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人傷亡30萬人流亡,黎巴嫩爆炸後全國暴怒,求法國再次殖民

2020-12-14 英國報姐

2020年8月4日,一場巨大的爆炸震撼了黎巴嫩首都,截至目前,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220人,並有7000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

現場依然還有大量失蹤人員,死亡人數在未來應該還會繼續攀升。

(圖源:Fox News)

2700噸被遺忘的爆炸物質,7年無人問津,港口人員甚至把煙花放在了這堆炸藥旁邊。直到有一天,倉庫施工的時候,一顆火花點燃了爆竹,爆竹又點燃了炸藥,而炸藥,而點燃了全黎巴嫩人的怒火。

(圖源:ABC)

或許比爆炸事件這還要魔幻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爆炸發生不到2天之後對貝魯特的這場訪問。

這是一次相當離奇的外交事件。

在馬克龍到訪之前,黎巴嫩的政要,不論是總統還是總理都沒有現身在爆炸現場查看情況、撫慰民情(至少沒有公開地巡查)。爆炸就發生在首都市中心,距離總理辦公室也2公裡都不到。

(圖:黎巴嫩總統,圖源:euronews)

據紐約時報說,黎巴嫩的政客們是擔心受到人民的襲擊,而不敢進入災區。

不但如此,黎巴嫩政府在救災方面沒有作為,現場全靠自救。而國際上的捐款組織也紛紛表示:不會通過黎巴嫩政府,而是要直接把物資交給災區人民。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黎巴嫩的這個政府仿佛已經停機了一樣,部長議員們紛紛辭職。

與之相對,法國總統一下飛機就徑直上車開往了爆炸中心。車停穩後,馬克龍一腳踩在滿地是玻璃碎屑的隕石坑內,很快被當地居民圍了起來。

他盡力和每一個人握手,擁抱了滿臉是眼淚的婦女,現場人民大喊著「法國萬歲,革命萬歲 Viva La France!」

(圖源:Washington Post)

人們向馬克龍抒發著對黎巴嫩政府的深惡痛絕,「奧恩(黎巴嫩總統)是恐怖分子!」 「總統先生,請把你的斷頭臺借給我們」。

當天,6萬黎巴嫩人籤署請願書,希望黎巴嫩重新成為法國殖民地,讓法國政府來治一治腐敗的不行的黎巴嫩政府。

整個景象,就好像受地方官僚壓迫的人民請求皇帝為民做主一樣。不知道的還以為馬克龍是來推翻黎巴嫩政權…

黎巴嫩人對政府的恨,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

即便沒有這場爆炸,黎巴嫩也已經在崩潰的邊緣。

從數據上看,黎巴嫩人均GDP 8000多,在中東沒有石油的國家裡面,算是非常發達的了。十年前的時候,這個地方還以旅遊、開放、活力著稱。

但自從2008年以來,黎巴嫩經歷了一場由政治腐敗和經濟無能造成的經濟停滯:國有銀行瘋狂借錢,用新帳抵老帳,直到2019年8月,黎巴嫩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不再有機構願意借錢給黎巴嫩。

黎巴嫩公共債務達到GDP的150%以上,爆發了現代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貨幣瘋狂貶值85%,全體國民的儲蓄一夜之間變成了原來的九分之一。

(圖源:NYT)

對於中國這樣的出口型國家來說,貨幣貶值或許還有利於出口,但黎巴嫩是服務型經濟,一切商品都依賴進口,這直接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國民吃不上飯。

而更糟的是,為了填補巨大的資金空缺,黎巴嫩政府開始提高各項稅收,號召國民過一段苦日子…

(圖源:Yahoo)

隨著經濟崩潰,基礎設施也開始力不從心。在以前經濟尚可的時候,黎巴嫩全國尚要每天停電好幾個小時。而從去年開始,甚至出現了一天停電20個小時的情況。

從去年秋天開始,黎巴嫩人就開始走上街頭,抗議現政府,要求政府總辭,國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圖源:WSJ)

今天的黎巴嫩,可以說已經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黎巴嫩這個國家,其實都不能算是一個現代國家,而是一個由宗教勢力和宗族勢力聯合起來掌控的一個鬆散的聯盟。

