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2021-01-18 金錯刀

文/金錯刀頻道 Diik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的主持人錢楓今年代言了南極人,很傻的一個廣告。但是現在網上已經搜不到了。

「這麼多年,我們全家都穿南極人;床上用品,也選南極人;生活用品,還是南極人;南極人,全民家庭大品牌。」

學別人家弄個紅盒子寫上「南極人」,可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高級感,反倒讓人感覺很low。

網友說,當年本山大叔拍的「地球人都知道」不知道比這個時尚多少倍。

明明找了一個很有名氣的代言人,卻把廣告拍出了生編硬湊的感覺。讓一個單身漢在廣告裡當一個已婚有孩子的男人,這形象差距可不止從家到民政局的距離,太沒誠意。

其實,南極人已經不賣秋衣秋褲了,全憑「刷臉」。

1

「保暖內衣行業開創者」的自宮

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首創保暖內衣產品,當年300萬元起家,4個月就創下了1個億的銷售額。

拿下諸多國家級殊榮,包括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等,知名度覆蓋全國,市場佔有率和銷量都始終名列前茅。

當年籤約的代言人都是當紅一線演藝明星,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黃海波、海清等明星,在央視等主流媒體砸下了巨額廣告費用。

在這個階段,南極人抓住了快消品和化妝品行業慣用的玩法,並將其作為核心點:砸廣告,鋪渠道。當時,這在服裝行業並不多見。

到2004年,南極人在市場資源上擁有1500萬消費者、2萬個終端,累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已經全面進入保暖、休閒、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

然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極人陷入了產品體系單一、款式老化、價格混亂、供應鏈過剩等問題,還不斷有國外品牌強勢入駐中國市場。

「內憂外患」,如果不轉型,那麼南極人必然會像其它很多傳統企業一樣,最終暗淡落幕。

2008年,南極人大刀闊斧改革轉型,把生產端和銷售段的自營環節全部砍掉,經營了十幾年的所有工廠全部被賣掉。

南極人變成了「南極電商」,從此之後不再自己生產,只專心於品牌建設,提供增值服務,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

真正讓南極人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是在2012年開啟的產業生態鏈NGTT,南極人共同體。

一個傳統企業轉型的電商,玩起了生態鏈。轉做電商的南極人,更加風生水起,如魚得水,從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多年在天貓雙11成為品類第一、銷量第一。

到2017年,「南極人」的銷售額突破120億元。

這個階段,南極人做的是平臺化運營了。

從賣商品,到賣品牌+服務,這是南極人至今發展的兩個階段,也證明了它的經營能力確實很強。

然而,大部分人依然還停留在南極人專門生產銷售保暖內衣的階段。但實際上,所有人都被騙了,南極人現在沒有內衣。

2

拿貨就送天貓店,

如今只有「吊牌」是正品

南極人是怎麼幹的?

今年的天貓雙11,中國保暖服裝四大品牌恆源祥、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銷量都很不錯,而南極人又拿了個第一。

但是沒過多久,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徹底向人們揭開了「南極人」的真面目。

其實,不止南極人沒有「內衣」,恆源祥也沒有「羊」了,俞兆林和北極絨現在也只是個牌子。

換言之,這四大品牌,現在可以叫「四大家族」了,都是品牌授權商,以南極人規模最大,並且2015年南極人已經完全放棄實體零售。

目前,南極電商旗下全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46家,授權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在四家中規模最大。(數據摘自南方周末《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

在2017年,南極人主營的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收入毛利約為96.46%,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

