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對景成公之祖源及後裔作一簡介,目的是幫助景成公後裔弄清自己是度公後裔,未知是否能如我所願?抑或我是多此一舉!倉促而成,敬請見諒!日後,如仍有時間及精力,定當輔以更多的族譜資料為據,再另行探討。
景成公遠祖祖源僑——獻——達猷——寵——扈武——華——元(偉)——琛——靖——幹——1世 度——2世 堯——3世 祚——4世 清泰——5世 裳——6世 襯——7世 玕——8世延昌——9世孟欽——10世伯雋——11世慶誘——12世沾秀——13世志南——14世翰——15世寅壽——16世祿秀——17世良兆——18世慕德——19世德新——20世景成
景成度公20傳孫,德新長子,諱景成,名慶,字觀光。為本支入粵始祖,原江右白沙(今江西寧都東韶青音)左馮翊之右族。娶徐氏,生四子:松郎,其三子未詳。後為宋賜進士,知雄州事(廣東南雄府知府),遂家焉,為《雄州宗》。其後夫人歐陽氏,生二子:長京相,次允相。」大多數譜未載景成公任滿下落。只有《紫坭、三善房譜》載:「景成公生二子,次子與父複還江西原籍。」(待考)。
廣東南雄:德新——景成——松郎、囗囗、囗囗、囗囗(待尋)、京相、允相(待尋)
既然景成公為度公20傳孫,那麼,景成公後裔也理所當然為度公後裔!
景成公後裔景成公之子:松郎公景成公之子,諱松郎。娶沈氏。子一:元昂。
江西寧都東韶青音:景成——松郎-——元昂——文忠(遷南豐縣六都圳下雲溪堡)、文園 名承字啟源——公旺(昕)——尚桃、尚李、尚柿、尚華
松郎公之孫:文忠公
元昂公長子,諱文忠,名平安,字發源。贅王氏,次黃氏,生三子:長公善,名福,字集予;次公良,名祿,字均輔;三公美,名壽,字若山。」
江西南豐縣六都圳下雲溪堡:景成——松郎——元昂——文忠-——長公善——尚愈;
次公良——尚遠;三公美——尚達
景成公之子:京相公景成公之子。諱京相,字臺甫(輔),號澤詳(許)。夫人甯(程)氏 ,生啟禎。再娶夫人區氏,生啟(廣)祥。宋官至廣西永福縣教諭。時寇南雄,衣冠之士,多擇地於廣州。公攜妻、子來廣州南海閘門口叢桂坊(宋時為南海縣屬地,今為廣州市叢桂路,內仍有黎家基大街)居住,為《廣州宗》。
廣東廣州:景成——京相——長啟禎,次啟(廣)祥
京相公長子:啟禎公京相公長子,諱啟禎字伯將 號尚絃。南海邑庠生,以文學經世。時別駕林公白岑,慕其德,以女妻之。生二子:長宗遠,次宗明。
廣東廣州:景成——京相——啟禎——長宗遠、次宗明
啟禎公長子:宗遠公啟禎公長子,諱承箕,字紹裘,號宗遠。仕宋英宗(公元1064~1067年),官任參政。娶安人戴氏,上舍戴薇軒公之女。再娶鍾氏。生四子:長子諱源,字汝淮,號騰川。改諱永綏,改號梅峰,遷居順德槎湧。次子諱流,字汝淇,號會川(1999年時晴國繪制景成公派下世系圖記載為𣾀川),遷居東莞茶滘併都會草湧。三子諱清,字汝汶,號巨川,遷居番禺紫坭西海。四子諱潔,字汝沂,改諱勝常,字用勤,號遺安,遷居順德逢簡。
康熙《南海縣志》卷之二,建置·六十五載:「黎氏宗祠,在城西(廣州)西濠邊。為宋參政黎宗遠建,督糧道蔣伊題記。」
廣東廣州: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源、流、清、潔
1. 宗遠公長子:諱源字汝淮號騰川改號梅峰公宗遠公長子,諱源,字汝淮,號騰川,改字永綏,改號梅峰。敕授宋迪功郎。始遷廣東
順德槎湧。妣彭、趙氏。生四子:長本榮(毓),次本昌,三本富,四本盛。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榮(毓)、本昌、本富、本盛
梅峰公長子:本榮(毓)公梅峰公長子,諱毓,字本榮,號肇槎,配室旻氏,副室韓、陳氏,生二子:廷、秀(旻出)。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榮——挺、秀——(待尋)囗囗
梅峰公次子:本昌公梅峰公次子,諱昌,字本昌, 號仲信。妣鄭氏。生二子:長世忠,次世美。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昌——世忠、世美—(待尋)囗囗
梅峰公三子:本富公梅峰公三子,諱本富 號仲齋。補弟子員。妣鍾氏。生三子:長大亨,次大德,三大來。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富——大亨、大德、大來——(待尋)囗囗
