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暨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在漢召開,標誌著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這一天,距9月4日國家科技部正式發文批覆,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僅僅過去了37天。
2020年還剩下80天,決戰四季度,武漢已開啟決戰模式,進入決戰狀態。
■ 戰時間:爭分奪秒一天都不耽誤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萬遊客到武漢旅遊休閒,探親訪友,一睹英雄城市的嶄新面貌。
國慶中秋雙節放假,但武漢疫後重振沒有「休息」。拼搏二季度、衝刺三季度,進入10月,就開啟了決戰四季度的大幕。
10月1日,在剛剛升級改造完成的江漢路步行街,調研商業街區升級改造、旅遊服務等工作;
10月2日,在梨園廣場綜合體、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工程收尾現場,調研交通運輸保障、旅遊服務工作;
10月3日,在黃陂區調研鄉村振興、景區安全運營等工作;
10月5日,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石泉一行座談;
10月6日,在視頻會議上強化部署節日安全防範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10月7日,在武漢理工大學,誠邀在漢高校畢業生留漢創業奮鬥;與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育先一行座談;
10月8日,主持召開視頻會議,動員部署做好四季度經濟工作;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相關工作;
……
這一份日程單,記錄了長假期間市委主要領導的活動日程。從時間和節奏來看,幾乎是「馬不停蹄」。實際上,疫後重振以來,「爭分奪秒」既是武漢市黨員幹部口裡的高頻詞,也是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真實寫照。
近5個多月來,有多場重要會議在周末召開,多個重大活動在節假日舉行,多個重要文件在休息日發布。這並不是刻意的選擇,而是「時間」二字,對武漢來說實在太寶貴了。
武漢經歷了漫長的暫停期,疫後各項支持政策疊加的機遇稍縱即逝,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來用,把一刻當作一天來用,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 戰精神:決戰要有決戰的精神作風
國慶長假期間,武漢復甦顯出的生機活力,令《泰晤士報》、CNN、《金融時報》等國外媒體驚嘆,「蓬勃發展」「最具震撼力」這樣的字眼成為報導的關鍵詞。
武漢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走出疫情陰霾,在二季度實現單季打平,國慶長假期間又以超高人氣詮釋了「流動安全的中國」……武漢攻克一個個「不可能的任務」,這背後是連續拼搏、衝刺進而決戰的沖天幹勁。
發展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比拼。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指出,發展要從主觀上找原因,不要找客觀。決戰狀態首先要體現為工作狀態和精神作風。
10月9日,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舉行,聆聽張定宇等抗疫英雄感人至深的講述,我們就會發現,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武漢一關接著一關闖,靠的就是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壓倒的英雄氣概。這也是武漢決戰決勝的精神資源和精神力量。
對於全市幹部的決戰作風和精神狀態,市委主要領導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要求:在視頻會議上,強調要樹立責任意識、機遇意識、時效意識和落地意識,更高的效率、更快的節奏,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心中有數、真抓實幹;節後首日調研時,強調要轉變工作作風,要有搶的意識、拼的精神、戰的姿態。
■ 戰實幹:「八個狠抓」指明奮戰路徑
10月8日,市委主要領導部署做好四季度經濟工作,要求狠抓八項重點工作:狠抓常態化疫情防控、狠抓項目、狠抓動能轉換、狠抓招商引資、 狠抓民生保障、狠抓營商環境建設、狠抓擴大消費、狠抓「十四五」規劃編制。
決戰決勝,「八個狠抓」既是決戰的抓手,又是奮戰的路徑。
10月9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市領導就分頭奔赴一線盯項目:「有問題儘管提,我們來就是搞服務的。」狠抓,就是要落到實、抓到底、幹到位。全市上下都憋著一口氣,要用疫後重振的實際成效,展現武漢人民的英雄氣概。
10月11日,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建設正式啟動,這是武漢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一件大事。
就在三天前,武漢市委常委會議審議了《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武漢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動能轉換在持續發力。
「武漢疫後重振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具有全球風向標意義」——在此共識下,武漢正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決戰四季度。
長江日報記者魯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