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嶺東嶺村:紅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17 廣東頻道

點綴在青山之間的「地球倉」。 肖錕 攝

認真聽講的同學們。 肖錕 攝

香菇是東嶺村特色農產品之一。 肖錕 攝

  人民網梅州12月2日電(肖錕)室內,黨徽熠熠發光,一雙雙渴求知識的雙眼緊跟著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老師。室外,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和點綴其間的「地球倉」。這裡是梅州市蕉嶺縣三圳鎮東嶺村研學基地。

  東嶺村地處蕉嶺縣西部,山高林密,是廣東省革命老區之一,也是蕉嶺縣19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怎樣才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村裡動了許多腦筋。」三圳鎮副鎮長兼東嶺村駐村第一書記徐樂說。

  機遇來了。東嶺村被廣東省委組織部列為第二批「紅色村」。作為對口幫扶單位,三圳鎮和廣州市南沙區南沙街道辦事處給出的脫貧發展思路是「突出本地特色,增強輸血造血,建立長效機制」,要深挖、做好、做足東嶺村的「紅色」文章,以紅色精神發展綠色經濟,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扶貧道路。

  為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東嶺村以打造「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為抓手,精心打造藍坊肚戰鬥紀念園、「紅色印象」研學基地、「革命紅色線路」棧道等「紅色項目」,意在把東嶺村打造成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陣地。

  紅色主題與研學基地的成功融合,吸引了廣東省內多家教育培訓機構來此進行研學培訓。「和大城市相比,這裡安靜、空氣也好,沒有密集的車流和人群,更適合我們在此靜心學習。」蕉嶺華僑中學高三學生陳鈺瑤說。

  「孩子們現在的教室、宿舍,之前還都是荒地和危房。」東嶺村民宿老闆彭凌峰迴想起這片土地曾經的樣子,記憶猶新。「我作為蕉嶺人,很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為家鄉振興出力。」

  在廣州開設多家民宿酒店的彭凌峰,看到東嶺村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且亟待發展,回鄉反哺心切的他決定,在村裡投資精品民宿。

  去年,他的兩家精品民宿在東嶺村相繼落成,「地球倉」就是其中一家,別具特色的圓形艙體點綴在山邊,有種超現實主義的美感。秉承環保、生態、智能、安全的理念,安裝標準化、模塊化的移動式生態空間,「地球倉」也為遊客帶來環保、科技、時尚的旅遊體驗。

  2019年3月底以來,東嶺村民宿接待遊客人數達26.3萬人次,帶動村民特色農產品(香菇、靈芝、蜂蜜等)銷售,每年每戶可增收3000—5000元。特色民宿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前三年每年10萬元、後七年每年12萬元),更進一步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除精品民宿、特色農產品種植可為村民帶來固定收入外,在民宿屋頂上引進的光伏項目年發電收益約3萬元,收益可達20多年,可為東嶺村所有貧困戶每年每人增收500元。

  「接下來,東嶺村將緊緊抓住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的良好契機,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談到東嶺村未來的規劃,徐樂信心滿滿。

(責編:肖錕、陳育柱)