梅峰公四子:本盛公梅峰公四子,諱本盛 號仲仁。敕授宋朝議大夫,荊州剌史。妻吳氏誥封恭人。徐氏誥封恭人,系鹿步司波羅村人。生三子:長、細奴,次、順興,三、三哥(歌、奇)(紹周)。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細奴、順興、 三哥(歌、奇)(紹周)
本盛公長子:細奴公
本盛公長子,諱細奴,居順德槎湧。
廣東順德槎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細奴——(待 尋) 囗囗
本盛公次子:順興公
本盛公次子,諱順興字囗囗,號禮庵。妣吳氏太君,合葬東丫蟹岡。祖妣何氏太君。子一:宗善。始遷廣東番禺市橋東城。
廣東番禺市橋東城: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順興——宗善 號耕隱(1363~1446)——城逸、雪松、文峰、樂琴
本盛公三子:三奇(哥、歌)(紹周)公
本盛公三子,諱三奇,又諱三哥,又諱三歌,推測為紹周公,號昌富。抽丁退伍後,居廣州河南新村。生於元至順年間(1332~1333年)。為新村始祖。合葬新村硃砂岡土墳。妣陳氏。生二子:永昌,新村二世祖,居塘邊;志昌,大塱始祖。
廣東廣州河南新村: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紹周
紹周公次子:志昌公
《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載:「始祖志昌公,號遠熾。字志昌。紹周公次子。神主乃附祀新村紹周祠內。妣顔氏,繼妣譚氏。合葬白山。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重修圈磚石冚石拜桌。生五子:南英、子英、本英(居新村巷尾)、泉英(傳雲遷居河南泉塘村。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永昌公之子孫查得泉塘系志昌公之後。喚他回村謁祖墓,無回謁。後與新村人無往來。於一九四八年三房合款置田後,回新村共同謁祭祖墓)、擇英(在外經商不知往何處)。
初居新村。明永樂初年(1403~1424年)偕南英、子英父子三人服賈於小箍圍,耕於北亭,卜居鳳竹。後公棄世,運柩回新村,葬白山前,坐癸向丁,正針分金之原。此啟我大塱房之始祖也。」
廣東番禺大塱: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紹周——志昌——南英、子英(居大塱)、本英(居河南新村)、泉英(遷廣州泉塘)、擇英(在外經商,待尋)
志昌公長子:南英公
《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載:「二世祖,南英公,志昌公長子。妣蔡氏,葬岡貝,坐北向南。生一子:世蔭。明永樂初年(1403~1424年)父子兄弟三人由新村到小箍圍貿易。成化年間(1465~1487年)見北亭之東一有一塱,四面山明水秀,帶水迴環。由鳳竹遷居此地,顔其名曰大塱。有祠坐卯向酉兼乙辛。公又服賈於從化落籍。本鄉是以有妣無考。
廣東番禺大塱: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紹周——志昌——南英——世蔭——祖元、祖亨、祖利、祖禎、祖福
志昌公次子:子英公
《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載:「二世祖 子英公。號垂裕,字子英。志昌公次子。生於洪武年間(1368~1398年)。永樂初年(1403~1424年)從父、兄同往北亭,後同兄遷居大塱。妣顔氏,生一子:世安。」
廣東番禺大塱: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紹周——志昌——子英——世安——東居、東廣
志昌公四子:泉英公
《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載:「志昌公四子,泉英(傳雲遷居河南泉塘村。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永昌公之子孫查得泉塘系志昌公之後。喚他回村謁祖墓,無回謁。後與新村人無往來。於一九四八年三房合款置田後,回新村共同謁祭祖墓)。」
