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和英語有這些差別,全民英語熱之下的漢語未來

2020-12-18 騰訊網

漢字象形,相當於繪畫,英語表音,相當於音樂,繪畫太具象,而音樂太抽象。東西文明的發展由此產生了重大的分野。

漢字從形、音、意三過程作用於人的大腦,相當於語言的1.0時代,英語省略了形這一個過程,通過音、意直接入腦,相當於語言的2.0時代。

英語和其它拼音文字,其字母是沒有意義的,就是標音符號,字義間的連接全靠邏輯,縝密嚴謹的思維正是由此產生。

象形文字拼音化或者音標化,是語言發展的一個規律和趨勢,漢字奇怪地停滯在這一歷史上階段,一方面是因為使用人群的超大的文明規模,另外一方面就是因為東亞在地貌上的相對封閉性。

雖然歷史上上漢語的拼音化失敗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過程其實一直在進行。當代,漢語人群使用了另外一種語言拼音化的方式,全體國民學習英語!

可以想像有那麼一天,當這個國家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社會精英都能普遍地使用英語交流時,英語的重要性還會加強,而漢語會淪為這個國家的第二語言或者底層人群的語言。這個過程可能有些漫長,但趨勢不變。

在「五四」時代,民國的先賢們有過一次大規模地提議漢字拼音化,惜乎功敗垂成!如果那時開始漢字的拼音化,那麼漢語的演化路徑相當於日本的方法,現在的全民學英語,其實走的是印度的路徑。

漢字朝向標音文字的演化之所以停滯下來,是因為文字從一種記錄語言的工具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的工具,這種意識形態就叫民族+主義。

越南、韓國放棄漢字,都是為了建立一種民族的主體性,以色列復活已經停用了一千多年的希伯萊語,也是同樣的原因。

從文化上界定一個民族,一般通過兩樣東西,那就是語言和宗教。在沒有宗教傳統的東亞,漢字就成了文明的基本象徵。 對文字的崇拜也淵遠流長。我族的祖先崇拜和歷史崇拜,其實質都是文字崇拜的延伸!「欲亡其國,先亡其史!」這一句話如果把「歷史」換成「漢字」或者「母語」,在邏輯上也是完全同構的。

從秦朝開始,漢字基本上在字型上穩定下來了,穩定下來的漢字一方面成了歷史記憶的可靠載體,另外一方面也成了思想的牢籠,從那時起,漢語人群的知識分子,其思考的深度就沒有穿透儒學的邊界。

越南、韓國放棄漢字,都是為了建立一種民族的主體性,以色列復活已經停用了一千多年的希伯萊語,也是同樣的原因。

象形文字的弊端從那時已經顯現,因為抽象性的思維是圖畫無法表達的,用這樣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一定缺乏抽象思辨的基因。而一個民族的思維質量,最終是由他所使用的語言來決定的。所以站在人類智力巔峰上的巨人,無論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是用拼音文字的。

那些原始森林裡的土著民、或者一切小語種的民族,不能在人類的思想和精神上留下多少印跡,並不是他們作為人的每一個個體在智力上有什麼缺陷,他們欠缺的就是一種更先進的思維工具!

漢語除了有龐大的使用人群之外,如果我們從思維工具的角度,就可以發現,在需要人的智力極限調動的領域,在哲學科學和宗教方面,它仍然是一個小語種。

這裡可以順便回答一下「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培養不出傑出的人物?」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放下對方塊字的崇拜,就能明白,一切落後的民族,本質上都是知識和生產知識的工具的落後,說到底就是語言的落後!