往好聽了說,黎巴嫩這個國家非常包容,一半基督徒一半穆斯林。教堂旁邊就是清真寺,基督徒和穆斯林住在一起相安無事。

但往壞了說,這種種族和宗教上的多元化,導致了黎巴嫩政府的極端低效和腐敗橫行。整個國家內部不同利益集團各有鬼胎,任何改革的努力都會陷入無盡的爭吵之中。

黎巴嫩主要政治團體,有基督教馬龍派(21%)。他們在中東被伊斯蘭化之前就住在這裡,並且在黎巴嫩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佔領之後,依然不依不饒地維持著自己的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馬龍派和西方國家,尤其是法國比較友好,想讓黎巴嫩成為法國殖民地的主要就是這些人。

(圖源:OSV)

穆斯林團體有什葉派(27%)和遜尼派(27%)。和整個中東的局勢一樣,這兩派也是勢不兩立。什葉派親伊朗敘利亞,遜尼派親沙烏地阿拉伯。當然,兩方都痛恨西方勢力。

(圖:伊朗和沙特)

其中什葉派還有自己的民兵組織真主黨。真主黨一般被認為是黎巴嫩的國中國,不受黎巴嫩政府控制,武裝力量甚至比黎巴嫩政府軍還強。

從2000年以來,真主黨憑藉自己武裝力量的強盛,已經逐漸控制了黎巴嫩的議會與政府。目前黎巴嫩總統奧恩雖然是馬龍派基督徒,但在政治上已經成為了真主黨的傀儡。

從去年秋天延續至今的抗議活動,人民很大一部分怨氣,就直指著黎巴嫩政府背後的主要控制者真主黨。

(圖:真主黨,圖源:Middle East Institute)

現今的黎巴嫩這麼擰巴的政府,是1990年內戰結束之後成立的。

當時規定:黎巴嫩的總統必須是馬龍派基督徒,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議長必須是什葉派穆斯林,而副總理和副議長則必須是希臘東正教徒。

(圖源:Pinterest)

這樣擰巴的政府配置,就導致政府效率非常低下,任何單方面改革的努力都不可避免地被其他勢力反對。

很少有政客會說,自己是黎巴嫩人,為黎巴嫩服務。他們只會說,我是基督徒、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我為我的族人爭取權力。

套用到中國革命樣板,這是一個連辛亥革命都還沒有進行過的半封建半殖民社會。政府權力主要來自宗教和宗族,民族意識還沒覺醒,國家權力建立在封建關係之上。

(圖源:Upenn)

8月4日的這場爆炸,就是這個國家弊病的最好體現。

在最大的爆炸發生前,貝魯特港已經出現了一次小型的爆炸。

熊熊大火混雜著黑色的濃煙,火場中心的可見度已經幾乎為零,滾滾濃煙升起,全市範圍都清晰可見。

第一批前往現場的10人消防隊,他們逆著人群衝向了火場的中心,想要在火苗引發更大的災難之前將火勢控制下來。不論他們的政府怎麼樣,黎巴嫩人是勇敢的堅韌的。

這些先遣消防員試圖撬開裝有硝酸銨的12號倉庫的門。

但在拍下這張照片後,巨大的二次爆炸發生了。

照片拍攝者已確認死亡。

10人小隊中,9人失蹤,現場只發現被爆破的消防衣與器具,滿地碎片。

——但每個人都知道,處於爆炸正中心的他們,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性。

唯一一個遺體被發現的消防員,是25歲的急救醫生薩哈·菲爾斯。

她才24歲,已經計劃好了明年的婚禮。

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自己的未婚夫——

「我在港口,準備幫助受傷的人。」

在距離爆炸十多公裡的城市廣場,一對幸福的新人,正在街道上拍著他們的婚紗照。

攝影師忠實地記錄著這份美好——

乾淨溫馨的街道,潔白的婚紗,美麗窈窕的新娘。

而下一刻,爆炸的衝擊波,讓所有的一切化為烏有。

就像是一場電影的開頭,原本美好平靜的生活被打破,災難片終於拉開了序幕。

這場爆炸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改變了無數個家庭。

這對新人是幸運的。

他們的婚紗照拍攝被中斷,但他們沒有受傷,也沒有失去行動能力。

他們沒有去緊急避難所:但作為醫生的新娘子,卻穿著潔白的婚紗在一片廢墟中奔走,幫助著一個個因為爆炸而受傷的人。

這場爆炸,讓很多人受了傷。

有的人被衝擊波拋到了半空中,有的人被壓在廢墟底下。

有的人渾身是血地行走在道路上,有的人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什麼事之前,就已經離開了人世。