廣東廣州泉塘: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本盛——紹周——志昌——泉英
據番禺沙灣《京兆家傳族譜》載:「《南雄原祖》……其在市橋東城、倫滘、大良及霞石皆我源祖之分支。」
重餘持《番禺市橋東城房族譜》複印本載:「《族譜原記》……其在大良、倫教、霞石、市橋,皆我源祖之分枝。」
廣成持《番禺市橋東城房黎永錫堂族譜》藏本載:「《族譜原記》……其在大良、倫教、霞石、市橋皆我源祖之分支。」
綜合各房譜,梅峰公還有後裔遷徙別地,輯錄為:
廣東順德倫教: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待尋)囗囗
廣東順德大良: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待尋)囗囗
廣東順德霞石:景成——京相——啟禎——宗遠——梅峰……(待尋)囗囗
2.宗遠公次子:諱流字汝淇號會川公
番禺沙灣《京兆家傳族譜》之《南雄原祖》中載:「長諱宗遠,宋世任官參政。配鍾氏,生三子:曰源、曰流、曰清。……相傳流祖泊居新會草湧;……」《黎氏族譜述始》中載:「……後訪得流弟在新會草湧,……」《族譜總圖》載:「承箕,字紹裘。生三子:長子汝汶,字巨川, 居紫坭。次子汝淇,居茶湧。三子汝淮,居茶滘。」
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卅三世祖諱承箕,字紹裘。迺啟禎公之子也。安人戴氏迺薇軒上舍之女,生三子:長子名汝汶遷居番禺紫坭鄉;次子名汝淇遷東莞茶滘鄉;三子名汝淮,遷居順德茶湧鄉。」
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載:「諱承箕字紹裘。迺啟禎公之子也。娶安人戴氏薇軒公上舍之女,生三子:長子名汝汶,遷居紫坭;次子名汝淇,遷居東莞茶沿(晴國按:應為茶滘);三子名汝淮,遷居順德茶湧。」
番禺汀根《歴祖史要略記》載:「卅三世祖名承箕字紹裘。系伯將公之子。安人戴氏,生三子:長名汝汶,遷居番禺紫坭;次名汝淇,遷居東莞茶滘;三名汝淮,遷居順德茶湧。」
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載:「啟禎三子:長汝汶(居住番禺紫坭)、次汝淇(居住東莞茶滘)、季汝淮(居住順德茶湧) 」
番禺《三善黎氏族譜》載:「三十三世祖(以僑公為一世)啟藩(晴國按:應為承箕)公生三子:其長子汝汶、次子汝淇、三子汝淮。惟汝汶分居番禺紫坭;汝淇分居東莞黃湧茶滘;汝淮分居順德槎湧。」
《番禺板橋黎族家譜》之《黎氏始遷遠祖》載:「五世祖(以景成公為一世,諱承箕,字紹裘。生三子:長汝汶,字巨川。次汝淇,字會川。三汝淮,字騰川。」
家祥持《番禺市橋東城房族譜》手抄本載:「諱宗遠,字紹裘,世任官參政,祖妣鍾氏太君,生三子:長子汝淮,字源,妣趙、彭氏。次子汝淇,字流,妣孟氏。三子汝文,字清,妣薛氏。」。
重餘持《番禺市橋東城房族譜》複印本之《族譜原記》載:「相傳流祖卜居新會草湧」。《譜圖》載:「宗遠,字紹裘,妣戴氏,副鍾氏,生三子:源、流、清。長子汝淮,字源,妣趙、彭氏。次子汝淇,字流,妣孟氏。三子汝文,字清,妣薛氏。」
廣成持《番禺市橋東城房黎永錫堂族譜》藏本之《族譜原記》載:「相傳流祖卜居新會草湧;」《譜圖》載:「宗遠 字紹裘,妣鍾、戴氏。生三子:源、流、清。流,字汝洪(其他房譜為淇),妣孟氏。」
《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之《歴代世系》載:「廣州宗,三十三世宗遠,仕宋英宗(1064~1067年),官任參政。妻戴氏薇軒上舍之女。再娶鍾氏。生四子:源、流、清、潔。茶滘房,三十四世 流,字汝淇。世居新會草湧併東莞茶滘。妻孟氏。」
順德《逢簡黎氏族譜》之《雄州宗記》載:「啟禎生子宗遠、宗明。宗遠仕宋英宗(公元1064~1067年),官至參政。生子源、流、清、潔。」《世系譜》載:「三十三世 宗遠,仕英宗(公元1064~1067年)官任參政。妻戴氏薇軒上舍之女,又娶鍾氏。生四子:源、流、清、潔。三十四世流,字汝淇。世居新會草湧併東莞茶滘。妻孟氏。」
三十餘年來,晴國與番禺市橋東城房重餘、汝禧、番禺三善房廣鏞多次往返東莞槎滘、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及其他各地,均未尋得流祖後裔。因而推測:1.譜載流祖遷東莞茶滘有誤。2.流祖遷東莞茶滘沒有後裔。3. 流祖遷東莞茶滘,其後裔遷新會草湧,故有族譜記載「居新會草湧併東莞茶滘」之語。因而判斷其後裔居新會草湧比較可靠,但由於不知宋時新會草湧,現在是否仍名草湧,抑或已更為別名,為現在何地,歸屬新會抑或順德?求諸新會與順德黎氏兄弟尋覓,均不得要領。
