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全武漢最好吃的肉夾饃.

2021-02-17 武漢星期五


文 | 圓小圈

圖 | 張帆

實習生 | 王利美

晚九點,鐵機路東沙花園南門。

 

張從磊和妻子呂敏推著小車出小區,在地鐵站百米開外的人行道上停下來。支起一盞白熾燈,照亮方寸之地,「西安肉夾饃」的紅色招牌將小車正面包裹。


滷鍋和煤爐分別擺在小車兩端,砧板、擀麵杖和五種配菜將案板擺滿。張從磊從滷鍋裡撈起幾坨五花肉,噼裡啪啦開始剁肉,呂敏忙活著擀麵烙饃。

 

「終於出攤啦!」「肉夾饃加雞蛋。」「一個肉夾饃,要蔥不要香菜。」客人瞬間圍上來,自發排起了隊。

「現在九點後才出來。張從磊笑著回答,隨手撈起幾大坨瘦肉,手起刀落,瘦肉轉眼變成肉粒,與先前剁好的五花肉丁充分攪拌。

 

他接過剛剛出爐的白吉饃,用刀劃開一個口子,刀面撬起一小堆肉塞入饃中,抹一層辣椒油,撒蔥花、香菜、青椒,夾上生菜葉,最後一勺滷汁澆進去,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一旁等候的顧客早已口水直流。雙手接過挺著肚腩、滿到溢出的肉夾饃,一大口咬下去,饃外焦內軟,有著老面發酵的細膩和麥香,嚼勁十足。

 

來不及細細品味饃的滋味,肉捎著汁落進嘴裡,滿口滷香。肉肥瘦搭配,油而不膩,軟爛恰到好處。有時候一口兜不住,滷汁會掛在嘴角,是大口吃肉的滿足。

從漢堡獲得靈感,張從磊別出心裁加入一大片生菜,吃起來脆脆的,清新又解膩。一口接一口,客人往往還沒走出小攤五米遠,肉夾饃就進了肚。

 

他家肉夾饃還有PLUS版本。滷鍋中,蓑衣乾子和雞蛋與豬肉同鍋開滷,供顧客選配。

一整片蓑衣乾子夾起來,表面閃著油花,塞進肉夾饃。乾子飽含滷汁,沁入了肉味,嚼著嚼著,豆香四溢,回甘收尾。一個偏愛素食的顧客說,三片乾子夾饃,百吃不厭。

 

滷蛋切成五六瓣,擠進肉夾饃,貌似下一秒肉夾饃就要被撐爆。蛋白Q,蛋黃入味,它們與其他配菜組成豐富的口感層次,比單吃滷蛋驚豔不少。

一對夫妻,一個小攤,迎來的都是都市夜歸人。他們趕晚班地鐵回家,捎上一個肉夾饃,消失在附近密密麻麻的還建樓中。

 

天天光顧的熟客,理所當然以為張從磊夫婦是西安人。其實,他們來自安徽阜陽。幾年前,在大學食堂打工的張從磊特地去了趟西安,跟當地老師傅學到了做肉夾饃的地道手藝。

回來後結合武漢人口味,他調整滷料和配菜,2017年10月,在鐵機路地鐵口擺起了攤。

 

出乎他們意料,第一天生意就好到爆,賣了近百個肉夾饃。漸漸的,客人越來越多,甚至從光谷、沌口遠道而來。那些傍晚出攤的日子,常常二三十人排隊買饃,場面壯觀。他們對一個小夥子印象深刻,每次來買饃,四個是標配。

客人評價,這是「武漢最好吃的肉夾饃」。張從磊說,其實沒什麼秘訣,用心滷好肉,饃現烤現做,味道自然不同。

 

滷肉用的是前胛肉,有肥有瘦,滷鍋中加入草果、香葉、八角等20多種配料。湯汁燒沸後,轉小火燜煮兩個多小時,肉中的油脂析出來,融入湯中,而湯裡的濃香又能鑽回肉裡。起鍋時,大塊滷肉紅亮誘人,吃起來香而不膩。

饃用老面發酵,揉面,擀餅,擱上層平爐烤至定型後,放到下層火爐旁繼續烘烤,雙面焦脆時出爐。雖然麻煩,但他們堅持不買現成饃加熱對付。

 

第一次來的客人,還會被這對夫妻的實誠感動到。他家特別捨得塞肉,肉的分量簡直是別家的兩倍。武漢肉夾饃普遍賣到十元左右,他家只要6塊錢。

「最近豬肉批發價漲到了十三四塊,我們再挺挺看。」張從磊說,畢竟來的大多都是熟客。

 

白天滷肉、切菜加和面,晚上出攤至凌晨,這樣的生活風雨無阻。等到最後一班地鐵駛離鐵機路,他們熄滅案板上的白熾燈,回到東沙花園50平米的出租屋。

 ▲張從磊&呂敏

小攤地址:武昌鐵機路地鐵站D出口100米(靠近東沙花園南區大門)

