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乙氣功之抗寒和練氣速效法

2021-01-10 百家號

抗寒速效法

姿勢:站無極樁。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意守丹田,意想小腹有一熱氣團。久之,小腹有溫熱感,溫熱感逐漸增強,甚至擴散全身,涼意頓消。

功理簡介

意念力的作用,想熱則熱、想寒則寒,似乎不可思議,其實,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和意識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下,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這個條件就是練功入靜。入靜到一定程度,自身內氣就會調動起來。內氣就是能量,自可抗風寒。《小止觀》曰:「人患冷,想身中火起,即能治冷。」這反映了意識同物質的轉化關係。

意守丹田並非小法,乃修煉之大法。所謂丹田,從大範圍來說,應包括神闕、命門在內的小腹部,這個部位對人體生命活動有著非常重要之意義。《難經六十六難楊注》曰:「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男子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養子息,和合陰陽之門戶。」「陰陽開闔存乎此,呼吸存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元氣存亡論》)。

意守丹田以增強抗寒能力,這僅是太乙氣功中,培養腎中真陽之一法。若能同其他功法配合,甚至可練成單衣過冬。

練氣速效法

姿勢:先站好無極樁,接著將兩手抱於胸前,如抱球狀,此為太極樁。

呼吸:自然呼吸。

一步功

意想兩手抱一氣球數分鐘,接著意守兩手心之勞宮數分鐘。

二步功

接著,吸氣時,意想兩手心之氣,將兩手掌向內拉攏,同時兩手掌慢慢合攏,掌心相對。呼氣時,意想兩手掌之氣,將兩手慢慢推開。再吸氣時,又將兩手掌在胸前合攏。再呼氣時,又將兩手掌各向左右慢慢分開。如此一吸一呼,同時兩掌一合一開為一遍,反覆做三十二遍。

此法功效快,氣感強。練一步功時,手指有脹麻感,掌心有微熱感。練二步功時,手心氣感更強。練功時,兩手掌一開一合要柔和自然,越柔和自然,氣血就越通泰,氣感就越強。

功理簡介

一步功主旨在於排除雜念,誘導入靜。只有在入靜的氣功態下,才能激發人體內氣,這是符合人體生理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靜和動是對立的統一。物極必反,靜極生動。靜到一定程度,靜就會向它的對立面——動方面轉化,由靜轉化為動。

但這種動,絕不是指肢體的運動,而是內動,紫陽真人曰:「心靜極則生動也,非平昔之所謂動也,用精、氣、神於內之動也」(《青華秘文》)。靜到一定時候,內氣就調動起來了。