2020年4月5日添加了廣西南寧副理事長黎瑜的微信,發來四頁廣西橫縣《百合鎮麻埠村黎氏族譜》(光緒十四年戊子歲公元1888年新抄),其中載:「……吾槎遠祖始自宗遠公,前仕宋為參政。與弟孝廉宗明公由贛州遷居南雄珠璣巷。宗遠公生三子:曰源、曰流、曰清。後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避亂思逃。源祖兄弟共作竹筏,漂流廣州,各皆四散。源祖獨泊廣州之季華鄉,舊隸南海。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增建順德,季華附焉。惟流祖、清祖漂泊連江直上,何異當年張騫乘槎而浮河漢也。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我流祖泊至四官埠,遂卜居樂山鄉之麻埠村,照姓改名黎雷震。配謝氏,子一:九漢」。
廣西橫縣《百合鎮麻埠村黎氏族譜》記載其始祖為流祖,為宗遠公次子,與廣東嶺南支系珠江三角洲各房譜所載「流為宗遠公次子」吻合。但廣東嶺南支系珠江三角洲各房譜所載流祖妣孟氏,而此譜載流祖改名雷震,配謝氏,這要考證雷震是否真是流祖抑或是流祖後裔。
綜合各房譜,輯錄為:
沙灣、汀根、市橋東城房均記載宗遠公只生三子源、流、清,漏記潔,當補載。四子次序,因沒出生時間確定其長幼排序,今以少數服從多數,調整為長子源、次子流、三子清、四子潔。
宗遠公次子 諱流字汝淇 號會川(1999年時晴國繪制景成公派下世系圖記載為𣾀川)。妣孟氏。改名雷震,配謝氏。遷廣東東莞槎滘、新會草湧(待尋)、廣西橫縣百合鎮麻埠村。
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流字汝淇 號會川(1999年時晴國繪制景成公派下世系圖記載為𣾀川),改名雷震(待考)——
3.宗遠公三子:諱清字汝汶號巨川公
宗遠公三子,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妣薛氏,妾蘇氏。始遷廣東番禺紫坭西海。築黎氏書樓,其文獻為一鄉之望。墓在今廣東廣州市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內古烽火臺南坡。墓前有四對白花崗巖旗杆夾石,上刻其後裔自宋至清科舉中式進士、解元、舉人者四十三人。為番禺始祖。
廣東番禺紫坭: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震、需、 鼎。
巨川公長子:諱震字聲之號起龍公
巨川公長子,諱震字聲之號起龍。妣陳、甘氏。仕宋為四八宣義郎,朝議大夫。初居紫坭,娶沙灣陳氏,有沙灣東邊地為妝奩。墓在橫江雲臺嶺將軍臂。生六子:南現、南寶、南璋、南珍、南璵、南珪。
廣東番禺紫坭: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諱震字聲之 號起龍——南現、南寶、南璋、南珍、南璵、南珪。
聲之公長子:南現公
聲之公長子,南現,宋淳祐丙午(公元1246年)科解元。居住紫坭書樓。生四子:世立、世積、元龍、玄應。
廣東番禺紫坭: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現——世立、世積、元龍、玄應——祐、帝錫、帝寧——沙灣房繼祖公次子奇宗公入嗣祐祖
聲之公次子:南寶公
聲之公次子,諱南寶,字汝霖。始遷廣東番禺汀根。
廣東番禺汀根: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寶——弼卿 ——振英——文善——智厚、廣盛
南寶公四世孫:智厚公
南寶公四傳孫,諱智厚。始遷廣東番禺玉棠村。
廣東番禺玉棠村: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寶——弼卿——振英——文善——智厚——玉棠村光裕堂
智厚公後裔:裕成公
智厚公後裔,諱裕成。由廣東番禺玉棠村遷廣東番禺石基海傍,再遷廣東番禺魚窩頭天益。
廣東番禺魚窩頭天益: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寶——弼卿——振英——文善—— 智厚……(待考)裕成——恆 真、恆昌、恆福……恆昌四傳後——春、蘇、基、根、細全
