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作為鄰居,中國到底什麼態度?

2020-12-14 轉瞬間落日殘煙

1991年12月,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作為同一信仰的國家,雖然,我國與蘇聯存在各方面的矛盾,雙方還曾經一度劍拔弩張。但是,對於蘇聯的解體,作為鄰國,中國當時到底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認真的說,對於蘇聯的解體,中國的態勢是無可奈何。老一輩人非常焦慮,畢竟牽扯到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與蘇聯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政權。在5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曾經是非常好的。蘇聯援助了150多個重點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的基礎,而且派遣了大量的專家。對於蘇聯專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當時,我們親切的稱呼蘇聯為「老大哥。」但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兩國之間各方面的矛盾開始逐步加劇。到了60年代末期,兩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曾經一度劍拔弩張。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10多萬軍隊,我國則出現了「七億人民七億兵,萬裡江山萬裡營」的說法。

但是,雙方畢竟屬於同一個陣營,有共同的信仰。例如1971年,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蘇聯和東歐各國都投了贊成票。我們聊聊蘇聯的國力發展情況,由於在二戰中損失非常巨大,在整個50年代,蘇聯一直專心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雖然出現了一些局部性的摩擦,大體上的局勢是緩和的,蘇聯和美國的最高層,甚至開始相互訪問,例如赫魯雪夫訪美等等。隨著1960年U2事件的發生,一切的美好期待都戛然而止。有人認為,這一事件其實是美蘇冷戰的真正開始。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自身國力的發展,蘇聯開始與美國爭霸,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70年代前期,又爆發了著名的地中海對峙,蘇聯寸步不讓。70年代前期,隨著中東戰爭爆發以後,阿拉伯各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的偏袒政策,決定以石油為武器進行反擊。各國一方面大規模降低了石油產量,造成了石油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提高了石油價格,造成了嚴重的石油危機。幾乎與此同時,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的石油。蘇聯依靠自身豐富的石油,開始進行出口,並且獲得了豐厚的石油利潤,依靠石油利潤的支持,70年代後期,蘇聯的國力進入了鼎盛時代。

蘇聯與美國的全面爭霸中,開始處於戰略攻勢。但是,蘇聯自身的問題很多,並沒有解決,僅僅是被遮蓋了而已,這是眾多歷史原因共同造成的。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石油經濟的衰退,蘇聯各方面的問題開始顯現。此時的蘇聯出現了有心無力的情況,蘇聯開始進行戰略收縮,停止對越南等國家的援助。鑑於遠東地區的實際情況,蘇聯開始試圖緩和與我國的關係。其實,在80年代,蘇聯幾位領導人的葬禮上,我國都專門派人參加。當時,已經出現了慢慢緩和的跡象。看到「中國同志」的身影后,蘇聯的反應也很快。

到了80年代末期,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華,雙方還籤訂了一系列的協議,例如從蘇聯進口一批蘇27戰機等等。但是,與此同時,蘇聯的局勢正在持續動蕩,而且逐步加劇。東歐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八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劇變,被稱為東歐劇變。到了1991年冬天,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對於,我國的態度是:無可奈何。當時,我國已經推行了1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仍然有限,對於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劇變,我國無能為力。

當時,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前輩們百感交集。雖然,與蘇聯存在很多矛盾,但畢竟屬於同一陣營,擁有共同的信仰。在一次老幹部國際形勢座談會,對於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一位老前輩憂心如焚,慷慨陳詞。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的那一天,我國《新聞聯播》用長達10多分鐘的時間,報導了這一事件。客觀態度中,又同情與無奈。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撰寫了一本《二手時間》,獲得了諾貝爾獎。這部書籍記錄了蘇聯解體後,民眾在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思想上的空虛、迷惘、混亂。書中,部分人提到了對鄰居中國的嚮往,以及對中國發展的肯定。

在這部書籍中,直到21世紀之初,也就是蘇聯解體10餘年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懷念當年的生活(此處,脫帽致敬)。最後,我們聊聊蘇聯盧布購買力的崩潰。在蘇聯國力鼎盛時期,修改了盧布對各種貨幣的匯率。按照新的兌換標準,100美元只能兌換90元盧布。盧布的購買力已經超越了美元,一種貨幣的購買力怎麼樣,需要世界各國接受,匯率建立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金融秩序穩定之上。在80年代初期,蘇聯盧布的匯率不斷提高。在匯率最高階段,100美元只能兌換60多元盧布。大家可以聯想當時蘇聯普通百姓的底氣,牢不可破的聯盟不是白叫的。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盧布的匯率迅速崩潰。100美元能夠兌換17000多盧布,在80年代,蘇聯中產家庭經過半輩子的努力,積攢了幾十萬盧布。按照當時的標準,這樣的水平已經非常不錯了。大家可以對照,我國一二線城市中,擁有好幾套房、幾百萬現金的階層人群。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一輩子辛勤努力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辛苦積攢的幾十萬盧布,僅僅相當於不到200美元。整個90年代,盧布的匯率持續下降。1995年,100美元能兌換450000多盧布。進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兌換600000盧布。

