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好練氣八法
怎樣練好練氣八法
龐明
(根據 1994 年 3 月和 1997 年 9 月講課錄音整理)
練氣八法是智能氣功專門練氣的八種方法,是氣功練「氣」的精華和基本功,也是有助於開發超常智能的便捷功法。
練氣八法的很多內容體現在智能氣功的捧氣貫頂法、形神莊、五元莊等功法中。智能氣功的幾大功法都有很強的整體性,練時一般都是整套練習或抽出幾節練習,而「八法」則可以單獨練習(吃氣法除外),因而較之幾大功法來說,練氣八法顯得更簡單、更具體,便於隨時鍛鍊。
練氣八法中的前四法包括吃氣、揉氣、抻氣和拉氣。
吃氣法是通過吃氣動作,把大自然界的混元氣吞咽到人體裡面,變外氣為內氣,從而強化人體功能。揉氣法是配合吃氣的,是使吃進體內的氣真正能和人自身的氣相混化,從而強化吃氣的作用。抻氣法的目的是使人體的內氣更加通暢。拉氣法可加強人體內氣、外氣的混化,這個混化著重在人體混元氣上。前四法比較簡單,無論初學者還是練功有一定基礎的人都可以練,它可以使我們內氣充足。後四法是內氣、外氣並用的,包括聚氣、斂氣、混氣和化氣。它和前四法雖是一完整體系,但按道理來說,沒有很好地練五元莊,是不適合練後四法的。練後四法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沒有通過五元莊把五臟髒真之氣強化起來,練後四法的作用就不會很明顯,假設再練得不得法,弄不好練混氣和化氣時就會衝得難受。因為後四法第一個就是聚氣法,聚氣法是往混元竅聚氣的,如果混元竅在哪兒都不清楚,裡面連動觸的感覺都沒有,就不知道把氣往哪兒聚,聚氣法應該起的作用就不夠了。那麼現在為什麼要教練後四法呢?因為我們要推出智能氣功的第四步功—中脈混元。練五元莊再加練練氣八法的後四法,就可以為練中脈混元打基礎了。必須要好好練五元莊和練氣八法,只有功夫達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學練中脈混元。智能功的中脈和道家、佛家的中脈不一樣,與瑜伽功的中脈也不一樣。智能功的中脈是混元竅開了之後,慢慢上下走,一直到胳膊、腿上去,是一個內在的真實存在。經常練五元莊開混元竅,練得好可以影響中脈。另外,練中脈還有一定的方法。練功要想快點進入高境界,就要從練氣八法入手,認真練、刻苦練。
一、吃氣法
吃氣可以增加人體內氣。過去武術氣功、硬氣功裡都有吃氣的內容。這裡所說的氣主要是大自然的混元氣,也包括空氣。練功一般練無形的氣,但吃氣主要是藉助吃空氣,通過吃氣動作把大自然的混元氣吃到人體裡面,從而震動整個消化道壁,使腸胃道內人體混元氣的形成過程強化起來。此外,空氣的氣到人體裡面也能發揮作用。再就是通過吃氣的動作可以把人體的很多功能調動起來。吃氣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意念不要放在空氣上,要意想把大自然界無形無象的混元氣吃進體內。二是發「喝兒食吾母」音時,「喝兒」實際應發成「喝啊兒」。因為只發一個「喝」字,口形張開的小,再加上「啊」字,喉頭那兒撐開大了,有利於把氣吃進去。一張嘴吸氣是個「喝」,「啊兒」喉頭張開;「食」發音在喉部,配合著頭的動作(頭後仰,收下頦)喉頭向後拉開,口形縮小,氣流湧向喉部;「吾」,聲音越來越小,會厭打開;「母」字音不發出來,口閉合同時往下咽氣。一吸氣發音「喝兒食吾母」(鼻子也要同時吸氣),緊接著往下咽氣,這是吃氣發音的整體動作,是很自然地完成的。