南寶公四世孫廣盛之孫:永佳公
南寶公六傳孫,諱永佳。始遷廣東番禺橫江北約。
2000年2月1日,《永佳黎公祠》重修誌慶,晴國錄得其神龕新造神主為:六世廣盛、七世松琴、八世永佳、九世平侯、九世彩侯。
廣東番禺橫江北約: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 南寶——弼卿——振英——文善——廣盛——松琴——永佳——平侯、彩候
聲之公三子:南璋公
聲之公三子,諱南璋。番禺沙灣《京兆家傳族譜》之《族譜總圖》載:「震,仕宋官至四八宣義郎,生六子:……三名南璋, 止。……」番禺《紫坭、三善黎氏族譜》:「二世祖公,諱南璋聲芝公(他譜為聲之)之六子也(他譜為三子)。分居紫坭。」《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之《歴代世系》載:「三十六世(以僑公為一世)南珪、南璋,分居廣州各處。」
廣東廣州、紫坭(待考):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璋——(待尋)囗囗
聲之公四子:南珍公
聲之公四子,諱南珍。妣福建莆田林氏。生於皇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辛亥五月十六日辰時,終於大元元貞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十月初五日,得年五十有一。宋鹹淳戊辰(公元1268年)進士。仕宋為徵仕郎,任福建莆田縣尉至縣令。墓在廣東番禺沙灣滴水巖森林公園內青蘿第二峰。世傳公避宋季之亂,終於斯,因葬焉。
廣東番禺沙灣: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珍——妙道號梅軒(1270~1312年)——繼祖字子述 號東溪(1312~1388年)——奇英(1344~1408年)——善長字仲純 號採真(1366~14年)……
南珍公二十世孫:世顯公
據錦璇宗親藏本《世顯公支派家譜》載:「二十世祖世顯公約於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後),自沙灣遷順德弼教鄉正街,稱《老成香黎門》。」按錦璇宗親記述其老親為袍東,判斷世顯公應屬逵軒房,但因時勢造成逵軒房族譜蕩然無存,未能考證世顯公應屬逵軒房派下哪一支。
南珍公二十世孫,諱世顯。始遷廣東順德陳村弼教。
廣東順德陳村弼教: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珍——梅軒——東溪——奇英——仲純——恆庵——庸莊——肯仁——蘿居——印川——逵軒……(待考)20世 世顯——厚東——智升——普源——錦華、錦潮、錦璇……
聲之公五子:南璵公
聲之公五子,諱南璵,居廣東番禺紫坭或汀根(待考)。
廣東番禺紫坭或汀根(待考):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 ——南璵(待尋)
聲之公六子:南珪公
聲之公六子,諱南珪,居廣東廣州或番禺汀根(待考)。
廣東廣州或番禺汀根(待考):景成——京相——啟禎——宗遠——巨川——聲之——南珪(待尋)
巨川公次子:諱需字景秀號耕樂公
巨川公次子,諱需,字景秀,號耕樂。妣鍾氏
廣東番禺板橋: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需 ,字景秀 ,號耕樂——承祖——天錫——師孔(生畸、畊)、師孟(生炳)……
耕樂公後裔:番禺田心房
晴國採訪番禺田心房永述堂黎氏兄弟,據云:田心黎氏由番禺板橋黎氏分支而來,未知其始遷祖名諱,只知始遷祖長子居番禺田心,為永述堂,次子居番禺龍津(即渡頭),為永思堂。未知遷於何時,因時勢造成族譜蕩然無存,暫未能尋覓以佐證。從現有的《番禺板橋黎族家譜》中,尚未能查出有關遷居番禺田心的記載。
廣東番禺田心: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需 字景秀 號耕樂……(待考)——囗囗……
耕樂公後裔:番禺龍津(渡頭)房
