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海墓地出土「謎」一樣的曲棍,但它是什麼,卻有三種解釋

2020-12-22 騰訊網

棍棒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可謂歷史悠久,但木棍可不止於這一個功能,在洋海古墓群,出土了一個充滿謎團的「木棍」,有人說它是狩獵神器,有人說它是玩具,甚至還有人說它與祭祀儀式相關,這個曲棍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吐魯番盆地,有一個叫做洋海夏買裡村的小村莊,這裡位於火焰山南皮的戈壁帶,原本只是眾多村鎮中普通的一個,但1981年古墓的發現,將這座小村莊的歷史徹底改寫,在隨後的幾年中,洋海二字與西北古墓群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洋海古墓群整體呈現出長條狀,但卻很明顯地分為了三個部分,無論是墓地的形制,還是古墓的布局,這三個部分都各不相同,有很大差異。

洋海古墓群規模十分巨大,目前已知的面積就有5.4萬平方米,根據專家的預測,這個數值也許只是整體面積的一半。因此在考古學家看來,洋海墓群是研究西北古文明的「鮮活」素材。考古學家發現,洋海古墓群出現的時間跨度極大,出現在3000年前和1000多年前的古墓都有,因此這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從生活中使用的石器、陶器、木器、毛織品到壁畫、文書等藝術品,品類繁多,數量驚人。

在洋海古墓群諸多古文物中,最吸引考古學家的,其實是木製品,木頭在潮溼空氣中容易腐朽,古代遺留下的木製文物很難保存完好,但是洋海古墓群不同,新疆吐魯番盆地具有獨特的氣候,這裡多風少雨,夏季氣溫高,因此這裡的木製文物很難腐朽,這給專家們提供了很多難得的研究素材。

在一座名為「M173號」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奇怪的木製古物,它是由胡楊木製成的棍棒狀器具,但是形狀又十分奇特,是帶拐彎的,兩端長度不同,短的一端長為20公分,呈橢圓形,這端的頭部比較粗是扁圓形的,之後就逐漸變細,而另一端長為35公分,從根部到尖端,逐漸變細,兩端夾角為100度,這個木製器具通體都經過了打磨,上面削木的痕跡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模糊的花紋。

這東西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專家們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他們認為總共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是認可度最高的答案,它其實是一種狩獵的工具,作用類似於古代的匕首和飛鏢。

因為在這個木器上面可以發現打磨的痕跡,所以對於古代人而言,這件器物極可能被作為「銳器」使用,在那個沒有掌握冶鍊金屬的年代,這已經可以作為狩獵的工具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並不是一個狩獵用具,而是一個玩具,它就像現代人所說的迴旋鏢和飛來去器,只要熟練度足夠,手持者一旦將其拋出,它就會隨著風的作用飛速旋轉,然後自己重新回到手中,是一種十分好玩的玩具,它的原理是什麼呢?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分析,迴旋鏢的切面讓它得到了空氣升力,這使它可以穩定運行,這和陀螺的原理是類似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個東西和祭祀有關,是在祭祀時才會使用的器具。支持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這座古墓中的其他物品。

這個木製器具究竟是做什麼的,至今我們也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但這三種猜測並非沒有意義,考古研究的過程需要大膽的假設,在這個基礎上,再小心的謹慎的求證,往往就可以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希望考古學家可以繼續努力,爭取早日破解這個曲棍的用途之謎。

