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了國人12年,一年狂賺13億,竟然只有吊牌是真的?

2021-01-09 望舒生活農村

大家好,我是【望舒生活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

對很多國人來說,品牌的存在仍然是一個重要因素。買同款商品時,很多消費者最後都會選擇名牌。而且正因為如此,很多企業都願意花巨資做廣告,來建立一個大品牌。拿奶製品來說,蒙牛、伊利、光明已經獲得了大量的粉絲。

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許多人似乎也變得更聰明了。很多網友對此進行了剖析,發現了一些名牌的內幕。只需花錢就能使用自己的品牌,而且這些產品並非出自品牌之手,質量也沒有絕對的保證。

首先,這個品牌被稱為「南極人」。據報導,南極人每年光靠「賣吊牌」就能狂賺13個億。受騙了這麼多年的消費者,終於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紛紛感覺受到了欺騙。南極人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在2020年7月。

年度報告顯示,約有32%的營業收入來自品牌綜合服務,總額達12.4億美元。此外,還有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近1.7%所佔份額,總額也在0.6億元以上。換句話說,光靠品牌授權,南極人就在2019年成功「撈金」13億元。南極曾因「賣吊牌」狂賺5億,再升級時卻因此獲利13億。在重量級品牌的大環境下,據介紹,已經有千家店「送錢」。

事實上,從南極人的創業故事來看,其自身的發展還不錯。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已走過23個春夏秋冬。因此,南極人也算是我國創建較早的內衣企業之一。就是南極人的存在,為中國內衣產業開闢了一條新路。

股市大漲時,他一路「高歌猛進」,不只讓南極人在內衣行業賺了頭籌,在「都市羽絨服」市場,也躍居行業第二。公司於2004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並進入暖氣、羽絨、家紡等行業。

而且當南極人遭遇危機時,他還當機立斷,把生產和銷售兩個自立環節統統砍掉,賣掉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工廠,只留下「南極人」三個字。由於張玉祥認為:從保暖內衣到羽絨服,雖然創收很大,卻看不到未來。反之,如果創新了,提高了品牌的有效性,也能產生影響。

從那以後,南極人開始做品牌授權,籤約和授權供應商生產其品牌產品,俗稱「賣吊牌」。從此,只要願意付10萬元保證金,以及每套吊牌8元左右的費用,上至價值近萬的按摩椅,下至小學生鉛筆盒,都可以打上南極人的商標,升級為「國貨之光」。

品嘗過賣吊牌生意的甜頭之後,張玉祥徹底「放手」了。在2012年,他把南極人變成了一個服務於網絡的公司。而2015年更是改成「南極電商」,借殼登陸A股。

那「賣吊牌」到底賺了多少?該公司上市後的盈利表現可謂不俗。南極電商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3.89億元,2019年的收益為39.07億元,淨利潤更是從1.66億元增長至12億元。

除了品牌授權外,沒有其他的重投入,相關的收入總額約為13億元。而且從淨利來看,「賣商標」也是一項既省錢又賺錢的好生意,難怪業界稱其為「下蛋的金母雞」。

據介紹,南極電商目前共有合作經銷商4513家,擁有5800個授權門店。就這樣,南極人這個品牌在實況轉播領域也是風生水起。2020年五月份的飛瓜數據直播電商品牌榜上,其關聯直播次數為22000次,594名關聯直播主播名列第一,平均每天有733場直播為南極人帶來商品。

中國的「紙牌經濟」模式正在興起。

儘管南極人靠賣吊牌賺了13億,張玉祥也由此以145億的身家登上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但是除其外,當年叱吒風雲的中國另外三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也早已切入生產線,將目光投向了「吊牌經濟」。

掛牌業,顧名思義,就是只賣掛牌業。商家整個過程不生產產品,只向代理商收取授權費,然後把產品帶到商家手中再把吊牌賣給消費者。

那麼,這個小小的吊牌究竟有什麼用呢?原本在廣東經營著一家普通服裝企業的張東,他們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己的旗艦店裡,兩件售價為79元。但是懸掛南極人的吊牌之後,兩個南極人專賣店都以129元的價格出售。扣除8元投標費,利潤增加42元。

「晚安」四件套,南通疊石橋市場拿貨價98元,無吊牌零售156元,貼上「恆源祥」商標後可漲至238元。

同樣是品牌溢價的存在,再加上南極人的授權門檻不高(比如天貓,恆源祥的合作工廠需要支付100萬的保證金,南極人只需要支付10萬),越來越多的小廠家都將這塊「蛋糕」盯上了。

在某種意義上,「賣吊牌」賺錢也代表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這是他們多年積累的資本。而商標授權的模式也沒有錯,就連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也一樣沒有自己的產品。