沒有「正品」,南極人只賣「吊牌」

南極人的合作客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作經銷商,另一種是授權經銷商。

經銷商找工廠,籤個名義上的代加工合同,然後自己出去找地方進貨,最後把買來的南極人商標吊牌一裝,本來只能賣幾十塊錢的白牌產品,就能賣到上百元。

有時候,經銷商甚至都不自己經手,直接有工廠貼牌,就連發貨都是工廠代發。

有了「南極人」商標的加持,無牌產品就能認證成為正品了。而商標使用費的價格與品牌方的轉化率成正比,買的人越多,價格越高。

以轉化率較高的南極人男裝為例,其標費大約為產品出廠價的15%左右,例如50元出廠價的基礎款,標費在8元左右。

不同的商品,吊牌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還有授權保證金,在天貓上,恆源祥工廠需要繳納100萬元的保證金,南極人需要繳納10萬元保證金,俞兆林的保證金是5萬,北極絨則不需要繳納保證金。

在天貓上一搜「南極人」三個字,各種南極人專賣店映入眼帘,現在看來就不難理解了,基本都是經銷商在運營的。

雖然很賺錢,但是網上店鋪竟然已經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在天貓上,2015年3月31日之後,北極絨、恆源祥、南極人等品牌的天貓店不再接受新店申請,只能去置換,關一家舊店才能開一家新店。

否則,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其他經銷商手中收購了,一家普通南極人男裝專賣店價格已經漲到150萬元到200萬元之間。

南極人則是憑藉早前攢下來的很多個天貓店狠狠賺了一把。

這又涉及到南極人的另外一種模式了,包銷。

包銷,曾經「拿貨送網上專賣店」

包銷,有點像微商的「拿XXX元的貨當地區總代」的路子,除了給你貨,還給你推文,給你海報,告訴你怎麼賣。不過南極人一度「拿貨送網上專賣店」,只要你的額度夠大。

但包銷有額度要求,想要拿到品牌授權,就得完成銷售目標。比如2018年,一家南極人男裝專賣店的銷售目標高達600萬元,一旦獲得授權就要完成銷量,繳納相應數額的標費,完不成目標就算違約。

但是,因為南極人現在是一個平臺了,拿到授權之後,南極人能夠提供服務資源,比如免費的廣告位和活動報名,這些都是南極人現在打的增值服務,免費向經銷商開放。

比如,阿里聚划算的商家倚天會,聚集了各行業的核心商家,都是單期活動成交金額超過千萬、淘系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或主品牌為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等,倚天會為他們提供阿里全系資源支持以及專屬團隊服務。

但是作為經銷商,基本沒有單個經銷商可以有實力進入倚天會,但是南極人就是倚天會成員,成為南極人的授權經銷商,就能享受到相應服務,這也算是南極人能夠提供給經銷商的增值服務了。

僅僅依靠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創造了5.3114億利潤。

這也太瘋狂了,完全有一種什麼也不做,光靠刷臉賺錢的趕腳!

南極人,準確地說,南極電商在模式上很成功,有提供增值服務的子公司,產業鏈上,從品牌運營、生產設計、數據分析、技術軟體到零售服務、金融服務等,十分完善。

又通過收購補足了品類,並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比如2016年以近6億元收購「卡帝樂鱷魚」品牌的母公司Cartelo Crocodile的95%股權,同年還與韓國美妝公司MUNMU合作,取得了亞洲美妝女王PONY在中國所有商業活動的獨家經營權。

但是,徹底授權化、服務化和去產品化,讓「南極人」面臨一個最嚴重的問題,質量。

3

優衣庫的價格,但談不上品質

淘寶質檢,只要100元

南極電商一直聲稱要打造無印良品的品質,售賣優衣庫的價格。

但實際上,品控環節嚴重缺失。

2018年截至目前,南極人已經14次被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拉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其中很多產品是被國檢檢出來的,還有「慣犯」。

從中也足以看到,南極人現在的品牌授權多麼的駁雜,甚至比現在一些「嚴選」類電商網站還雜還多。

與南極人類似,俞兆林、恆源祥、北極絨上黑榜的新聞都並不鮮見,而恆源祥引發消費者維權的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就有14起。