相關焦點

  •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捶丸則類似於今天的高爾夫球,它不需要藉助坐騎,是一種以擊球入穴為規則的運動,當然無論是蹴鞠、馬球還是捶丸,都是需要分為兩隊對抗的運動,所以它們是對整個團隊的考驗。作為鄯善縣目前已知最大的墓群,鄯善縣洋海古墓群的動態,一直牽動著世界各地考古專家們的神經,根據專業人士分析,洋海古墓群至少還有一半藏在地下,所以對它的發掘一直都是進行時。近日,在一座並不起眼的墓穴中,專家們發現了兩個奇怪的東西。
  • 洋海墓地發現毛紡織品,經過驗證,竟破解國內褲子出現的時間之謎
    現代人眼中,外套、褲子和鞋子都是必備的衣物,可它們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近日在新疆洋海墓中,一團毛紡織品的出土,給我們提供了破解褲子出現的時間之謎的「金鑰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洋海墓群作為研究新疆古人類活動的寶地,出土的文物自然十分引人注目。在目前已經發掘的千餘座古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樣的文物,從它們身上,我們可以探得古人生活方式的輪廓。比如考古學家在墓群中發現了大量的麥、黍和青稞的顆粒,這說明兩三千年前的洋海人已經會做飯了,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 新疆鄯善洋海墓地
    洋海墓地儘管可分力三處相對獨立的墓地,但相互毗鄰,年代上又緊密銜接,把三個墓地的墓葬進行統一分類才好整體把握。從整個情形看,共有4種類型的墓葬。各墓地遺存在類型、數量上差別都較大。一號墓地有A、B、C三型;二號墓地為B、C、D三型:三號墓地同二號墓地一樣也有相同的三型,但二號墓地C型墓佔大多數,B、D型很少。三號墓地B型墓僅一座,C型墓很少,D型墓葬佔大多數。
  • 虢國墓地出土的刻銘玉器(好資料)
    尤其是出土的近萬件玉器,種類齊全,玉質優良,造型精緻,紋飾優美,工藝精湛,其價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實屬罕見,是我國先秦時期的藝術珍品。雖然虢國墓地出土玉器數量眾多,但帶銘文的玉器卻少之又少,目前見於報導的僅有五件。物以稀為貴,刻銘玉器的少見使其價值大大提高。在此,筆者試就虢國墓地出土的幾件刻銘玉器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 虢國墓地出土的刻銘玉器(收藏資料)
    尤其是出土的近萬件玉器,種類齊全,玉質優良,造型精緻,紋飾優美,工藝精湛,其價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實屬罕見,是我國先秦時期的藝術珍品。雖然虢國墓地出土玉器數量眾多,但帶銘文的玉器卻少之又少,目前見於報導的僅有五件。物以稀為貴,刻銘玉器的少見使其價值大大提高。在此,筆者試就虢國墓地出土的幾件刻銘玉器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 揭密曾國貴族墓地之謎
    這些考古遺址對不少朋友可能會比較陌生,但其中「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還是足以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實在太有名了。那麼,這個棗樹林曾國墓地有什麼考古發現,墓主曾國貴族和曾侯乙又有什麼關係呢?
  • 神秘古文明 | 實地探訪小河墓地的前世今生
    據說某考古界大佬近些年帶國際友人進入,兜兜轉轉四天,卻沒有找到小河墓地。一樣的沙,一樣的樹,怎麼判斷方向,真是一個大難題。即便知道了方向,也難以判斷哪個坡能夠登上,哪個坡會陷車。所以在羅布泊尋找小河墓地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 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和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銅甗
    5、6號墓被盜僅留有槨,中型墓葬具皆為一槨一棺。所有墓葬中7座有腰坑,5個有殉狗。此次發掘墓葬級別高、規模大,出土器物種類豐富,包括銅、玉、石、漆、陶、骨、蚌貝、鉛、金、漆木、皮革、麻繩、竹等各類文物總計500餘件套。其中,禮器類有鼎、甗、簋、盨、鋪、罐、鬲、盤、盉、方彝、匜、壺、罍、尊、爵、觶、杯、勺等,禮樂器有編鐘和石磬。
  • 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 出土虢國重器
    原標題: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 出土虢國重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發布重大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垣曲發現9座春秋早期的王卿高級貴族墓葬,出土帶有銘文的銅器近
