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從題型來看,仍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創設了班級讀書分享會的寫作情景,規定了以學生的身份進行寫作,將歷史人物齊桓公、管仲、鮑叔作為寫作的對象,將談自己的感受作為主要的寫作內容,以發言稿為寫作的形式,整體的任務和寫作要求都比較細緻。
題目難度與近幾年全國Ⅰ卷基本一致,降低了審題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不容易偏題、跑題。
今年的作文命題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命題選材跳出了近幾年圍繞熱點命題的模式,避開了今年「抗疫情」「精準扶貧」等熱點話題,選取春秋時期一個著名歷史事件,涉及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個歷史人物。但命題把握了時代脈搏,繼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了文化素養、美德素養的考查,要考生用歷史和現代的眼光去審視歷史人物,發掘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崇高的思想境界、為人治世的智慧,就其歷史價值、時代意義表達自己的看法。引導考生提高知識能力、增強生活智慧、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題目要求考生選好角度,就是要求考生選擇自己擅長的角度,或者有話可說,有素材積累的話題,確定自己的立意。立意的關鍵在於準確汲取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人的優秀品質,從題目材料對三人的介紹,及孔子、司馬遷的評述,我們可以分析出齊桓公志向高遠、心胸寬廣、任人唯才,管仲才能出眾、目光長遠,鮑叔大公無私、以國為重、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的優秀品格。由此提煉出志向堅定、心胸寬廣、大公無私、以國為重等主題。
具體寫作時要注意題目要求中「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的限定。只能以其中一個人物為主,不能三人平均,也不能「捧一踩二」。
從本次作文命題來看,語文考試越來越注重能力的考查,考查面更加廣泛,增加了更多的文化素養、文學素養的考查。這也是現今高中語文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學生不能單純地以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為學習目標,要加強閱讀的寬度、深度、思想高度,注重積累文學文化知識,提升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傅曉東東風高中高級教師)
(文章來源:十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