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橋淮安不能忘記的歷史 北門大橋下那些留在裏運河裡英雄兒女

2020-12-14 淮安陳大
管虎八佰

最近管虎的電影《八佰》上映,很多人看完電影久久不能釋懷,大家的思緒全部回到了當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我們最屈辱的那段時光,於是陳大順著四行倉庫找到了上海金融三巨子,金城銀行——周作民,大陸銀行——談荔孫,鹽業銀行——朱虞生;但是我更想講講在陳大心中最能代表那段歷史的北門橋,是的,就是淮安的北門大橋。

全新北門大橋

北門橋

北門橋啊

北門大橋

陳大第一次正視北門橋卻是因為一件慘事,已經記不住是哪一年,北門橋下裏運河清淤,卻不想竟然從河道撈出很多骨頭,那些骨頭都是日寇屠殺百姓軍民扔進河道的,我很震驚,原來那麼多年那些過往的歷史並沒有離開過我們,他們只是靜靜地呆在那邊,等待著我們發現,在我們平靜的生活中蕩起清清漣漪,告訴我們那段歷史一直都在。

北門橋歷史

北門橋的歷史要從那個滿目瘡痍的清朝說起,在清朝康熙年間(1670年),時任工部分司駐淮的著名詩人王士楨,為了收來往船隻驗船稅,而在裏運河用數隻長方形木船,首尾相連形成浮橋,當有船隻來往時,還可以隨時開啟,後因船稅劃歸了「淮關」,浮橋首次遭到廢棄,這就是北門橋前身。

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為北門橋南北橋口建立消防機構水龍局,為了方便過河,再次設置船橋,五船相連,設置木欄,每日定時開放,讓來往船隻通行。

在同治年間(1864年)秋,吳棠拆武家墩以北石工,修築清江城,因為北門正對(拱宸門)正對浮船,所以稱橋為「北門浮橋」,渡口稱「北門渡口」。

1932年國民政府在北門浮橋外開建拉橋,該橋全長50米,寬5米,橋面可以拉動,故稱「拉橋」。橋面分三部分,南北為固定橋面,中間為活動橋面。當有船隻經過時搖動絞盤即可通過牽引中間橋面至南橋面疊攏。

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淮陰城歷經兩次解放,北門橋也數度經歷戰火。戰後,大橋只是簡單修復,供給群眾日常使用。

1958年淮陰經濟發展迅速,原大橋無法滿足日常需求,市政府擴寬本門大街,改名人民南路,同時填汪平圩新造了一條人民北路,於是北門大橋擁有了新名字「人民橋」。

1963年10月北門新大橋竣工,橋面改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永久性橋面,橋寬為8米,橋長仍為50米,全部投資為10萬元人民幣。

1979年,淮陰市政府又撥款30萬元擴建北門大橋。在原鋼筋混凝土樁柱東側,增加了橋樁,將大橋橋面由原8米擴建成寬15米,其中車行道寬12米,兩旁人行道各寬1.5米。當年8月改擴建完成後,在橋南北兩端的橋裙上分別鑲嵌了碑石,由淮安市著名書法家戚慶隆先生書寫了「北門大橋 一九六三年十月 淮陰市建設局」和「北門大橋 一九七九年八月擴建 清江市城建局」。從此,人民橋又改稱北門大橋。

2014年6月起,淮安市人民政府對北門橋又一次進行了升級改造。7月16日,在北門橋西側發現了百米清江浦城牆遺址,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2016年元旦,新的北門大橋正式開放交通,迎接南來北往的人們。橋面道路拓寬至25米,比老橋寬了10米,為雙向四車道,橋的四角則建有四座古樸典雅的橋亭,為裏運河文化長廊又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北門橋戰爭歲月

淮安這座城市在歷代都是戰爭必爭之地,很多淮安的朋友也經常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淮陰這個名字,當年淮安還是淮陰時候,就已經發生過很多次戰爭。

民國28年(1939年)2月底,傳聞日軍來犯,駐紮淮陰的國民黨韓德勤部竟然一槍未開聞風喪膽,倉促逃離淮陰,逃離前害怕日軍追擊,直接燒毀北門橋,然而大橋主體並未被破壞。日寇一彈未發佔領淮陰城,直接從城北幾家工廠搶出幾塊鐵板,修復橋梁,保障通行。

日寇佔領淮陰之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經常在淮陰城鄉掃蕩,並且北門大橋也被架起機qiang,隨時監控,封鎖大橋。

從1939年3月直至1945年8月日寇宣布投降,淮陰城淪陷6年,北門大橋也淪為修羅場,鬼子在橋上屠殺抗日軍民,並且經常在夜間抓來受難者用鐵絲捆綁,墜上石塊,丟入運河。附近居民經常聽到被捕抗日軍民,在橋上傳來鐐銬聲和落水聲,間或參雜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經專家考據,北門橋下日寇殺害不下四百人。