但商標授權並不代表品牌方放棄對質量的控制,最優的授權模式,也絕不僅僅是收取商標費、出售吊牌那麼簡單粗放,而是與品牌理念和質量標準相配套的輸出。

但南極人「心太大」——全品類授權,使得它很難控制合作方的產品。最後成了:只要商家肯付錢,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南極人」。這隻保證了吊牌是真實的,其它的什麼都不用管。

可以肯定的是,從市場反饋來看,南極人的品控,早就亮起了紅燈。僅僅在2018年一年,南極人相關產品等,就被國家質量監督部門和地方消協列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14次,平均每月一次。

常買南極人的東西,我還自我安慰:可能是我用東西太多了,不怪人家質量不行。」某公司工作人員陳香告訴記者。「原來都是紙牌屋,那我肯定不想再買了,質量參差不齊,怕荷包裡的錢打水漂。」

對於這一運營模式,光明網更是發表了評論:「銷售品牌不應該僅僅等同於銷售吊牌。」《新京報》也評論說:辜負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枯燥乏味。

很明顯,張玉祥也意識到了粗放式的商標授權模式對品牌的負面影響。據介紹,南極電商將以「南極優選」為線下零售店的招牌,採用「原裝」製作,主要銷售服裝服飾配件,3C數碼產品等產品。

當然,還有人想要買,還有兩句話。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娛樂資訊,請關注望舒生活農村!