過去《文始真經》中講:「萬物付之以息。」用鼻子—中天門一吸氣,把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混元氣吸到身體裡邊去,這是個調息的方法。我們練功時反覆體會「食吾母」三個字,用發音法把氣吃進去。平時大家一吸氣吸到肺裡,因為會厭把食管堵住了,發「喝兒食吾母」可以把會厭打開,使氣能夠透過會厭進到食管裡邊,再咽口唾液,連氣一起送到胃裡去。咽氣時不是從上往下壓,而是從混元竅那兒似乎有個東西往下拽,這樣膈膜那兒就不容易隔住了。同時意念跟著往下想,想到命門上面來,這樣氣可以一下咽到肚臍裡邊先天腎氣氣場那兒。氣咽下後,要憋住,停一停,意念往肚臍命門中間送,身體向後坐三次,命門向後突三次,可把一口唾液分三部分,配合三次後突分別咽下。憋不住了再慢慢把氣吐出來。意念注到命門那兒,氣收到命門那兒,這樣氣的先天性、全息性比較強,容易往周身運化。
過去吃氣是按天幹地支來練,默念「甲子、乙丑……」,每到「亥」時吃氣,不到「亥」不吃,搞得挺神秘,其實就是為了讓你集中精神,這個「亥」字應該是「喝兒」。以前講發「喝兒」音通關竅,但一般只知道呼氣發,懂發「喝兒」音吞氣的,在國內不太多。吃氣時張大嘴一吸氣必然是個「喝兒」,我們有意識地發這個「喝兒」音,吃進的氣量就大了,所以餓了用這個吃氣法吃七到九口氣就不餓了。吃氣法過去稱為服氣法,如果經常練服氣,是可以慢慢減食的。一般空腹吃氣比較好,早晨起來吃幾口氣;身體疲乏時也可以吃吃氣,把全身震動一下,就不感到累了。吃完氣把肚子揉一揉,再練抻氣,肩關節就不會那麼疼了。另外,哪個關節比較死,吃氣時用意念把氣往下一咽,使之一下子衝到那個關節那兒去,反覆幾次,關節很快就開了。開始吃氣,氣到了胃裡不好好呆著,一打嗝兒又出來了,所以吃完氣之後一般要安安靜靜練功,通過揉氣把氣化開。
吃完一口氣後不要馬上吃第二口,要做三個自然呼吸,呼氣發「淵yuan」,吸氣發「 yan」。吐氣發「淵」字音時要慢,口形張開很小,同時注意體會體內的變化,剛開始有兩個地方應該有感覺:一是頭頂天門,一是山根,如能體會到氣向全身散就更好了。「 」這個字過去有三種念法: 按佛教正規念法念「euen 」,佛家咒個別也有念「 n」的,在中國道家咒裡邊念「y
n」。一吸氣時默念「 」,氣從會陰提起來,能夠一直提到頭頂。發「 」 時不是一個長音的「 —」,而是很短促地發「 、 、 ……」,發「 」字音時口、鼻同時吸氣的,一吸氣意念從會陰把氣提起來。吃氣之後發「淵」、「 」,聲音要細、要柔、要小,自己能聽到就可以了;會陰要微微上提,這樣把下邊的氣閉住,不讓它跑了;而且意念活動要往後收,不要腆著肚子,腰向後放鬆,方法是咽氣時命門往後突。這個動作可以起到松腰作用。站著命門能往後突了,腰就松得比較好了。
一般吃完氣以後呼氣發「淵」,吸氣發「 」,這樣三呼三吸,最後呼氣發「淵」,再吃氣。這就等於四個呼吸為一個周期。自然呼吸是讓氣平穩一下,
把吃進的氣消化、消化,如果連著吃氣,胃口那兒要發脹。如果吃進體內的氣還沒有平穩,一個周期五個呼吸也可以。吃氣是把氣吃到胃裡邊,但發「食」、「吾」時喉嚨那兒一振動,能夠從喉頭、會厭振動到食道的管壁,這個氣機振動就會順著食道管壁向下一直傳到小腸、大腸,甚至將來有的人連肛門都有感覺。這就是說吃氣發音可以對整個消化道內壁氣的傳導起強化作用。
二、揉氣法
揉氣是吃氣的繼續,這一點很關鍵。過去練功吃完氣後一般都是導氣,智能功把導氣和少林功的揉氣結合到一起,這樣效果更好一點。
接吃氣法,鬆開叉腰雙手,順著肋弓上升,到心口,左手心壓右手背,兩手掌心重疊,下降到腹部中脘處,順時針揉轉。揉時手要按住肉皮轉,轉時要集中精神想到脊骨。揉轉 5 分鐘後,兩手重疊上升到心口,分開,兩中指尖相接,點著心口順時針揉轉,5、7、9 圈都可,在揉轉的時候,要有摁到脊椎骨上去的意念。轉完點一下,然後順著肋弓向兩側劃圓分開,轉一圈點一下,最後到命門,共 12 圈。轉到 12 圈時手指如果沒到命門,就湊到命門上去,兩中指尖相接,按在命門上,沿著左、下、右、上的方向揉轉,意念想到肚臍。轉 5、7 或 9 圈後,沿腰帶拉回到肚臍,拉時意念連到身體當中去。點按肚臍並順時針揉轉,5、7或 9 圈後,兩手再交叉上升到中脘繼續揉氣。