1945年8月,日寇戰敗,偽軍潘幹臣部繼續盤踞在淮陰城作最後掙扎。我軍攻解放淮陰城前夜,偽軍放火燒橋,北門大橋再次遭遇戰火毀壞。

新時代下北門橋

2014年北門橋拆建改造,在施工期間發現了清江浦北城門及城牆遺址。在橋梁改造完成之後也完整地保留下這段古城牆遺址,供後人參觀。

2016年1月全新的北門大橋終於開放通車,開通後橋面道路擴寬至25米,雙向四車道,在大橋的南北兩側各有2座古典橋亭,供大家休閒賞景,新北門橋不僅擴展了交通功能,還提升了防洪、蓄水、通航、城市景觀等眾多功能。

北門橋歷經數百年歷史,換過名字也重修過多次,經歷過古運河的歷史也參與過淮陰城的建設,還見證過那些滔天的戰火,更重要的是也看過日寇侵華的罪惡滔天,如今終於看到了淮安日新月異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寶應北大街、北門外大街
    寶應北大街、北門外大街文/範敬貴我在水門橋生活的那些年,經常在北大街 、 北門外大街走來走去。大新橋十字路口座西朝東是 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對面座北朝南是五交化公司。百貨公司向北是食品公司、大新橋藥店(現在百貨公司撤除,建成了街心公園)。
  • 周村區北門裡小學成功舉辦首屆擊劍比賽
    >begin--> 為了讓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打造北門裡小學擊劍特色項目學校,12月1日,周村區北門裡小學成功舉行首屆擊劍比賽。出席本次比賽的有周村區體育事業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解虹,周村區競技體育運動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強,周村區北門裡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肖立斌。賽前,肖立斌致開幕詞,講述了新校舍投入使用後,擊劍項目的開展情況、獲得的多項榮譽,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李強進行了講話,預祝此次比賽能夠取得圓滿成功;解虹宣布周村區北門裡小學首屆擊劍比賽開幕。
  • 吉州記憶 探本溯源北門老街
    另據1985年版《吉安市地名志》載,北門街為原來的西門口、西門內、夏官第、小校場、北門正街五段組成,1966年曾歸併文山路改稱為「解放路」,1981年改稱為北門街。在北門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剃頭店,雖然不起眼可是它在這裡已經有70年的歷史了,它的主人84歲高齡的周樹生老人在北門街生活了一輩子,見證了這裡的時代變遷。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小北門外 慷慨就義
    兒女英雄何處覓?且從尚志到宜賓。趙一曼烈士殉國地碑刻。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於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軍警把槍口對準了她。一名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日軍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趙一曼犧牲於珠河縣(今尚志市)小北門外,年僅31歲。
  • 成都的昨天是北門,今天是南門,明天是東門!北門的希望在哪裡?
    東門 成都東門始終離不開一股工業氣息,從成華再到龍泉驛再到如今的東部新區,他們都有著一股強烈的「現代工業文明氣息」;但成都東進的戰略正讓成都天府廣場以東成為下一個
  • 舊成都北門客棧怪象
    觸摸歷史印記 · 見證成華風採聽天府文化 遊文旅成華 | 第71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北門是成都的主要交通要道,稱之為官道,京官大員們來成都從這裡進入,出川北上也走這條道。
  • 再見,北門之北——陽光報社總編輯萬波
    但無論如何,於報紙這個行業,我們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現實的一部分,雖未曾擁得無限風光,但同樣有一眾青年,辛勤跋涉,努力向上,為了報頭上的三個字,在北門外這塊土地上,將青春揮灑殆盡。   幸運的是,因為工作的性質,我們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它的記錄者、參與者。這「三位一體」的身份,讓我們的足跡,能夠更多地保留在紙上,在相冊裡。
  • 【傳說故事】莘縣觀城為何無北門?
    觀城為何無北門縣皆有城,城皆有門,此乃古之慣例。
  • 淮安榷關 | 新板閘十景
    歷史的悠久,區位的重要,經濟的繁榮,名人的集聚,給板閘留下了眾多值得後人瞻仰和回憶的名勝古蹟。現在,除少數倖存者之外,大多數古蹟已經消失,但人們還是不能忘記它們,經常想起那歷史上的精彩。同時勇於創新的現代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創造出無愧於古人的名勝寶地,更使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 遮擋高架橋拆除 132歲臺北府城北門重現光彩