本文由百家作者望舒生活農村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數據顯示,2019年南極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億元,賣吊牌幾乎沒有成本,毛利率高達93%,也就是說,南極人就光靠賣吊牌一年就賺了13億。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是中國首創保暖內衣概念的品牌,憑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迅速佔領市場。曾先後聘請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海清等一線明星作為代言人,在4月內創下了1個億銷售額的記錄。可以說,2008年以前,南極人是國內保暖內衣當仁不讓的第一品牌。
  • 國人被騙12年?它靠奇葩模式成為「國貨之光」,靠賣吊牌年賺40億
    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80%國人消費者的購物車中是國產品牌。 除了著名的華為和小米品牌,南極人這個牌子意外地成為95後心中最鍾意的品牌。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其實最早是以生產內衣為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品牌卻逐漸「變了味」。以前只是生產內衣,後來旗下的產品包括內衣、母嬰、汽車配飾、保溫杯以及家電等多種品類。簡單點來說,任何你能想到的領域都能看到南極人的身影。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三無產品搖身一變南極人,一年血賺13億
    戰線拉得這麼長,莫非南極人真的想學雷軍自組生態鏈?不,你還是想多了。南極人早已經砍掉了它所有自營工廠和銷售環節,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賣吊牌公司,也就是惡名遠揚的貼牌大廠。根據2019財報數據顯示,南極人合作供應商數量有1113家,合作經銷商有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
  • 賣「吊牌」年入13億,300億網紅白馬股開年「崩盤」,發生什麼?
    1月6日,南極電商繼續下挫6.49%,振幅達13.35,換手率13.06%,成交額超過27億元。截至1月8日收盤,南極電商報收10.16元/股,短短5個交易日,市值蒸發了86.4億元。圖片來源:東方財富截圖自2020年7月13日的股價高點起,南極電商已經開始了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半年來股價已遭腰斬,跌幅超56%,市值蒸發已超300億。
  • 不賣產品年入十幾億,吊牌搬運工南極人,為什麼這麼神奇?
    內褲、乳膠枕墊、口罩、電熱毯、內衣、電水壺、紙尿褲和洗腳桶……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南極人不涉及的產品。一家什麼產品都有的保暖內衣公司已經很神奇了。更神奇的是,什麼產品都有的南極人,其實什麼產品都不生產,就連保暖內衣都不生產。所有產品都是合作公司生產的,南極人只負責品牌授權,簡單說,就是賣吊牌。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昔日的老牌保暖內衣南極人,如今的業務可真的是遍布各個領域!曾經專賣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如今從紙尿褲到玻璃杯,從玻璃杯到汽車坐墊,可以說橫跨了不同的領域,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
  • 下沉市場的奶茶巨頭:一年狂賺65億,在全國有7000多家門店
    老陳今天要講的,就是這麼一家規模不大,看著「花裡胡哨」,但是在全國卻有7000多家分店,主打下沉市場,一年狂賺65億的奶茶品牌。說到奶茶品牌,你知道目前線下門店數量和規模最大的奶茶店是誰嗎?不是一點點,不是喜茶,也不是奈雪,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靠著「刨冰」起家的小奶茶店——蜜雪冰城全國有7000多家門店截至2020年,蜜雪冰城在全國已經有7000多家線下門店,而且幾乎都是以加盟店的方式存在,雖然說是一家奶茶店,但奶茶卻並不是蜜雪冰城主要的盈利方式,蜜雪冰城主要是以加盟店,收取加盟費的方式為主要盈利點
  • 南極人的貼牌帝國:不生產,只掛牌,年賺13億
    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39.07億元,淨利潤12.06億元。其中,與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05億。報告期內公司合作供應商總數為1113家,其中主要合作供應商約5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這意味著南極電商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貼牌」。
  • 一年暴漲360%馬化騰狂賺超200億張磊又要...
    B站「破圈」一年暴漲360%2018年3月,嗶哩嗶哩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上市,發行為11.50美元/存託證券,整體募資規模4.83億美元,交易代碼為「BILI」。截至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嗶哩嗶哩的股價已經上漲了超700%。2019年的12月3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的首屆跨年晚會「2019最美的夜」成功「破圈」。
  • 5個月狂賺8億,2年暴跌80%,「期貨大神」老闆已是加拿大人
    正因如此,靠炒期貨在5個月內狂賺7億多的秦安股份,才會被外界封為「期貨大神」。在「期貨大神」的光環之下,秦安股份麻煩纏身:主營業務平淡無奇,公司業績起伏不定,大股東「湧金系」計劃清倉離場。一旦退出期貨市場,秦安股份又該何去何從?
  • 3戰69+12+8!勇士交易大獲成功,狂賺39億美金,再造豪陣衝冠
    本賽季金州勇士隊戰績12勝43負,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本賽季的季後賽目標,他們另有所圖,準備鍛鍊新人,培養好威金斯,等到庫裡和克萊湯普森回歸,休賽期再大展拳腳,下賽季才是他們王者歸來的最好時機。3戰69分8板12助!勇士交易大獲成功,狂賺39億美金,再造豪陣衝冠。
  • 中國真正的貼牌巨頭,沒有工廠沒有門店,僅靠「搬運」年賺40億
    不過,也正是依靠著貼牌,為南極人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營收,根據南極人在2020年所發布的財報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南極人全年營收達到了39.08億元,淨利潤高達12.06億。針對這樣的情況,有網友調侃南極人,沒有門店、沒有工廠,僅依靠搬運就輕鬆做到年賺40億。不可否認,僅僅依靠賣吊牌不生產,就獲利上億,南極人確實很有想法。
  • 最會「藏」的美國企業,偽裝成「國貨」30年,一年狂賺377億
    在陶華碧的兒子接手了老乾媽之後,為了可以提高生產的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更換了製作原料,原先老乾媽一直使用的是貴州辣椒,價格相對較高,在更換為河南辣椒之後,他們本來覺得這樣能夠提升利潤,哪料,不少細心的消費者嘗出了產品口味的不同,由是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差點將辛苦經營數十年的招牌給砸了。
  • 「偽裝」成國產的日本飲品巨頭:與蒙牛、伊利齊名,每年狂賺65億
    養樂多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品牌,每年在中國狂賺65億,算得上是「藏」在中國的日企巨頭。一、養樂多的日本發展史養樂多是日本一家歷史比較久遠的企業,外文名為「Yakult」,又譯為「益力多」,意即酸奶。
  • 負債2500萬的德國工具機廠,美國接手3年倒閉,中國接盤卻賺了13億
    導語:負債2500萬的德國工具機廠,美國接手3年倒閉,中國接盤卻賺了13億我們都知道,德國早在二戰時期就擁有很好的軍工業基礎,有很多著名的槍械武器都來自德國。這家工具機廠在剛開始經營的時候生意還不錯,經過了30年的時間以後,竟然不知不覺欠下了2500萬人民幣的債款,這麼龐大的一個數字,讓工具機廠不得不面臨被人收購的命運。於是,在1996年,有一家美國工具機廠收購了該工廠,時間過去了三年以後,原本以為美國能夠讓這家德國工具機廠恢復起來,但沒有想到連美國機自己的母公司也都倒閉了,德國工具機廠的職工也感到非常的失落。
  • 16年換隊10次,35歲拿千萬年薪,生涯狂賺1.16億
    16年換隊10次,35歲拿千萬年薪,生涯狂賺1.16億。一個二輪秀,能夠在聯盟之中站穩腳跟已經十分不容易了,但是他卻在聯盟之中打了16個賽季,以及在35歲的年紀還拿著千萬年薪,生涯至今已經狂賺1.16億美元,這樣的球員,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現役最成功二輪秀吧!
  • 河南第二大富豪:87年,狂賺500億!
    2020年12月11日,他帶著創辦了10年的泡泡瑪特,在香港成功上市了。 開盤當日,泡泡瑪特股價暴漲1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作為創始人,王寧和妻子持有49.8%的股價,個人身價暴漲500億元。 年紀輕輕,王寧的財富在河南省排名第二,成為了河南最年輕的超級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