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情詩,出自海門人之手!

2020-12-10 澎湃新聞

世上最美的情詩,出自海門人之手!

2020-12-08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初識《斷章》,

少有人不被它的文辭打動,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理解裡,

讀出百般滋味。

它可以是世間人事的相互依存,

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它也可以是滾滾紅塵中與眾不同,

在有情人眼中,皆是風景。

卞之琳在寫這首詩時,

亦經歷著人生不一樣的風景。

那時,20多歲的他

愛上了小三歲的張充和。

張充和是「張家四姐妹」中的小妹,

合肥張家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名門大族,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

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後來,三個姐姐

大姐張元和嫁給崑曲名家顧傳玠,

二姐張允和嫁給語言學家周有光,

三姐張兆和嫁給了沈從文。

張充和

北大才子,曾師從徐志摩,

與沈從文亦也交情,

按理說卞之琳有近水樓臺之便,

條件也很好,

一個才子,一個佳人,

外人看來也十分相配,

若成了,也是一段佳話。

只可惜,感情的事向來勉強不得,

張充和更是外柔內剛,

不像張兆和,在別人勸說下接受了沈從文,

她自認對卞之琳沒有愛情,

就堅決不給他希望。

金安平就曾說:

「充和不怕獨處,

她也不覺得非要結婚不可,

社會壓力對她沒有什麼作用。」

苦戀無果,卞之琳只能將對她的感情

化作一首首詩。

「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

仿佛作為雪泥鴻爪,留下紀念。」

後來,張充和嫁給了傅漢斯,出國。

卞之琳留在國內,直到45歲才結婚,

結束這場長達20年的單相思。

1982年,卞之琳訪美,

古稀之年再見張充和,

將曾收集的張充和詩作手稿奉還原主。

為了紀念這場故人重逢,

卞之琳寫了一篇名為《合璧記趣》的散文。

回首過往,笑得風輕雲淡。

除了經典詩篇《斷章》

世人對詩人卞之琳知之甚少

作為詩人,他師從於「新月派」詩人徐志摩

與「雨巷詩人」戴望舒並稱「南戴北卞」

與何其芳、李廣田合稱「漢園三詩人」

作為翻譯家,他的譯作《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代表了中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最高成就

今天是卞之琳誕辰110周年

讓我們一起走近卞之琳的詩意人生

如夢

設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與疏疏的樹影

枕著一個遠去了的人

留下的舊枕,

想著枕上依稀認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舊主的舊夢的遺痕

仿佛風流雲散的

舊友的渺茫的行蹤,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箋上

正如歷史的陳跡在燈下

老人面前昏黃的古書中

你不會迷失嗎

在夢中的煙水?

"天天下雨,自從你走了。"

"自從你來了,天天下雨。"

兩地友人雨,我樂意負責。

第三處沒消息,寄一把傘去?

我的憂愁隨草綠天涯:

鳥安於巢嗎?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裡盛一隻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幾寸。

雨同我

魚化石

我要有你的懷抱的形狀,

我往往溶於水的線條。

你真象鏡子一樣的愛我呢,

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

可憐以浮華為食品,

小蠓蟲在燈下紛墜。

不甘淡如水,還要醉,

而拋下露養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齊發,

白帆篷拜倒於風濤,

英雄們求的金羊毛,

終成了海化的秀髮。

讚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夢死地,

也畫了佛頂的圓圈

曉夢後看明窗淨几,

待我來把你們吹空,

像風掃滿階的落紅。

燈蟲

古鎮的夢

小鎮上有兩種聲音

一樣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鑼,

夜裡是梆子。

敲不破別人的夢,

做著夢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

哪一塊石頭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紀。

敲沉了別人的夢,

做著夢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塊石頭低,

哪一塊石頭高,

哪一家門戶關得最嚴密。

「三更了,你聽哪,

毛兒的爸爸,

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覺,

老在夢裡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過橋,

敲鑼的又過橋,

不斷的是橋下流水的聲音。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於海門湯家鎮﹙現為臨江鎮﹚,祖籍江蘇溧水,曾用筆名季陵,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學生。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對莎士比亞很有研究,西語教授,並且在現代詩壇上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卞之琳與家鄉海門

