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2020-12-15 正商參閱

昔日的老牌保暖內衣南極人,如今的業務可真的是遍布各個領域!

曾經專賣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如今從紙尿褲到玻璃杯,從玻璃杯到汽車坐墊,可以說橫跨了不同的領域,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

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從原來的保暖內衣到現在的賣吊牌,南極人的轉型可謂是成功的,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頻曝質量問題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三個字後發現,有「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南極人男裝官方店」「南極人家紡旗艦店」等數百家店鋪。售賣的產品從保暖內衣到烘鞋器、足浴盆、紙尿褲、電熱毯、保溫杯、洗碗布、蚊帳、洗衣機等,品類豐富。

圖片來源:淘寶截圖

不過,隨著不斷授權品牌給各種供應商,「南極人」相關產品因質量問題屢屢被消費者投訴。

安徽的李先生這樣說道,去年「雙十二」期間,他在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內購買了一套保暖內衣,僅穿了一天就發現褲子脫絲了。「印象中,南極人是物美價廉的品牌,現在看來,所謂的老品牌雖然『價廉』,但在質量上並不一定是『物美』了。」李先生稱。

還有不少網友也反映遇到了類似的質量問題。

網友「一習荒涼2017」購買的南極人褲襪,收到後發現產品多處破洞;

福建網友「King 莫言」表示,購買的南極人按摩椅僅一個月就壞了;

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剛購買的南極人足浴盆漏水;

白先生則稱,購買的南極人電加熱鹽袋在充電過程中燒焦冒煙……

而南極人只管授權給合作商,自己卻從來不管授權品牌的質量。在這樣的經營方式下,南極人的口碑也是越來越差,產品質量根本沒有保障。

於是,各電商平臺上充斥著消費者對「南極人」質量的懷疑及不滿,有消費者表示,客服多以退貨退款來處理,而對於質量漏洞,客服大多卻要求消費者修改退貨理由為「七天無理由」而非「質量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此外,自2018年開始,南極人已經多次上了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

不賣內衣賣吊牌

2010年,轉型成功的南極人公司開啟電商服務;2012年,開啟了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做產品生態鏈;2015年,南極人公司推出系列服務品牌,並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南極電商自此進入A股。

上市後,南極電商又收購了起源於新加坡的品牌Cartelo(卡帝樂鱷魚)和主打童裝的Classic Teddy(精典泰迪),就連韓國美妝達人品牌PONY也和南極電商開展了品牌合作。

2017年,南極電商跨界收購時間互聯,代理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流量及整合分散流量,向客戶提供營銷服務。

就這樣,靠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如今已將業務拓廣到網際網路營銷上,將「老本行」拋諸腦後。

4月26日,南極電商發布了2018年年報,總營收33.53億元,淨利潤8.87億元。這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營收9億元,但毛利率高達94.11%;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總營收3385.55萬,毛利率更高,為96.52%。僅這兩項業務的利潤就佔據了南極電商總利潤的76.14%,也就是說,南極電商的利潤有3/4依賴品牌服務業務的輸出。

圖片來源:官方公告

優秀的業績引發了市場的關注,但部分投資者和消費者或許還不清楚,品牌服務究竟是什麼業務?同樣關注該問題的深交所,對南極電商2018年年報也出具了問詢函。

從南極電商給出的問詢函的回覆中了解到,南極電商所謂的品牌綜合服務,概括而言就是授權與產業鏈服務——從研發生產到客服包裝、質量把控再到廣告營銷,南極電商為授權供應商與經銷商提供了專業的一條龍服務。

作為回報,南極電商向授權供應商收取一定量的品牌綜合服務費,相當於GMV(相關電商平臺的成交金額)的3%-6%左右。2018年年報數據中,授權品牌產品的GMV達205.21億元,按照此比例,南極電商去年的品牌綜合服務費在6億元-12億元區間範圍內。

直至2018年年底,南極電商的經銷商店鋪多達5535家,覆蓋天貓、淘寶、京東、蘇寧、唯品會、拼多多等多個大眾熟知的電商平臺。

產品類目也從內衣服飾擴展到居家日用、清潔用品、母嬰用品、生活電器、按摩保健等20多個類目,小到棉籤,大至床墊、空調扇都冠以「南極人」品牌。

然而,這些產品都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南極人」,而全部都是由授權供應商和經銷商生產,再掛上「南極人」的品牌商標而已。

