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作為同一信仰的國家,雖然,我國與蘇聯存在各方面的矛盾,雙方還曾經一度劍拔弩張。但是,對於蘇聯的解體,作為鄰國,中國當時到底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認真的說,對於蘇聯的解體,中國的態勢是無可奈何。老一輩人非常焦慮,畢竟牽扯到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與蘇聯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政權。在5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曾經是非常好的。蘇聯援助了150多個重點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的基礎,而且派遣了大量的專家。對於蘇聯專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當時,我們親切的稱呼蘇聯為「老大哥。」但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兩國之間各方面的矛盾開始逐步加劇。到了60年代末期,兩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曾經一度劍拔弩張。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10多萬軍隊,我國則出現了「七億人民七億兵,萬裡江山萬裡營」的說法。
但是,雙方畢竟屬於同一個陣營,有共同的信仰。例如1971年,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蘇聯和東歐各國都投了贊成票。我們聊聊蘇聯的國力發展情況,由於在二戰中損失非常巨大,在整個50年代,蘇聯一直專心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雖然出現了一些局部性的摩擦,大體上的局勢是緩和的,蘇聯和美國的最高層,甚至開始相互訪問,例如赫魯雪夫訪美等等。隨著1960年U2事件的發生,一切的美好期待都戛然而止。有人認為,這一事件其實是美蘇冷戰的真正開始。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自身國力的發展,蘇聯開始與美國爭霸,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70年代前期,又爆發了著名的地中海對峙,蘇聯寸步不讓。70年代前期,隨著中東戰爭爆發以後,阿拉伯各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的偏袒政策,決定以石油為武器進行反擊。各國一方面大規模降低了石油產量,造成了石油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提高了石油價格,造成了嚴重的石油危機。幾乎與此同時,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的石油。蘇聯依靠自身豐富的石油,開始進行出口,並且獲得了豐厚的石油利潤,依靠石油利潤的支持,70年代後期,蘇聯的國力進入了鼎盛時代。
蘇聯與美國的全面爭霸中,開始處於戰略攻勢。但是,蘇聯自身的問題很多,並沒有解決,僅僅是被遮蓋了而已,這是眾多歷史原因共同造成的。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石油經濟的衰退,蘇聯各方面的問題開始顯現。此時的蘇聯出現了有心無力的情況,蘇聯開始進行戰略收縮,停止對越南等國家的援助。鑑於遠東地區的實際情況,蘇聯開始試圖緩和與我國的關係。其實,在80年代,蘇聯幾位領導人的葬禮上,我國都專門派人參加。當時,已經出現了慢慢緩和的跡象。看到「中國同志」的身影后,蘇聯的反應也很快。
到了80年代末期,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華,雙方還籤訂了一系列的協議,例如從蘇聯進口一批蘇27戰機等等。但是,與此同時,蘇聯的局勢正在持續動蕩,而且逐步加劇。東歐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八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劇變,被稱為東歐劇變。到了1991年冬天,曾經的世界超級大國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對於,我國的態度是:無可奈何。當時,我國已經推行了1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仍然有限,對於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劇變,我國無能為力。
當時,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前輩們百感交集。雖然,與蘇聯存在很多矛盾,但畢竟屬於同一陣營,擁有共同的信仰。在一次老幹部國際形勢座談會,對於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一位老前輩憂心如焚,慷慨陳詞。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的那一天,我國《新聞聯播》用長達10多分鐘的時間,報導了這一事件。客觀態度中,又同情與無奈。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撰寫了一本《二手時間》,獲得了諾貝爾獎。這部書籍記錄了蘇聯解體後,民眾在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思想上的空虛、迷惘、混亂。書中,部分人提到了對鄰居中國的嚮往,以及對中國發展的肯定。
在這部書籍中,直到21世紀之初,也就是蘇聯解體10餘年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懷念當年的生活(此處,脫帽致敬)。最後,我們聊聊蘇聯盧布購買力的崩潰。在蘇聯國力鼎盛時期,修改了盧布對各種貨幣的匯率。按照新的兌換標準,100美元只能兌換90元盧布。盧布的購買力已經超越了美元,一種貨幣的購買力怎麼樣,需要世界各國接受,匯率建立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金融秩序穩定之上。在80年代初期,蘇聯盧布的匯率不斷提高。在匯率最高階段,100美元只能兌換60多元盧布。大家可以聯想當時蘇聯普通百姓的底氣,牢不可破的聯盟不是白叫的。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盧布的匯率迅速崩潰。100美元能夠兌換17000多盧布,在80年代,蘇聯中產家庭經過半輩子的努力,積攢了幾十萬盧布。按照當時的標準,這樣的水平已經非常不錯了。大家可以對照,我國一二線城市中,擁有好幾套房、幾百萬現金的階層人群。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一輩子辛勤努力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辛苦積攢的幾十萬盧布,僅僅相當於不到200美元。整個90年代,盧布的匯率持續下降。1995年,100美元能兌換450000多盧布。進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兌換600000盧布。
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正在持續高速發展。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為3624億元,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科技等很多方面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經歷40餘年的發展,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14.34萬億美元,位於世界第二位。大體上,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70%左右。目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5個。其中,4個在亞洲,一個在美洲。除了中國以外,越南的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1989年的經濟總量,只有62億美元。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2600多億美元。關於蘇聯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