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正在持續高速發展。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為3624億元,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科技等很多方面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經歷40餘年的發展,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14.34萬億美元,位於世界第二位。大體上,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70%左右。目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5個。其中,4個在亞洲,一個在美洲。除了中國以外,越南的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1989年的經濟總量,只有62億美元。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2600多億美元。關於蘇聯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越南和美國,到底都什麼態度?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例如蘇聯軍隊發展、蘇聯經濟實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各國的態度。1991年12月,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那麼,對於蘇聯的解體,美國、中國、印度、越南、英國、法國等一系列國家,到底都是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91年8月22日,在八一九事件失敗以後,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元帥,穿著元帥禮服,在辦公室自殺。自殺之前,寫下了5封遺書,遺書的內容見證了老元帥的信仰和絕望。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眾所周知,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原本15個組成國也恢復了主權地位。
  • 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有時我就會設想,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維持到今天,今天這個世界會怎樣? 一,如果蘇聯1991年不解體,並能維持到今天,那麼今天這個世界的整體科技水平應該會更高一個層次。 說的更具體點,比如說人類可能已經乘載人飛船登陸火星了。
  •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歌,為何繼承了蘇聯旋律?
    1991年12月25日,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新政權建立以後,肯定各方面都是新的。但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俄羅斯的國歌,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旋律,僅僅是歌詞不一樣而已。作者跟著俄羅斯國歌的節奏,還能把蘇聯國歌唱下來。
  • 老照片:1991年蘇聯解體的前夜,蘇聯國旗最後一次在莫斯科飄揚
    1991年的立陶宛,市民們在廣場集會,並升起了立陶宛國旗,要求獨立。從1990年開始,蘇聯境內這樣的示威活動層出不窮,蘇聯已面臨解體的尷尬境地。1991年1月20日,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外遊行的大約10萬名示威者。示威者呼籲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辭職。
  •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合謀,宣布蘇聯已經滅亡
    1991年4月底,戈巴契夫在他的別墅裡,召集一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提議發布一份「關於蘇聯未來體制」的聯合聲明。 戈巴契夫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模糊態度,他沒有說明,未來的蘇聯革新聯盟,到底是聯邦制度、還是邦聯制度。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不過,如今的俄羅斯百姓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普遍比前幾年有所改善。蘇聯解體後的真相蘇聯解體後,西方世界為此歡呼雀躍,認為社會主義的歷史將從此終結,而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將永久存在。1991年11月,已經卸任英國首相職位的柴契爾夫人應邀在美國作了題為《我們如何瓦解蘇聯的》演講。
  • 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有29年了,對今天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1991年12月25日,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辭去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宣告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蒙古國又稱外蒙古,喀爾喀蒙古,位於我國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國土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268萬(2008年)。外蒙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廣大的國土上各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 蘇聯解體15年後,戈巴契夫告誡中國一句話,到底有何用意?
    1991年4月,因為「五百天計劃」成名的亞夫林斯基與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阿里林,又炮製了一個計劃,名為「哈佛計劃」,據說這也是解決蘇聯問題的「新藥方」。就是在西方的援助下,在蘇聯加快經濟改革,建立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和西方民主制度。 「哈佛計劃」出來後,蘇共一些清醒的人員表示反對,但他們無法與戈巴契夫抗衡。1991年7月1日,蘇聯通過了私有化的法律,還制定了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時間表,蘇聯走向了新自由主義,國家寡頭開始崛起。
  • 1991年解體前的蘇聯跟2016年的美國有著驚人的相似度....一個中國博士生的研究讓美國教授崩潰了!
    其實我還是挺遺憾最後沒能展示那篇關於俄羅斯的論文,美國人民如果能多了解一些蘇聯解體時期的歷史,對他們理解當下的美國還是有好處的。這學期寫論文的時候,翻看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的報紙評論,就像是看一出荒謬的悲劇。從後人的角度來看,結局早已註定,但是我卻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去讀那些當事人的彷徨、掙扎,以及無奈。
  • 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鄰國俄羅斯,當時到底什麼態度?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航母過程中,土耳其索要10億保證金的問題。今天,我們聊聊另一個問題,在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過程中,作為鄰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家業。那麼,當時的俄羅斯對這一事情,到底是什麼態度呢?
  • 美蘇爭霸44年,為何最後是蘇聯解體?
    美蘇爭霸44年可分三階段前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立,而在此之前,美國與蘇聯經歷44年的爭霸,兩個不同陣營的超級大國都希望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領導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而美蘇爭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應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初。
  • 蘇聯解體給中國的三個歷史教訓
    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體量的相似性,1991年蘇聯的解體,某種程度上就能給中國帶來很多歷史教訓。那麼,中國能從蘇聯解體中學到哪些歷史教訓呢?一、要注重民生。最後,蘇聯為忽視民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聯最後的解體,民生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二、文化自信很重要。蘇聯本來就是一個由15個加盟國組成的聯盟國,民族眾多,地區文化也存在差異,所以文化信仰方面的自信更加重要。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1982年11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勃列日涅夫先後管理蘇聯18年時間,見證了蘇聯從發展到鼎盛的一系列階段。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過程中,中國派遣了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雖然,當時的中蘇關係還非常緊張。但從這個葬禮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開始逐步緩和。
  • 1991年蘇聯解體,一些國家趁火打劫,印度最狠,後遭到俄羅斯報復
    二十世紀末期,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重大歷史事件——蘇聯竟然解體了!蘇聯可是上世紀唯一能跟美國抗衡的國家,這一消息讓很多人都很驚訝。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大量提拔親信,導致蘇聯政壇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特權階層。
  • 直擊蘇聯解體最後時刻:坦克開進紅場,圖9蘇聯國旗最後一次飄揚
    1991年12月25日晚,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隨即,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正式走到前臺。這是一組反映蘇聯解體最後時刻的照片,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震驚全世界。圖:蘇聯人民在購買麵包,麵包數量很有限,處於限購狀態。圖:飢腸轆轆的姐弟倆。
  • 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戈巴契夫和舒爾茨都是蘇聯解體親歷者與參與者,尤其戈巴契夫,提到他就無法迴避蘇聯解體這個問題。 從戈巴契夫能給舒爾茨祝壽,並從賀辭中的語氣來看,他對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自己手上解體的態度是正面的,這自然容易引發不少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