實際上,在質量管理方面,四家幾乎都沒有相關設定,僅規定貼牌企業繳納部分保證金,並提供質保證明即可。而相關質檢合格證明,在淘寶上100元就可以搞定。

南方周末的記者還從一名北極絨的銷售人員處了解到,如果經銷商因為產品質量被查處,他們也會盡力配合經銷商,該出具的證明都會幫忙出具,更不會處罰經銷商。

其實,大多數服裝品牌都不是自己進行生產的,而是代工,比如阿迪達斯、耐克等著名品牌,但是這些品牌有自己制定的品控標準,保護自己的品牌權益。

很顯然,南極人等品牌並沒有這樣的市場控制力,或者說並沒有有意地去建立這種控制力。

這並不是有意唱衰,它的品牌受損風險已經發生,由「只看銷量不看質量」導致的品牌認知「低端化」是最好的證明。

換言之,中國內衣界「四大家族」都在涸澤而漁,再牛的金字招牌也經不起消耗和透支。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有一句名言:

「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品牌確實是一種強大的背書,但前提是必須做好商品。

無論什麼商業模式,

做好商品的本質都不會變。

南極電商的成功在於模式,

但「南極人」的核心價值已近名存實亡。

相關焦點

  • 三無產品搖身一變南極人,一年血賺13億
    不,你還是想多了。南極人早已經砍掉了它所有自營工廠和銷售環節,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賣吊牌公司,也就是惡名遠揚的貼牌大廠。根據2019財報數據顯示,南極人合作供應商數量有1113家,合作經銷商有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光是品牌授權,2019年就給這個公司賺了13億,佔據整家公司營收的33.2%。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  客觀地說,服裝廠轉型走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無可厚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在做。但是,品牌授權絕不等於賣吊牌,如果背後的品控跟不上,就無異於是自砸招牌。這也是媒體追問南極人的「這種玩法能挺多久」的原因所在。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但明白其中關鍵的則會調侃:現在的南極人果然成為了「吊牌搬運工」。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從原來的保暖內衣到現在的賣吊牌,南極人的轉型可謂是成功的,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 它靠奇葩模式成為「國貨之光」,靠賣吊牌年賺40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雙耐克品牌的鞋子可能賣幾千元,而國產李寧品牌的鞋子可能只賣幾百元。良好的品牌效應可以帶動更大的商機。 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對「品牌商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品牌效應也越來越明顯。因此,賣家逐漸放棄了之前的產品,開始成為品牌賣家,而品牌方也在為打造品牌效應付出大量努力,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 南極人的貼牌帝國:不生產,只掛牌,年賺13億
    「秘籍」賺的盆滿缽滿。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提及南極人,80後們大都印象頗深。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以「更薄、更暖、更舒適」為噱頭,從保暖內衣市場出道。隨後幾年,它憑藉葛優的廣告詞「南極人,不怕冷」火遍全國,靠在各大衛視砸下巨額廣告而家喻戶曉,與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並稱國民四大保暖內衣品牌。
  • 貼牌宇宙「南極人」如何坑消費者的錢?
    光是品牌授權,2019年就給這個公司賺了13億,佔據整家公司營收的33.2%。 A股電商毛利之王,國內頭號賣標狂魔,恐怖如斯。 如今的南極人,是一個純線上電商品牌,你只要願意付出150萬到200萬的價格,就可以獲得一家打著南極人旗號的天貓店。每年,南極電商會按每家店鋪GMV(產品成交總額)的3%-6%抽成。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然而現在,南極人似乎「變了味」,我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除了保暖內衣,還有玻璃杯、母嬰用品等各種商品也都打著南極人的品牌,難道南極人現在的業務這麼廣泛了嗎? 事實上,南極人很早就很開始轉型了,和常見的業務擴張轉型不一樣,南極人為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把所有工廠賣掉,開始「賣吊牌」。
  • 「忽悠」了國人12年,一年狂賺13億,竟然只有吊牌是真的?
    首先,這個品牌被稱為「南極人」。據報導,南極人每年光靠「賣吊牌」就能狂賺13個億。受騙了這麼多年的消費者,終於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紛紛感覺受到了欺騙。南極人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在2020年7月。年度報告顯示,約有32%的營業收入來自品牌綜合服務,總額達12.4億美元。此外,還有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近1.7%所佔份額,總額也在0.6億元以上。