  • 隰縣五裡後墓地出土元代金剛杵
    1月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隰縣五裡後墓地發現元代隰州刺史韓昇墓碑,在出土的隨葬品中有一隻金剛杵,為中國元代考古中首次發現。五裡後墓地位於隰縣城北五裡後村東「南垣圪壩」上,地面上矗立著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隰州刺史韓昇墓碑。
  • 中亞歷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難解的千古之謎,新疆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於新疆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裡的羅布沙漠中,東距樓蘭古城遺址175公裡。2004年11月中旬,中國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將聯合對小河墓地進行首次全面發掘,翻開了世界考古史新的一頁。據考古學者判斷,"上千口棺材的墳墓"小河五號墓地封存了至少3800年歷史。
  • 中國歷史上出土非常詭異的文物:鹿形金怪獸,它是什麼,從哪來?
    1957年,在陝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了一件戰國時期匈奴貴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非常詭異的文物,這個文物就是:鹿形金怪獸。 鹿形金怪獸是一個用純黃金打造的動物圖案,這個動物長著老鷹的嘴巴和野獸的身體,頭上有一雙很長的角,像鹿角一樣,鹿角的總長度差不多與它的身體總長度一樣長,這個動物有四隻腳,站在一個四瓣花形的託座上,託座中間高四周低,四個花瓣上各有三個小圓孔。
  • 「九層妖塔」青海都蘭熱水墓地又有大發現!出土上千件...
    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金器。青海都蘭熱水聯合考古隊供圖被網民稱為「九層妖塔」的網紅墓地——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在被盜兩年後,聯合考古隊在此處再次發掘出精美金銀器及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
  • ...墓地出土搖錢樹已成功修復 見證兩千年前秦嶺蜀道兩端文化交流
    郭家崖墓地搖錢樹出土於寶雞市高新區郭家崖村西的郭家崖墓地,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建設用地發現的文化遺存進行了發掘,搖錢樹則出土於M15墓。M15為磚室墓,南北向,墓道位於墓室北側,由墓道、封門、甬道、前室、後室、側室六部分組成。
  • 清涼寺墓地 野蠻與文明
    近十幾年來,科研人員先後對清涼寺墓地進行了詳略程度不同的調查。兩次專業勘察200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國家博物館部分成員承擔了「中華文明探源預研究」的課題。鑑於出土玉器的清涼寺墓地在這一重大課題研究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帶著無法解釋的諸多疑問,課題組專門到了這個頗受業內人士關注的小山村實地勘察。
  • 河南省平頂山市 應國墓地
    這裡自古就是「出寶之地」,嶺上不斷有青銅器和玉器出土,也不斷有人在嶺上盜挖古墓。1979年,北滍村磚廠在取土時挖出一銅簋,賣給廢品收購站,幾經周折,被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志收回。根據銅簋上的銘文,得知是鄧國國君之女適嫁應國的陪嫁禮器。從而應國貴族墓地得以發現。鄧公簋發現後,先期對墓地進行考古鑽探調查,並於1986年下半年至1997年進行了長達11年的考古發掘。
  • 平頂山雕塑的白色柱子代表什麼意思?古應國貴族墓地出土的玉鷹
    西周、東周時期應國的大型貴族墓葬區,對古代禮儀制度與諸侯方國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始建於東漢的香山寺,保存有最早記載觀音證道成佛的重要歷史文獻—《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使其不僅成為大悲菩薩證道之聖地,而且也是漢化觀音文化之源。始建於北魏的風穴寺,是具有多年歷史的中州名剎。
  • 列山墓地性質芻議——兼論吐蕃族葬制
    此外,西區的M171封土中還出土了一枚刻有藏文詞彙的骨質印章。[6]2012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和陝西龍騰勘探有限公司聯合組隊對墓地展開了新一輪的考古調查和測繪工作。此次考古調查工作的重要收穫有:新發現墓葬和各類遺蹟數處;在M181、M182前的條狀殉馬坑左右兩側新發現了圓形祭祀坑;在墓地新發現建築基址1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