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傳#
01為什麼說劉珏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畫派「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這有關係線。
沈周有多位老師,他在15歲就拜劉珏為師學習繪畫。
沈周又是文徽明的老師,同時也指點過唐寅(唐伯虎)。
文徵明和唐寅、仇英交往很頻繁。
周臣也是吳門畫派活躍中堅人物,是唐寅和仇英的老師。
02在中國繪畫史上,可以把明代畫壇約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承唐宋元之風,有活躍於民間的和宮廷的院體畫派。但是都有小突破的成就,打下了第二階段的基礎。代表人物王履【明代畫家傳:醫學家、書畫家王履,傳世作品僅《華山圖》孤本】、方從義、戴進等等。
第二階段:在傳承學習唐、宋、元兩代畫風之後的突破階段,而且是從院體畫開始發生了重大突破。代表人物呂紀【明畫家傳:明代花鳥畫第一家呂紀,全景寫意、工筆花鳥畫第一人】、林良【明代畫家傳:林良,影響到中國花鳥畫史重大轉折的重要人物】等等,劉珏也屬於這個階段。
第三階段:突飛猛進,兼收並長階段,但是對於唐宋元成就來說,還是差一些。吳門畫派和浙派畫派的興起,當然還有其它畫派。都是海納百川,廣博學習階段無什麼「文人畫」和「院體畫」之成見。
第四階段:董其昌華亭畫派興起,卻是也是衰退期,在理論上形成「文人畫」和「院體畫」的割裂。對中國繪畫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同時還嚴重影響到至今,當人工有些畫家還信奉董其昌的思維。任何一個行業當不願意學習和兼收並長就是沒落的開始。要知道吳門畫派四大家,有三家的文學成就甩董其昌幾條街的。
03劉珏(1410—1472)字廷美,號完庵。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宣德中,蘇州知府況鍾舉為吏,不就,得補生員,正統三年(1438)中舉人,授刑部主事,遷山西按察司僉事,年五十棄官歸。卒年六十三。
老而嗜學不衰,為詩清麗可詠,景泰、天順間,為吳中詩人之最,京師號為劉八句。書正、行出趙孟,山水出王蒙得王蒙之鬱茂,得吳仲圭之沉厚。行草學李邕,各極其妙。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有響噹噹的名聲。
天順(1457—1464)間與杜瓊、徐有貞、馬愈、沈貞吉、恆吉並能,寫山水,近世莫及。沈周嘗師事之,一時頗負聲望。所以在中國繪畫史尤其是明代繪畫界同前面幾位是舉足輕重的。
劉珏的為人、為官方面從史料記載來看劉珏是一個剛正不阿、頗有政績、受人尊敬的清官。在當時士大夫的眼中,劉珏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儒者,他的修為在儒道之間,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完庵詩集》收集了很多關於盡孝道的詩可推斷出劉珏是很重孝道的。
劉珏不僅在繪畫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
工五言詩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
劉珏喜歡寫狂草,其草書開明代狂草先河。書法作品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會在書法專題中另外寫。
最高官職位至山西按察司僉憲,故世人亦稱他為劉西臺。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做官三年後棄官回到吳中。在自家屋後小圃疊石為山,引流種樹,並在山上築建亭子,號「小洞庭」,劉珏的詩文清麗,「工於唐律,時人稱為劉八句」,著有《完庵集》傳世。
04為什麼說劉珏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和鼻祖之一?