人均消費:肉夾饃6元,滷蛋2元,乾子1元

營業時間:工作日晚上21:00-凌晨01:00,周末出攤晚半小時

相關焦點

  • 10多億人愛吃的肉夾饃,這做法最簡單家常,餅香肉爛,比買的好吃
    鼠年的這個春節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漫長的,不過這正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也不用為了每天早上的起床而煩惱。但是這日復一日的早餐可是把我愁壞了,以前還能隔三差五買著吃,現在只能天天自己做,我家樓下有家陝西小館,它家的肉夾饃非常地道,偶爾想吃的時候就去買幾個解解饞,年后街邊所有的商戶都還沒有營業,看來只能我親自出馬了,剛好家中有存貨,材料齊全說幹就幹。好多人第一次吃肉夾饃的時候都好奇為何外面是饃裡面是肉,其實這個肉夾饃的全稱是「肉夾於饃」。
  • 西安小吃光是泡饃、涼皮、肉夾饃能吃全的人都不多
    西安的肉夾饃在西安也有很多種類,傳統意義的肉夾饃是臘汁肉夾饃,夾肉的饃用的是白吉饃,選用五花豬肉、麵粉、高湯等原料加入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加工而成。好吃的臘汁肉夾饃都是滴著油的,會吃得都會要帶著肥肉一起吃,肥肉肥而不膩吃起來特別的香。
  • 吃剩下的饅頭別扔了,留著做肉夾饃,餅酥肉香,特別好吃!
    這裡是【小芸的美食】最善於發現生活美好,分享生活美食!關注小芸,每天分享一道不同美味的家常菜!說到饅頭,幾乎已成為大眾的早餐食品。特別是上班族,每天路過饅頭店,都會買上幾個饅頭和一杯豆奶將就著吃。但有的人吃著吃著,吃不完的饅頭就扔了,這樣多浪費。
  • 快來看,臘汁肉夾饃這麼做才夠香!讓你食指大動,超好吃!
    這幾味調料都是超市常見的,很好買。需要申明的是,調料不要求全,不要求多,八角,桂皮,大蔥,生薑,小茴香必須有。丁香有獨特的香味,但千萬不能多,兩粒即可。不要放蒜。將圖中的調料放入紗布包,紗布包不要包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味道才出的來。喜歡花椒的可以放些。第三步:
  • 播放量4.2億《裝臺》,西安美食葫蘆頭肉夾饃臊子麵褲帶面好吃!
    最近全網最火的電視劇是啥?八九不離十,你的回答是《裝臺》。張嘉譯、閆妮、孫浩、陳小藝等老戲骨精彩飆戲自然無可挑剔,但是彈幕區總有一種樓蓋歪了的感覺——「我想吃辣子蒜羊血!」「葫蘆頭太好吃了吧!」「我嚴重懷疑這是一部美食紀錄片!」
  • 陝西西安正宗的肉夾饃(來黔江)了!biangbiang面好吃到爆!快來排隊吧!
    說到麵食,大家腦海中肯定都有你最饞的記憶!東北的打滷面,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乾麵,蘭州的拉麵,山西的刀削麵,河南的燴麵,,,,,等等,今天,我要說的是陝西特色-biangbiang面,肉夾饃,餄餎面,老鐵們,下面就跟著蔡老師的節奏去感受正宗的陝西特色吧。
  • 冬季,教你做荷葉餅肉夾饃,做法簡單,肉嫩餅軟,比買的還好吃
    如果你也喜歡美食,我們可以互相把做美食時,積累的經驗分享一下、互相學習,為家人和朋友做出更有營養、好吃的美食!自從進入11月,氣溫逐漸下降了,尤其是這2天一直下小雨,氣溫下降了好幾度,大家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多添衣!
  • 麥當勞重新定義了「肉夾饃」,特別省豬!
    咬一口下去,畫面是這樣的!原來是我想多了,這款肉夾饃居然創新的使用了滷水風味兒的雞肉……原本以為是省豬,沒想到這肉夾饃根本沒豬的事兒,還是在做雞啊!總之這一系列騷操作下來,自然引起了廣大吃貨,尤其是西安肉夾饃愛好者們的強烈不滿,紛紛展開了無情吐槽。
  • 西安人心心念念的正宗肉夾饃來啦!
    作為西安人怎麼能沒吃過正宗的肉夾饃呢?大西安的肉夾饃Top6,你有什麼理由不看呢?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儘管它選料簡單幾乎就是「肉」和「饃」的組合但是我們西安人卻對它流連忘返這是因為它肥瘦兼備、肉香四溢今天整理了泡仔心目中的肉夾饃Top6吃貨們快來看看吧!
  • 史上最全武漢美食地圖!
    ,這份《最全武漢吃喝地圖》請收好!來武漢不吃上一碗熱乾麵怎麼能算來過?要問吃哪家,武漢人表示吃來吃去,屋裡出門左拐的熱乾麵最好吃;公司樓下的連鎖店也不賴。但如果你非要問出個答案,這11家不會讓你失望。但是吃貨君最愛武漢的湯包!那麼,在我大武漢的大街小巷那些滿負盛名的湯包店中,到底哪家好七呢~吃貨君已經幫你探好了~☞ 拔草指南我是如何找到全武漢最好吃的湯包的?