二步功開合練氣法,主要是進一步強化兩手掌之內氣。氣場人人具有,只不過練功的人比一般人的氣場強些而已。特別是兩手作抱球狀時,兩手間的氣場就更強。兩掌不運動時,氣場是隱伏的。當兩掌一開一合的運動,這種強的氣場,就明顯地顯示出來了。氣場的重要位置是氣場的陰陽兩極,而兩手心正是氣場之陰陽二極,故兩手心之氣感就特別強。(周壯)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周壯文集——武當太乙氣功速效醫療法
    太乙氣功為全真派南宗武太乙門修煉之術,為古老的道教內丹術氣功。其修煉丹書被收入道教經典《道藏輯要》。
  • 武當武術概述及武當文化發展
    大嶽太和山志》載其「研磨太極陰陽之奧蘊,靜觀龜鶴之動態,探究其長壽之源,頓有所得。《雲水集》中亦裁張三丰軼事。雲其,「身背琴劍唱道歌」,「歸隱巖上修道業,太極陰陽奧無邊。」從歷史許多記載中可以看到,是張三丰把道家理學內功和民間武術熔為一爐而始創了武當武功。以後經過許多名師的努力使武當武功逐步發展而漸臻完善。
  • 少林氣功原理:養氣、練氣、運氣和用氣!
    其動而活潑者為氣.所以練筋必先練氣。氣行脈外,血行脈中,血狀如水,百脈狀如百川。血的循環,氣的運行,均發於心。日夜十二時辰,周流十二經絡,瞬息潮血來回,百脈震動。肝主筋而藏血,臟腑經絡之血,皆由肝升運,練功習技者必當保護。養氣與練氣1.養氣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欲要養氣保命,須使心意不動。心為君火,動為象火,心火不動,象火不生,氣念自平。無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 氣功的「呼吸修煉」為什麼會有「重要之意義」和巨大之功效呢?
    氣功源遠流長,流派多,功法繁,各具特色,各顯其效驗。不少珍品紛紛面世。氣功百花園真是萬紫千紅、奇葩爭豔。由周壯老師繼承並奉獻出來的中國武當太乙功可算是近年發掘的又一氣功佳品。《證道仙經》云:「身中之元氣,不隨呼而出;天地之正氣,恆隨吸而入。」這正是對武當太乙功的精闢論述。
  • 武當太乙五行拳——鍾雲龍道長演練(附拳譜)
    《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稱為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系武當武術的主要拳種之一。
  • 武當 | 太乙混元球
    太乙混元球譜文可分三層境界:聚氣呈形(預備式至第四式)、內華外顯(第五式至第八式)、神形俱妙(第九式至第十式)。
  • 丙申年三月三於武當山 《武當真宗丹脈》太乙混元丹法全國面授班通知
    丙申年三月三於武當山《武當真宗丹脈》太乙混元丹法全國面授班通知
  • 都是練氣,但如何練氣,道家南宗給出答案
    儘管都是鍊氣,但如何練氣,是各不相同的。《鍾呂傳道集》曰:「天長地久,亙千古以無窮。人壽百歲,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獨在於天地而遠於人乎?」答曰:「道不遠於人而人自遠於道耳。所以遠於道者,養命不知法。」知法則「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
  • 武當傳統太極拳與養生
    幾百年來,很多人,每代人都有人繼承和學習太極拳,通過太極拳改善了身體健康,提升了身體體質和綜合抵抗力!太極拳與養生的關係,核心重點在於一個練和養:一、太極拳的練:太極拳怎麼練?跟誰練?你練的是那個太極拳種?
  • 二十世紀的氣功——定義
    因為氣功運用於防病、治病,故名為『氣功療法』。」「為什麼稱它為氣功療法呢?『氣』這個字在這裡是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也是俗語說的要練得有『功夫』,將這種氣功療法,經用醫學觀點加以整理研究,並且用到治療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稱為氣功療法。」氣功是調整呼吸的練習。
  • 《意念氣功太極拳》
    氣功的一切修煉方法皆適應於陰勁功的修煉比如,凝神修靜,氣沉丹田於陰勁功修煉是如出一轍;意守丹田,吸取日月精華,你意念這是練氣,它可以是練氣,但只要細悟一下,便可以感知這是陰勁內轉的作用…… 但陰勁功的某些修煉方法,以及「登峰造極」後的功力,卻是氣功所望塵莫及的。
  • 氣功的定義
    氣功一詞雖然古已有之,但始終未被普遍採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經劉貴珍先生提倡,氣功一詞才開始流行。同「導引」、「吐納」、「養生」相比,氣功一詞似乎更通俗一些,但卻引起了更多的誤會。首先是由「氣」的概念引起的麻煩。現代人不少把「氣」理解為空氣之「氣」,因此,把氣功誤解為深呼吸運動,或者呼吸訓練法。
  • 習練健身氣功的六大要領
    二、意氣相隨      意氣相隨中的意是指心理調節,氣是指呼吸之氣。健身氣功主要是練意與練氣的功夫,其之間的關係是意為主導。練意是為了排除雜念,進入放鬆寧靜的狀態,通過有規律的心理調節,達到意氣相隨。練氣,主要是指鍛鍊呼吸之氣。
  • 太乙鐵松與丹經武學的關係,以及太乙鐵松有無內傳、外傳?
    近來有一些關心太乙鐵松的同道經常問起我一些事,比如說太乙鐵松是不是真的有內傳、外傳之分,太乙鐵松跟丹經武學有什麼關係等等。這裡呢,就以個人的見解敘說一二,以正視聽。如有不到之處,也請諸同門多多批評指正!首先呢,說一下內傳和外傳的問題。我自從跟隨李兆生先生從學以來,不管是他的課堂上,還是書籍裡,以及問過其他同門,都從沒聽過內傳和外傳的說法。
  • 道家練氣、吐納法、丹道、真氣運行、上乘內功等武林秘籍148本
    練氣有許多門類,一般入門練習五年後就可以開始修煉內丹功了。不會有神話傳說中那樣神乎。一般來說,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接觸一些內養功,比如鶴翔莊、八段錦,疏通經絡,治病健身,而且上身快,氣感足。其作用是提升精氣。內丹的作用則不同,內丹不是一種具體的物質,而是身體內在的變化。比如我的外公,他每天都要練八段錦,凌晨要起來鍊氣(就是在煉內丹)。
  • 練氣壯內的丹田拍打功
    丹田為內氣聚會之處,歷代氣功家和武術家對此都很重視。丹田拍打功,是一種練氣壯內的功法,凡有氣功基礎者(曆本功法較猛烈,初學氣功者不宜採用)習練此法並能堅持,可收到內氣壯足、身強體健的功效。練習丹田拍打功,應於每次行功之後,以形意拳樁步站立,凝神靜思,徐徐將此練內氣收入丹田,略停片刻後,作丹田開合:兩手置於丹田前呈環抱狀,掌心向上,五指相對,田丹田向上左右平分,分至略平於肩時,掌心變為向下,形如大鵬展翅;丹田之氣同時隨手臂的開張而外達。要求雙肩下沉,含胸墜肘,指扣掌凹。稍停,隨即雙臂由上向下往丹田前內扣,扣至丹田時仍作環抱狀,氣亦隨之向丹田聚合。
  • 名師講壇--太極拳與氣功
    國家高級培訓師、養生指導師、武術教練、武當玄武派十四代弟子「道士姐姐」玄緣子為您解答,太極的發展和氣功與太極的結合許宣平(唐代)、張三峰(宋代)、張三丰(明代)、陳王廷(明末)和王宗嶽(清代)等曾被不同時期的不同專家認為是太極拳的創始人。據歷史資料記載,六百年前張三丰在武當修道之時,觀雀蛇相鬥,在這一動一靜、一守一攻之間,結合太極陰陽原理,悟出太極拳。
  • 怎樣練好練氣八法
    (根據 1994 年 3 月和 1997 年 9 月講課錄音整理) 練氣八法是智能氣功專門練氣的八種方法,是氣功練「氣」的精華和基本功,也是有助於開發超常智能的便捷功法。 練氣八法的很多內容體現在智能氣功的捧氣貫頂法、形神莊、五元莊等功法中。智能氣功的幾大功法都有很強的整體性,練時一般都是整套練習或抽出幾節練習,而「八法」則可以單獨練習(吃氣法除外),因而較之幾大功法來說,練氣八法顯得更簡單、更具體,便於隨時鍛鍊。 練氣八法中的前四法包括吃氣、揉氣、抻氣和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