「頃刻之間,我們失去了畢生奮鬥來的一切。」

「這裡本來是我家。

人們的憤怒,指向了瀆職的管理者,他們被認為是黎巴嫩糟糕現狀的最直觀體現。

為什麼,七年前被扣押在港口的貨物,一直沒有人處理?

這是一場人禍,徹徹底底的人禍。

貨船拖欠港口10萬美元費用,而貨物主不願支付欠款,寧願將所有貨物拿去抵債。

於是,這2750噸硝酸銨,就被遺忘在了這個地中海東岸最重要的港口,距離居民區不到100米的地方。

2014年以來,當地海關已經6次發函預警,甚至提出了很多方案

而公共交運部,也曾致函18次給緊急事務法官,要求進行處理。

甚至就在六個月以前,還有安全監察組織要求將這些化學品轉移到更合適、安全的地點。

當時,他們就警告:「一旦發生爆炸,可能炸毀整個貝魯特。」

他們的警告沒有得到任何重視,沒被付諸任何行動。

公共運輸部長聲稱自己在11天前才收到報告,得知這批貨物的存在。在錯綜複雜的黎巴嫩政壇,推卸責任是他們首要技能。

當然,黎巴嫩民間並不願接受這樣推卸責任的說法。

「事件的首要責任人是看管這批貨物的人,是海關與公共交運部。」

「不應由法官來為貨物尋找安全去處。」

抗議者走上街頭,要求本屆政府下臺。

在貝魯特議會大樓附近,抗議者縱火破壞商店,朝著黎巴嫩安全部隊投擲石塊,警方發射了催淚彈,驅散了數十名抗議者。

這種不信任與憤怒,延伸到了每一個政府官員——人們喊出「絞死全體政要」的口號。

司法部長在街上被一群憤怒的民眾圍住質問、被潑水、扔水瓶,圍觀群眾還發出叫好的聲音。

現在,黎巴嫩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法國身上。

1943年,世界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為了獲得殖民地的戰爭支持,已經亡國了的法國,由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牽頭,同意黎巴嫩獨立建國。

(圖源:Pinterest)

黎巴嫩國家是法國「孕育」的,這也是為什麼馬克龍覺得自己有「責任」來幫助黎巴嫩人重啟自己的國家。

然而法國人可能忘了,正是自己80年前的「幫助」,導致了黎巴嫩今天的悲劇。

他們的獨立來的太容易,也太不徹底,以至於黎巴嫩都不能說是一個現代國家。

(圖源:Gonomad)

他們曾經幻想,各方勢力可以一同釋放自己手中的權力,去推進一個建立在黎巴嫩人基礎上的政黨和價值觀,讓黎巴嫩變成一個真正的現代民族國家。但現實,卻是內鬥越來越嚴重。

在各方力量均衡的時候,他們還能維持表面上的和平。依靠旅遊業,依靠參與全球經濟分工,也能讓首都貝魯特贏得「小巴黎」的稱號。

然而這種和平是脆弱的,一旦形式發生變化,內戰就一觸即發。1975年的內戰前,大量巴勒斯坦武裝湧入黎巴嫩,導致國內基督徒-穆斯林平衡被破壞。那場內戰進行了15年。

而在今天,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進入黎巴嫩,黎巴嫩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難民。

