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望舒生活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
對很多國人來說,品牌的存在仍然是一個重要因素。買同款商品時,很多消費者最後都會選擇名牌。而且正因為如此,很多企業都願意花巨資做廣告,來建立一個大品牌。拿奶製品來說,蒙牛、伊利、光明已經獲得了大量的粉絲。
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許多人似乎也變得更聰明了。很多網友對此進行了剖析,發現了一些名牌的內幕。只需花錢就能使用自己的品牌,而且這些產品並非出自品牌之手,質量也沒有絕對的保證。
首先,這個品牌被稱為「南極人」。據報導,南極人每年光靠「賣吊牌」就能狂賺13個億。受騙了這麼多年的消費者,終於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紛紛感覺受到了欺騙。南極人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在2020年7月。
年度報告顯示,約有32%的營業收入來自品牌綜合服務,總額達12.4億美元。此外,還有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近1.7%所佔份額,總額也在0.6億元以上。換句話說,光靠品牌授權,南極人就在2019年成功「撈金」13億元。南極曾因「賣吊牌」狂賺5億,再升級時卻因此獲利13億。在重量級品牌的大環境下,據介紹,已經有千家店「送錢」。
事實上,從南極人的創業故事來看,其自身的發展還不錯。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已走過23個春夏秋冬。因此,南極人也算是我國創建較早的內衣企業之一。就是南極人的存在,為中國內衣產業開闢了一條新路。
股市大漲時,他一路「高歌猛進」,不只讓南極人在內衣行業賺了頭籌,在「都市羽絨服」市場,也躍居行業第二。公司於2004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並進入暖氣、羽絨、家紡等行業。
而且當南極人遭遇危機時,他還當機立斷,把生產和銷售兩個自立環節統統砍掉,賣掉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工廠,只留下「南極人」三個字。由於張玉祥認為:從保暖內衣到羽絨服,雖然創收很大,卻看不到未來。反之,如果創新了,提高了品牌的有效性,也能產生影響。
從那以後,南極人開始做品牌授權,籤約和授權供應商生產其品牌產品,俗稱「賣吊牌」。從此,只要願意付10萬元保證金,以及每套吊牌8元左右的費用,上至價值近萬的按摩椅,下至小學生鉛筆盒,都可以打上南極人的商標,升級為「國貨之光」。
品嘗過賣吊牌生意的甜頭之後,張玉祥徹底「放手」了。在2012年,他把南極人變成了一個服務於網絡的公司。而2015年更是改成「南極電商」,借殼登陸A股。
那「賣吊牌」到底賺了多少?該公司上市後的盈利表現可謂不俗。南極電商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3.89億元,2019年的收益為39.07億元,淨利潤更是從1.66億元增長至12億元。
除了品牌授權外,沒有其他的重投入,相關的收入總額約為13億元。而且從淨利來看,「賣商標」也是一項既省錢又賺錢的好生意,難怪業界稱其為「下蛋的金母雞」。
據介紹,南極電商目前共有合作經銷商4513家,擁有5800個授權門店。就這樣,南極人這個品牌在實況轉播領域也是風生水起。2020年五月份的飛瓜數據直播電商品牌榜上,其關聯直播次數為22000次,594名關聯直播主播名列第一,平均每天有733場直播為南極人帶來商品。
中國的「紙牌經濟」模式正在興起。
儘管南極人靠賣吊牌賺了13億,張玉祥也由此以145億的身家登上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但是除其外,當年叱吒風雲的中國另外三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也早已切入生產線,將目光投向了「吊牌經濟」。
掛牌業,顧名思義,就是只賣掛牌業。商家整個過程不生產產品,只向代理商收取授權費,然後把產品帶到商家手中再把吊牌賣給消費者。
那麼,這個小小的吊牌究竟有什麼用呢?原本在廣東經營著一家普通服裝企業的張東,他們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己的旗艦店裡,兩件售價為79元。但是懸掛南極人的吊牌之後,兩個南極人專賣店都以129元的價格出售。扣除8元投標費,利潤增加42元。
「晚安」四件套,南通疊石橋市場拿貨價98元,無吊牌零售156元,貼上「恆源祥」商標後可漲至238元。
同樣是品牌溢價的存在,再加上南極人的授權門檻不高(比如天貓,恆源祥的合作工廠需要支付100萬的保證金,南極人只需要支付10萬),越來越多的小廠家都將這塊「蛋糕」盯上了。
在某種意義上,「賣吊牌」賺錢也代表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這是他們多年積累的資本。而商標授權的模式也沒有錯,就連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也一樣沒有自己的產品。
但商標授權並不代表品牌方放棄對質量的控制,最優的授權模式,也絕不僅僅是收取商標費、出售吊牌那麼簡單粗放,而是與品牌理念和質量標準相配套的輸出。
但南極人「心太大」——全品類授權,使得它很難控制合作方的產品。最後成了:只要商家肯付錢,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南極人」。這隻保證了吊牌是真實的,其它的什麼都不用管。
可以肯定的是,從市場反饋來看,南極人的品控,早就亮起了紅燈。僅僅在2018年一年,南極人相關產品等,就被國家質量監督部門和地方消協列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14次,平均每月一次。
常買南極人的東西,我還自我安慰:可能是我用東西太多了,不怪人家質量不行。」某公司工作人員陳香告訴記者。「原來都是紙牌屋,那我肯定不想再買了,質量參差不齊,怕荷包裡的錢打水漂。」
對於這一運營模式,光明網更是發表了評論:「銷售品牌不應該僅僅等同於銷售吊牌。」《新京報》也評論說:辜負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枯燥乏味。
很明顯,張玉祥也意識到了粗放式的商標授權模式對品牌的負面影響。據介紹,南極電商將以「南極優選」為線下零售店的招牌,採用「原裝」製作,主要銷售服裝服飾配件,3C數碼產品等產品。
當然,還有人想要買,還有兩句話。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娛樂資訊,請關注望舒生活農村!
本文由百家作者望舒生活農村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