晴國採訪番禺龍津(渡頭)房永思堂黎氏兄弟,據云:龍津(渡頭)黎氏由番禺板橋黎氏分支而來,未知其始遷祖名諱,只知始遷祖長子展番禺田心,為永述堂,次子居番禺龍津(即渡頭),為永思堂。龍津始遷祖生三子,分三房:康衢、景忠、迎芳。未知遷於何時,因時勢造成族譜蕩然無存,暫未能尋覓以佐證。從現有的《番禺板橋黎族家譜》中,尚未能查出有關遷居番禺龍津(渡頭)的記載。
廣東番禺渡頭: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需 字 景秀 號耕樂……(待考)——囗口——康衢、景忠、迎芳……
耕樂公後裔:順德弼教房敦仁公
據順德弼教黎氏廣球宗親提供藏本《敦仁公支派家譜》載:「始祖,字敦仁,號黌修。番禺板橋鄉人氏。妣龔氏,生一子,諱德連,字厚錫,號青山。妣何氏,生一子,諱天恩,字以問,號業全。生於清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公元1708年),卒於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759年)」。由此推測敦仁公可能約在清初遷順德弼教。從現有的《番禺板橋黎族家譜》中,尚未能查出有敦仁公的記載,因而未知敦仁公在番禺板橋的房屬及世系。
廣東順德陳村弼教: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需 字景秀號耕樂……(待考)字敦仁 號黌修——德連……
耕樂公後裔:從化韶洞房翠峰公
據廣州市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內,宋代黎氏番禺始遷祖巨川公墓前旗杆夾石上刻載:「從化韶洞黎村(今灌村區)黎族中式者五名:
1. 明正德丁丑科進士崇祀鄉賢黎 貫
(位於一號夾石正面第四名,中式時間公元1517年。按番禺板橋世系計為十二世祖,字一卿,號韶山。翠峰公之子。授翰林院庶吉士,陝西道監察御史,巡按江西,掌河南道事。贈尚寶司少卿,崇祀廣州府學鄉賢。)
2. 明嘉靖甲午科舉人崇祀鄉賢黎民表
(位四號夾石正面第二名,中式時間公元1534年。按番禺板橋世系計為十三世祖,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 貫長子。授翰林院孔目,轉吏部司務辦,內閣勅制房事。擢南京兵部職方司員外郎,戶部監通州倉,陞河南布政司參議。崇祀廣州府學鄉賢。)
3. 明嘉靖丙辰科進士崇鄉賢名宦黎民衷
(位於一號夾石正面第五名,中式時間公元1556年。按番禺板橋世系計為十三世祖,字惟和,號雲野山人。黎 貫次子,黎民表之弟。擢吏部稽勳司主事,文選稽勳司員外郎,驗封司郎中。廣西參政。崇祀廣西名宦、廣州府學鄉賢。)
4. 明隆慶辛未科進士崇祀鄉賢黎邦琰
(位於一號夾石正面第六名,中式時間公元1571年。按番禺板橋世系計為十四世祖,字君華。黎 貫之孫,黎民表長子。授臨川縣知縣。吏部稽勳司主事,驗封司郎中,擢江西右參政。崇祀廣州府學鄉賢。)
5. 萬歴壬子科副魁黎邦琛
(位於二號夾石正面第四名,中式時間公元1612年。按番禺板橋世系計為十四世祖,據遂球之長子延祖稱「邦琛為民表少子」)。」
宗族宗法規定:不是其後裔是不能在其祠堂或墓前竪立旗杆夾石的,由此可判斷從化韶洞黎氏是巨川公後裔。
從現有的《番禺板橋黎族家譜》只記載從化韶洞黎氏是由番禺板橋分支,但現仍未查獲何時何代何公始遷,須待考證。
廣東從化韶洞: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需 字
景秀 號耕樂……(待考)——翠峰——貫
耕樂公後裔:南海夏教環溪房鑑
廣東南海夏教環溪: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諱 需 ,字景秀號耕樂……(待考)——鑑
巨川公三子:諱鼎公
廣東番禺三善: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鼎——康叔——諱壬 字伊寶 號學成
番禺禮園(新造)念泗公支系據廣州市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內,宋代黎氏番禺始遷祖巨川公墓前旗杆夾石上刻載:
「番禺禮園(新造)黎族中式者五名:
1.宋淳祐壬寅科進士黎叔永
(位於一號夾石正面第一名,中式時間公元1242年。四世祖時舉公之次子。授浙東提舉,福建提刑按察使副使。)
2.成化戊子科歲魁黎 裕
(位於三號夾石正面第二名,中式時間公元1468年。十世祖,字元德,號遺仙。北窗公四子。授廣西梧州通判。).