1、劉珏同沈周是同鄉,長洲人,也就是今天吳江人。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畫派的吳門畫派領袖沈周師從於他。
2、他交遊廣泛,朋友圈也是很廣泛:劉珏的社會交往相當廣泛,有詩人、書畫家、當朝要員、地方顯官,如杜瓊、沈周、 徐有貞、吳寬、夏昶【明畫家傳:畫竹名家夏昶,專注畫墨竹一生,傳世作品主角均為墨竹】,這些文人、畫友、詩人、官員、僧人經常在一起聚會暢飲,結伴出遊,詠詩作畫,寄酬唱和。
劉珏的朋友圈子裡沈氏家族對他影響很大。他與沈周祖父沈澄、其父沈恆吉、其伯父沈貞吉、其弟沈召及沈周有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
我原來在吳門畫派時也講過:中國繪畫的重要畫派的吳門畫派之間交流非常頻繁,經常進行文學、繪畫、書法方面的交流聚會。而且這些交流不限於你是什麼門派的,現代中國繪畫界有些畫家對於劉珏的論述是完全是基於董其昌的歪理邪說,證明董其昌的理論還在影響著有些畫家。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下圖翻轉手機欣賞,存疑)
3、吳門畫派形成是一個海納百川的過程。至少也經歷了三代人努力,他們不但同所謂文人畫家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即使同宮廷院體畫中的呂紀、陳錄(見本百家號文章)等等也保持密切的交流。
4、所以把中國繪畫史上的吳門畫派簡單稱為文人畫派代表完全是不對的。
沈周、文徵明、唐寅也有工筆的院體畫,而且作為院體畫的代表青綠山水,沈周和文徵明更是有傳世經典作品在故宮中收藏,更不用說仇英本身就是最擅長院體畫的。
這裡面當然有董其昌為了抬高自己繪畫上的地位,但是又無法繞開吳門畫派所以把吳門拉到自己陣營的一種權宜方法。實際他對吳門畫派一直是有種嫉妒或者別的情緒所在的,相關資料記載很多,有興趣都可以查閱。
5、在劉珏的交遊活動中,遊訪僧寺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劉珏與東禪寺、承天寺、慶雲庵關係密切,他與同道好友常到那些寺廟中談論佛家典籍,從字裡行間本人發現這種生活確實也是對塵世煩惱的一種解脫。而且也自然會影響他在中國繪畫技法上的風格。
而吳門畫派也有這樣類似同最顯著的隱士:道家、佛家頻繁拜訪交流的習慣,同一些陶淵明式的隱士更是交流廣深。而且中國繪畫史上有很多畫家都是道家或者佛家的弟子。
6、中國美術史上重要派別吳門畫派師的祖級人物:沈周晚年畫風同劉珏非常的相似,劉珏的傳世山水作品均是粗筆為多,而沈周的弟子文徵明則是細筆為多,但沈周也有細筆山水傳世作品,文徵明也有粗筆山水傳世作品,但是並不多。(這些都可以在我的本號找到文章查閱)
所以時人說最難尋的的是:「細沈粗文」。而且也說明劉珏這個老師對沈周影響是比較大的。
但是也同樣說明,沈周並沒有利用自己老師的影響力去讓文徵明必須學粗筆。也反過來證明吳門畫派是一個兼收並長的畫派,並無什麼院體畫和山水畫之割裂之見,而且是廣泛吸取優秀之處。而且仇英更是吳門畫派中一個院體畫風格的民間派。所以把吳門畫派歸類為文人畫派或者南宗完全是一派胡言。
05劉珏的繪畫題材
一、劉珏作品傳世並不多。
1、或者是因為他的繪畫多為自娛之作,很少流出。也有可能劉珏作為一位辭官歸隱的士紳並不需要以繪畫作為其謀生的手段。但是這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還有種可能是他的作品從不輕示外人吧?比如《海虞別乘》中記載劉珏「頗自矜惜」,可以推知劉珏的作品在當時能為世人所見就不多,因此他的作品迄今見於著錄的甚少。
