖然比較花心,但對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這首詩寫得就很深情
    這與人品無關,畢竟唐朝說到底還是家天下的時代,還是處於封建王朝,可以很負責地說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大多都是三妻四妾,所以元稹會有那麼多的愛情也是可以理解,對於我們這些晚輩來自然是沒有權利去指責。愛情很神聖,也很美妙,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想要尋找到那個他(她),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
  • 元稹向白居易借歌妓,一月後才歸還,元稹一首詩讓白居易轉怒為喜
    自諸子百家爭鳴,誰也不服誰,到民國風起雲湧,懟遍文壇蓬蒿人,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然而這句話對於唐朝的一對哥倆兒卻是完全失效的,他們就是著名風月組合——青樓兄弟,成員:元稹、白居易。元白之交,可謂曠古爍今,二人友情濃於血水,甚至被懷疑是愛情。
  • 小寒時節梅花綻放,品柳宗元的《早梅》,感悟他高潔而孤傲的品格
    在這漫長而又孤寂的寒冬臘月,我們應該如何度過呢?南宋詩人杜耒曾經寫過一首詩名為《寒夜》,或許這首詩會給我們一種抵禦寒冬的答案。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寒夜中,老友來訪,以酒代茶促膝長談,與外面天寒地凍的景象不同,此時屋內暖意十足,火爐中還稍著熱水。
  • 元稹聽說好友白居易被貶江州,在病床中被驚醒,寫下一首感人的詩
    不過兩人的人生之路,卻又是天差地別,元稹早年間儘管也是鬱郁不得志,可是後來由於詩寫得好,於是被宦官崔潭峻賞識,把他的詩集推薦給了唐穆宗,從而青雲直上,最終拜相。可是白居易就比較落魄,儘管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實現人生理想,但是很顯然他沒有元稹的運氣,沒有人為他推薦詩集給皇帝,所以他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艱辛。
  • 3首古詩詠「大寒」,前2首詩冷到了極致,最後1首有酒有火暖人心
    「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大寒過後就是立春,又開始新的一年節氣的循環。一年中大寒表示寒冷達到極限,南北方都大多數地方都寒氣逼人。唐宋古代詩人,詠詩從不缺題材,有關寫大寒的詩篇很多,今天我們欣賞3首詩,前2首很冷,把大寒的「冷」寫到了極致,還好最後1首詩有酒有火爐暖身有暖心。三位詩人高手過招,各有千秋,你最喜歡哪一首呢?其一:唐代 孟郊 《苦寒吟》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