3.萬歴丁酉科舉人黎 獻
(位於一號夾石背面第一名,中式時間公元1597年。十五世祖,諱文焯,字元之,號玄覺。於式公長子。授河南真陽縣教諭。)
4.萬歴丙午科副魁黎朝璋
(位於二號夾石正面第三名,中式時間公元1606年。十五世祖,諱文輝,字開之,號朏明。於式公次子。)
5. 萬歴壬子科歲魁黎文照
(位三號夾石正面第四名,中式時間公元1612年。十五世祖,字徽之,號芝雲。於式公季子。)」。
宗族宗法規定不是其後裔是不能在其祠堂或墓前竪立旗杆夾石的,由此可判斷禮園黎氏是巨川公後裔。但從族譜上暫未發現其為巨川公派下何房屬支系,須待考證。
廣東番禺新造: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
從《禮園黎氏族譜》之《禮園黎氏支親考實》記載,可獲得其後裔外遷情況:
廣東惠州蔣田: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仁叟——賢銓——俊明——妃祐(洪武廿三年1390年遷蔣田)
1.惠——誠——歡——(待尋)囗囗;惠——組——閏——(待尋)囗囗;惠——德、存——(待尋)囗囗。
2.——勝——聚、寶——(待尋)囗囗。3.——護——積——(待尋)囗囗江蘇南京鳳陽: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智叟——福銓——友達——冕字珍蔭(洪武十六年1383年遷南京鳳陽)——科字帥奴、稠 姿安——(待尋)囗囗
廣東番禺市橋西房: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 ——信叟——霆震——民英——宗易——本籍——敬存 ——端——聰——(待尋)囗囗
廣東順德大良西門: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 ——信叟——霆震——民英——宗易——本籍——敬存—銘——(待尋)囗囗
廣東肇慶: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信叟——霆䨞——(待尋)囗囗
廣東肇慶: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信叟——霆發——祖哥——宗達——囗囗——珩——敬——(入嗣) 亨——琛、璟、嵩——景福、仲和——民化、民仰——廣、高——(待尋)
江蘇南京鳳陽: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信叟——霆發——祖哥——宗廣、——(待尋)囗囗
廣東惠州平海大埔及蓼湧: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清字汝汶 號巨川……(待考)叔永——信叟——霆保——(待尋)囗囗
4. 宗遠公四子:諱潔字汝沂改諱勝常改字用勤號遺安
宗遠公四子,諱潔,字汝沂。改諱勝常,改字用勤,號遺安。遷居廣東順德逢簡。 廣東順德逢簡:景成——京相——啟禎——宗遠——諱潔,字汝沂,改諱勝常,改字用勤,號遺安。
啟禎公次子:宗明啟禎公次子,諱宗明,生四子:賢、良、德、佐。
1. 宗明公長子:賢
廣東順德鷺洲:景成——京相——啟禎——宗明——賢(待尋)
2. 宗明公次子:良
廣東新會都會草湧:景成——京相——啟禎——宗明——良(待尋)
1.3. 宗明公三子:德廣東順德龍山或龍鎮湧(待考):景成——京相——啟禎——宗明——德(待尋)
4. 宗明公四子: 佐
廣東順德鷺洲:景成——京相——啟禎——宗明——佐(待尋)
京相公次子:啟(廣)祥京相公次子,諱啟祥,又諱廣祥 , 字囗囗,號尚綋。生二子:紹箕、紹裘。
廣東廣州:景成——京相——廣祥