揉氣時關鍵是意念要集中到手上,不要光注意手掌,往下一按意念一定要通過手按到脊背上去。開始揉動可以輕點兒,以後用點力氣,一摁摁進去。揉轉時要慢、要勻,用兩個肘推著兩臂、兩手整體地動。腹微微收一點兒,把氣從前向後收到命門那兒去,過去叫「返先天」。意念要想著裡邊,守中。以後氣通了,肚子、胸腔和頭裡邊的氣都連上了,就能感到手一動整個腹腔、胸腔、頭頂的氣都在跟著動。
《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裡介紹的揉腹臥功,本來是屬於少林功《易筋經》裡邊「神勇餘力」十二月行功法中第一個月的功法,就是兩手重疊在「心下臍上,適當其中」,「自右向左揉之,徐徐往來,用力均勻,勿輕而離皮,勿重而著骨,勿亂動遊擊,斯為合適。」也就是說要順時針揉轉,揉時一定要粘著肉皮轉,轉得幅度很小,這樣裡邊氣就動起來了。這樣每天晚上睡前揉 1 個小時到 1 個半小時,連續揉三個月,腹肌上的稜就不顯了,腹膜就騰起來了。之後還要用木棰打,把肚子的氣打足了,再從肋弓那兒把氣打到骨頭裡去。筋骨造血,特別是成年人,造血機能很強,氣貫到骨頭裡,人的整個生命力就增強了。貧血的人揉揉腹,往骨頭裡貫貫氣,可能就會好了。這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功法,過去叫「內壯神勇餘力」。智能功不用木棰打的辦法,而是用混元氣加上意念,沿肋弓拉開時轉一圈、點一下,轉一圈、點一下,一點點到骨頭膜上去。劍突這兒是膈膜前面的連接點,命門那兒是膈膜後面的連接點。手在上面這樣轉圈點按,意念跟著肋弓走,氣也就貫進膈膜裡去了。
揉氣的目的是要把中氣充足起來,順著肋弓轉圈點按,用意念把氣貫到骨頭裡,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轉的時候要注意肋弓和肋弓那個地方的膈膜。膈膜前面高、後面低,是斜著下去的,像個大圓餅子。一吸氣膈肌收縮向下癟,一呼氣放鬆上來,膈肌是這樣上下運動的。橫膈後面的附著點在命門上邊,相當於第一腰椎、第二腰椎那個地方,一吸氣膈肌往下一降,那個位置一振動氣也就到那兒了,所以中醫說一吸氣可以到下焦的肝與腎。
點按肋弓想氣透過筋骨到膈膜上去。骨頭裡的氣充足了,造血機能強化起來,人就不易老了。橫膈的氣在人體中氣裡起的作用非常關鍵。近幾年有人搞橫膈研究,說橫膈是人體裡邊的小太陽。傳統氣功一般是用腹式呼吸法,這對於通過橫膈的上下升降來調節人體混元氣可以起很大作用。揉氣法對於培補中氣,使軀體混元氣向髒真混元氣轉化作用比較明顯。揉氣法可以作為單獨功法來練。
三、抻氣法接揉氣,兩手從肚臍向兩側分開至體側,與肚臍平著出去,坐腕,把手掌儘量立起來,手指自然分開,指腹、掌根外腆,指尖回翹。身體中正,胸部自然張開。做這個動作時注意肩一動,肩胛骨也要往回縮一些,然後再往外抻。兩個肩一聳、一聳,有點往上拱的意思,但不是往上抬,往上一起有點往後縮的意思,肩和手整體地往回縮,肘不能打彎。往外抻時用力不要太大,要自然輕鬆地下落。膀子往下一落,神門穴下坐,掌心向外腆,同時兩臂直著向外撐出去。這個動作做對了,手指這個地方有氣「蘇、蘇……」地一衝、一衝的感覺。開始是從指根兩側衝,慢慢衝得指尖發脹,麻酥酥的。過一段如果感覺沒有了,就把手指使勁往回翹,就會又出感覺。練時要注意往回一縮是用膀子帶,手和肩要合住;一抻膀子一推要和坐腕相結合。練這個動作開始時肩酸疼,以後膀子、大筋也會酸疼,甚至有眼皮睜不開的感覺。抻氣站著、坐著練都可以,一次至少要練 14 分鐘。坐著練幾分鐘後可以體會到是胳膊、身體兩側、到環跳,以後到會陰,再以後整個腿也會有氣在動彈的現象。抻氣可以把全身的氣運動起來。