相關焦點

  • 漢語會超越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嗎?專家告訴你:漢語才是未來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的魅力進一步彰顯,世界各國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浪潮。那麼有人問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還要學英語嗎,漢語是否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 現代漢語不應該英語掛詞
    它與音譯借詞,意譯詞,馴化詞根同屬外源詞而差別於固有語詞。何謂外源詞即起源於外族的所有詞彙詞根而又與本民族語言沒有同源同義性。外源詞的使用分四種情況。第一馴化詞根比如計量單位米,克,噸,磅及化學元素鋁,鎂等。與漢語固有詞根渾然一體,不相牴牾。第二意譯詞比如人權,物權,主權,電視,電影等。與漢語固有詞彙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 人類未來會選擇英語還是漢語?這部中國科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進入近代以來,隨著中國的衰落,以及現代計算機的崛起,很多語言學家,包括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漢語相對於英語是一種過時的語言,並不適合人類未來。因此,在以西方為主流的科幻文學中,都很自然的把「英語」作為未來人類統一使用的標準語言,全世界人民好像也從來沒感覺有什麼不妥,直到一部叫《三體》東方科幻橫空出世。
  • 為什麼說英語比漢語要容易得多?
    英語難,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說。我有個親戚,晚輩,在一所縣城比較不錯的中學讀高中。英語三十幾分,但總成績卻能排進年級前50,可見,孩子非常聰明。聽我說我研究單詞,叫我給他補習一下。我給他講了半天單詞結構,才發現他居然連基本的介詞for,from都不會,可見,不是不會,是沒學。
  • 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有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拼音學完了,就開始學音標。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英語和漢語的相同點!(音標對孩子們學習英語有影響嗎?)
    有孩子問我:「為什麼外國人英語說得那麼好?」我問他:「那為什麼我們漢語說得都這麼好?」「因為漢語是我們國家的語言,英語是英、美國家的語言,這是英語和漢語的一個相同點,是國家的語言。」漢語有漢語拼音和漢字,英語也有音標和單詞。從聯繫來看,漢語拼音和漢字的聯繫並不那麼緊密,你無法通過拼音來確定是某個子某一筆。英語的音標和單詞,二者聯繫就比較緊密,通過發音至少能確定好幾個字母,甚至整個單詞。
  • 趣談英語和漢語背後的文化差異,提高英語翻譯水平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和漢語不僅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而且也是不同文化的象徵,它們也是文化差異的體現,英語一門被廣泛使用的國際語言,而且它也是西方國家的文化標誌之一。進行英語翻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看到兩國的文化差異,即便是譯對了字面上的意思,也會令人產生誤解。趣談英語和漢語這2門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不知你們對於這些特殊的文化差異有所了解嗎?
  • 漢語正積極挑戰英語「全球最受歡迎語言」的地位
    答案沒有任何懸念,英語。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世界上哪個國家,能說英語或者即將學習英語的人口最多?答案也沒有任何懸念,中國。據劍橋大學出版社預計,中國約有3.5億人口對英語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將有很大可能比美國人口還要多。
  • 漢語對英語有影響?巧用這招,英語學習提升沒煩惱
    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不同的派別對遷移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文秋芳認為,語言遷移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術語,但被頻繁使用的有language transfer 和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Cook認為,語言遷移是指一種語言對另外一種語言的影響。
  • 網友吐槽:英語是大學必修課 漢語卻不是
    上述言論在網上網下均引起軒然大波,贊成和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眾人圍繞著「學外語有用無用」、「降低外語權重」和「更重視母語教育」等話題進行辯論。這場討論仍在繼續。他還表示:「我個人現在不提倡抵制英語,但我強調要捍衛自己的母語。個別場合可以漢語、英語雙語並重,但在大多數場合則要確立母語的尊嚴。我所在大學的『生活服務中心』,也在漢語招牌的下面有個英語招牌,這有必要嗎?」  眾多網友在論壇上紛紛聲援,並對當前外語「學用嚴重倒掛」的現象表示不滿。網友「迪小弟」說,全民學外語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對精力和時間的不合理分配。
  • 英語學習者如何從漢語思維向英語思維轉換?
    很多英語「聽說讀寫」都很牛逼的人他們在看書或者和人交流時會不會先在腦子裡翻譯成漢語來理解呢?當然不會,因為,所謂「流利」,指的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熟練,自如,從容使用英語的人從漢語思維向英語思維轉換的過程很快,幾乎是瞬間完成的。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
    沒錯,我就是那個英語極差的同學。語文數學課腦袋高高昂起,到英語課腦袋耷拉著,根本不抬頭。我眼中的英語真的是我的剋星,我一度覺得它很難很難,那一個個的字母分開都認識,可是組合在一起,不會讀更不會背,真的覺得沒有比英語更難的科目了。隨著漢語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對他們來說,漢語更是相當困難。那麼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
  • 英語比漢語難學?這份留學生的漢語試卷,多少國內同學敢說容易?
    其實,英語老師說的是大實話,能夠把咱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漢語學好的同學,又怎麼能學不好英語呢。直白的說,學漢語比學英語更難。挖挖機讀書那陣子,小學還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到了初中一年級,才接觸到英語。記得那時的英語老師剛剛從師範畢業,每次糾正同學發音都會弄得哄堂大笑。
  • 還在用漢語「硬懟」英語?原來做考研翻譯要懂得這些區別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其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可以說是千差萬別,不了解這些差別,翻譯時肯定會四處碰壁、頭破血流。因此,要解決翻譯中的難題,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是了解英語和漢語的區別。考研英語閱卷人陳採霞教授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英語和漢語的十大區別。
  • 英語與漢語優劣比較:英語單詞突破百萬,漢字迄今僅十餘萬
    在全球範圍內,以英語為母語的約有5億多人,以漢語為母語的約有15億。儘管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遠超英語,但英語卻是公認的世界性語言,亦是世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文字。我們都知道,英語之所以成為世界性語言,與數百年來英美制霸全球有關,而未必是人類在語言學上的最優化選擇。以中英文字數量來看,英語存在重大缺陷,如今已經越來越明顯。
  • 漢語不會取代英語成為世界語言
    大英帝國把英語傳播到全球許多地方,最早是通過17世紀和18世紀的殖民地開拓,然後通過其在工業革命中佔據的領導地位。隨後美國的經濟優勢和政治領導地位,確保英語成為如今許多國家的第一或第二語言。這些國家要想轉而使用其他任何主要語言,比如法語或西班牙語,將會極其複雜和困難。我看不出在那種情況下漢語會取代英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雖然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為數最多,但他們幾乎都生活在中國。
  • 被英語折磨?看看這些老外的漢語考題,或許你心裡會平衡!
    大家好,這裡是小平平說,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方面的話題和諮詢,對教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個關注!眾所周知,英語如今是我們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其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分值上,有些學校或專業在招生的時候還會對英語成績有最低要求,除此之外,有些用人單位在招生的時候也會對學生們的英語能力有要求。因此,不少學生為英語大傷腦筋。然而,這些為英語傷腦筋的同學們或許並不知道,有更多的老外正在為中文傷腦筋。
  • 漢語能超過英語成為世界第一語言嗎?取決於兩個國家一群人
    漢語取代英語的問題與此類似。進入正題:漢語能取代英語成為全球語言嗎?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會說,絕不可能。因為漢語太難學了,因為它是象形文字,多數國家是拼音文字,因為英語早已成氣候,因為。。。這些道理都對,但漢語依然有很大機會取代英語成為全球語言。道理很簡單,這主要取決於兩個國家和一群人。下面慢慢分析:一,各國語言使用情況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