相關焦點

  • 梅州蕉嶺三圳鎮東嶺村:活化紅色資源 帶動綠色經濟發展
    梅州蕉嶺三圳鎮東嶺村:活化紅色資源 帶動綠色經濟發展金羊網  作者:危健峰  2020-04-21 2019年東嶺村貧困戶全部完成「
  • 擦亮紅色品牌,蕉嶺縣東嶺村有效銜接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姜業慶□徐鋒)一個偏僻的山區貧困村,如何既在短時間內摘掉貧困帽子,又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記者日前在梅州市蕉嶺縣三圳鎮東嶺村進行了相關採訪。    東嶺村地處蕉嶺縣西部,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也是蕉嶺縣十九個省定貧困村之一。2018年,東嶺村被廣東省委組織部列為第二批「紅色村」。
  • 學習特色文旅理念 提質鄉村振興發展
    日前,蕉嶺縣委書記、蕉華工業園區黨委書記陳偉明,縣長劉鴻濤率學習考察團赴梅縣區、梅江區學習考察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考察團一行先後前往梅江區西陽鎮林風眠故居、西陽鎮直坑村和梅縣區丙村鎮蘆陵村、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學習考察。
  • 梅縣區黨政考察團來蕉嶺考察鄉村振興工作
    4月29日,副市長、梅縣區委書記吳澤桐率黨政考察團來蕉參觀考察鄉村振興工作。兩地表示,要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借鑑,取長補短,共同譜寫鄉村振興華章。縣委書記、蕉華工業園區黨委書記陳偉明、縣長劉彩波陪同考察。
  • 脫貧路上,梅州蕉嶺「軟硬兼施」,貧困戶均達脫貧退出...
    鞏固好脫貧成果,讓脫貧群眾挑上「金扁擔」,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蕉嶺縣當前正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真正實現「金扁擔」一頭挑上全面小康,一頭挑上鄉村振興。持續推進 強化長效機制「東嶺村不僅村美,產業甜蜜,來這裡吃喝玩樂住都很方便。」周末,在梅州城區居住的黃先生特地帶上一家人到東嶺村遊玩。「小孩子對這裡的紅色文化特別感興趣,老人家對這裡的生態環境很滿意,這裡的食用菌味道也很不錯。」
  • 共探數理之源 共謀振興發展!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舉行
    本報訊 昨日,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在蕉嶺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外一流數學家齊聚一堂,共賞大宇之形,共探數理之源,共謀梅州蘇區振興發展。丘成桐院士在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上致辭。
  • 情暖沙洲 不忘初心——中惠旅紅色體驗旅遊助力沙洲鄉村振興
    四年來,在汝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惠旅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推動旅遊精準扶貧:九龍江景區年接待遊客量超100萬人,實現強引爆和高增長;中惠旅拓展訓練學院推出的沙洲紅色體驗旅遊「紅軍行」主題活動培訓學員累計達80萬人。深耕旅遊行業22年,中惠旅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
  • 全國政協委員賀盛瑜:提振民族地區文旅大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加快民族地區旅遊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的提案》。賀盛瑜表示,要通過統籌規劃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設計獨具特色的民族旅遊產品、建設特色酒店民宿等舉措來推動民族地區的旅遊發展,「提振民族地區文旅大發展,有利於推動民族團結、穩定和永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敏行致遠——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即將啟動
    、內容豐富的文化扶貧公益活動,共同推進嶺南民俗文化發展,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敏捷集團品牌戰略升級為「新時代美好城鎮綜合服務商」,聚焦美好人居體驗,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敏捷集團介紹,敏捷的鄉村振興文化行包括兩大戰略,三個項目,四大節慶,五個亮點。
  • 敏捷集團深耕梅州,開拓鄉村多元發展空間
    12月的梅州,寒意漸濃,但在梅州五華縣卻是一派熱火朝天——梧溪河畔,一項聯通先河、榕溪、大梧、翻新四條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皮艇漂流、石浪溯溪、茶旅體驗等多個量身定製的鄉村振興配套項目初見雛形;龍獅湖管理中心旁邊的老樓也搖身一變成了精品民宿,下個月底就將投入使用,填補當地旅遊住宿資源空白的同時,還能與琴口桑芽菜扶貧產業基地
  • 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在蕉嶺、在梅州發展人工智慧是個很好的想法。」蕉嶺縣委書記陳偉明表示,從2018年的「卡拉比-丘理論發展40年」國際會議到今年的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從「卡拉比-丘空間」雕塑廣場到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丘成桐院士深情建設家鄉,赤子之心、家國情懷令人感動。「未來,我們將以感恩奮進之心,以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為核心,全力建設數學界的『達沃斯』——『卡拉比-丘』數學小鎮,奮力打造蕉嶺蘇區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優勢、最靚名片、最強音符。」
  • 梅州也有
    其實,想要打卡美麗鄉村 不用往遠處跑 快吃下廣仔的「安利」 一起去梅州看看吧,也是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古道,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經由此道進入平遠開展革命鬥爭,毛澤東開展尋烏調查多次詢問了解與此古道有關的商品物資貿易情況,角坑村成為《尋烏調查》紅色印跡的重要組成部分。
  • 【權威訪談】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帶著感動 帶著...
    堅持守正創新、創先爭優,充分發掘和用好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華僑文化、先賢文化、客商文化、球鄉文化等主題文化和文化遺產,讓文化成為點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明燈」。如我們崇拜英雄,保護366處紅色革命舊址,打造12個省級「紅色村」示範點;我們熱愛運動,打造足球小鎮;我們追求藝術,打造美術小鎮;我們崇尚科學,打造數學小鎮;我們熱愛生活,打造蜜柚小鎮。我們著力打響梅州文化品牌,助力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 文成縣紅色領航「僑家樂」助力鄉村振興
    文成縣成立「僑家樂」民宿黨建聯盟強化高質量引領、共謀可持續發展,助推民宿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一是組織聯建,提升黨建聯盟紓困力。採取「黨建引領、組團服務、共建共享」的原則,構建由縣文廣旅體局牽頭,縣僑聯等黨支部聯合參與塊狀式的黨建聯盟。
  • 激活紅色文化資源 點亮鄉村振興之路
    1月8日上午,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在大埔縣茶陽鎮揭幕開館,在現場講解員的指引講解下,領導嘉賓們看著陳列的文物、老照片,仿佛走進那一段烽火徵程。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後,起義部隊南下入粵首站到達大埔縣,發動了茶陽暴動並成立大埔縣人民革命政府,後改稱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同時設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
  • 因為這事,外國駐華大使上央視為梅州點讚!
    、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駐華使節組成的使節團來梅州,實地參觀考察我市改革開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客家文化等發展情況。 考察團在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參觀考察。
  • 四川省工商聯與四川省人才基金會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愛心扶貧,6月29—30日,由四川省貧困地區人才培育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省人才基金會)、四川省工商聯牽頭,結合平武縣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深度聚焦平武縣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發起了「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公益行活動。
  • 梅縣區:企業幫扶點子多 鄉村振興路子寬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劉洪橋 曾健鋒 王雅  近年來,梅縣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市關於「萬企幫萬村」行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紮實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組織動員企業、社會熱心人士與村莊自願結對,促進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更多地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 「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活動走進平武 助力鄉村振興
    6月29日至30日,省工商聯副主席趙宇帶領省人才基金會、成都平武商會一行,到平武開展「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助力平武鄉村振興公益行活動。縣委書記李治平出席活動並致辭。李治平在致辭中向省工商聯和企業家們長期以來對平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傾情幫扶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表示平武將用活用好省工商聯為平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搭建的良好平臺,統籌思考,系統謀劃,合理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項目規劃,強化財物監管,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切實做到物盡其用、利用厚生,全力確保平武與全市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汕尾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汕尾堅持紅色引領,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黨建」;「紅色+旅遊發展」;「紅色+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盤活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發展。一大批鄉村土菜館、民宿旅店、旅遊產品應運而生。去年,新山村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年旅遊總收入達7900多萬元。環境煥然一新文旅產業起步汕尾市共有617處革命遺址,這些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作為海陸豐革命老區的汕尾,通過挖掘紅色資源,守護紅色陣地,著力推動弘揚跨越時空的紅色精神走前列,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