砸了的牌子

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僅是南極人,包括金盾雅鹿、俞兆林、北極絨等服裝行業為主的品牌企業,都有『吊牌』的商業模式。」成都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施國慶稱,這樣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香港等品牌服裝企業,由於「吊牌」追逐短期利益,對品控環節的缺失,或將導致行業惡性循環。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恆源祥合作供應商985家;合作經銷商4321家,授權店鋪5559家。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南極人只管授權這方面,至於授權的產品質量如何,南極人是不管的。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南極人口碑有所下滑的原因。

使用南極人的牌子,「無牌」產品搖身一變,瞬間成了名牌產品,一件無牌牛仔褲只能賣70元,但是掛上了南極人,就能賣出上百元的價格,即使去掉貼牌成本,利潤也能上升20、30元。

短期來看,其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而長期來看,如果僅僅靠過去積攢的口碑與情懷,但對品質把控不嚴、品牌管理不善、隨便授權等等,這樣總有一天會把牌子做癱掉,而如今正是在透支品牌價值。

「一些品牌在授權之後,之所以還能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關鍵在於公司對代工廠的資質與產品的質量都有著嚴格的控制。」業內分析人士談到。

上述人士表示,南極人之所以每年靠吊牌賺幾億,就是因為消費者對於這一品牌還算信任。假如一味只顧賺錢,對授權產品質量不進行把控的話。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就有些困難了。「商品的質量好才是消費者最想看到的!」

但要知道的一點是,曾經「南極人」幾乎已經是眾所周知、美譽滿滿的保暖內衣品牌,然而南極電商不顧產品質量的品牌授權操作實在是令人費解,如果再這麼下去,會不會「把一手好牌打爛」呢?