練抻氣時一定要精神要集中。一抻一拉,意念和手結合到一起。如果在外面練功,可以意念注意天地交合處或者前方空間的一個點,集中精神看,慢慢意念集中了再往回收到自己身體裡邊來,意元體中心也行,混元竅中心也行。抻氣的同時要注意氣從裡邊一收一放、一開一合。開始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慢慢可以變得很小。動作幅度小了,但氣機振動會很大。
意念從混元竅裡面一合一開,吃進的氣會被運化開,體內的氣就和外面的氣連上了。抻氣姿勢一定要做正確,這樣就可以起到以形引氣的作用。手的高度要和肚臍在一個水平線上,可以略高一點,但不能比肚臍低,太低氣血往下衝得就多了一點。也不要與臂平,平了肩胛容易往後擠。抻的時候要有一定的節律,這樣體內氣的運動就規律化了。練抻氣,一般是先身體兩側,以後到胯、到體外的氣,都可以感覺到,再以後可以感覺到體內氣的一起一伏、一進一出,要注意體察這種感覺。通過這樣的形體運動,內氣和外氣就很快連起來了,原來沒有氣感的同志可能就有氣感了。慢慢氣衝到指尖上來,開始指尖兒發脹,脹得厲害時指尖兒稍稍往下一放,再一抻,氣「蘇」地一下就出去了。
抻氣要經常練,晚上睡前可以抻上兩三千次。做完後兩中指按在印堂(天目穴)上,兩大拇指摁住左右太陽穴,兩無名指分別摁著兩個內眼角,閉著眼轉一轉,印堂內可能會出現白光。這樣做可幫助開天目。精神慢慢這樣集中、集中,就等於收功了。這樣揉一揉可以散散眼上的火氣,不然只練內氣,可能氣往上衝得厲害。
四、拉氣法
練氣八法的拉氣法和我們平時作為輔助功法練習的拉氣是不完全一樣的。接抻氣,肘、腕放鬆臂彎曲回收,成掌心相對,手指自然舒展,放鬆,大拇指不要向上翹,大約與食指平。兩小臂平行,與大臂成 90°,肘頂在體側期門、日月穴上,嚴格講應抵在兩乳頭直下稍稍靠外一點兒的地方,這裡是過去正一派的天公闕、朝天闕。肘頂的位置不一定非常嚴格,但應自然放鬆。拉氣法在調整身形的時候可用意念察照。首先要兩眼輕輕閉合,全身放鬆,周身中正(如果坐著練,就要端身正坐),然後兩手中指橫著接起來(不用掐訣,隨便即可)。想頭頂百會,百會向下察照,通過左眼照左乳頭,經左側期門、日月,然後到肚臍裡面;百會通過右眼照右乳頭,經過右側期門、日月到肚臍裡面。這樣一照體內就形成了一個氣場,氣機就整了。隨之兩中指分開,兩手平行,指尖向前;同時繼續從頭頂百會向下察照—兩眼分別照兩乳頭,兩側期門、日月,到肚臍裡面。這樣安安靜靜一照,可以感到體內有一個氣團、氣柱在向上升,按過去講,從百會出去和北鬥七星相接了。百會、眼睛、乳頭、期門、日月、肚臍,是過去的「南鬥六星」。古人講,北鬥七星解厄,南鬥六星延壽。拉氣時肘放在期門、日月穴(往兩側放放也可以),外開時注意一下「南鬥六星」,體內氣就整了。 拉氣時兩手之間要像抱著一個氣球似的,先沿下、前、上、內的方向輕輕揉轉幾下。揉轉時肘基本固定在肋上,但不是完全定死,而是似乎有一個小的畫圓運動,這樣對肋也起到一個按摩作用。揉轉的次數根據自己的情況可長可短。停止揉轉後,兩手輕輕拉開。拉開的過程中要注意身體裡邊的氣也向外開,注意體會兩手、兩臂之間氣連著的感覺,要有手中氣球隨著兩臂拉開而脹大的意念。到體側,兩臂儘量開平,掌心向前,肘不離肋。內合時,要注意手和肋,要有體前氣球縮小,貫到身體裡邊去的意念,到體前兩臂平行。這時大拇指和食指基本是平行的,虎口向上,當中似乎有東西圓撐著,這樣掌心裡氣的感覺就明顯了。反覆這樣做,體內的氣就會跟著開合。要注意,手到前面時微微往回一縮,腹一收,肚臍向後找命門,意念收到混元竅裡邊。外開時要有個意念,兩手之間有很多的細絲連著,絲絲拉拉的。一開的時候這些絲被拉成個圓弧,前面的氣、上面的氣是開張的。內合時外面的氣從肘這兒往回一帶,就收到體內去了。這個動作一定要放鬆地做,肘要固定住,把體內的氣、身體前面的氣、周圍的氣都連上,這樣開合氣量就大了。
練氣八法前四法作為一個練功單元可以連起來練,練之日久可使氣充足起來,並能化到身體各個部分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