    新華社臺北2月11日電(記者柳新勇 何自力)臺北府城的北門叫做「承恩門」,落成於1884年,面朝北極星,有承接皇恩的寓意。過去39年裡,這座古蹟的北面一直被高架橋擋住。經過五天的緊張作業,這座高架橋於11日拆除完畢,使「承恩門」重現往日風採。據悉,忠孝橋引橋建於1977年,修建的原因是當時臺北鐵路還未「地下化」,北門所在的忠孝西路穿越鐵路而過,形成了較大的交通瓶頸。
  • 淮安:臺灣新北市土城區裡長一行考察清江浦景區
    3月16日下午,聯誼活動在清江浦景區內如期舉行,來自臺灣新北市土城區的裡長、裡長特助、社區總幹事、公所主任、立委等75位代表與淮安各縣區居委會代表就社區管理經驗、健全保障治安秩序等方面進行了交流,並先後考察了清江浦記憶館和淮安戲曲館,感受淮安運河文化的獨特氣韻,再現古城淮安的繁榮盛景。
  • 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帶你感受惠州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魅力
    5處歷史文化街區上榜,分別是金帶街歷史文化街區、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鐵爐湖歷史文化街區、淡水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集中展示了歷史發展的脈絡,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今天我們就先來品一品↓↓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惠城區橋西片區、東江南岸,西起北門直街二巷,東至濱江西路,南起中山公園,北至康帝酒店南側。
  • 烏魯木齊熟悉的北門又要回來了,看看這些照片,有沒有你熟悉的
    北門,是烏魯木齊一個特殊的地標存在,在最近的烏魯木齊兩會上,北門再次被提及,此地要建設解放廣場的消息也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那麼烏魯木齊北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理存在呢?在烏魯木齊建城之初,北門附近還橫著一道山梁叫「北梁」,直至1942年才鑿穿北梁修建城門,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北門了。北門向南連通主城區、向西連接西大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其地理位置的不平凡。此地誕生了烏魯木齊最早的中學——烏魯木齊一中和最早的大型醫院——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現烏魯木齊兒童醫院)。目前這裡依舊優質學府雲集,基本上匯聚了全疆最好的小學、中學。
  • 北門社區,變了!
    北門社區,變了!「北門社區這邊空氣好、環境好,最近還進行了不少改造,住在這裡更舒適了。」市民梁伯點讚了北門社區近日的新變化。新會北門社區部分居民樓安裝了新防盜門,居民出入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有了新門、新燈,樓道變得明亮整潔,看到這些改變,我們真的很開心。」在北門社區居住了十多年的潔姨高興地說。
  • 小北門內外的變遷
    我住在天官后街時,見過兩個地方的渠,小北路轉入丹桂裡處有黑色渠,寬度約兩米與小北路平行,為何兩小段?入丹桂裡是渠上的平板橋,南和北離橋不遠就是鋪面,鋪蓋在渠上面,還有法政路南面也有一段渠,在越秀北路到德政路段的法政路南有明渠大約100米長,渠在行人道南,天官后街北面房屋背北方向渠寬約1.2米,渠水向東流,水較清、可以看見有紅蟲,但沒有小魚蝦。渠的東面及西面都有房屋。
  • 「舊文」逆生長,成都北門迎來高光時刻(上)
    人口龐大、產業低端、配套欠缺、口碑不佳成了北門的既定標籤。但實事求是地說,北是原罪嗎?北門的居住體驗不以因為身處北門而更低劣,同樣的駟馬橋老破小,我相信放在其他同等環線也是一樣的糟心。而且北門的客觀變化,是整天呆在南門寫字樓裡的Jennifer&Michelle們用鍵盤敲不出來的。
  • 蓬洲村,蓬洲村的介紹,以及北門外翁的講解
    在縣誌中,北門外是不同於逢洲所丙的另隨著蓬洲所城城牆拆除,兩村合一,稱為蓬洲,而北門外則稱為霞露社.所以北門外的居民並沒有受到明初建成時的拆遷所影響,因而至今在北門外還存在一個聚居超過千年的翁氏宗族,當地向稱為北門外翁。
  • 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這便是位於詔安縣城南詔鎮西門街環城北路邊的北門內天后宮了。在城牆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建有一個城門,在這媽祖廟附近的,便是北門。媽祖廟緊挨城牆根,又在北門以內,所以又叫北門內天后宮。     後來,歲月滄桑,時代變遷,老縣城的城牆被拆了,變成了一條環城路,而且路越鋪越高,這媽祖廟更顯得矮小了。如今,廟的左側是環城北路,廟的右側是西門街媽祖巷。    北門內天后宮,坐西向東,屋頂屬硬山頂。
  • 站在門外看「北門兒」有立場就要站出來。
    有日子沒在頭條裡寫些東西了,因為中超比賽還沒開始,這腦子裡實在有點空,原本想把繼續盤點北京國安的過往,隨著最近工作的原因,人太累也就沒再寫。最近國安在昆明訓練,咱也得不到什麼其他的消息,就靜靜的等著吧。原本想暫時就不發東西了,算是有感而發吧,實在是有話想說。沒有合適的地方,只好借頭條的寶地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