卞之琳先生的故居,也就是100多年前他出生的地方,是在海門縣城所在地茅家鎮東約20多公裡的湯家鎮卞家染布店。1910年12月8日,也就是農曆庚戌年十一月初七,卞之琳先生就誕生在江邊小鎮上。

卞先生的祖籍是鎮江(今南京市)溧水縣。海門縣湯家鎮卞氏一支,是由卞先生的祖父天旦公,從溧水遷徙至當年的崇明北沙的。他是染坊學徒出身,於是就在靈甸港一側的鎮上開設染坊,曾經一度興旺,後漸衰敗。卞先生的父親嘉佑公,是讀書人,但因多年科舉不第,後來就自己開辦私塾並接管家業,最終還是因為不善經營而破產。卞先生的母親姓薛名萬芝。在兄弟姐妹中,卞先生排行第六,上有二兄三姊。他是家中的「奶末頭」兒子,因為自幼聰慧而備受長輩的青睞,成為家族中唯一的讀書種子。

△青年卞之琳

卞之琳先生從7歲開始,在本鎮的陳氏私立國民小學、滸通鎮袁氏私塾國文專修學校,先後讀過蒙學圖書《三字經》《千家詩》及儒學經籍《論語》《孟子》和《左傳》等。1922年秋天,12歲的卞之琳先生進入二年制的高級小學海門麒麟鎮啟秀小學讀書,直至1924年於該校小學畢業。暑假隨父親去上海,購得作家冰心的詩集《繁星》。秋天進入海門中學讀初中。翌年夏天學年結束時,因全校學生反對校長無果,遂於秋天轉入麒麟鎮啟秀初級中學讀初二,並且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開始閱讀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以及徐志摩的詩集《志摩的詩》等新文學作品。1926年中秋節後返校時,得知本年級的同學反對教務長,而隨同大多數同學轉學到了江家鎮三益初級中學。

1927年夏天,17歲的卞之琳先生考入上海浦東中學讀了兩年文科班,課餘開始閱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等英文原作,還翻譯了《古舟子詠》等英語文學作品作為練筆。1929年秋天,卞先生進入北京大學英文系讀書,併兼修第二外語法文。自此以後,卞之琳先生與故鄉的聯繫越來越少,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詩文的寫作及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上。由於當年交通的不便,卞先生回家也變得越來越少,逢年過節,往往就在師友家度過,與家中的聯繫主要通過家信。

△卞之琳和夫人青林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國難當頭,卞之琳先生毅然離開執教的四川大學,與詩人何其芳等奔赴抗日救亡的前線。他輾轉來到延安,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與鼓勵,並在「魯藝」短期任教,不久就又深入戰鬥前線採訪,寫出了生動反映八路軍在太行山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事跡的長篇系列報導《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一年半戰鬥小史)》和抗日敘事詩集《慰勞信集》。八年抗戰,祖國的大好河山橫遭日本侵略者血腥野蠻的踐踏,通信被阻斷,遠在內地的卞先生與家人的聯繫,一度也曾幾乎被隔絕。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二年5月,卞之琳先生執教的西南聯大宣告解散,他被安排到天津南開大學擔任教授。6月下旬,卞先生經廣州輾轉到達上海,在北上赴天津履職之前,他特地從上海乘船回到闊別了將近10年之久的海門縣湯家鎮,探望了望眼欲穿的年邁的父親。