來自雲掌財經 素材來源:商業觀察、貓財經、中新經緯

相關焦點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數據顯示,2019年南極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億元,賣吊牌幾乎沒有成本,毛利率高達93%,也就是說,南極人就光靠賣吊牌一年就賺了13億。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但從2008年以後,南極人的運營模式徹底發生改變。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
  • 國人被騙12年?它靠奇葩模式成為「國貨之光」,靠賣吊牌年賺40億
    因此,賣家逐漸放棄了之前的產品,開始成為品牌賣家,而品牌方也在為打造品牌效應付出大量努力,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它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但那些掛著南極人吊牌的產品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南極人了。 以前的南極人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生產的每一件衣服質量都很棒,可現在它卻只是靠著"賣吊牌"圈錢。所謂"賣吊牌",就是南極人把授權給下面的合作工廠以及經銷商,使其可以生產售賣南極人的產品。 2008年,南極人資金告急,不得不削減工廠來維持運轉。
  • 「忽悠」了國人12年,一年狂賺13億,竟然只有吊牌是真的?
    只需花錢就能使用自己的品牌,而且這些產品並非出自品牌之手,質量也沒有絕對的保證。首先,這個品牌被稱為「南極人」。據報導,南極人每年光靠「賣吊牌」就能狂賺13個億。受騙了這麼多年的消費者,終於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紛紛感覺受到了欺騙。南極人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在2020年7月。年度報告顯示,約有32%的營業收入來自品牌綜合服務,總額達12.4億美元。
  • 吊打茅臺,這個靠賣吊牌為生的600億超級網紅,終於撐不住了!
    提到南極人,大家首先就會想到保暖內衣,似乎,南極人已經將品牌打造為保暖內衣的代名詞。不過,這家公司很神奇,不同於我們想像常規的品牌動作模式,南極人是一家做吊牌生意的企業,而且它的「吊牌」業務毛利率高達93%,吊打茅臺!
  • 這家服裝品牌也要「賣吊牌」了,品質不要改賣「品牌」?
    拉夏貝爾在之前其實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也非常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但是近兩年很多快時尚品牌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的趨勢,拉夏貝爾就是其中之一。不僅面臨著線下實體被大批關店的局面,還有即將退市的風險,現在已經連續兩年更改公司名稱了,並且現在還準備學南極人開始「賣吊牌」。
  • 「欺騙」中國消費者多年,靠「賣吊牌」年賺30億,原廠竟早已倒閉
    在還做保暖服裝的同時,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瘋狂的廣告宣傳,它迅速風靡全國,成為知名品牌。那時候,大多數70、80年代出生的人幾乎人手一套,這是他們最溫暖的記憶。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內衣時往往會選擇南極人品牌,而南極人不僅在內衣行業,還包括了眼罩等許多其他類型的行業。
  • 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當時,這在服裝行業並不多見。到2004年,南極人在市場資源上擁有1500萬消費者、2萬個終端,累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已經全面進入保暖、休閒、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然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極人陷入了產品體系單一、款式老化、價格混亂、供應鏈過剩等問題,還不斷有國外品牌強勢入駐中國市場。
  • 不賣產品年入十幾億,吊牌搬運工南極人,為什麼這麼神奇?
    說到國內的保暖內衣品牌,不少人會想到南極人。即使你沒有穿過南極人保暖內衣,多少也聽說過南極人這家公司。因為南極人的產品早就遍布各行各業。在電商平臺上,南極人相關的各種旗艦店、官方店、專賣店、直營店、工廠店數不勝數。
  • 買東西要小心 這些品牌原廠早關閉 只賣吊牌 不少人還被蒙在鼓裡
    有不少消費者應該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為什麼同一個品牌的商品,自己後來買的就沒有之前購買的好呢?其實,這是因為有不少品牌早就已經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只出售吊牌,所以我們購買到的很多產品並不是出自原廠。
  • 中國真正的貼牌巨頭,沒有工廠沒有門店,僅靠「搬運」年賺40億
    其實,所謂的貼牌便是代工,具體指一家廠家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要求,為其生產產品和產品配件,亦稱為定牌生產或授權貼牌生產。在這個工業製造較為昌盛的背景下,在眾多電商平臺上售賣的商品,不乏那些貼牌商品。其中,南極人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不可否認,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南極人的商品可謂是遍布各大領域,專賣店更是隨處可見。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國潮」卻逆風而上
    一個知名品牌如今成了滿大街的「地攤貨」,質量也在下降。2007年,南極人發現其競爭對手恆源祥在玩品牌授權模式,年收入為13億元,其中2.66億元來自商標使用費。所以在2008年,南極人賣掉了他們所有的工廠,減少了生產和銷售流程,開始銷售「商標」。
  • 南極人一本萬利的貼牌生意:一年創收13億,15元內衣貼吊牌賣到59元
    一門「賺錢的生意」 「假設隨便一家本地工廠生產的保暖內衣成本為15元,在網上賣29元都困難,貼了南極人的吊牌,就可以賣到59元。」7月10日,義烏一名熟悉貼牌操作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道出了南極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的真相。
  • 林丹20年賺了2億多!靠品牌代言年入千萬,還創建自己的內衣品牌
    你敢相信一個運動員不靠比賽賺錢,而靠品牌代言賺了2億多嗎?羽壇林丹在過去的20年裡接了數不清的品牌代言,包括高檔手錶、運動T恤等等,他還自己創立了內衣品牌,當年還獲得了很不錯的銷售額。根據外媒報導,林丹這些年居然賺了4100萬美元(約2.87億RMB)!不過這些錢大多數全部是來自他的品牌代言,尤其是時尚品牌。一個國家運動員工作20年能賺這麼多?其實林丹賺的錢大部分的來源並不是自己的主流職業,而是靠代言賺來的。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賣吊牌一年掙12億元南極電商的股價下跌,其實早有預兆。南極電商的前身,其實是家喻戶曉的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靠著保暖內衣做到全國第一。據新京報報導,2008年,產能過剩明顯的南極人提出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關閉了自營工廠,砍掉了所有的生產線和銷售端,只保留「南極人」這個品牌。
  • 賣「吊牌」年入13億,300億網紅白馬股開年「崩盤」,發生什麼?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截圖自2020年7月13日的股價高點起,南極電商已經開始了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半年來股價已遭腰斬,跌幅超56%,市值蒸發已超300億。1造假疑雲再現其實,在本次暴跌之前,南極電商的股價從2013年到2020年年中最高點的七年間,漲幅已高達19倍。特別是2020年年初,公司股價走勢更是陡增,半年暴漲超100%。
  • 股價連跌 4 天 市值蒸發 86 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就在股價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有媒體報導稱南極電商只是 " 吊牌的搬運工 ",隨後南極電商開始走下坡路,到 2020 年底股價又跌回了年初的水平。賣吊牌一年掙 12 億元南極電商的股價下跌,其實早有預兆。南極電商的前身,其實是家喻戶曉的保暖內衣品牌 " 南極人 ",南極人成立於 1998 年,靠著保暖內衣做到全國第一。
  • 南極人的貼牌帝國:不生產,只掛牌,年賺13億
    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提及南極人,80後們大都印象頗深。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以「更薄、更暖、更舒適」為噱頭,從保暖內衣市場出道。隨後幾年,它憑藉葛優的廣告詞「南極人,不怕冷」火遍全國,靠在各大衛視砸下巨額廣告而家喻戶曉,與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並稱國民四大保暖內衣品牌。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大家發現,「南極人」這個品牌,早已跳出內衣的「舒適圈」:上網搜索「南極人」,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  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