二、作品種類和體裁:
(一)以室名為題材的傳世作品《清白軒圖》:
畫面表現的是劉珏任地的居室。畫家用心之處不獨在於描繪齋室建築,而是根據齋室的寓意來突出主人的人格品質或特點。
(二)以園林為體裁的作品:
《劉珏、沈周、杜瓊山水合卷》(此作品見明畫家傳:吳門畫派鼻祖之一,同沈周亦師亦友關係的學者畫家杜瓊)繪於成化二年(1466年),系劉珏、沈周、杜瓊為賀好友徐有貞60壽誕之作。(其中,《頤養天和》、《放歌林屋》為劉珏作品,《脫屣名區》、《遊心物表》為杜瓊作品,《芳園獨樂》為沈周作品。
《放歌林屋》圖,山丘盤踞,白雲氤氳,傍山仄道屈曲伸展,山麓有洞深邃莫測,一士人徜徉洞外。林屋洞天是蘇州西郊吳縣洞庭西山一勝景。(見下圖,上海博物館藏,為真品)
(三)紀遊圖:
劉珏的紀遊圖大多是獨幅畫。在這類紀遊圖中,畫家一方面描繪遊覽勝地的景色,另一方面,亦題詩題記,以詩抒情,以記紀遊。從傳承有序來看,貌似為真品:【明 劉鈺 紀遊八景 手卷 設色紙本 成交價897萬元】見下圖:
《八景圖卷》中對題詩文的詩人,多為詩社的中間,所謂「碧山吟社十老」,因而,此卷的珍貴不僅是劉珏的畫作,詩社詩人的詩文與墨跡,也是難得的藝術文獻。古人赴京,取水路較為便捷,故無論彭城、泰岱,皆與煙水相聯。畫以細皴密擦,稠密沉穆,取意在山樵、盛懋之間。北境南韻,帶著濃濃的書卷之氣。此卷得八景,又有名家詩題,就更為難得。識者其珍視之。
06劉珏的繪畫風格及其淵源
他的繪畫多為描繪文人生活的環境和江南景色。
作為明前期的一個文人畫家劉珏的繪畫風格主要是繼承元代文人畫風格,但他又不放棄學習五代、北宋的繪畫。
劉珏繪畫的筆法、構圖、皴法是聚眾之長,作品體現出是多種風格的糅合。
這也是吳門畫派的優良傳統:兼收並長。
園林題材、紀遊題材、以室名為題材、依現實生活創作是明代中期的吳門畫派繪畫的特色,劉珏的繪畫就孕育了這些繪畫因素,他架起了元代文人繪畫和明代吳門繪畫的橋梁。
所以他在中國繪畫史有很重要的地位,也不足為奇了。
07劉珏的代表作品:
雖然劉珏作品傳世少,拍賣行出現的作品也相對價格高昂,但是我暫時還是不去詳解這些拍賣行作品了。只做上傳不做詳解,只詳解博物館的作品。
01、【明 劉珏 夏雲欲雨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 ,墨筆,縱165.7釐米,橫95釐米。
《夏雲欲雨圖》畫幅上有沈周的題詩,畫面布局結石礬頭明淨,峰巒折落有勢,山徑脈脈可通,蓊鬱的樹木點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畫法為溼筆淡墨長披麻皴再加濃墨苔點,與礬頭相映發。筆道細秀綿密。墨氣風流秀逸。相比元吳鎮的厚重粗獷,別具清麗幽媚之格。
夏日山景,層巒疊,叢樹幽深,山裡村舍星羅棋布,曲徑小路由山裡通向山角下,山腰濃雲升起,逐漸向四方擴散,一派山雨欲來之景。此圖構圖嚴謹,層次分明,氣勢雄渾。
布局飽滿,山巒填滿大半畫面,氣勢逼人,山體幾乎全用長披麻皴,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右側的濃雲以細筆勾輪廓,淡墨渲染,生動地刻畫出雲朵急速翻滾變化之態。蜿蜒的山體,盤旋的山徑,翻轉的雲朵,流動的瀑布,濺起的浪花,共同營造出深山中風雲激蕩、大雨欲來之勢。畫面最具靜感的是右下角的木橋,並行平直的線條,兩側的過廊,皆增加了橋體的穩定感,而這些則更加襯託出整幅畫面的撼人之氣。該圖畫風沉鬱清壯,用墨樸茂溼潤,主要仿自元代吳鎮,而清麗秀潤之筆法則與吳鎮的厚重粗獷有別。