△老年卞之琳

1947年7月,卞之琳先生有幸與另外19人,獲得了英國文化協會的「旅居研究獎」,隨後自上海出發,經香港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至翌年底,他又乘船離開英國再經香港後,乘船北上,回到北京。1949年4月,卞之琳先生應聘至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擔任英詩初步、文學翻譯、英文寫作等課程。這一年,卞先生與後來成為其夫人的《工人日報》編輯青林女士初次相識;還參加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被提名當選為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即後來的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在1952年底到1955年上半年這一期間,卞之琳先生為了創作反映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長篇小說《一年四季》,先後到上海、江蘇、浙江一帶,參加農業合作社的試點、試辦以及建社過程等工作,後因政治運動、文學研究、出國訪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沒有能夠繼續寫作長篇小說。期間,卞先生雖然多次往返於北京、上海之間,在蘇、浙、滬停留的時間也不算少,儘管從上海、蘇州回海門老家也是近在咫尺,但終因忙於工作,他幾乎沒有回過一次老家。

再後來,由於培養研究生、出國講學、學術訪問等教學科研任務一直比較繁忙,卞先生再也沒有回到過他的故居。

來源:海門日報

原標題:《世上最美的情詩,出自海門人之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那一世》,令人心醉,感人至深,贊成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目中的最美情詩應該都是不一樣的。我心中的世上最美情詩,當屬雪域之王-倉央嘉措的情詩,尤其他的《那一世》美輪美奐、感人至深,讓人心醉,一起來看看。倉央嘉措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普通的農奴家庭,作為一代格魯派宗都的他,父親與母親以及世代先祖都篤信寧瑪派。
  • 一首流傳千年的9字情詩,出自不識字莽夫之手,蘇軾寫三首詩點讚
    對於情詩,不少人有一種觀點是:所謂紙短情長,能打動人的,往往不是詩詞本身,而是文字背後的故事。對於這種觀點小編不敢苟同。並不是每首流傳千年的情詩中,都有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傳奇愛情,多數的情詩不過是平凡人對於愛情的感悟,因為愛得深,再加上文字的魅力,便足矣打動人心。
  • 那一天,倉央嘉措與降央卓瑪,最美的情詩與最美的女中音相遇
    反反覆覆,反反覆覆地聽了幾十遍,歌詞太美,旋律太美,妙不可言,提筆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句才能配得上如此情詩和如此天籟之音。倉央嘉措,註定與情愛無緣的六世活佛,偏偏是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想見不能見,想念不能念,想愛不能愛,想跟不能跟,然而情就在那裡,愛就在那裡,人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離不棄。倉央嘉措不止一次地問佛,為何人生多遺憾?佛說,沒有遺憾便沒有珍惜。
  • 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的情詩
    他的傳奇、他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著迷,他的詩歌猶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無數人的心房。倉央嘉措,雖是布達拉宮的活佛,但內心狂放不羈,對愛情充滿渴望,一旦動情,義無反顧。西藏民歌唱道:「莫怪活佛倉央嘉措,風流浪蕩;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麼兩樣。」
  • 為什麼李商隱才是情詩之王?
    文 | 華偉552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原文首發於2019年3月4日,原題為《情詩之王》,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在這方面,裴多菲、泰戈爾、拜倫做得不錯,晚唐詩人李商隱,就是中國的裴多菲、泰戈爾,就算最鐵石心腸的人,看到他的情詩,目光也會變得柔和起來,中國詩人成千上萬,為什麼只有李商隱能寫出那麼高水準的情詩?
  • 《夜雨寄北》:一首最美的情詩
    在讀「第一最好不想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時,我以為倉央嘉措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在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時,我以為納蘭性德是最深情的公子哥;在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時,我覺得秦觀簡直太有才了。
  • 最美的告白 給最愛的你|今年母親節,用三行情詩秀出你的愛!