經濟危機、民族矛盾、政治動蕩,整個黎巴嫩,已經在內戰的邊緣。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法國就放棄了對黎巴嫩的殖民,為何黎巴嫩至今離不開法國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爆炸發生後,僅僅過了一天時間,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來到當地,了解爆炸案件的情況,在他戴著口罩,走過遭到嚴重損毀的街道時,黎巴嫩的民眾將他團團圍住。 「不要給我們政府錢!」一名對黎當局極度失望的男子喊道。另一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者滿眼含淚地說:「你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 貝魯特港爆炸後,為何會有近6萬人請願呼籲法國託管黎巴嫩?
    貝魯特港爆炸現場貝魯特這場爆炸威力巨大,截至8月7日已造成154人死亡,5000人受傷,這對於黎巴嫩這樣一個小國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巨痛,很多國家也向黎巴嫩伸出援手。法國總統馬克龍8月6日親臨黎巴嫩慰問,還不顧疫情的危險與受爆炸波及的災區民眾擁抱,馬克龍也成為貝魯特港爆炸後第一個到訪的外國領導人。
  • 黎巴嫩爆炸造成30萬人無家可歸 涉事負責人被軟禁
    原標題:黎巴嫩首都大爆炸造成30萬人無家可歸,佔首都人口20%【環球網快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4日傍晚發生劇烈爆炸發生劇烈爆炸,據美聯社最新消息,這起爆炸目前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
  • 黎巴嫩爆炸已致135死5000傷,30萬人流離失所……爆炸中這一幕刷屏
    當地時間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黎巴嫩衛生部長表示,爆炸已致約135人喪生,5000人受傷,另有數十人失蹤。目前,黎巴嫩政府宣布貝魯特進入緊急狀態,為期兩周。黎巴嫩糧食儲備僅剩不足一個月爆炸發生後,貝魯特省長馬爾旺·阿布德在接受採訪時哭泣不止。他表示,爆炸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00億至150億美元,30萬人流離失所。
  • 黎巴嫩爆炸案背後的大國博弈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巨大爆炸,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煙霧。目前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近 4000 人受傷。除了已知的傷亡數字外,還有大量人員下落不明。
  • 黎巴嫩的爆炸與「小男孩」的區別
    港口爆炸前後對照2020年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2750噸硝酸銨,因長期存放,安全措施不到位,發生爆炸,爆炸波及範圍達10多公裡,傷亡人數已上升至4000多人,其中100多人死亡。
  • 黎巴嫩爆炸傷亡數千人?這些隱患要了解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4日傍晚發生劇烈爆炸,目前爆炸已造成78人死亡,超4000人受傷。除了已知的傷亡數字外,還有大量人員下落不明。黎巴嫩總理宣布,8月5日為國家哀悼日。(轉載自:今日俄羅斯RT)  當地媒體報導,港口一處倉庫發生火災並引起爆炸。目擊者稱,當天共發生兩起爆炸,中間間隔幾秒鐘,爆炸可能由2014年即存放在港口倉庫內的化學品硝酸銨引起的。
  • 法國妄圖恢復黎巴嫩殖民地,聯合美國一起打擊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令人觸目驚心的大爆炸發生在8月4日,至少有190人喪生,並使30萬人暫時無家可歸,這場風暴席捲了整個世界。當前的通貨膨脹率每月約為56.5%,此外黎巴嫩經歷了連續停電和糧食短缺的事實。當然,這是在爆炸發生之前,爆炸摧毀了黎巴嫩70%的港口經濟。
  • 黎巴嫩和法國什麼關係,法國人為何對黎巴嫩大爆炸那麼上心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爆炸,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黎巴嫩大爆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法國人,對黎巴嫩爆炸事件非常重視。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飛抵黎巴嫩進行訪問,並表示將全力支持黎巴嫩。馬克龍是爆炸後第一個訪問黎巴嫩的外國元首。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黎巴嫩和法國什麼關係,法國人為何對黎巴嫩爆炸那麼上心?其實,法國人之所以如此上心,自然是有原因的。很多人也許並不清楚法國和黎巴嫩的關係,甚至有人會認為兩個國家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實際上,並非如此。