1.廣祥長子:紹箕廣東廣州:景成——京相——廣祥——紹箕——常、典、敘——(待尋)囗囗
2.廣祥次子:紹裘廣東廣州:景成——京相——廣祥——紹裘——(待尋)囗囗
據沙灣房《京兆家傳族譜》中之《南雄原祖》載:「其在市橋東城、倫教、大良及霞石皆我源祖(晴國按:源祖即順德槎湧始遷祖梅峰公)之分支;而而清園、雙滘、逢簡、桃村、紫坭皆同宗共脈者也。」但族譜沒闡明是如何同宗共脈。然仍可列出遷徙下地之景成公後裔,但需考證待尋。
廣東順德清園:景成……(待尋)囗囗
廣東順德雙滘:景成……(待尋)囗囗
廣東順德桃村:景成……(待尋)囗囗
景成公次子:允相《紫坭、三善房譜》載:「景成公生二子,次子與父複還江西原籍。」(待考)。江西:景成——允相
度公四十七傳孫孟欽公派下景成公宗支巨川祖支南珍公廿三傳孫廣州番禺沙灣黎氏
晴國 字普雄號皓翁輯成版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三日歲次庚子九月十八日
番禺大夫山宋代巨川公墓重修於二零零五年
一號夾石正面 一號夾石背面
二號夾石正面 二號夾石背面
三號夾石正面 三號夾石背面
四號夾石正面 四號夾石背面
黎晴國老先生是度公四十七傳孫孟欽公派下景成公宗支巨川公祖支南珍公廿三傳孫廣州番禺沙灣黎氏族老,字普雄號皓翁,對黎氏家族相關資料研究十分客觀、細緻、嚴謹。讓我們為晴老點讚、致敬!
尋根問祖,是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一份真情。民族是家族的集合,家族是民族的鏡子。每個家族都有一個夢,那就是人丁興旺、門第光耀。個人與家庭、家族與民族是聯繫在一起的。尋根問祖的過程,也是尋夢之旅。它不僅僅是尋找族譜,尋找族群,尋找先祖,尋找親人,也是尋找家族之夢、民族之夢,更是一種家國情懷。或為過去繁盛的家族而驕傲,或為祖先的創業而感動,或為長途的遷徙而震撼,或為百折不回的壯舉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創業不易、後人定當珍惜的結論,產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奮鬥才能興業的省悟,激發的是不忘祖訓、振興民族的內生動力。宗親們,讓我們一起追尋先祖的榮光,做好我們這代人應有的傳承!一起努力、永不止步!
環球黎氏資訊歡迎各宗親會、理事會、聯誼會以及各兄弟平臺,踴躍來稿、相互交流,共同追根溯源、書寫當下,將黎氏一門發揚光大、源遠流長!電話 159 9967 6133 、187 7967 3513 微信同號
環球黎氏資訊:
編輯:黎華銀 黎文強
審核:黎良焱 黎 明
監製: 黎明華 黎伯新
環球黎氏資訊
黎氏文化研究顧問:黎勝奇、黎晴國、黎綿萬、黎竹芳、黎森桂
江西省黎氏文化促進會、江西省宜春市黎氏文化促進會、粵西黎氏君瑞公大宗祠籌委會、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黎氏宗親會、湖南省華容黎氏宗親會、湖南臨澧黎氏宗親會、湖北石首黎氏宗親會、湖北鹹寧山下黎氏宗親會、貴州仁懷五馬黎氏宗親會、重慶黎氏文化研究會、河南正陽黎氏文化促進會
。
我姓黎!我驕傲!
我姓黎!我自豪!
我姓黎!我奉獻!
為黎氏點讚!關注!轉起!
第一次進來的老鐵們,覺得環球黎氏資訊還不錯,您就關注下吧!
點讚後語:做宗族公益不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讚或留言,以示鼓勵!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我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