    最美的告白 給最愛的你|今年母親節,用三行情詩秀出你的愛!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營造尊敬母親、關愛母親、感恩母愛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市婦聯、市大司巷小學聯合開展「最美的告白 給最愛的你」三行情詩獻母親活動。
  • 倉央嘉措:我沒寫過一首情詩
    如此美麗的詩句出自哪裡,答案是,一個藏傳佛教的活佛倉央嘉措。關於這個人,有人說他是活佛,有人說他是詩人,更有人因他的詩,而將其稱呼為人世間最美的情郎。這些閒談和傳言,最後成了標籤,讓倉央嘉措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活在了後世無數人祭奠的筆墨間,也讓他活成了傳奇。
  • 三行情詩又火了,學生黨單挑文藝範!
    以前我們喜愛的三行情詩如此的文藝我想要的很簡單時光還在你還在你的名字是我見過最短的情詩你是我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禮物在複雜的人心與浩瀚的擦肩裡我做過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純粹的愛過你左眼沒有見過右眼一面不懂安慰只懂陪它落淚以前我們喜愛的三行情詩
  • 民國的情詩與古詩詞相遇,驚豔了整個世界!
    ——秦觀《鵲橋仙》 人之一生,誰不想擁有一個真心的他,天長地久,只有你我兩人心意互通。 只願,尋得知己眸中眷戀。青春初冉,亦或者白髮落肩,歲月轉走,也有知音陪在身邊。
  • 在最美的紅塵裡相遇-倉央嘉措情詩六首
    在最美的紅塵裡相遇-倉央嘉措情詩六首1,《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理工男」給妻寫60年情詩 繁華褪儘是洗盡鉛華的真情美
    「理工男」給妻寫60年情詩 繁華褪儘是洗盡鉛華的真情美時間:2017-02-12 12:2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理工男給妻寫60年情詩 繁華褪儘是洗盡鉛華的真情美 老一輩的爛漫時什麼樣的呢?
  • 倉央嘉措公認的四首最絕美的情詩,卻沒有一首是他寫的
    倉央嘉措一直都被喻為最會寫情詩的和尚。而也的確是如此,他的所有作品中,特別以情詩擅長,幾乎口口相傳的很多情詩,都是出自他的手。到了後來,更為誇張的是,只要是寫得非常唯美細膩的情詩,大家都會自動將它們冠上倉央嘉措的大名,在世人的眼中,能寫出如此絕美愛情詩句的人,只有倉央嘉措才配得上。
  • 最美的情話出自最溫柔的人——沈從文
    自古才子配佳人都有情詩為證,現代文人雖不再寫詩,卻也留下許多溫柔的情話。比如王小波就曾為李銀河寫過無數封情書,朱生豪與與宋清如更是因為那句「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感動很多人,但我更喜歡沈從文的情話,字裡行間除了愛意,更多的是說不出的溫柔。
  • 這些明星的服裝,都出自長寧這位設計師之手……
    這些明星的服裝,都出自長寧這位設計師之手…… 2020-09-27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倉央嘉措絕美情詩送給慘死的她
    倉央嘉措:不相見不相戀、我要寫世間最美的情詩,送給慘死的她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初讀,僅僅兩句,就能把人迅速帶到他所說的布達拉宮和拉薩街頭。讓人不由得開始想像那個雪域最大的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帥氣痴情的男人?倉央嘉措,他是身份尊貴的六世達賴,也是西藏最浪漫的詩人;我們常感嘆於他情詩的動人,卻不知他也逃不過愛情的悲劇。
  • 胸有成竹、令人噴飯,原來都出自蘇軾之手!
    蘇軾,眾所周知的宋代大文豪,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外,還是成語的高產量貢獻者,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他之手! 趙孟頫 繪《蘇軾像》 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 世上最美的五個小鎮,婺源榜上有名,快來圍觀
    世上最美的五個小鎮中,中國有一個小鎮上榜,它就是江西婺源。 尤其是2-4月,婺源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這時候拍照最美。 婺源也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 淺談倉央嘉措情詩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問佛》這首《問佛》相信一定美到不少人,句句說到心坎裡。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世人眼中的活佛,也是痴情的僧人。當然了,倉央嘉措身為藏人,其實他本人是不懂漢語的。他寫的所有的情詩都是藏語,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倉央嘉措情歌其實都是有各個翻譯者翻譯而來的。
  •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果然是情詩大家!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唐代著名情詩大家李商隱的一首詩。如果說唐代詩壇是一塊聖地的話,李商隱就是一朵綻放的情花,他的情詩無人能比。現在的人已經無法判斷,當年的李商隱到底經過了什麼樣的愛情波折,一生要愛過幾回,才明白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