  • 陝西美食「異端」,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並不只有你見過的那幾種
    肉夾饃西安要發展就要有城市名片,肉夾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讓遊客吃到更好吃的肉夾饃事關西安城市發展,再往大了說能影響西北五省發展大計,因此制定統一的標準是有必要且可行的方法。但在推廣「鐵圈虎背菊花心」的同時,還有一些肉夾饃表示不服,西安的肉夾饃並不能完全代表陝西肉夾饃。
  • 柳州這8家隱藏很深的麵館,加起來快50歲了!人均20,好吃又便宜!
    找出柳州深巷中最好吃的那幾碗面【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全憑小編個人喜好】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裡最最最出名的就是【老友伊面】了,和柳州傳統的煮粉不同,轉角吧的老友味正湯濃,初嘗一口,老友的酸辣立馬就著蒜香,直直掛在舌苔上,辣氣衝頭!辣椒的辣、酸筍的酸、豆豉的鹹,番茄的鮮,都融合在了一起,越吃越開胃~
  • 油酥燒餅家常做法,又軟又酥又香,比肉夾饃還好吃,做法詳細講解
    我們經常會聽到「貼秋膘」這個詞,但對於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總是了解的不多,其實這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秋季進補方式。對於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的問題,其實就是指吃味厚的美食佳餚。可以說秋季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豐收節,此時不補,更待何時?
  • 一個標準肉夾饃與網際網路碰撞出的火花
    一個標準肉夾饃它的用料規範——110克面劑用紡錘形擀麵杖擀製成直徑約11.5釐米、厚度2釐米的圓形饃坯;新鮮生豬肉前腿、後腿、肋條的比例是3比4比3,肥瘦比例是3.5比6.5;肉色澤紅潤、軟爛醇香……這是根據《西安傳統小吃製作技術規範—肉夾饃
  • 吃遍了整個西安,終於有勇氣說這個肉夾饃最好吃
    出發前張旺霞一直擔心兒子能否完成這段旅程,畢竟要跨越四個省份和幾千裡的路程,可沒想到12歲的兒子給了她大大的信心,從制定出行計劃、買票、租車,都是她和兒子一起來準備,整個旅程下來孩子沒有一句怨言,並且特別開心,也特別享受這個過程。一路上的風景美不勝收,美食也未間斷,西北的各種麵食都一一嘗遍。
  • 武漢人爭論了百年的問題:豆絲到底是溼的好吃,還是幹的好吃?
    ——《漢口竹枝詞》每天早上一碗豆絲,偶爾再加上一碗切面(熱乾麵古名),這是幾百年前的湖北人最熱衷的過早吃法。幾百年後的今天,熱乾麵成了湖北武漢對外最亮眼的招牌,而豆絲卻在市井小巷裡慢慢沉寂了下來。豆絲誕生記對於老武漢人來說,冬天最舒服的那口味道就是那碗溫暖、鮮味十足的豆絲湯。豆絲的誕生也是在冬天。
  • 武漢|早起的人才有好吃的,在武漢這是真理
    傍晚到武漢時,雨夾雪打在傘上,淅淅瀝瀝的雨聲格外清脆。住在胭脂路,離糧道街極近,正好滿足吃貨的胃。傳說中武漢最低調的美食一條街,糧道街有太多的名號,比如飲食樂土,又如武漢蒼蠅館子一條街。鑽進糧道街,市井的武漢味道,讓時光停留。從白天到夜晚,你值得擁有的美食一條街。
  • 大鬼說吃:我是多愛麵皮肉夾饃——六家小店一次過!
    這是「大鬼說」的第155篇原創食評
  • 武漢洪山這條美食街 消費群體主要是高校學生
    武漢洪山這條美食街 消費群體主要是高校學生除了戶部巷、吉慶街 湖北武漢還有其他美食街武漢的美食街眾多,最知名的要數戶部巷和吉慶街了,其次還有糧道街、雪松路、水塔街。但是作為老武漢人,筆者很少會去這幾條街,除非是有外地朋友過來武漢遊玩,才會象徵性地帶他們過去觀光一番。其實這幾條美食街也就唬唬外地人,特別是戶部巷,仔細觀察會發現,裡面的美食真沒什麼特點。無非就是煎包、花甲、臭豆腐、雞排、燒烤一類,一般小區樓下也很容易找到這些品類。
  • 「肉夾饃」的英文
    英文媒體霸主CNN和英文詞典權威OED看法一致,他們翻譯異國美食都偏好音譯,因為這是翻譯的通則,是最常見的做法。今年6月底,臺北市政府隆重推出了「百大小吃雙語菜單」,好讓外國遊客來臺北品嘗美食之時,能與小吃店家的溝通更加順暢。類似的工作,其實許多單位和個人都嘗試過,網上的相關資料更是不知凡幾。