  • 不賣產品年入十幾億,吊牌搬運工南極人,為什麼這麼神奇?
    內褲、乳膠枕墊、口罩、電熱毯、內衣、電水壺、紙尿褲和洗腳桶……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南極人不涉及的產品。一家什麼產品都有的保暖內衣公司已經很神奇了。更神奇的是,什麼產品都有的南極人,其實什麼產品都不生產,就連保暖內衣都不生產。所有產品都是合作公司生產的,南極人只負責品牌授權,簡單說,就是賣吊牌。
  • 恆源祥、南極人不生產只銷售吊牌,還有幾分可信度
    二、銷量領先,卻常上黑榜近幾年,南極人和恆源祥電商旗下的全品牌授權生產商越來越多,經銷商也不斷增多,同比增長84%,收入也不斷增多,靠著商標品牌服務費,近幾年也創造了5.3114億利潤,這讓許多人都覺得瘋狂,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就可以坐享其成。
  • 吊打茅臺,這個靠賣吊牌為生的600億超級網紅,終於撐不住了!
    做吊牌生意後,快速擴展品類,從保暖內衣、襪子,到電飯鍋、電吹風,再到數碼用品如藍牙耳機等等,幾乎佔領了消費者日常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戲稱為「萬物皆可南級人」。沒有工廠、沒有門店,沒有布料,靠南極人三個字,南極電商竟然一年能賺40個億,市值最高時達600億。
  • 南極人一本萬利的貼牌生意:一年創收13億,15元內衣貼吊牌賣到59元
    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 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貼牌大廠」南極人口碑撲街,股價卻漲幅133%秒殺茅臺,啥情況
    今年4月,南極人發布了其2019年年度報告,其中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13億,因而被稱為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奇葩操作,卻收穫高額收益。吊牌生意開始據悉,2008年起,南極人就開始了這種品牌授權的商業發展模式。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對於2019年業績增長的原因,南極電商表示,公司的主要品牌包括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南極人品牌的定位是大眾的家庭生活方式品牌,公司力爭成為以電商渠道為主的、領先的消費品創新企業。僅靠貼牌就能年入10多個億,這個業績可以說是非常亮眼。南極人最賺錢的業務來兩方面:品牌服務費以及標牌使用費。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或是為了穩定投資者的情緒,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稱,擬推出一項股份回購計劃,回購股份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7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5元/股,本次回購股份將作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實施。然而這份股份回購計劃仍然沒能止住南極電商下跌的趨勢,1月6日,南極電商繼續下挫6.49%,振幅達13.35,換手率13.06%,成交額超過27億元。
  • 股價連跌 4 天 市值蒸發 86 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股價跌停的同時,又遭遇機構大筆出貨,1 月 4 日與 5 日 " 機構專用 " 營業部合計賣出總金額達 3.22 億元。或是為了穩定投資者的情緒,1 月 5 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稱,擬推出一項股份回購計劃,回購股份資金總額不低於人民幣 5 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 7 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人民幣 15 元 / 股,本次回購股份將作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實施。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國潮」卻逆風而上
    「賣吊牌」的南極人人人都聽說過的「南極人」品牌,以高品質、高性價比的保暖內衣溫暖了數百萬冬季消費者,並迅速席捲全國市場。但近年來,關於南極品牌的負面宣傳越來越多。由於這種「賣吊牌」的商業模式,南極人在業內的聲譽急劇下降。
  • 10元一大把的南極人襪子背後,隱藏著幾百億的財富之路
    而南極電商的原身正是創辦20多年的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不過,此南極人非彼南極人。如今你買到的10塊錢一大把的南極人襪子皆為「假貨」,「正品」南極人已停產十多年。停產十多年,南極人是黃了嗎?不,南極人正在躺著賺錢。原來,全面停產後,南極人做起了品牌授權的買賣,也就是賣商標——給別人的商品貼上自家的商標,甚至還做起了電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