02、【明 劉珏 清白軒圖】 故宮博物院藏
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懸崖峭壁,氣象崢嶸,巍峨矗立。
山間樹木叢生,鬱鬱蔥蔥。山下一平如鏡的湖面上,建一優雅恬靜的水築。
畫家本人與禪友西田上人相對而坐,昂首暢談。另外一友人薛時用則獨自憑欄翹首遠望,似為周圍的湖光山色陶醉。
水閣四周清煙繚繞,亂石嶙峋。石縫中長出的棵棵樹木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一條長長的竹欄橋橫臥湖中,連接了湖中水閣和山間小徑。小徑斜穿綠樹塘石,環繞幽靜的軒閣婉延而去,通向雲海蒼茫的山間。
此刻,我們仿佛進入畫面,投身於崇山峻岭的懷抱之中,徜徉於水閣之上,聽林間風聲,聽湖上水聲,面對湖光山色,領悟深妙禪機。
任憑林間清風吹去世間的喧囂,湖中碧波滌盡心靈的雜念。
03、【明 劉珏 書畫合璧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請翻轉手機欣賞)
04、【明 劉珏 煙水微茫圖】蘇州市博物館藏
紙本,墨筆,縱139.4釐米,橫44釐米。
此軸構境深邃,筆墨渾成,一片蒼翠秀潤之氣,當是劉畫之佼佼者。
在此圖的右上方有劉珏五言詩一首,最上方為徐有貞行草五言題詩和跋文。
根據徐有貞跋可知,此畫作成化二年(1466年)夏至後的一天,劉珏與徐有貞乘船至相城沈周家,在沈周家中作畫、題文和跋文,為後人傳達了吳門文人雅土的生活情景,特別是「江南不可思,動予情依依」的藝術情懷。
08 拍賣行作品:
這些只是上傳,至於是否真偽,很好說,畢竟是拍賣行的作品,來源除了傳承有序,否則很難保證是真品。這兒一律持存疑態度。
01、【明 劉珏 深山讀易圖 】拍賣行 成交價230萬元 存疑
02、【明 劉珏 夏山雨霽圖】 拍賣行 成交價724.5萬元 傳承有序疑為真
此作品經高岱、朱逢泰、韓繩夫遞藏。
籤條:明劉完庵醉墨山水。風雨樓。
03、【明 劉珏 山陰雪霽圖】拍賣行 成交價20.9萬元 存疑
此畫貌似是把作者標為清代的劉珏,有可能為真品,拍賣行搞錯作者年代,張冠李戴。
04、【明 劉珏 秋溪迭嶂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15萬元 存疑
05、【明 劉珏 清溪放棹圖】 立軸 設色絹本 成交價62萬元 存疑
06、【明 劉珏 雪景詩意圖】 立軸 設色絹本 成交價31萬元 存疑
07、【明 劉珏 秋江泛舟】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43萬元 存疑
08、【明 劉珏 秋亭雅讀圖】 鏡心 水墨絹本 成交價28萬元 存疑
09、【明 劉珏 仿吳鎮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7萬元 存疑
明代畫家是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
明代畫家傳已經寫了差不多十幾家了。講實話,我寫的非常不容易,各類資料查詢對照,作品搜集。
但是我還是堅持下去寫。雖然我寫這樣一篇的時間,我會寫其它文章至少三篇以上,但是人總得有堅守的。我不想讓支持我的人失望,雖然對大家來說寫不寫不會影響到什麼。
看到這兒的都是鐵桿粉絲,關注一下贊一下,轉發一下,都是對我堅持寫下去鼓勵。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