  • 黎巴嫩爆炸:民眾聯署請願法國再接管,兩國淵源從何說起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後兩日,正當民眾忙於清理街頭的頹垣敗瓦,突然有政客抵達。不過他不是黎巴嫩的官員,而是從巴黎趕赴當地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馬克龍將黎巴嫩人擁在懷內,具象徵意義之餘,也是兩國關係的另一印記。
  • 黎巴嫩驚天大爆炸後,回望歷史上與之相似的9次「毀城之災」
    據央視軍事消息,爆炸造成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多人受傷,其中一些人傷勢嚴重,停靠在貝魯特港口的一艘軍艦亦受損。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迅速組織官兵掌握事故情況,清點物資和機械,確保接到救援命令後能立即出動。
  • 貝魯特爆炸致數千人傷亡 多國領導人表態願意提供支援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爆炸事件,造成當地民眾嚴重傷亡。截至發稿,爆炸已經造成至少100死亡,4000多人受傷。爆炸發生後,中東多國領導人向黎巴嫩人民予以慰問,並表態稱願意向黎巴嫩提供援助。
  • 美國公開支持黎巴嫩抗議,數千民眾批判政府無能,讓法國託管
    近日,黎巴嫩大爆炸,引起全球人的關注。這場爆炸除了導致黎巴嫩近30萬人無家可歸之外,還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黎巴嫩位於中東的區的一個國家,所佔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多大國都想控制這裡,從而在中東地區索取更多地利益。
  • 黎巴嫩大爆炸4000多人傷亡,貝魯特省長稱威力堪比廣島長崎原子彈
    當地時間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大爆炸,目前已造成至少4000多人傷亡。據黎巴嫩官方透露,爆炸共發生兩次,其中第二次將儲存在港口的2750噸硝酸銨引爆,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爆炸引發的衝擊波橫掃整個貝魯特港口,波及周邊市區,產生的地震波相當於3.3級地震,甚至距離數百公裡之外的賽普勒斯都感受到了爆炸的震感。
  • 回眸2020之八 大爆炸後的黎巴嫩「傷痕」難愈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港口發生劇烈爆炸,造成百餘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爆炸案發生後,地中海地區疫情的突然加劇更讓黎巴嫩政府「措手不及」。到去年年末,該國的經濟和金融已處於崩潰邊緣。
  • 黎巴嫩首都驚天爆炸堪比「核爆」,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竟是3000噸...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許(北京時間8月4日晚11時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發生巨大爆炸。據多家外媒援引黎巴嫩紅十字會的消息報導稱,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已造成超過100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且傷亡人數預計還會上升。爆炸現場升起的紅色蘑菇雲。
  • 法國總統到訪黎巴嫩 查看布魯特爆炸現場受災情況
    導語:據中新社8月6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於當地時間6日到訪黎巴嫩,查看貝魯特港口爆炸現場,並與黎巴嫩總統奧恩會面。他還呼籲黎巴嫩政界應進行「緊急改革」。據法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6日中午,馬克龍是在貝魯特爆炸發生兩天後到訪黎巴嫩。
  • 黎巴嫩爆炸現場仿佛世界末日!世界幾大硝酸銨事件堪比核爆炸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港口區突發爆炸。十幾層樓高的蘑菇雲直竄雲霄,爆炸所激發的衝擊波甚至震碎了10多公裡外黎巴嫩總統府的玻璃!據黎巴嫩官方保守估計,這次爆炸導致至少30萬人無家可歸,造成直接和間接損失約150億美元。CNN只用了一個詞語形容爆炸後的貝魯特:Armageddon(世界末日)。
  • 突遇爆炸事故的黎巴嫩,是戈恩的老巢,有萊肯的轟鳴
    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規模爆炸,高達2750噸易燃易爆的硝酸銨,瞬間化為巨大的蘑菇雲,堪稱「來自地獄的焰火」。目前,大爆炸已經導致135人死亡,80人失蹤,5000多人受傷,3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150億美元……對於這個中東小國來說,算是不折不扣的「國難」了。
  • 黎巴嫩爆炸事件的背後
    「這次真的不一樣,太可怕了」一位黎巴嫩的居民在採訪中形容這次毀滅性的爆炸。一周前一次意外的大爆炸襲擊了貝魯特,爆炸物質為碼頭倉庫的2700噸硝酸銨爆炸,這次爆炸至少導致180人死亡,30萬人失去家園,爆炸的原因也很快弄清楚了,這是由於嚴重的人為疏忽造成的,因為爆炸物在沒有合理保護的情況下放在了港口已經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